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日本编导为制作一期中国节目,花了两三个月看了60多本书;至于拍摄地点和人物的选择,往往更是要跑很多趟。国内新闻纪录片要么是先拍,回来才发现该深入的地方没有拍;要么就是主题先行,然后去拍摄相应的内容为主题服务。

“{zh0}的”来自国外

这是NHK“激流中国”系列之《病人大长龙》的开场,片子迅速以一个急救病人住院不停付费切入,然后以来自安徽农村的患者家庭的遭遇和同仁 医院市场化迅速发展过程,作为两条主线展开叙事。廉价药房、农村简陋的医疗设施、形同虚设的农村医疗保险、医院以富人为服务群体展开的市场化扩张、医疗改 革方案等诸多中国医疗体制问题,随着故事一一呈现,个体叙事和宏大叙事结合得浑然天成。结尾一组镜头又回到同仁医院排队的大长龙,{zh1}一句解说词这样说 道:“今天又将是通宵达旦。”
梅地亚中心紧挨着央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栋大楼是NHK和央视合资修建的。当初是为了方便转播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而修建,因为 NHK属于日本国家电视,不允许盈利,梅地亚中心作为酒店在日本国内引起一些反应,{zh1}在2001年退出了合资经营。但NHK和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 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几乎成为专门为NHK服务的一个部门。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总监刘斌提供了一个数字,这些年NHK的纪录片 业务占了该部门90%的业务量,今年才略有下降。
虽然也曾发生过不和谐的小插曲,但整体而言并未有太大影响。2007年播出的“激流中国”系列纪录片就曾引发小小波澜,《亚洲周刊》曾报 道,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及中国驻日使馆为此向NHK提出交涉,认为“不客观、误导观众、损害中国形象”。NHK在当年七八月间曾停播了原定每月播出一集的计 划,并表示后续的节目将更多地反映“中国政府的立场”,对今后采访拍摄“施加积极影响”。NHK婉拒了外界媒体的各种询问及采访,甚至包括专程从北京飞赴 东京的《中国青年报》副总编的采访要求。如我们后来所看到的,这样一个不和谐小插曲并未影响到NHK此后在中国的拍摄。
“NHK的片子相比BBC,美国的国家地理和探索等,涉及更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时事类事件,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其分析之深刻、报道之全 面、立场之客观,令人印象深刻,是很不错的参考资料。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日本人远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中国。”网友“沙与沫”,现在是一个名为“NHK 同好会”QQ群的管理员。群里主要以80后为主,很多是大学生,许多人想申请加入但进不来,因为QQ群最多就是200人。他们主要是通过电驴分享,或通过 QQ中转站,“沙与沫”说:“群里有几个高人(据说在日本)专注于片子的编译。”
“蓝旗营”曾经查询过专业翻译公司的报价,在那里,要译制一部同样的纪录片,费用高达1.5万元人民币。据统计,每部片子一年内至少被观看 50万次(根据电驴下载量);而道兰纪录片同好会论坛一年来有1200万访问量,每天独立访问用户一万人。除了网络下载,道兰纪录片同好会还把整理的 NHK纪录片刻成碟邮寄给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目前已达100家。在论坛上贴有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机构 发回的感谢信和捐赠证书。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