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任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四光阿里巴巴fashionlingyun的博客BLOG

新中国首任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四光  
 
顾育豹

  旧中国有三个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矿产测勘处。通过调查和征求地质工作者的意见,新中国政务院批准建立“一会、二所、一局”的方案:一会,即地质工作计划调配委员会,后改为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二所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一局,即财政经济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

  全国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后,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很快发现这种组织形式还是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1952年8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成立地质部,任命李四光为部长。从此,李四光走上了领导全国地质工作的重要岗位。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李四光对于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工作很重视,还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时,他就亲任主任委员。

  (一)

  李四光原名仲揆,蒙古族,出生在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14岁出国留学,凭的是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成绩。在去日本学造船的船上,因为穷,买不起正式的铺位,只好白天窝在底舱,晚上在船顶过夜。不想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又因没钱医治,落下一个毛病——不能吃肉,一吃就犯病。此后,他一生与肉绝缘。

  李四光是中国同盟会的创建会员之一,参加过1905年7月30日的同盟会筹备会和8月20日的东京同盟会成立大会。这年,他16岁,是同盟会{dy}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在同盟会筹备会上,孙中山特地走到李四光跟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年纪这么小就参加革命,很好,有志气,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1912年2月7日,李四光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的实业部长。袁世凯当权后,李四光辞去职务,留学英国。这一去,奠定了他终身为之献身的地质学事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政府选拔6个人为孙抬棺送灵。选拔的标准是:一、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二、在辛亥革命中有贡献;三、对当时社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时任北大教授的李四光便成了这6人中的一员。4月2日,李四光参加孙中山的祭奠活动后,到中央公园社稷坛(今中山堂)为孙中山抬棺送灵。孙中山的遗体棺被抬到门外后,放到高架灵梓上,在几十辆黑白相间的马车和众多送灵人陪同下,前往西山碧云寺。李四光则从中央公园一直步送到西直门外的万牲园。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在事变前后,蒋介石、汪精卫在庐山邀请全国各大学教授及各界{lx}举行谈话会,名曰交换对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意见,李四光作为首批邀请对象到了庐山。李四光也想了解一下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态度,所以,上山后先是拜访了曾经与他在日本、南京有过交往的汪精卫。一见面,他就提出“现在再不打,别无出路”的观点。汪精卫却大谈不能打的道理。这使李四光非常失望。当蒋介石、汪精卫正式举行谈话会时,他断然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由于李四光不买蒋介石的账,加上他一贯反蒋,当传来蒋介石要抓他的消息后,为了家人的安全,全家搬到农村去居住。幽静的环境,更让李四光静下心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煤油灯下,他完成了《二十年经验之回顾》《山字型构造实验和理论研究》等论文和著作的初稿。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不因此而中断自己的科学研究。1941年,李四光获得“丁文江先生纪念基金委员会”奖金。

  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地质研究所也迁回南京。1946年11月,李四光乘船由重庆准备回南京。这时,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已经打响半年,他对蒋介石彻底绝望。到南京时,尽管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在码头迎接,但他没有下船,直接到达上海。1948年2月,他应邀参加在伦敦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年会。会后,他没有立即回国。

  解放战争形势迅速发展,国民党要员纷纷南逃,地质研究所被通知搬到广州中山大学。在国外的李四光知道这个消息后,连续写信给地质研究所的同事,希望同事们设法阻止地质研究所南迁。由于他的反对和地质研究所的其他同事的努力,地质研究所留在南京,解放后几乎原封不动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xxx指示郭沫若一定要同李四光联系上,邀请他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郭沫若遵嘱,给李四光写了请他回国的信。南京解放后没几天,陈毅到地质研究所视察时,询问李四光的有关情况后,明确告诉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欢迎李四光回国。

  正当李四光在焦急中等待起程的时候,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策划了阻挠李四光回国的阴谋。他们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如果不办,就要扣留他。李四光当机立断离开了英国。当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派员来找李四光时,他已经到了法国。1950年4月6日,李四光携家人安全回到国内。他接受xxx的安排,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外国的地质xx根据他们对中国的肤浅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总之,中国是一个贫油国。

  中国地质界相信这个定论的正确性。但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长李四光。

  还在1928年,李四光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中国贫油”的定论提出了挑战。1935年再次提出中国可能找到石油。但是,要xxxx的定论谈何容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要更大。石油生产已经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瓶颈。*把李四光找到中南海,十分担心地问:“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新中国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能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李四光非常明白*的话的分量,他要为{lx}分忧。{lx}的信任,更是他努力向前的动力。他一直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一次他在石油管理总局作报告时,根据自己的地质理论,扳着指头说,中国石油勘探远景{zd0}的区域有三个:{dy},青、康、滇大地槽;第二,阿拉善——陕北盆地;第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李四光的报告给人们以鼓舞。他在详细地分析这三大含油远景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1956年3月,他出任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主任。在他的指导下,全国石油普查工作开始了。通过普查,在全国各地发现了含油远景区。

  李四光的工作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xxx在1958年主持召开了石油促进会。根据李四光的理论,中国石油大军开进了松辽平原,开始了大庆石油会战。事实证明,李四光的分析是科学的。1960年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大庆油田会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964年12月20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人民代表,李四光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期间,*接见了他。一见面,*就亲切而幽默地对他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正在练太极拳的李四光还真的以为*问他打太极拳的事,就连忙解释说:“前几年动手术,身体不太好,在杭州学过一阵太极拳,但打得不好。”

  其实,*所说的打太极拳是指找石油,是对李四光为中国找到石油所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当李四光恍然大悟后,更加感到*这样的伟人是多么和蔼可亲。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xxx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dy}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出席会议的李四光听到这里,禁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李四光青春焕发,扬眉吐气,感到腰板硬了,信心足了,对中国*的认识也更深了。他说:“就一个世纪来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来说,只有*诞生以后,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领导,脱离了受屈辱受压迫的生活,并且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

  1958年12月,党组织根据李四光的申请和表现,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位身经两个时代和坎坷旅程的老科学家陶醉了,莫大的幸福拥抱着他。当时已临近古稀之年的李四光,竟说自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他似乎浑身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之中。

  李四光回国后,曾落脚在香山附近的象鼻子沟。20世纪60年代,有关方面请他去看过城内东单的一处住宅,他感到那处房子过于豪华,与自己一贯的生活志趣相左,便放弃了。此后,他亲自选址、设计,并由国家建造了在紫竹院北面的小楼。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后,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

  1965年,李四光被确诊患动脉瘤。他自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希望有生之年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然而,虽然李四光受到*、xxx的保护,但也免不了受到干扰。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李四光坚守在领导岗位上,经常找有关业务部门和基层的同志了解有关情况,开展有关工作。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李四光对于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工作很重视,还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时,他就亲任主任委员。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灾区牵动着党和{gjldr}的心,xxx几次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事情,李四光都参加了。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受xxx两次到邢台视察的强烈感召,李四光也到了邢台地区考察,取得重要的{dy}手资料。他提出,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地震这个地下“敌人”的潜伏场所,并监视它的活动,为保卫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服务。

  1968年,盛传北京将发生强烈地震。{yt}深夜,李四光接到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他赶到会议厅时,已是凌晨两点了。xxx请李四光坐在他的身边。这次会议是研究国务院接到有关方面的报告,说当天清晨七时北京将发生七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居住。事关重大,xxx把李四光请来,就是想听听李四光的意见。

  李四光仔细听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又给北京地区的一些观测站打电话询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各地都回答尚无异常现象。这时,李四光才对xxx说,根据邢台等地区地应力的长期观察,有大震,一般都会有变化。根据北京各观测站观察的结果,今天晚上不一定要发出警报,当然要密切注意。

  xxx觉得李四光的分析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李四光的意见,当晚没有发出警报。事实证明李四光的判断是正确的,北京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行动。

  李四光的科研成果为党中央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等的注意。1969年5月的{yt},李四光被*找去谈话。他们从天体起源谈到生命起源。临别时,*对李四光说,我很想看你写的书,能不能送几本书给我。他请李四光帮助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

  李四光问:“您想看哪些方面的科学资料?”

  *用手画了一个大圈说:“就是你研究范围的资料。“

  李四光非常感动,认为这是*对科学事业的关心。因此,李四光亲自选编了七项科学资料送给*和其他领导人。

  李四光晚年仍极大地xx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yt},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在他生命的{zh1}一刻,给儿女留下遗嘱,谈的是他最近几年经常思考的地震预报、地热利用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问题。他把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xxx在李四光追悼会上含泪读了他的这封遗嘱,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在追悼会结束时,xxx指示李四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把李四光的遗著整理出来,一定要继承李四光的工作。(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4月15日 总第1989期  第二版)

  来源:《中国档案报》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新中国首任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四光阿里巴巴fashionlingyun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