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卧底”助您揭开商家背后老底(2)_[茶香园]信阳毛尖:信阳浉河港乡 ...
发现之二:超市调价背后的秘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商场、卖场经常打出“跳楼价”、“出血价”的标语口号。实在吓人,卖东西亏到跳楼、出血的地步,也真够“血”的了!但是,进去之后,发现{zh1}吃亏的还是自己,为什么?蒂姆·哈福德说这叫“价格欺骗”。

  我的一位朋友,特别崇尚xx食品,到超市里面买菜,从来只买有机蔬菜,他看了这本书之后,改变了习惯。为什么呢?哈福德告诉我们,超市其实是借着“xx”之名搞价格欺诈。这样写到:

  “xx食品的流行有多个原因,原因之一是,由于不断有食品危害身体健康的消息出现,很多人认为xx食品更好,至少xx食品不会革他们的命。所以超市采取应急措施,供应大批xx食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远超出超市为此多付出的成本。

  但是,高价的xx食品真是价格定位策略的一部分吗?xx食品的确应该更贵:它的生产成本更高,保质期更短,运输费用也比普通产品更高。然而,就像你的卡布其诺一样,对于超市货架上的多数食品而言,原料只占其价格的一小部分。

  我们不应感到奇怪,超市正是借着‘xx食品运动’的东风,通过抬高价格来‘宰’顾客。”

  卧底在超市,作者发现了商家的小把戏,他们总是把xx的香蕉与“传统的”苹果摆放在一起,把xx的大蒜与“传统的”葱头摆放在一起。而行走在超市里边,你永远不会看到xx的香蕉与传统的香蕉摆在一起,也不会看到xx的大蒜与传统的大蒜摆在一起。因为那样的话,你会因为两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倒吸一口凉气。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商家很高明,“宰”你没商量。

  在“天天平价”、“为您省钱”的背后,我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实惠?是不是真的省了钱?恐怕没有。因为商家经常“乱搞价格”。本来商家一整年可以只降价5%,但是他们在一年内却要降价两次、每次降价30%,要知道价格变动会给商家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他们需要更换价签和广告。可是商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在这本书中,答案很明白:

  “有些顾客到商店挑选,比较很久才出手购买,有些顾客则相反,所以对商店来说,{zh0}是用高价套住忠诚的(或懒惰的)顾客的钱,再用低价吸引住便宜货买家。中间价位没有好处: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诚顾客那里多赚钱:价格不够低,无法吸引便宜货买家。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如果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顾客,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商品。所以商店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应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

  在商家的“价格游戏”中,只要你懒得动脑,就要掉肉,你敢不敢保证你没有中招?我想我是不敢保证的,比起那些退休的大爷大妈来,许多想在超市里省时间的人,你就得多花钱。

  发现之三:VIP服务背后的秘密

  据说比尔·盖茨不做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要说速度嘛,头等舱的确并不比经济舱快,但要说到价格,头等舱确确实实要比经济舱高出许多。火车也是如此,头等车厢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很多。

  我们知道,交通工具只是代步而已,那么,相同的目的地,如何让比较富有的乘客多掏钱去坐头等舱呢?书中写到:

  “为进行有效的价格定位,公司可能必须拉大{zj0}服务和最差服务之间的差距。在英国火车的普通车厢里没有桌子,这根本就不合理,但在事实就是如此,原因只有一:如果普通车厢里很舒服,那么头等车厢的潜在顾客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们就会选择购买便宜的车票,所以普通车厢的乘客必须受这份罪。”

  掏大钱,坐卧铺;掏小钱,坐硬座;不掏钱,就受罪。在法国,一些公司不为三等车厢加一个顶,不为木制座位装上软垫,原因不在于那区区几千法郎,而在于:

  “公司要阻止有钱坐二等车厢的人去买三等车厢的票;这样做打击了穷人,但公司并不想伤害他们,而只是为了吓唬富人。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三等车厢乘客冷漠、对二等车厢乘客温和的公司,在对待头等车厢乘客时非常慷慨大方。他们一面拒绝为穷人提供必要的东西,一面给富人提供过度的服务。”

  表面看来,花小钱买小服务,花大钱买大服务。实际上,是商家故意从中阻挠,防止富人去购买便宜的产品。其实,坐头等舱顶多就是排队少花一些时间,座位多一点宽敞,餐饮多一杯红酒,或者是在机场的候机的时候,享受“VIP乘客”的舒适休息室,下飞机的时候,享受优先下飞机的待遇。但是,如果真的为了舒适尊贵,就应当专用通道,为什么贵宾舱成为过道?就是为了让那些经济舱的人看的,他们从VIP身边路过,都会受到宽敞的座位、更漂亮的空姐、更优质的服务的诱惑。其实VIP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得意时,航空公司更得意,因为此刻VIP就是他们免费的活广告。

  发现之四:健康保险背后的秘密

  我在深圳电视台主持一档“保险深圳”的电视栏目,接触了许多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他们经常跟我说:“杨教授,现在做保险,越来越难,有什么好办法?”其实,办法是有的,只不过{zh0}的办法不是传统的人海战,而是信息博弈战。这本书中说到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

  “那就是一张保险单要依靠双方的无知。保险公司之所以为我承保抢劫、火灾、医疗的事故,只是因为我们双方都不知道这类事故是否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未来,那么保险就没有意义。如果我的保险公司能比我更好地预测火灾,它就只会在我不需要这种保险时才将它卖给我。如果我知道我的房屋将遭人纵火,那么保险公司会打电话给警方,而不是向我卖火灾保险。既然保险有赖于双方的无知,那么如果医疗科学有任何进步,如果这种进步能够减少保险人、被保险人或双方的无知,则这种进步都将削弱保险的基础。我们懂得越多,我们参保的可能性就越小。

  保险公司如果想赢得市场,作者给到的建议是: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否则,就会不断发生骗保的现象。反过来说,投保人要想不吃亏,也要更多的了解保险公司的信息。我身边就有一位挺精明的老先生,交纳了20万保费。一年后,保险公司催交保费时,才发觉交费和理赔条件与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于是要求返保费。保险公司说合同已经生效,只能按退保处理,这样就要损失10多万元,但是合同是自己签了字的,就是打官司你也很难赢!原因出在哪里?合同内容是专家制定的,那是{yl}的专业和复杂,变通人想xx理解信息的确切含义,恐怕需要与保险公司一样的专业,这太难了。所以好多人拒绝保险,就是因为他有这个担心。

  特别提示:

  读此类的书要注意,不能只学到聪明,还要悟到高明。市场不只是一场零和的游戏,你赢我输;还可以是负和的游戏,你输我也输;还可以是正和的游戏,你赢我也赢。就拿里面所说的保险业来说,保险公司如果只学到了隐瞒信息,可以赢得暂时的利益。结果是失去什么呢?信任,互不信任就是双输。如果帮助眼光再远一点,不是帮助投保人获得真实的信息,而是让投保人放心、安心、开心,就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结果是双赢——越来越久的业务。

  “黑厚学”不如“红厚学”,互信者才能长久,互利者才能双赢,经商是这样,做人也如此。



郑重声明:资讯 【“市场卧底”助您揭开商家背后老底(2)_[茶香园]信阳毛尖:信阳浉河港乡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