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他山之石(一一七) -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他山之石(一一七)

2010-04-22 13:33:28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引用


自行车的回忆

ELW

 

小时候家里有一辆自行车,是父亲的“坐骑”,家里最值钱的物件。那时北京公共交通很少,市民出行主要靠步行和三轮车,父亲骑车在胡同里就很显眼。自行车是父亲的宝,不许孩子们瞎动,尽管我对那哗哗作响的链条,还有那转来转去的脚蹬很好奇,但也不敢轻举妄动。那时家住独门独户的小院,但父亲从不把车放露天,而是擦洗干净,推进狭小的屋里,靠在写字台旁的墙边。这辆车始终与父亲形影不离,伴随着他渡过了大半生。其中有几年他在天津工作,这车又成了从天津回北京度xx的交通工具。至今想起不禁感叹,啊!京津相距100多公里,父亲竟然骑车来往,真不可思议!

到了我们这一代,自行车已经成了市民出行十分普遍的交通工具,也是结婚时必需置办的几大件之一。我和丈夫结婚后,首先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北京最时髦的是“飞鸽”,得要票证,恰巧单位xxx,大家抓阄,可惜手气不好,没抓到。为此我很懊恼,可丈夫说,干嘛非要买飞鸽?太重,上下楼多不方便,不如买辆“凤凰”,不要票,还轻便。我说,不要票的能有好货吗?他说,这就是南北差别,上海人就不认“飞鸽”,而认“凤凰”和“{yj}”。这话说服了我,我在上海待过,知道上海人非常精明,他们认准的就没错。于是,就买了一辆“凤凰”28型男车,价格十分昂贵,至今记忆犹新,是156元,相当于我三个月的工资,几乎用光了我俩的全部积蓄。

当时我们蜗居在一间九平米的楼房里,“凤凰”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丈夫对它爱护备至,每天回家都小心翼翼地扛上楼,放进屋里。这辆车伴随着我们渡过了二十多年时光,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仅是丈夫上下班的“坐骑”,携女儿逛街的“御用小轿车”,还是大件物品的运输工具。记得一次亲戚们来做客,饭后结伴去紫竹院,这辆车竟然载着4个小孩,孩子们一路又唱又笑,热闹极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丈夫去大兴农村买大米,100斤大米,外加10斤鸡蛋,他竟骑着车运回家来。还有一次,老家寄来了家俱,一张圆桌,一个碗橱,两个方凳,他竟然用自行车从火车站给驮了回来,令我感叹不已。

当时,家里有辆自行车真是太方便了,于是我也萌生了学车的欲望。其实早在大跃进那年,我上中学时就曾学过一次,那时班里订了跃进计划,其中一条是:“人人学会骑车”。班里一位同学有辆破车,大家就轮流学,结果没学几次,那同学家长有意见,学习被迫中断。这次有了自己的车,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会。于是xx,我和丈夫就推着车到附近的空地去练习。可我总是不入门,练了几次没长进,还总摔跟头,膝盖磕青了,车也掉了漆。丈夫心痛那新车,唠叨了几句,我一气之下就不学了。

{zh1}一次学车是在“五七”干校,那时我已三十出头,成了“孩儿的妈”,校部有几辆公车,我又动了学车的念头,联络了几位不会骑车的同事,拜了一位老大哥为师。几个“学生”个儿都不高,为了照顾我们,老师特地在脚蹬子上绑上了两块木板。{dy}步是学“溜车”,第二步由老师扶着骑,第三步是自己骑。很快,人家都进入了第二和第三步,而我却太笨,“溜车”还没溜顺溜,觉得特不自信,很没面子,就“中途退学”了,并发誓今生今世不再学车。

在我们那个年代,不会骑车的十分少见,当别人问起时,我总觉得非常羞愧。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花甲之年认识了几位网络朋友,发现有比我还年轻的竟然也不会骑车,比如“王老太”……看来,我并不孤立。

后来,女儿上中学那年,淘换到了一张自行车票,就和丈夫商量再买一辆26型女车,将来让女儿骑,她得早点儿学车,可不能像我这么没出息。于是就有了我们家的第二辆自行车,是一辆{yj}26轻便女车。当时,说好了女儿上高中就学车,先用旧车练,练好了再骑新车上路。当时丈夫单位在附近,就把新车暂存在他单位的储藏室里,还配一把门钥匙放家里。

后来丈夫出差,回京后惊奇地告诉我,那新车已经变成了旧车。一审问女儿才知,她偷偷拿了门钥匙,把新车推出来,和几个同学一起练车,经过几个人的“摔打”,那车已经破烂不堪。狠狠地批评了女儿,父女俩就推着车去车铺修理,取车时,他爸让她骑上去试试,发现她已经非常熟练,这才知她早已骑车上路了。听罢,我感叹这下一代可真比我们这代强,也真比我们大胆,幸好只是新车变成了旧车,没出什么大事。从此,这辆车就归女儿所有了。

再后来,自行车已算不上什么稀罕物,也属不上什么大件,成了家家都有的代步工具。此后,还有几部车走进我们家,但已无法计算,因为这父女俩经常丢车,丢了再买,买了再丢……

本世纪之初变成了“有车族”,他俩的精力又放到汽车上,老伴就把自行车往车棚里一扔,如今那车已经落满了灰尘。至于女儿的车如何,她说扔在了地下车棚里就没再管,放在哪个位置都记不清了。

到了我外孙女这一代就又不同了。孩提时期就买了儿童自行车练手,最初是大轮子旁装两个小轮子,后来把那小轮子拆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两轮车。随着个子不断长,车子已经更新了几次,价格都不菲,哪个都比我们当初买的“凤凰”贵。如今她11岁,已经骑着两轮车在院子里到处跑了。最近,女儿又给她买了辆新车,说一到法定的12岁,就让她骑车上路。

望着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骑着车呼啸而过的外孙女,想起了在车棚里遭到“冷遇”的两辆旧车,回忆起过去的年代,我不禁感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他山之石(一一七) - 60团11连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