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模式,促教育质量提高——宜宾县建立片区教研联组的探索与实践 ...

创新教研模式,促教育质量提高——宜宾县建立片区教研联组的探索与实践

2010-04-21 11:52:18 阅读9 评论0 字号:

创新教研模式,促教育质量提高

——宜宾县建立片区教研联组的探索与实践

宜宾县研培中心 吴强 袁荣忠 徐同烈

 

由于宜宾县系百万人口农业大县,下辖26个乡镇,农村覆盖面大,现有在编公办教师6000余人、代课教师1000余人。为了强化管理,完善全县教研网络,充实教研力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成立了5个片区教研组。片区教研组是县研培中心教研室的派出机构,在教研室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协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它是按学科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对辐射乡镇学校的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师资培训等各项工作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进行贯彻落实和指导。

一、建立背景

(一)县级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耗时长。校点多(全县中小学460所),分散;路程远,交通不方便;有的教师参加一次县级教研活动要耽搁2-3天(报到{yt},培训{yt},回去{yt})。

2、耗资大。不少学校离县城较远,许多参加会议教师不能当天来去,增加了吃、住、行的成本。

3、参加面窄。就初中层面,一次活动一个学校最多只能派1-2人参加;小学层面,一个学校(以基点校以上)最多也只能派1人参加。

4、活动时间少。一期一个学科最多进行1-2次活动。

5、针对性不强。县级教研活动比较适合解决县内普遍的、重大的、宏观的问题,而一线教师最希望的是解决校本化的、具体化的、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问题。由于时间紧、师资不稳定、教学任务重以及交通不便等多方面原因,教师参加这样的研讨培训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偶尔能参加县级研讨活动,参与的主体也只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或者名教师,大多数教师只是作为观众或旁听者,以学习者的身份被动地接受培训或者观摩,并没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真正参与或深入到研讨活动中来,当然无法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

6、教研员少,无暇顾及。由于全县乡镇多、校点多,县级教研员每年根本不可能保证对每一所学校做深入的指导。县上每一个学科一个教研员,每年能到26个乡镇就不错了,还不要说到好多学校。况且县级中学教研员是初中高中一肩挑,更是忙得晕头转向。

(二)乡镇、校级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难于组织。有的乡镇、学校某些学科只有1-2个教师(村小,一个学科就只有一个教师;初中,化学、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教师人数就比较少),难于组织。

2、开展困难。乡镇、校级教研活动的开展,难度很大。一是教师本身工作任务很重(村小教师一般是一人一个班,每周24节课左右;初中教师大学科一般是2个班,小学科一般是4-5个班,周课时一般在15节左右),参加活动初中请人代课难度大,小学就只能放假。二是村小分散,校点多,即使集中在片区学校,也有很大的难度。

3、形式单一。乡镇、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一般就是采用观课、评课,经验文章交流等形式,形式比较单一。

4、效果不佳。一是,乡镇、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往往缺乏领军人物,活动质量不高;二是,在开展的时候由于都是同科教师,是战友更是竞争对手,故大家在评课的时候有所顾忌,在交流的时候往往很谦虚,有所保守;三是,每次活动时间短,一般就每周一节科时间。

(三)打造教育“软”实力的需要。

县教育局响亮的提出了“长效教育”理念,大力实施“两轮驱动”战略,明确了打造教育“软实力”的就是寻找教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教育“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其中“向科研要质量”,就需要一只较为够用的素质高的教研队伍;要把市、县级的教研策略落实,需要一个畅通的、完善的教研体系。在“向管理要质量”的过程中,也需要人员在过程中去检查督促,去落实教育局的“教学管理常规”;中心学校行政管理比较到位,县级“两全”联络员,只是一种行政帮扶和督促,对具体的业务指导就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小学层面的指导尤其薄弱,急需要专业支持和人员支持。

二、运作模式

(一)教研组的建立。

1、机构设置。全县设置五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专职教研员1名、学科兼职教研员20人左右。县教育局还把各中心学校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聘为了县级兼职教研员,参与教研组的教研工作。目前,全县的教研格局为研培中心与教研组联动与分散相结合,县级与片区专兼职教研员协调互补,形成了县级、片区、乡镇、学校四级教研网络。壮大了教研队伍,加强了教研力量。

2、工作定位:

1)工作宗旨:管理在中心,工作在学校,研究在课堂;帮助教师,服务教学,提高质量。

2)工作要求:抓住关键、明确要求、突出实效。

3)工作职能:研究、督查、指导、服务。

4)工作重点:“五抓一促”

A抓领导观念的更新——前提,

B抓教师素质的提升——基础,

C抓课堂教法的改革——关键,

D抓教研活动的开展——载体,

E抓教学常规的检查——手段,

——促教学质量的提高——目的。

(二)教研组的运作。

1、常规督查—指导与督促并重。

1)常规检查是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教研组首先摸清情况,筛选出薄弱学科和薄弱学校;然后制定出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有针对性的进行视导。其主要做法是:进课堂、查常规、翻记载、侃做法、做示范。进课堂,教研组专兼职教研员每到一个学校就是先进课堂听课,根据听课情况和教师及时交流;查常规,就是专兼职教研员根据县常规要求查看教师的计划、备课、学生的作业等的完成情况;翻记载,就是查看学校的相关制度、过程记载等;侃做法,就是召开学科教师会和行政会,及时给老师交流做法,给行政提供相关信息;做示范,每到一个学校,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专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上课,给教师做示范。

2)教研组成立两年来,督查了全县的所有初中(47所)、388所小学,督查教师6747余人次,听课5580节,检查备课本7888本,查阅学生作业本62188本。

2、教师培训—理念与技能结合。

教师素质的提升,其主要途径是培训。片区教研组xx实现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用服务帮组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培训成为教师永远的福利。主要采用:“培优”与“扶弱”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专家xx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其形式主要是:

1)常规培训

教研组在进行教学常规督查的同时,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带给老师们。在常规督查中,教研组专兼职教研员利用课余时间和教师座谈会,给老师探讨教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教研组成立两年来,共计召开了396科次学科会,对教师进行了常规培训。

2)教材培训

教研组每学期对辖区内小学一至六年级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教材培训。主要是以语文、数学学科为主。成立两年来,共计进行了201场次教材培训。

3)骨干教师培训和培养

教研组建立了辖区内学科人才库,利用适当时机,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片区教研组的活动,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锻炼他们。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县市组织的教研活动,提升他们的素质,通过培训实现对他们的培养。

4)教研员的培训

片区教研组兼职教研员是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xxx。片区教研组让专职教研员在参与片区活动得到锻炼,同是也是对他们进行检验。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缩短他们成为名师的周期。

3、教学指导—xx与监控并重。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片区教研组采用“课堂听课--逼、教学比赛--激、专题讲座--引”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1)课堂听课——逼。教育局赋予了片区教研组有通报的职能,片区教研组专兼职教研员代表的是县级听课,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片区教研组要求专兼职教研员引导教师上好“常规课”、指导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记录发展教师的“进步课”、评好薄弱教师的“解剖课”。教研员每到一个学校,首先就是深入课堂听课,一般要把负责学科的所有老师的课都听完,各个层面教师都要接受检查,并就听课情况和检查情况做出评估,定出等级。逼教师认真准备,认真研讨。

2)教学比赛——激。以比带练,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教育教学助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片区主要开展了学科教学、说课、朗诵等比赛。注意了对年轻教师的激励,也没有忘记中老年教师的督促,开展了中老年教师的比赛。注意了对乡镇中心学校教师的指导,更xx对村小教师的指导,开展了村小级教师专项比赛。

3)专题讲座——引。专题讲座对多数教师是{zh0}的,也是xxx的xx方式。片区教研根据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比如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组织好导语、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等专题,引导教师钻研、给教师以思维碰撞。教研组成立两年来,共计组织了822场次专题讲座。

4、教研科研—以问题解决为归宿。

首先对片区内普遍的、突出的、急需的问题进行排查、整理、筛选,确定问题系列,形成问题域。这些问题既是课改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本片区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从“小问题”、“小课题”入手,组织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形成自己的“问题课题”。片区教研组采用了“对比教研、问题教研、课例教研、下水教研”等形式。

1)对比教研。寻合适的教学策略的教研活动方式,对比式教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我们主要开展的对比教研的形式有“同教材教法对比、同教材处理对比、同班不同教师上课对比”等。

2)问题教研。问题式教研来自于集体备课,主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问题式教研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发现)——诊断界定——设计策略——课堂行动——反思提炼。

3)课例教研。一般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以学科组成员为主,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4)“下水”教研。“下水”教研是指专兼职教研员自己带着一定的研究问题上教学研究课或面向师生的专题讲座,并与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下水”教研课为教研员和教师提供了对话的平台,有利于教研员更好地阐释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把握具体的教学行为,也有利于密切教师与教研员的关系,有效实现专业xx。我们倡导并经常组织教研员上“下水”教研课,每年有多位教研员上“下水”教研课。教研组成立两年来,专兼职教研员共计上研讨课365节。

三、作用与困惑

(一)片区教研组的作用

1、起到了信息枢纽的作用。这一枢纽有效地缩小了时空距离,将地域跨度大、零散的各学校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得教育局、教研室、片区各办学单位之间,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达,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教育管理及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更为直接和便利。

2、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规模相对比较适中,便于组织,也利于更多教师参与活动。教研活动耗时相对较短,增加了活动的次数,相对减少了教研活动的成本。

3、整合了教育教研资源。片区教研组成立以后,片区学校之间将彼此的教师资源和学科优势有效地整合起来,联合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水平。除此之外,其它的教育教研资源如网络设备、资源库、教学软件、装备,校本教材的开发等也可以形成互补和共享。

4、给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学研究既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更是教师的集体行为。改变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的封闭,单干状态,加强交流合作才能促进发展。片区教研组的成立,正是为教师创设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比赛、座谈等的教学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对话、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营造出有利于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研究的环境,搭建起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和专业成长。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这样广泛的教学交流,各片区都培养出了自己的教学能手和教研骨干队伍,在片区内和片区间逐步形成了一个能相互流动的骨干教师、教研能手。

5、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片区成立以后,片区学校之间,片与片之间通过联合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形成对比、参照和相互竞争的态势,可以科学客观地监控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和促进功能。

6、频繁了片区间、校级间交流。

(二)片区教研组的困惑

1、片区教研组与学校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教研组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工作上需要中心学校的配合和支持,需要教师的理解,目前个别学校对片区教研组的工作不是很支持。

2、片区教研组的工作需要学校和教师的认可。片区教研组是服务学校、帮助教师,其工作必须要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目前学校和教师对部分专兼职教研员的认可度不高。

3、县级对片区教研组的考核和评价不很具体。

4、片区兼职教研员的工作量很重,参与片区活动时候不是很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创新教研模式,促教育质量提高——宜宾县建立片区教研联组的探索与实践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