月山书屋随想
父亲曾将月山的房子取名叫“月山书屋”,这是后来我从父亲所用的印章里知道的。
在月山的日子里,父亲每周回来一次,再就是寒暑假的时候了。父亲闲时大都用来练习书法,再便是种花养草了。
印象中的月山书屋房前屋后有芙蓉、栀子、紫薇、芍药、美人蕉、梅、兰、菊、竹、葡萄、梨树、桃树和栗树,一派盎然。正如父亲所吟诵的“宅边花朵,频应四时开。梨白桃红互衬,竹林外、好鸟常来。迷人处,小桥流水,岸柳绿成排。”
对月山书屋周围的景象,因了父亲的诗词,我的文字再多,也是逊色的。还是说说父亲是如何练字的吧。
最早认识父亲的字,应该是在月山书屋。平房里,上面大多有顶棚,是用来防灰尘的。记得顶棚上糊满了父亲写过字的毛边纸。躺在床上,可以自在地看,我还真的喜欢看父亲的字,虽然那时的我还认不了几个字。
父亲多是站在靠近窗前的写字台边练字。父亲用杯子盛着清水,再用毛笔蘸水就着桌面练字。父亲把一本字帖立着靠在窗户边上,每写一字之前,总是要看看字帖,然后再下笔。我喜欢站在一旁看父亲写字,见父亲虽是全神贯注的样子,但看上去是一脸的陶醉,一站就是好长时间,也看不出父亲有多累。那时的我看父亲练字,觉得真的很好玩,觉得写字大概是不需要动脑子的。
我稍大些的时候,父亲曾告诉我说,这张写字台的桌面是一块整木做成的,练字很好。父亲还曾跟我说青砖质地细腻而且吸水性好,并说,过去的书家大多喜好在方正的青砖上练字。记忆里,还真见父亲不知从哪里弄回来一块有二十公分见方的青砖,但我没见过父亲在那块青砖上练字。
父亲把自己作的诗词用宣纸写成中堂,托人装裱后挂在堂屋正面的墙上,来人无不啧啧称道。这许是我最初见到的父亲的作品了。
岁月悠悠,我渐渐的喜欢上书法。到我写字稍微能看的时候,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练字一定要以贴为本,不能脱贴,不要轻易换帖。
父亲到了晚年,对我的书画多少有了些认可。一次,我回桐城,父亲用宣纸写好一幅字,要我帮他把字挂在墙上,父亲坐在那里细细地端详了半天,对我说:“写字,还是要在宣纸上写。”
父亲的这句话连同父亲那慨叹的神情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
学书习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要有足够的静气和悟性,更要有不拔的毅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作基础。就父亲而言,素养、静气、悟性、毅力,可以说是常人所难能达到的。说到经济,早年父亲的工资要用来养活一家九口,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买宣纸呢?“写字,还是要在宣纸上写”,我想并不是父亲到了晚年才知道的,作为家庭的中坚,父亲有父亲的难处。
现如今,我的经济条件与父亲那时比要好得多了,虽然不是很富有,但不至于要在桌面和青砖上去练字了。其实,经济只是一个外在的因素而已,关键要有内涵,我觉得这个内涵便是一个人的素养,一个人的静气,一个人的悟性,一个人的毅力,学书习画应该如此,做其它事情也应该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