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路:九曲故道变通衢_柳丝_新浪博客


六安路
九曲古道变通衢
李云胜 文/图

    六安路也算老城区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了,南起长江中路,北到环城北路,当年修建时全长1300米,宽9米,路面是碎石铺就,表面浇淋沥青。

位于九曲水的下游

    合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流传着一首民谣,叫做“三山不出头,二水向东流。”其中,三山指的是哪三山尚有待考证,但二水是清楚的,指的就是古庐州城里的金斗河和九曲水。
    嘉庆年间编撰的《合肥县志、山水志》记载“九曲水无源。在德胜门内。汇城西诸水,东过回龙桥、永乐桥、会仙桥、赤阑桥、聚仙桥,折北过升仙桥、洛水桥、河(和)平桥、指挥桥至藏舟浦,入金斗河”。这倒和《合肥市交通志》的记载相吻合了,那上面指出,昔日六安路从长江中路到淮河路这一段位于九曲水的下游,一直到1954年才将九曲水填平修建道路,其中,从今天的安庆路到霍邱路为和平桥巷,从霍邱路到淮河路为洗马桥路。
    历史上的和平桥在《县志·疆域志》里有明确记载,西门后,后大街,有和平桥巷,南北走向,北首起洗马桥沿赵千户巷,指挥桥南至后大街,为九曲水东岸,因在和平桥东桥头故名;而《合肥市概况》里明确标注洗马桥在九狮河与小南门之间,细化一下,应该就是指的是今天的六安路的位置。
    我曾在撰写“廻龙桥”时,结合《合肥县志城图》,对九曲水进行了考察,并经请教专家,走访老合肥,基本上搞清了九曲水的走向。就像志书记载的那样,九曲水是没有源头的,它把合肥老城区内西南的雨天的积水,与龚大塘的溢水以及居民的生活用水等汇聚一起,向东流过回龙桥,东折向北穿过一条石板桥河沟水向东北进入刘家大院,沿张家西山墙边的宽水沟流入巷内,由西北角暗涵流入刘氏宗祠前的一口小水塘,再由石块小桥,东流经永乐桥,过会仙桥、聚仙桥、折向北过升仙桥、洛水桥、河平桥、指挥桥至藏舟浦,最终汇入金斗河。
    由此观之,在1954年之前,六安路从长江中路至淮河路这一段,路中间流淌着的还是潺潺流水,从河这边到河那边还必须经过和平、洗马二桥。
  
从菜园地上经过

    如果你仅仅是从纸上阅读六安路,难免会遐想九曲水上座座小桥,柳丝花片,河畔轻烟碧浪,春光动也。暂且打住,和平桥、洗马桥其实只是六安路的一部分,从淮河路往北,一直到环城北路,这一带过去却是一片菜地,只是在旁边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大宅院,即大名鼎鼎的段家祠堂。
    沈乐大爷今年已经76岁了,过去家就住在后大街。他告诉我,六安路北端以前和现在的杏花公园是是连成一片的,放眼望去,一派田园风光,当年属于杏花大队。沈大爷年轻时经常到那边逮蛐蛐,记得菜地边还有还多菜农自己挖的粪坑,风一吹特别难闻。但蛐蛐却喜欢藏在粪缸的下边,为了逮到好蛐蛐也就顾不得臭了。
    王宝川大爷比沈乐大爷要小几岁,他记忆里老环城路上是密不透风的杂树林,童年的时候,他喜欢枯坐在马路牙子上,等候几十分钟就为了看一眼路过的汽车。夏天烈日烤得柏油马路都化了,他和一群小孩子闲极无聊,推来搡去地过马路玩,见到偶尔路过的汽车,立即呼啸散到马路两边,好在那时的汽车速度都不快。
    解放初期的合肥,东西向的道路相对较多,而南北向仅有宿州路可以行驶机动车。为扩展沟通南北交通,同时配合铺设排水管道,合肥市政建设局于1955年开工建设六安路,当时,六安路南段拆迁房屋28间,北端拆迁房屋21间,第二年竣工。
    路面也不一样,南段是泥结碎石路面,宽9米;北端是弹石路面,宽7米。1957年,为改善市区环境卫生,将长江路至淮河路段改建为沥青路面。1971年4月,改建淮河路至环城北路段,路宽和南段统一为9米。
    1984年至1985年,六安路第二次进行改造,主要是新建和完善了人行道,道路拓宽为15米,全部为沥青路面,沿途与安庆路、霍邱路、淮河路、寿春路、阜南路相交,基本上铸就了今天六安路的面貌。

尽头变成了菜市场

    我是从长江中路出发,一路步行至合肥工业大学北校区门口的,现在那里变成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再往里走一直到环城北路,已经是个菜市场,问附近的居民,他们说就叫六安路菜市场。起初是为了方便周边的居民,一些菜农和贩菜的人自发在那里摆摊设点,后来逐渐在两边搭建棚子,形成了正规的菜市场。
    老实说,六安路菜市场并不大,和合肥别的菜市场没有什么两样。倒是菜市场北面的地方,有一对夫妻俩在那弹棉花引起了我的好奇。小时候,我喜欢依偎在弹棉花的旁边,听着棉弓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尽管那里棉絮乱飞,连弹棉花的师傅都要带上口罩,但我还是一看就是几十分钟。
    如今压花已经是用机械了,不再像过去要两个棉工师傅拿着个细竹竿来回挑压,动作娴熟的就像舞蹈一样。师傅把弹好被子包了层纱布套。问了下价格,和过去一样是按重量计算,并不便宜,通常六斤被絮得要好几十元钱。
    回来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聊起了这个菜市场,司机师傅来合肥已经十几年了,他也奇怪老城区交通这么拥挤,为什么还会有个菜市场挡住了六安路与环城北路的连接。就以这次乘车为例,从六安路直接上环城北路再上一环,比从车水马龙的阜阳路走要好得多,况且可以缓解阜阳路的交通压力。

手记

    采写“晨报地理”,最少有两样是让我很享受的,一是通过查阅史志资料、实地考查实物,终于搞懂了一处地理和历史的来龙去脉。还有就是和读者、网友交流,听他们讲合肥的老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蓦然回首”的家原来就住在六安路91号。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么盖起这幢小楼的。那时侯都是单位福利分房,有门道的人家里房子就住的宽敞,甚至有几处住房。“蓦然回首”的父亲也想让自己的家人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于是开始了他百年大计的谋划,筹资、选址、买地,自己建房。
   “蓦然回首”回忆说,那段日子过的特别累,下班后哪里都不去,回到家就帮着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瓦工师傅当下手,帮着买一些建筑材料,根本没有节假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过年的时候,小楼终于盖好了,总算有了自己的楼房,也成了有房一族,这在那个时代算是超前的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们各奔东西,只有过年的时候大家才能聚在一起,说说一年的收获,谈谈一年的辛酸,展望来年的美景。六安路91号成了他们一家的聚结地,也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六安路:九曲故道变通衢_柳丝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