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16:21:25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闻陈述 4月11日,广州市妇联与《家庭》杂志联合问卷调查10所高校后,发布了《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调查观红皮书》,59.2%的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 撰文 本报评论员 {wz}东 绘画 华夫
真实是一种力量; 真实是一种尴尬; 真实是一种无奈。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调查观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像是一种赤裸裸的真实,它的发布者是女性的娘家人,又有媒体这层“透明纸”,所以真实性应该没问题。它像一部纪录片,原生态显影了象牙塔内当代红颜的心路历程。 用时髦的话说:这一批大学生,已不能再被称为“孩子”了,她们马上要融入社会,要成为这个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和主人了。她们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实现复兴的中坚力量,应该是这个民族实现强大的{zh0}注脚,这千斤重担她们的柔肩能挑起来吗? 让我们真实面对她们的答卷吧。 首先是就业问题,她们的回答让笔者有点出乎意料。原以为:媒体宣传的“铁饭碗都打破这么多年了”已经深入民心,在父辈“下岗”声中出生的90后这批人,可能对“铁饭碗”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了,这一批强调“非主流”、张扬自由个性的学生,估计不会迷恋朝九晚五、一张报纸看{yt}的机关生活。但答案让公众大跌眼镜——近一半的女生愿意“嫁给铁饭碗”,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只能说明两点真实:一、我们的“铁饭碗”一族生活很诱人,福利保障很“强大”,是优质生活的{sx}岗位。二、要想跳进“铁饭碗”,得靠嫁出去、裙带关系来实现。 59.2%的女大学生痛快得填上了“愿嫁富二代”——既然“铁饭碗”那么难嫁,干脆嫁给钱算了。这是个直面现实众口一心的回答,这是个让穷小子们心理溃败的回答。 谁也不比谁崇高多少,我们无须嫉妒富二代,那是人家娘胎里就有的福分,是爹妈给的,谁也抢不去。我们也无须谴责爱财的女人,谁都有选择获取财富的自由——只要不是抢劫,她有青春,他有金钱,是个愿打愿挨的关系,谁也管不着。在这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中国人不再耻于谈钱。但有些人对钱的爱恋程度,超过了公众的理解能力。例如《蜗居》里的海藻、《老大的幸福》里的小四,让人不禁感叹——钱的魅力的确能使“鬼推磨”。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如果这种“嫁人就嫁富二代”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广泛的认同,一旦蔚然成风,那女孩子自幼的学习动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谬误在中国已有先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造导弹的赚不过卖茶叶蛋的”民谣演变成“读书无用论”后,的确有一大批孩子受到感染离开了校园。这些人中现在不少已是百万富翁,但大多从事的是制造轻工产品的“小百货业”,造玩具、造打火机可以,一旦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文化水儿”不足了,就得上各个大学的EMBA班再补课了,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国内南方企业不幸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这批人,很多成了富二代的{dzz}——家长,就是那59.2%女大学生选择的未来老公公。 我们阻挡不了谁嫁人的富贵心,历史不远,笔者只是想说——四年所学,足可以让一个人安身立命,足可以让一名女性凭自己打拼拥有起码的、独立的物质生活和人格尊严——只要你不是想一夜之间成为亿万xx。没有征战怎么能言败在先,没有奔袭怎么就先倒在了起跑线后面? 再者,这个世界上的工薪阶层永远多于中产阶级和富翁。比尔·盖茨已经“名主有花”了,中国的首富、榜眼、探花等白马王子也已经被“牵”走了。嫁不了怎么办,总不能当一辈子怨妇吧。 真实的现实很残酷,飘渺的想法很离奇。只有该学习的学习,该找工作的时候找工作,该找对象的时候找对象,方为人间正道。行路不易,一路走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