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讲《诗经》周南-桃夭家为国本婚为礼本- 德学笔记- 水大王- 和讯博客
大王讲《诗经》周南-桃夭 家为国本 婚为礼本 [原创 2010-04-22 14:13:43]   

大王讲《诗经》周南-桃夭 家为国本 婚为礼本

 

 

原文: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3);之子于归,宜其家室(4)。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5);之子于归,宜其家人(6)。

 

解:

 

仲春桃枝弯弯,花团似火灼眼;当婚男女吉时配,宜人宜家宜天。

桃枝颤颤红花,可望收成不差; 当婚男女吉时配,宜天宜人宜家。

繁花串串可爱,更见叶茂精神;当婚男女吉时配,宜家宜天宜人。

 

注: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桃树。之:运动,变化,在此指生长,指春天之桃树恢复生机开始生长的样子。夭:屈也《说文解字》;所谓夭夭,在本句应该是指树梢、枝头的生机勃勃因为受力而向下弯曲的样子(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或者也可以做动词理解,就是树梢、枝头春风中颤颤的样子:一颤一屈,所以红花烂漫才会使观者产生观之似火的视觉感受。灼:烧,灸;在指主要指一种人的感觉,就象“被火烧到,烫到”的一种感觉,但是在本诗中则是指一种视觉感觉,是说桃花开的特别茂盛,因春风而枝头颤颤,所以看着就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火一样、形成一种相对视觉而言的强烈刺激的“眼球被烧灼”的感觉。所谓“桃花红,梨花白”,红能红到什么样子,用艺术的夸张语言来讲就是“红如火”,加上树枝之屈屈,就有“一轩火焰”的感觉;白能白到什么样子,用艺术的夸张语言来讲就是“白如雪”。《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始华。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在此还是形容动词,可以是指男娶女的喜事办理过程、也可以是指女嫁男的喜事办理过程;所以之子于归,可以解为男子祥娶,也可以解为女子吉嫁,如果从前面诗句的形象取喻的路线直走下来,则女子吉嫁的意思要多些。天子以四海为家,以朝庭为室。诸候以国为家,以治所为室。男青年以父母处为家,以新房为室;男子自立后夫妇合居之屋为室,室屋及外屋之所及私人院所称家。

(3)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有:理性的,判断的,推理意义的认识。蕡:“菽、麦、蕡、稻、黍、粱”同为古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所以我理解这个“蕡”字,主要是当指今天所谓的蓖麻,胡麻一类的植物茎皮可以用来纺织、子实可以食用,可以榨油的麻类植物。如果联系着果实而言麻子,则应该主意指向麻子的“多和密”(小时在路边看到这种麻类成熟,就把其头上的子囊取下,用手一搓,很多的小子再用手把皮搓下,吃着有点油香)。所以本句诗句,主要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是借桃花开的见好,进而生出当年桃实可以丰收的预判,所以把桃子丰收的景象就比做象麻子一样。因为是看花见果,所以称之为“有”,是理性的判断,预见。花开的不好,必然桃实也不能收的好,桃花开的繁茂,当然就为果实丰收,事实上提供了可能的预见条件。

(4)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花开的好,可以提高果实丰收预见实现的可能性;青春健康的男女婚配,当然也为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实现提供了前期的条件。所以从花好讲到可以预见果实丰收的“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就是借自然之象理而喻人事之象理。

(5)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繁花开的好看,还要树本好,还要本身的能力和养分足,而这一点,就要看树的叶子长的是不是茂盛。只有叶片也长的丰满茂盛的果树,才能为好花发展成果实的丰收,提供能量充足的支持。蓁:本意是草茂盛的样子,在此是指树的叶子长的茂盛。这个诗句,可以理解为前面“桃之夭夭,有蕡其实”的诗意做客观支撑,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保障来年的花好的一个预言:种过果树的人都知道,今天的果树的叶子长的好不好,决定着果树能量的积累足跳,也直接决定着来年的花能不能开的好,果实能不能获得丰收。所以在本诗中,如果花好是喻讲女子青春健康美丽“形象形体本人的优良条件”的话,那么这个“其叶蓁蓁”,就应该把它理解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一类的“势力性优良条件”。也可以把叶的自然喻体,理解到娶妻的男子的身上,就是讲女人是个如花淑女,男人也应该是个本壮能强智高的君子。

(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本句结句,就是讲如果婚姻之和,能够如上述般的和谐,那么结果当然一定会很好。对于结婚的两个人也好,对于双方家族也好,对于国家民族都是好事,是宜事。

 

讲:

 

理解本诗,就形而形,那么就是一首简单的婚姻赞歌。如果形而上和形而上论之,就要一定把本诗结合着《礼记、昏义》来读,才能知道在周礼制度中,是把婚姻看的非常重的,并明确地为它定性:婚,为礼之本。

 

利为礼根,孝为礼先,仁为礼心,和为礼贵,静为礼大,婚为礼本-------。

 

国家国家,国大家大?这个问题,抽象而论,我个人看家比国大,如果不是因为国宜于家,治宜于民,国之何为,治之何用?自然观之家先于国,社会观之则历史说明,所有的国崩的最根本原因,都是因之无宜万家。

 

谢谢。

郑重声明:资讯 【大王讲《诗经》周南-桃夭家为国本婚为礼本- 德学笔记- 水大王-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