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民间公益组织的身份之惑(浙江在线20100421)

    身份之惑

  民间公益组织的身份之惑带来一系列影响:筹款不具备法律效力、运作不够规范乃至“合法性”受到质疑

  今年1月26日,深圳{sg}无主管社团成立,让浙江公益人信心大增。

  因为身份,依然是横亘在许多草根公益组织面前{zd0}的一个拦路虎。

  由于没有身份,拿不出公章,遇到事情找当地政府部门协调时常常碰壁,找企业拉赞助,企业也不敢搭理,就算钱拿进来了,为了这笔钱也要跑上一圈相关部门……说起“黑户”的苦恼,大北和郑壹零有一肚子的苦水。

  至今,杭州青年公益组织服务中心平台上的八家组织,除“草根之家”进行了工商注册外,其他都没有正式登记过。

  “按照规定,民间社会团体的登记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登记管理部门,并受两个部门的共同管理”,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下,许多民间社会公益团体由于是自发成立,并没有主管部门,也往往找不到挂靠单位,导致许多草根公益组织想在民政局注册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

  “在我国,社团组织30多万家,而期待注册的估计有近一百万个,这个情况很明显说明,在我国注册为民间社团组织比较困难。”大北说。

  草根公益组织的这种身份定位困难,为开展工作带来一系列影响:筹款不具备法律效力、运作不够规范乃至“合法性”受到质疑。

  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民间公益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南都公益基金秘书长徐永光认为: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可以给灾区群众提供差异性的服务,为政府的社会服务做有效补充。

  “政府处理的是面上的工作,而民间组织xx的是细节。”郑壹零说。大北也表示,“民间组织更有灵活性,能对政府起到补充作用。”

  大北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汶川地震时,当政府忙着募钱的时候,他们已经想到为灾区人民建板房了,当政府开始建板房,他们就开始捐课桌椅了,而当政府开始募捐课桌椅,他们则开始想电风扇、厕所的事情了。

  “政府应该看到,这些民间组织只要引导得当,对增进社会和谐度、增加社会福利是有推动作用的。”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小章说。

  浙江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李刚也认为,“政府的态度应该是既激励又规范,政府应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项目招标以扶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李刚认为,“民间公益组织身份的问题最终会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出现而解决,当然,要实现这一点,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不过,对于目前草根公益人的“身份焦虑”,王小章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公益组织注册了,有可能会“感觉管得很多”,“从根本上说,民间公益组织只要不违法,不需要政府承认,他们要获得的是社会的承认,而不是政府的承认。”

  D

  事关“钱”的诸多困局

  壹基金发起人、xx影星李连杰曾一语道破,你做好事,先得培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

  经手的钱成千成万,却一毛也不能揣到兜里,时不时地还要倒贴钱,这是发生在像大北一样的专职义工身上的事。

  2006年4月,大北与广东一位朋友各自掏出10万元积蓄,用于“滴水公益”的启动经费。由于工作量大,两个人先后辞去了工作做起全职义工,到了2008年,他们就“断粮”了。而在汶川地震期间,“滴水公益”共为灾区筹集的物资总额达2000多万元。

  大北说,“滴水公益”现在在全国有8个点,除安吉点被纳入当地县慈善总会麾下,其负责人每月能拿到一千块的工资外,其他几个点的负责人没有固定收入。至于办公地点,也多数在家里或茶楼里解决。

  “不能谈提成,否则很多捐款人恐怕就不信任我们了。我们一般是把捐款全额交给救助对象。”大北说,而募捐或运送款物涉及的一切费用,包括交通费、运输费、食宿费、办公费用等,通常是“自筹、自费”来解决。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草根公益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资金来源:向基金会申请活动资金、向企业拉赞助、义卖、自筹等。

  郑壹零告诉记者,这两年向基金会申请资金不那么复杂了,像壹基金有个面向民间组织招标的“典范工程”,入选后{zg}能拿到100万,“天使助学行动”去年底也砸出了1千万选拔公益人和公益项目。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没有一家浙江民间公益组织获得上述资金。

  为了维持运作,“第九世界”坚持志愿者参与活动的费用自理,还利用卡通形象的会标做成胸章、T恤、帽子,在淘宝上义卖,所得款额用于填补日常支出的缺口。“我算过了,像我们这样规模的组织,一年下来的运作费用十万元足够了。”郑壹零告诉记者。

  相比项目经费,运作经费更难筹集。“很难找到企业拿出钱来发工资或买办公设备、付房租什么的。”大北说,这种运作资金,换个角度来说,即做慈善的“成本”。

  做慈善还要成本?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

  “在国内,大家都认为做好事就是全部付出,你要倾囊无私的,那才能迎来一片喝彩。”大北无奈地说,现在国内许多做公益的人都倾家荡产、生存困难。

  “‘慈善成本’很重要,在发达国家,这个概念很清晰,没有成本谈何生存?”李刚则直言,“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做好事?”

  对此,壹基金发起人、xx影星李连杰曾一语道破,“你做好事,但要先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

  问题是,在国内企业普遍缺乏资助公益组织意愿的大环境下,这个“慈善成本”该如何解决?

  大北认为,最合理的模式无疑是“政府向民间购买服务,民间帮政府做事”。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国外政府还会拨付财政资金扶持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而早在2008年,大北就有了“公益营销”的想法,把公益项目变成产品推销给企业或政府,然后由企业或政府买单。

  与民间公益组织运作经费缺乏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筹款能力却不容小觑。然而,筹款见涨,“财务”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财务问题是高压线,我们最怕财务上出事情。”大北说。去年,苏州“梦想树”爆出理事长“截留募捐善款”丑闻,宁波市xx健康基金会也曾爆出大量捐款“流失”的惊人内幕,都让业界震惊。

  由于运作经费有限,草根公益组织基本不会请专职会计,相关工作一般由专职义工或组织核心人物兼职完成,在论坛里发专帖公开每一笔捐款,稍微正规点的会请兼职会计做年度审计。

  这种程序上的不规范,无疑为财务上的漏洞埋下了一定隐患。“国家应该在资金管理上实行资格审核,制定相应标准,防止部分人借公益之名、谋私利为实。”王小章表示。

  同时,财务不规范又进一步制约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E

  规范管理的缺位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份像样的义工培训手册,不少公益人已经认识到:专业的公益组织管理培训十分重要

  “公益是不xx的。”采访期间,记者惊闻一位在业界颇有名望的杭州公益人,最近刚刚退出了公益事业,当记者与她取得联系时,她给记者留下这样一句话。

  民间义工组织的管理弊端,也随之暴露在记者面前。

  “她的活动能力很强,手头掌握着一大片的资源,在团队里的威信很高,这一走,对原组织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损失。”一位圈内人这样告诉记者。

  大北分析说,民间义工组织都是由一些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公益团队,他们并没有经过培训或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当义工群体壮大了之后,在管理上难免出现问题,“有些团队因为管理层的原因,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或成熟机构型管理体制,大部分国内公益组织仍处于“人治”阶段,筹款及运作过于依赖个人,在组织建设、管理模式、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都十分欠缺。

  不少公益人已经认识到:专业的公益组织管理培训十分重要。

  大北曾参与过几次培训,感觉收获很大。比如,“公益组织最首要的是使命至上,{ldz}要给成员定位清晰的使命,而在国内,好多义工是冲着{ldz}个人的名头去的,这其实是错误的,还有管理冲突的技巧、协调工作与公益的矛盾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

  现在,“滴水公益”的管理已日趋规范。如每次做活动都会对义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登记、统计,时间满100小时是一星级义工,满300小时是二星级义工,要达到五星级需要服务3000小时,按每周服务2小时算,也要做到30年。可惜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份像样的义工培训手册”,大北说。

  草根公益组织的管理是否到位,也直接关系到其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做慈善再也不是90年代初创时‘左手进钱、右手出钱’的模式了”,李刚认为,“真正的慈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劳动,也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

  李刚说,以筹款为例,要讲营销,而从项目策划到义工培训到监督管理直到{zh1}的评估,每个环节都不能忽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总之,民间公益组织“实现规范化运作,要走向成熟还需具备很多要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韩舒伊

 


 


2010-04-21 | 
2010-04-21 | 
2010-04-21 | 
2010-04-20 | 
2010-04-20 | 
2010-04-19 | 
2010-04-19 | 
2010-04-18 | 
2010-04-16 | 
2010-04-15 | 

郑重声明:资讯 【xx:民间公益组织的身份之惑(浙江在线2010042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