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锡铜,固安县方城村人,1962年10月生。自幼拜郭梦申嫡传弟子牛汉文为师,学有所成。1982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套路比赛一等奖,得“三尺水宝剑”一把。1990年创办兴武学校,1991年举办固安县首届少年武术夏令营,1992年在廊坊市与师父牛汉文开办武馆,1993年在北京地坛公园教授太极拳,2000年创办方城武馆。
他长期从事武术与文化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武学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几十年来他无怨无悔,甘于奉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他在武林界同仁中一贯倡导:武学并非只讲拼杀之道,更重要的是培养武者的高尚人格。
2、方城武术传播人
——韩锡铜的武术人生
固安县境内有一支非常活跃的武术团队——方城武术。方城武术的传播人韩锡铜生于1962年10月3日,为职业教师,固安武术协会会员,教练部委员。他长期从事武术与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在武林界同仁中一贯倡导:武学并非只讲拼杀之道,更重要的是培养武者的高尚人格。
快乐习武,刻苦练功
韩锡铜自幼酷爱拼杀,常常舍果招兵,折苇做枪,自封为王。众童子追随他奔跑于壕沟之中,戏闹于梨树之上,老父亲看他天xx武,便在他十五岁那年带他叩拜南方大侠郭子平嫡传弟子牛汉文为师,从此走上了正规的习武之道。
牛汉文,固安县彭村人,他是刘氏八卦掌的xx传人南方大侠郭子平的嫡传弟子。
韩锡铜拜师入门先学的是“阴阳双重八卦掌”。八卦掌法,体操简易,然规则严谨,理论高深。就拿“八卦掌”行步桩功“松沉势”来讲,操练起来非常简单:步弯脚直向前伸,如走推磨一般真。曲膝随跨腰拗足,眼到三面不摇身。然而肢体要求严紧,必须做到“三空、四坠、十二紧”。呼吸暗合“丹道”,气运周天。举手投足之间“德行”巧合,方能华荣五脏六腑,强健四肢百骸。非纯功不能做到,非真传不能“开悟”。
韩锡铜乐于吃苦,敢于挑战,每次去师父家学艺都是晚上步行而去。方城距离彭村四华里,他小小年纪,胆大心细,边走边练二十分钟就能到达。
其实学武不是天天学,而是学会之后天天练习。韩锡铜有一好的练功场地,方城村南占地20亩的打麦场,麦场东面一沟长500米的苇塘,南面尹家老坟地,西面是农田。他每天晚上都要去练功。八卦掌的练习讲究内外三和,贯穿始终。外三和: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主要是内三合:眼与心合,气与力合,力与胆合。尤其是力与胆合,一个习武者没有胆量,一切都是空谈。尹家坟地至今还在,当时满园梨树,蒿草高深,野兔傍地走,飞鸟踏枝头,夏季磷光闪烁,冬天风响枝梢,好不阴森恐怖。韩锡铜在此练功八年之久。从心惊胆战到出入自由,这是一个艰难的适应心理的路程。
当时的成功是和儿时的伙伴分不开的。一个是董相林,他自幼虎背熊腰,力大如牛。至今年近五十岁了还是狂饮不醉,身板挺拔,跟他练推手一定长力气。董相如才思敏捷,人称“赛狸猫”,比身手他蹿墙上树,身轻如燕。那时没有练功器械,他们就用树枝做单杠,碌碡练体力。后来练习形意拳时,他们能在麦场中央踏出两条百米长的槽沟,小棉袄渗出碱花,大棉靴前后开绽,但是三个伙伴快乐无穷。
形意拳术是黄帝内经之艺,形意母拳:劈、崩、钻、炮、横,暗合五行。金----劈拳----肺脏,木----崩拳----肝脏,水----钻拳----肾脏,火----炮拳---心脏,土---横拳----脾脏。五行配五拳,五拳健五脏,五行呼五气,五气发五声。五行连环,互化相生。形意拳三种劲力:明劲,行步如犁落地生根。暗劲,拉丝滚进,力发丹田。化劲,存想合道,行身似水。例举,形意劈拳的练法,劈拳练肺脏,知于“内经”之处是培养正气。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气止则人亡。肺在五行中属金,相生于水。水主肾,在拳中为钻拳,正所谓:金生水来水濡金,肺肾两家本相亲。劈开火山通丹灶,引出肾水返昆仑。
形意拳术更有武艺,道艺之分。求武艺者,起如风,落如箭。硬打强拼无遮拦。只是一过壮年,自身之力化退,武已经无大用。
求道艺者,知健骨,明易筋,懂洗髓,用气强神,养神还虚,年过耄耋照样行身如水,此乃神道合一。
韩锡铜在和师父学习形意拳时,非常认真,一招一式做到练法清晰,拳理通达。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初,学校还是半工半读,学生劳动时间时玩疯了,无心坐在教室学习,学校也不怎么上课。这样却给了韩锡铜在学校一个苦读“拳理”的好机会。再加上牛汉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他武道大进。十八岁步入青年以后,形意拳的踏劲功法就已足能踢碎方砖,手能单掌打灯。形意拳,子拳有一燕行拳,韩锡铜习练的非常纯熟。他家有一单布门帘,他抬腿弹踢,门帘飞起。他身体窜出门外,在缩身退回,门帘才落地。至今他虽年近天命之年,照样能练此功。崩拳似箭,出腿弹飞。
正是这一燕行拳法的提放功拯救过韩锡铜年青的生命。1982年冬天,生产队分房到户,韩锡铜本村乡亲高禄芳分到一间养马房,请他和崔建华帮助拆回家。养马房算是生产队{zh0}的房子了,十几间通着。牲口槽在屋内前檐后,既可喂牲口又能栓马。一说分房,全队人都来了,拆房时全队人无组织纪律,乱成一团。韩锡铜和高禄芳、崔建华正拆牲口槽。突然,房顶塌下,说时迟,那时快。韩锡铜一个“燕跃”,腾身而出。房如平地,气浪冲天,他丝毫无损。他和乡亲们把高禄芳、崔建华抢救抬出赶紧送往县医院。事后乡亲们逢人便讲韩锡铜好身法,武术没有白练。
通过这件事更加促进了他对武术的热爱和探求。
他20岁开始跟师父牛汉文学习太极拳长达十二年之久。
牛汉文对太极拳的传承非常严肃。因为这一太极拳体系是南方大侠郭子平独创,聚形意、太极、八卦于一体,合三家成太极。
“子平太极”的修炼十分讲究,外表一看无他,实则不然。太极气功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真功要一一做到。
小周天,任督暗合,滋养丹田,华荣五脏六腑。大周天,神通于背,气达四稍,开合七经、八脉。不下苦功修炼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修炼太极推手更非朝夕之事,武艺没有绝招,绝招是苦练出来的。
有一太极推手歌:棚捋挤按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人难进,四两拨动八千斤。要做到“四两拨千斤”,首先自身要有“千斤之力”用四两才可以。要是只有“四两之力”,一切都是空谈。师父的话,韩锡铜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他在练太极浑元桩功总和八卦掌抱球行步桩一起练。先抱20斤的石球站桩,再抱80斤的石墩行走,日久天长,气力大增,与人推手每战必胜。
韩锡铜好八卦,爱形意,独善太极,更器重剑道。剑是一慧器。凌空出鞘,气贯长虹。平东水滔天,定西风云海。非贤达之人不能领悟其真意。
剑,虽三尺之长,却聚五韧于一身,故凛凛神风称短兵之帅。同一利器佩戴者不同,用途不同。君王佩剑,慈善神明江山稳固。大将佩剑,文韬武略,视死如归。文人佩剑弘扬正道,谋国为民。豪杰佩剑,纵横江湖,行侠仗义。平民佩剑,安居乐业。
习武之人要读懂这一深刻的哲理,文化修养非常重要,光靠肢体强壮,没有剑道思想是不行的。
1982年,韩锡铜高中毕业,来到方城二小任教。第二年同不少青年教师考入固安师范学校深造。文化知识的丰富,对剑法原理的真谛领悟的更加透彻。操练起来心中明朗,势势到位。剑法之片片光弧与书法相通,剑之劲力透中锋,纯用臂力,摇挽周身。手中之剑开合均衡,身行稳定,活活泼泼形如飞凤。
剑之八法:砍、撩、抹、刺、抽、提、横、倒。正像书之八笔,注、点、凝、横、措、摇、收、纳。用笔要笔笔到地,用剑要剑剑踏实。足不摇晃,步不迟缓,手方有出奇之剑。练习书法最讲体内气力充实,手方有出奇之笔画。所以也要先修内功。至于“内功”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理,对操练剑术没有特别的专著,韩锡铜对其武林好友高建国练习的“六和通背拳”认为,手法简练,势势真切,双手穿插、刺、探、推、扑、拍、按。八字掌法滚裹而发,正和古传四大剑法,“击、刺、格、洗”。于是取长补短,自编了操剑内功,定名“伸臂拳”,从而丰富了内家拳剑术内功。
练好剑术,手臂之力要强。韩锡铜就拿两个20公斤的铁锁练功。最吃功夫的不是轻易的把80斤的重量举过头顶,而是四个人站成方阵,等距离四米相抛铁锁,一不小心就会被擦伤。韩锡铜和伙伴们乐此不疲。
这个抛锁游戏一直从1982年到1992年,没有间断。期间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十里八乡来方二小学学习武艺的小伙子不少,有时晚上能把教室坐满,大多数人把手背铲破而归,但也练出了不少力大手敏之人才。
练习劈剑的快捷和准确不是一朝一夕。把一个皮球挂在空中垂于肩齐,离墙三米一剑劈出,球碰墙弹回,再劈达到每剑必中,方可成功。十数年的练习,韩锡铜的汗水把木剑沤的油亮,砍破了无数个皮球。长年累月的练剑他总结出击剑三字经:舞剑起,心专一。学击技,讲调息。腾身去,明目的。手臂灵,脚步急,展收轻,腿寒鸡。砍刺真,好抽提。合神气,如对敌。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2年9月,国家要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第二届工人运动会。北京武术界有一朋友因伤不能上场,以个人渠道找到韩锡铜顶替,他欣然前往,八卦剑一招亮式,全场静音。你看他托挑行步,行云流水,击刺格洗,运臂如画。舞势兴起恰似;剑蛇行云穿太空,吞吐电闪快无形,纵观舞势尽八面,清光飘绕画风腾。
八卦剑演练完毕,掌声四起,两个教练员晚上追至招待所祈求再练。那时武林界人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七年中,百废待兴,民间武术的挖掘整理恢复开始了。北京一行韩锡铜荣获表演套路一等奖。组委会颁发“三尺水宝剑”一把。回来之后,韩锡铜练武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从此,他坚定了用一生精力练武和传承弘扬武术文化的思想 。他决心光大牛氏拳法,以此回报师父牛汉文的教诲之恩。
从1986年9月到1990年9月,四年时间,全班28名学生无一人降班,学习气氛十分高涨。上午学文化课,下午二三节课练武术。韩锡铜搞科研教学的指导思想:落实xxx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研究的课题是武术运动与教学质量。四年中韩锡铜向学生倡导一个口号,你的大脑如果支配不了自己的手脚,就不能学好别人编的书。时至今天这句话还在学生们的口中流传。因为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在武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武术教材,全国也没有先例。韩锡铜就自编教材,编排了一套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少儿八步连环拳”,一套多组合群童对练。招法简便,但童趣横生,孩子们特别爱练。
班集体的向心力增强,无一人旷课迟到,更没有找理由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因为天天锻炼,孩子们的血液流畅,精神饱满。学习成绩在全乡的各种考试中总是xxxx。
当时,有的学生家长和一些老师不理解,刘跃亭校长给大家详细讲解,热情支持。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理解了。这个班有六名同学考上了大学。丁建新、苏志红天津理工大学毕业,现分别在天津、北京工作;白文静、董威小学一级教师;韩雪良创办北京房地产中介公司;袁海龙在北京创办了旅游公司。这些同学的成功和他们小时练就的好身体分不开。正是: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一个武者对武术事业的信仰和追求不仅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武艺,更在于他在追求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实验班的孩子带着健康的身体,欢快的心情升入了初中,也给韩锡铜老师留下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1990年7月,彭村乡文化站站长周伯峰了解到韩锡铜的教学事迹,来到方二小学找到韩锡铜,提出为活跃彭村乡的文化体育事业,创办一个武校。
两个志同道合者一拍即合,文化站大力扶持,方城二村党支部鼎力相助,学校领导鼓励支持,方城武校在1990年7月22日正式开学。开学典礼上,方二村书记丁永会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文化站长周伯峰为武校命名——“兴武学校”。
招生工作很是顺利。因为前三年武术实验班每到六一儿童节都要到各个学校巡回演出,在给孩子们送去欢乐的同时也播下了武术的种子。再加上武林界友人的宣传鼓动,不到一周学员招到80余人,遍布方城周边八个乡镇十二个村街。当时有盛赞韩锡铜歌谣一首:方城韩锡铜,才华刀笔通。送子学武术,他年成英雄。
学生只是在每周的六、日两天来学校上武术课。节假日、寒暑期不休息。这样跟学校正常文化教学不冲突,学生既学会了武术,也没有耽误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办学方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招生容易办学难。兴武学校没向学生收取任何学费,资金来源很是困难。韩锡铜那时工资每月30元,为学生购置刀枪剑戟、沙袋及其它武术用品常常要花去他大半年的工资。这也给家里造成很大经济负担。感谢韩锡铜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妻子齐素霞,是她和孩子吃尽了苦头,默默奉献着支持着丈夫的武术事业。
1990年11月,保定地区南河套村戳脚拳名家金生、固安长拳高手侯振岭慕名来访韩锡铜。在交流拳法的同时,也交流着思想。尤其当听到韩锡铜为国家、乡亲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时,深受感动,二人当即向学校各捐赠50元钱。
80名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班。韩锡铜为教练,他的开门弟子黄俊军、刘国瑞、丁建团、于长海四人不计任何报酬放下自己的工作每周六、日来学校助教。
韩锡铜三年时间自编教材二册,记10万余字,师徒五人刻板、校对、油印、装订,常常干到深夜。采访中,使韩锡铜念念不忘的是好弟子丁建团。那年寒冬腊月,建团骑自行车去白沟为学校买刀剑,渴了饿了喝口冷水吃口冰碴馒头,往返180里,毫无怨言,感人至深。
兴武学校的拳法教学,主要是传授形意拳、八卦掌和南拳。学生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韩锡铜经常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增进感情,摸清心理,因材施教。三年中没有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在教学过程中,韩锡铜意识到,武术不能有门派思想,闭门造车不能发展。要真正做到天下武术是一家,就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共谋发展。1990年10月,兴武校自筹资金派出李占华、韩希岭两名学员参加永清县的武术比赛。比赛中既展示了兴武学校的功夫,又学到了好多新知识。
此外,兴武学校还挑选丁建新、韩景华到公主府村戳脚名家金玉恒家学习,和他们组队参加廊坊地区的武术比赛。
他们四人走出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又带回来其他门派的好手法,好套路,从而使兴武学校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1990年12月2日,兴武学校组队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固安县{dy}届武术表演赛。在武术大师牛汉文的悉心指导下,韩锡铜率领五名弟子登台献艺。
比赛场地设在固安影剧院,共有六个参赛队,县社机关、公主府乡、彭村乡、礼让店乡、东红寺乡、吉城少林会等代表队,参赛人员50余人,都是固安武林界的{dj1}人物。比赛中,刘国瑞的形意拳表演刚猛异常,崩拳似电,起趱落翻横竖变,巧燕抄水鹞钻天。在雷鸣般的掌声里,他获形意拳组{dy}名。
张晓涛的八卦掌更是夺人二目,行步趟泥,双臂展开,龙形猴象,虎坐鹰翻,将八卦掌的真实无华演练得淋漓尽致。他荣获八卦掌第二名。丁建团的反手剑,左旋右转步龙形,上下翻飞剑流星。忽然一剑冲天去,那是飞笔定太平。他荣获器械组第三名。
黄俊军表演的形意刀术,刀沉力猛,气势磅礴,荣获刀术第三名。
教练韩锡铜表演的是八卦龙形掌。他的表演是所有参赛项目的看点。八卦掌大师牛汉文的嫡传弟子韩锡铜承担着“子平拳术牛氏练法”传承与发展的任务。此刻,比赛不是简单的一练完事,而是要把八卦掌的攻防特点表演的精准到位:迎风托起不容情,顺势带领劲法横,得机杀出劈扣手,翻身搬进化身形。韩锡铜知道台上台下的武林老前辈,他们看的是门道,不是热闹,不能丝毫走样。韩锡铜八卦掌演练完毕影剧院内掌声如雷,四五个武林同人登台与他握手祝贺。固安县总工会副主席,比赛组委会主持人,固安县武术协会秘书长徐丙中对他赞赏有加。韩锡铜荣获“固安武星” 称号。固安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将这一盛况传遍了燕南大地。这次比赛,兴武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比赛归来,学员们倍受鼓舞,纷纷在奖状前合影留念。之后县工会、县民政局派员来到方二小学了解情况,肯定成绩,形成材料向县政府汇报寻求帮助。韩锡铜说上级给不给资金帮助不要紧,但要给我们阳光雨露,只有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才能使我们茁壮成长。
1991年暑假,韩锡铜成功举办了一届少年武术夏令营。因为不收费,又能学到真功夫,很快又有40余人来校报名。一个月时间,营员学会了不少武术基础知识和一套传统南拳。在夏令营结束的大会上,韩锡铜告诉大家,我们兴武学校不收学费,其目的就是把国术之种子播撒在广阔田野,使之开花结果,愿党旗下翩翩少年长大之后报效祖国。
1991年8月19日,《廊坊日报》以“充实人生”为题报道了韩锡铜兴武办学的先进事迹。
武馆是一特殊场所,大部分学员是社会青年,多有江湖义气,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如何在教会他们武术知识的同时,不用武术危害社会,又能为武馆弘扬正气,立身利民,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往往对这些怀有一技之长的青年,说服教育有时根本不通。对此韩锡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用事实教育他们成为有用之才。{yt}晚上,韩锡铜和十几个学员在服装街购物游玩,无意间一个学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说:“韩老师,我们在‘飞龙武馆’学习三个月能‘单掌开碑’、‘油锤灌顶’,在这儿能学到什么功力呢?”
韩锡铜随口说道,我能让你们单掌停汽车。说者有意听者更是有心。寒冬的夜晚车少人稀,正是展示身手的好机会。不一会,一辆拉砖的“130”汽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韩锡铜毫不畏惧,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步窜上马路正中,一个形意劈拳向迎面而来的汽车击去。汽车在距离他两米的地方嘎然而止,刹车拖出二十米长的火光。在场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只有韩锡铜xx自若,谈笑风生,飘然而去。事后他对学员讲:一个真正的武者,他的胆量惊天地,泣鬼神。如果这种精神用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上那才是{zh0}的。
他语重心长的对学员说,廊坊不应有黑社会组织,因为有光明的党,我们千万要洁身自好啊。从此,很少有学员提起黑道上的事。学员们个个努力练功,武馆的教学管理秩序井然。
1995年5月,韩锡铜和弟子们代表固安人民参加廊坊地区传统武术表演赛。这次比赛有各区、市、县200余人参加,真可谓高手云集,百家xx。
固安武术代表队在县武协主席金玉恒带领下,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取得了令人刮目的好成绩。韩希亮,桌上八卦剑获xx;丁建良,八卦刀获银牌;王占江,八卦反手剑获银牌;肖国财,形意拳获铜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韩锡铜老师对弟子高标准的训练、严谨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其实,从1993年开始,韩锡铜就离开教师队伍奔走于廊坊和北京之间专门从事武术的教学了。此间他在武学艺术的追求中,眼界大开,广交朋友,武艺大长。
在北京地坛公园教授太极拳时,韩锡铜结识了北京意拳高手冯景民先生。冯先生出拳如电,拳面能打响杨树叶子。冯先生总想和韩锡铜交手都被韩谢绝了,心中不快。一次冯先生邀请武林界意拳高手聚会,言谈中透着对农村弟子的轻蔑。韩锡铜恼在心里,然而不露声色。就在他们狂饮之中,突然停电了,只好点上蜡烛。待来电之后,冯先生要把蜡烛吹灭,被韩锡铜拦下,韩锡铜把四根燃烧的蜡烛绑在一起,放在桌角,转身两米,站好“三体势”,待火旺起时,抬右手向火猛然推去,蜡烛迎风而灭。一桌人同时惊起,纷纷仿效,无一人能灭此蜡烛。以后,北京那些意拳高手都对韩锡铜刮目相看了。事后冯韩论道,交情日深。
1997年深秋,冯先生患肠梗阻住进了北京同仁医院,准备手术xx。韩锡铜前去探望,向冯先生提出先用太极气功,点穴xx试推一下,不行再做手术。韩锡铜给冯先生做了两个小时的背部巡按和重点中脘穴推按,他的腹部有了响声,接着又推揉腹腔,一小时后,硬物排出体外。
从此,冯韩二人成了至交好友,推心置腹,切磋武艺。冯先生认识到自己练功总站桩、少运动的不足,从韩锡铜处吸取学习“子平太极拳”精华达三年之久。
而韩锡铜又在挚友冯先生的引荐之下,结识了在北海公园授拳的程式八卦掌传人李文章先生。再后,有幸在景山公园遇到了武林宿将马元基。马元基之父马玉堂系河北xx武术家。在新城县北关,山猴子马玉堂威镇寰宇。他的亲传弟子就有南方大侠郭子平。马元基在旧军阀xx教授拳术几十年,武功盖世。新中国成立后,他来北京蹬三轮为生,从不言武。韩锡铜在北京遇到同门拳法掌门的耄耋老人,悲喜交加。老人毫无保留的悉心教授韩锡铜,亲传十二横锤,使韩锡铜的武艺又上了一层楼。
2000年,方城大地掀起了迎奥运全民健身的热潮。韩锡铜应家乡武林志士之邀荣归乡里,重建方城武馆。
韩锡铜办武馆依然不收学费,农家子弟免费学武。这种无私的奉献受到了方城三个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称赞和支持,大家纷纷解囊相助。
固安县文体局得知韩锡铜回乡办武馆的消息,非常支持。王维亭副局长亲自前来指导,并担任了方城武馆名誉馆长。
方城一村拿出村委会办公场所作为武馆活动中心。
开馆典礼那天虽是初冬,但盛况空前。学生和家长坐满了堂院,方城三个村党支部主持会议,县文体局局长贺俊波前来祝贺,并与韩锡铜的师父牛汉文共同剪彩。韩锡铜的弟子们即兴做了精彩的表演,博得了满堂彩。副局长王维亭颁发馆牌、办学许可证,代表文体局赠送了60套运动服装。四乡五里纷纷传扬,送子学武。
固安电视台、廊坊电视台及时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武馆招收学员100多人,分成三个教学班,韩锡铜弟子丁建良、黄俊军、韩希亮、丁建团为教练员。学员习武的积极性很高,多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武艺不断提高。韩锡铜为了学员的均衡发展,还把差些的学员带回家中亲自口传心授。学员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韩锡铜的义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韩锡铜不骄不躁,乘势前进,又在方城武馆的基础上,开办了太子务、小集、西辛庄、渠沟二小、牛驼一小五个分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韩锡铜决心不负众望,使方城武术四面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3、方城武术团队撷英
当今江湖真豪客北天慧剑蒋海波
蒋海波,柳泉村人,十七岁拜韩锡铜为师学习形意拳术。
蒋海波最善劈拳。起如钢锉,落是钩杆。举手踏足之间,对方应声而跌。但是,海波从武藏而不露,更不以武欺人。夫妻二人辛勤经营着名扬固安的柳泉“北天会酒楼”,真可谓“终日喜迎八方客,出门笑送四海宾”,往来客商,无不翘指称赞。
一个真正的武者,不但要有高超的武艺,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能安抚一方平安,和谐一方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蒋海波经营的酒楼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场所,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窗口,工农商学兵,社会各层面,什么样的人都能见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遇到。每逢遇到纠纷,他都会主动出面化解。每有客人遇到困难,他都会慷慨相助。如此,乡亲们无不称赞有加,客人们也倍感宾至如归。
在师父韩锡铜在外开办武馆的十几年里,蒋海波主动担起方城武术团体的重任。他在家定期召集组织师兄弟研习武学,增进技艺。对外积极和其它派系的武师交流取长补短,还多次组织师兄弟外出参加县市的武术表演,一切活动经费都是他无私捐助。
尤其是师兄弟们娶妻生子,父母生病,海波都要代表方城武术团体将温暖送到兄弟们的心中。
因为经营酒楼,蒋海波很少能拿出时间参加比赛。但是,他的默默奉献于方城武术团队的精神,为大家所称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方城武术团体真正的xx获得者。
丁建良,方城村人。幼年就显露出非常的武术天才,骑栏捕蝉,弓枝射鸟,身如灵猿。他十四岁,韩锡铜收为弟子,传其八卦掌。
丁建良天生聪敏,不怕吃苦,每天晚上很早来到学校练功房,打扫卫生,摆放桌椅。等师父到校他早已练得汗水湿透了衣衫。
由于他双腿肌肉弹性强,韩锡铜对此亲传他剑道内功伸臂拳法。他细品味,反复琢磨,天天对着蜡烛,摇滚双臂,推扑拍按,一直练到掌吐白烟,方可休息。小小年纪,志向高远。
1990年,他参军入伍,来到山东省安丘县服役,精湛的武功,赢得了战友的信服,而且他向领导建议改变了所在连队军体拳的训练课程。伸臂拳简洁实战的特点,很快在其它连队传播开来。
从此,丁建良把伸臂拳改名为神臂拳。xx首长,观其能力,认为是对国家有用的好苗子,破格将其保送到军地两用人才基地学习深造。丁建良由于熟读拳理,总想探索医道,走武医结合之路。他利用业余时间选修中医学,在军医教授下,很快掌握了中医针灸技术。
1993年10月,丁建良复员回家,成为一名乡医。虽然年轻,但医术高明,乡亲们很快就接受了文武全才的丁大夫。
1995年5月,他参加了“廊坊市光明杯”传统武术邀请赛。桌上的八卦刀,云卷雾裹,雨骤凤疾,为固安县赢得一枚银牌。2000年,他参加了“方城武馆”的创建工作,为方城武术的传播尽心竭力。
因为他的武和医的有机结合,被保定市精神病康复中心、徐水精神病医院高薪聘用。
2003年冬天,新城县某村有一男子突发精神病,蹿墙越脊,身轻如燕,逢人便打,必须紧急xx。然而,医院所有人无法近前,束手无策。此刻,丁建良正在这村串亲访友,闻讯赶到。那病人从房上跳下,出乎丁建良的想象,病人轻快至极。突然举起一把四齿镐,向他打来。丁建良巧运八卦,摇身闪过,一个推山入海,将病人撞出丈外,趁势将病人用绳子绑了起来。
事后医院领导前来致谢,恳请丁建良去该院工作。
现在,丁建良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创建了方城武术网上谈博客,自称九宫居士。他立志将方城武术的种子洒向祖国大江南北。
刘向阳,固安县齐家务村人。他性情忠厚,才思敏锐。十六岁拜韩锡铜为师,研练太极拳法,并继承家传医术,愿走武医结合之路。
师父观其心静如水,试传其太极拳法,没有想到,小小年纪,仅揽雀尾一势,很快就能掌握。从此再来上课,太极之神韵,环罩周身,韩锡铜大喜,以后师徒二人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子平太极拳的练习研究。他悟性强,头脑活,但从不急功近利,正合太极之性。
他能把太极推手的听、化、拿、发和中医的望、闻、问、切巧运珠联,应用到医疗的实践中。他把太极拳的四正推手法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并和师父一起推广五星推手。把太极拳的五行锤,直接放在日常的推手训练中,强调了进击精华,给武林志士一个崭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总结出五星推手歌:“迎推滚臂胸胁间,摇身坐化指眉拳。沉肩旋肘缠飞箭,一马三枪问丹田”。这一切,为丰富子平太极拳理论做出了一定贡献。
2006年的春天,巧遇高人点化,使他对太极、易学理论的探索更加努力,认识更加透彻。五·一长假去北京游玩,清晨在什刹海北岸习练太极拳。他那悠扬婉转的气势,仿佛召唤着碧波荡漾的海水,凤摇垂柳好一幅美丽宁静的画面。刚刚收势,忽闻银锭桥上传来阵阵喝彩声:“好拳法”。他随即抬眼望去,见一中年男子,正在那桥上鼓掌喝彩。于是走上前去,抱拳施礼,“尊兄您早。” “小同志您贵姓?”“我姓刘。”“您练的太极拳风格侠道,搭的谁的蔓?”“ 我师父,方城韩锡铜。”此人掐指赞叹,“你不愧是剑仙的弟子啊!”几句简短的对话,那中年男子就道破仙机,向阳不解,遂向其请教缘由:
中年男子曰,古时有一人为安定乾坤,开凿斧阳山,得锡与铜。天地为炉,阴阳为碳,熔石铸剑。朝霞托红日,北斗挂月明,用尽千年之血汗,铸剑五把:一把名湛炉、二把名纯钩、三把名胜邪、四把名鱼肠、五把名巨阙。五把神剑暗合五行金木水火土。把把含锡,剑剑铜生。难道名称锡铜之人不是剑仙吗?向阳称奇,又问什么是太极?男子续曰:太极乃无形无象,充满广宇,遇方则现楞角,从圆而出球体,太极之浩气从虚无生有象,布满四方变成易理……
向阳信服,欲拜为师。中年男子观其目宇间,慧光源远,可以开悟,便问他能否为什刹海的布局唱首歌吗?他思索片刻:什刹海水太极球,宝岛相称望海楼。南岸青杨北岸柳,恰是盘根锁九州。
中年男子大喜,愿与其携手。后来得知此人是被称为“东方奇人”——世界预测协会会长的王凤麟教授,此时他正在茫茫人海寻珍……
时至今日,刘向阳依然不骄不躁,向武、易、医相融合一的深层次进取。
韩锡铜在传授武艺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徒弟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希望他们走进大学校园之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传承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马艳胜、李辉、徐立在上初中时就拜了韩锡铜为师,他们不但文化学习好,而且武艺同样强。马艳胜初高中阶段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加入了党组织。
在他们高考复习阶段,武术同样帮了大忙。高考复习xx堆如山,成天坐在教室,身心疲惫。他们每天拿出一定时间,走出户外,猛练一套拳术,洁内而华外,赏心悦目。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马艳胜,彭村乡肖外河村人。1994年考入石家庄干部管理学院。
李辉,新城县后北阳村人。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
徐立,固安县城关镇人。考入廊坊财贸学校。
尤其是李辉勇于探索,用科学手段解释并提出形意拳提到的五行相生互化学说。通过实践证实形意拳“体合丹道”学说,提出来真气运行法理论。如今他在高碑店市人民医院工作,在医学上不断创造佳绩。
徐立,毕业后进入公安战线工作,真正把武术用在了保卫人民财产安全上来。工作中表现突出,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艳胜,河北经贸大学毕业,就学期间通过学生会的支持帮助创办了太极拳辅导站,发展学员100多名。他还向同学们响亮提出“创业到西部,先要学武术”的口号,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服务社会的本钱。
虽然他们身在祖国四面八方,但他们依然把固安的武术精华“子平太极,韩式练法”传承发展着。
杨茂才,彭村乡马坊村人。禀性忠厚,言行一致。
他十五岁,拜韩锡铜为师。师父见他体格健壮,开始授之形意拳术。杨茂才家,距离方城四里,每晚来师傅家练功都是步行。一路上打百步拳、五行拳,劈、崩、钻、跑、横各练一百拳正好到达师父家中,他天天如此。
茂才学武之时正是兴武学校最辉煌时期。那时武校晚上灯火通明,喊声震天,学员个个生龙活虎。师兄弟们的习武精神,无不感动着茂才。师父口传心授,使茂才长进飞速。
1994年他投笔从戎,来到青岛海军某基地服役,实现了他从小立下的学武报效祖国的宏愿。
在xx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依靠自己扎实的武功,体能训练科目全部优秀。加上他平时养成的书报不离手的好习惯,很快成了连队军事技术的骨干。
1995年春天,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来到他亲手创建的某基地视察。xx领导选出一批优秀战士演练“水上格斗”。邓司令员在表演的战士中看到有一名战士,出手利索,身法骁勇,非同一般,就派人把他叫到身边问“你叫什么名字?”“报告首长,我叫杨茂才。”“你在家学过拳术吧。”“是!”“那你给我练一下。”
杨茂才xx自如,目视前方,轻展双臂,突然,震脚急发:身如炮形龙折身,遇敌就像火烧身。一趟形意拳,龙虎相交,鹰熊竞志,浑元之力,无不彰显出拳法的“七星十四打”。
杨茂才练毕还礼,从容归队。邓司令赞许有佳,频频点头,战士们掌声如雷。事后,战友们围住杨茂才说,要不是邓司令慧眼识骏马,谁能知道默默无闻的杨茂才竟是一个武林高手呢。
1995年7月,杨茂才凭借一身好武功,前往北京,成为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的贴身警卫。在邓司令身边,杨茂才每天感受着老革命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加上茂才兢兢业业,机智灵活,深得首长的赏识,不久便入了党。
在老首长的谆谆教诲下,在党组织的严格培养下,杨茂才的思想品德和武技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工作之余,杨茂才组织战友,习文练武,打靶射击,擒拿格斗,和谐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杨茂才在首长身边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虚心做人,不骄不躁,严守机密。1996年1月,他跟随93岁高龄的邓司令登上西沙海岛,慰问守岛战士。
他还帮助老首长在西沙将军林种下了一棵椰子树。 这预示着椰树将根深叶茂,我国海疆永固。
1997年3月18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看望邓兆祥,亲切接见了杨茂才,一再叮嘱他保护好老首长,就是为祖国做贡献。
199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统战部部长王兆国看望病重的邓兆祥,并拉着茂才的手动情的说,党感谢你啊。几天后邓兆祥辞世,杨茂才代表海军官兵抱着老首长的骨灰和他的家人一起把骨灰洒向了大海......
杨茂才作为韩锡铜的弟子和方城武术团队一员,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在xx却做了一分无上荣光的工作。
他是固安武林中人的骄傲。
刘国瑞,方城村人。身材伟岸,好交朋友,困难面前从不说怕字。
他十二岁拜韩锡铜为师,习练形意拳术。刚开始年龄小,师父练百步拳,他跟不上,就在身后跑。练臂力,大个子师兄,单手举铁锁,他就双手搬,两手肉皮磨破了也不喊疼。暑去寒来,五年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洒脱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刘国瑞、韩锡铜,师徒二人感情深厚。韩锡铜办兴武学校,他是教练;办武术夏令营他还是教练;办方城武馆更是教练。在困难面前,他从不言败。
他带领师弟们对武学深究苦练,一丝不苟,不断出新。1992年,固安县{dy}届武术比赛上,他表演的形意拳,技压群雄,荣获形意拳组{dy}名,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1992年至1995年,固安县三届武术比赛过程中,师父韩锡铜在外开办武馆,不能亲自回来指导。刘国瑞勇于担纲,和师兄黄俊军一起组织起了方城武术先锋队。队员有:黄俊军、韩希亮、丁建良、张晓涛、肖国财、王占江、张永彬、丁建团、李广辉、高利军、马帅、于浩军。
这个先锋队纪律严明,步调一致,练功目的明确。每次参加比赛,均荣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个先锋队就是方城武术团体的核心力量。从1993年成立一直坚持了下来,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对方城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先锋队队员张永彬在师兄弟们的帮助下,在他开办的全业宾馆创办了“太极拳发展协会”,广招天下勇士,以武会友。
2000年,韩锡铜回家开办武馆,下设五个分馆。面对学员多,教练少的实际情况,刘国瑞组织先锋队队员,主动担起了分馆教练员的重担。他们做到了总馆与分馆统一服装,统一教材、统一课程,定期举行武术比赛。三年来武馆共培训学员一千多名。
而立之年的刘国瑞是家庭的栋梁,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然而为了方城武术先锋队的发展,他抛家舍业,默默奉献着。
一个人对武术事业的信仰和追求,不在于他有多么强壮,取得了多少xx,更在于他在实践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和坚韧不拔。
方城武术先锋队,真正武者的群体。
4、师徒谱系
李振清
↓
萧海波、刘宝珍
↓
郭子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
牛汉文
↓
韩锡铜
↓
黄俊军、韩树潮、刘国瑞、丁建团、丁建良、韩希亮、王占江、
5、韩锡铜诗
感悟国术
武术这一搏击的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武道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所以说武术是拳术,就是权术。
因为是权术,所以千百年来,它吸引着有志之士对武学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一、武术好学与难学
为什么武术好学?因为武之手法是人不学而自会的进退之能,采摘之巧。只不过把劳动的动作,规律成体操而已。
为什么说武术难学?难学是学者的心里障碍。总想三五天成一侠客。要不就学一绝招,制敌。一旦学不到就心灰意冷,不愿在学习了。
其实,真正的绝招是苦练。
武术套路好学,技术理论易懂,传播的就广泛了。
就像李白的诗一样,脍炙人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幅美丽的图画立刻在脑海中出现。武术的体操动作是为战争创编的,过多的腾挪闪宕,战士不易掌握,打仗就用不上。
所以武术要简单明快。
三、武术真传
中华武术讲究真传,体操好学,理论难懂。拳理就是秘笈。也就是这个机密,阻碍了好多门派的发展。
例如,内家拳体合丹道的三种练法,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只讲炼精化气,这个精不是指男人的精液。如果指精液女人怎么练呢?这个精指的是“米”的精微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练武先讲饮食:悬、蔓、穗、根、荚五谷养五脏,人体才强壮。
也正是这个机密,才使好的拳种生机勃勃。有好拳种要有好的传人,好传人能解读机密,并丰富发展机密。
真传不分血液,只讲人缘。
四、
武术的传承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无论你是豪门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必须品学兼优。
只靠热情爱好不能传承,文化修养非常重要。正确的掌握武学理论才能指导武术的正确发展。
武术是有生命的,千百年的传承靠得是伟大的师徒之情。这个汗水与鲜血培育的情,能升华成信仰。
师父对徒弟的厚爱,总能激励着弟子学习,传承和发展----
所以,我不赞成收费传武,金钱无法买来真情厚意。
五、成功
一个武者的成功,不是因为你获得了多少荣誉,奖项只能说明你在追求武学的过程中,努力奋斗过。是人生的一个亮点。因为你并非是最棒的。
很多武术家没有得过奖,但他是成功的。
成功的武者他应该无私的为武术事业做出贡献。
让我们努力吧。我不恨前人之拳法,前人只恨无我之拳法。武学并非只讲拼杀之道,更重要的是培养武者的高尚人格!
诗词
七绝
韩锡铜
题记:南方大侠郭子平青年时期为求武学真谛,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曾经为躲避战乱,退隐四川峨眉山苦心孤诣练武几度春秋。
郭子平长子,子平拳法继承人郭振亚师伯为人忠厚,不事张扬。苦难的童年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成就了他一身的侠肝义胆。1980年西安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他表演的“夜战八方刀”连获三枚xx,从此“子平拳法”名扬天下。
郭振亚师弟,郭子平嫡传弟子,牛汉文师父识阴阳,善八卦,{zh0}搏击,江湖传唱:要想学“打人”,拜师牛汉文。然而他为人正直,好重义气。我自少年时期拜牛汉文大师学习武学。师爷郭子平、师伯郭振亚、师父牛汉文三位前辈的高尚品格和精湛武艺是我今生的楷模。借此书一角,赋诗三首,以表忠心的敬仰。
一
乱云飞度峰推峰,卧枕峨眉赏雄鹰。
知时悟实才俊杰,南方大侠郭子平。
二
西安彰显真八卦,武林震惊又一家。
子平拳法传天下,唯有豪侠郭振亚。
三
武学大树树根深,枝枝都可招风云。
谁敢梢头挂旗帜,搏击名家牛汉文。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