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25年 Creative 创新 SoundBlaster 16 声卡 从1984年{dy}张声卡的诞生到现在,声卡已经诞生25周年,这25年变化太大。由简单发声,到支持192kHz/24bit,从硬件波表合成,到多声道实时音效合成,每一步都精彩万分。声卡的出现,还改变了生活,录音方式变了,数字录音变为主流;音乐欣赏习惯变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喜欢用碟机放音乐了;通讯方式也变了,现在可以和朋友语音聊天也无需担心高额的花费了;教学方式也在悄悄转变,多媒体教室也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因此改变,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生生死死的25年 正如每一场革命发生以下,注定了会有无数的先烈与笑到{zh1}的人,声卡从诞生至今,也历经无数的生生死死,很多公司加入到声卡业务的竞争当中,并为之做出重大贡献,也有很多公司也因为经营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倒在了战场上,或者无奈的退出竞争,这其中不乏世界{dj0}公司的身影。声卡本身也历经了弱小到繁荣,由繁荣到衰落,其中很多值得叹息值得称道的经典案例,它并非一帆风顺的发展,和其他硬件类型不同,声卡优劣的鉴定中还夹杂了很多不可量化的感性因素,因此声卡变得非常独特与具有魅力,它的生命周期很长,一张声卡用上3年5年的,很正常,这对显卡来说,简直就不可思议。 这张声卡发布10多年了,至今还能使用 伴生的25年 声卡的每一次进步都受到IT圈中大事件的影响,而并不是去主动做出改变,每一次改变基本都是被动的,从ISA到PCI,从PCI到USB、从VCD到DVD、多声道游戏的迅速发展……这些重要的事件都改变了声卡的特征甚至形态。声卡的每一次技术上的变化都是如此,声卡只是弱势配件,它在IT配件中,依然是一个被边缘化,可有可无的小玩意,因此声卡的25年,并没有走出“具有声卡特色的道路”,“江湖地位”依然很低。 “声卡”的定义 本系列标题依然沿用《声卡入门》,在文章的开头,我们有必要提及“声卡”的定义。
AdLib Music Synthesizer Card
乐之邦 Musiland Monitor 02 US USB 聆听二号声卡-与烟盒比较
TerraTec 德国坦克 DMX 6 Fire USB声卡 当出现外置USB声音设备时,旧称呼沿用不变,这种设备被理所当然的称为USB声卡。其实,这种设备已经不再是“卡”的形式了。板载的声音设备也不再是以卡的形式存在,但也被广泛的称为“板载声卡”。对此,微软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拉开Windows设备列表,只有“声音控制器”而没有“声卡”。
Terratec 德国坦克 Phase22 声卡-接上“辫子线”线缆 在专业录音领域,专业的声音设备被称为Audio Interfaces,意思为音频界面或者音频接口。不管其是不是内置。但非专业领域依然把这种设备称为“专业声卡”或“专业外置声卡”。 因此,关于声卡的定义出现了分歧,一种狭义的定义和一种广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是:声卡泛指声音设备。是不是“卡”并不重要,其对应的英文词组是Sound devices,即声音设备。而狭义的定义是,特指“卡”形式的声音设备,即内置独立声卡。
龙芯II福珑迷你电脑-瑞昱ALC203 Codec 在一些严谨的学术类型的稿件当中,会使用到“声卡”的狭义定义,当涉及到集成或者外置的声音设备时,会使用到Sound devices这类的词汇。而不会使用Sound Card。有时为了方便理解,在引用一些影响广泛的俗称时,例如 USB Sound Card,会加注引号。而在面向普通读者的稿件当中,一般都会使用“声卡”的广义定义。 我们没有打算把这个系列写成学术稿件,因此这系列文章中的“声卡”泛指各类声音设备,包括独立声卡、集成声卡、外置声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