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工引资搁浅:卡特彼勒入股"猝死" - 银行营销- demeanor - 和讯博客
龙工引资搁浅:卡特彼勒入股"猝死" [转贴 2010-04-21 17:59:26]   
龙工引资搁浅:卡特彼勒入股"猝死"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作为全球{zd0}的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跨国公司,卡特彼勒一直谋求对中国xxxx企业的收购兼并,但从去年起,卡特彼勒的购并之路变得愈发艰难。

      2004年之前,厦工集团一直酝酿海外上市,也曾经和卡特彼勒进行频繁的接触,但这些计划目前都已经终止,从此次定向增发的公告来看,厦工集团已经选择了新的道路;无独有偶,就在离厦门不远的龙岩,2006年销售收入突破37亿元的龙工集团也突然传出与卡特彼勒中止战略合作谈判的消息,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具体原因所在,但从卡特彼勒一贯风格推敲,其控股龙工的意图当在意料之内,谈判戛然而止也就不会在意料之外。

     

    "虽然引进外资计划已经终止,但这是暂时的,未来公司将择机重新启动。"3月22日,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工控股)秘书科一位人士在电话中表示。

      3月13日,龙工控股(3339.HK)发布公告称,公司股权出售事宜因故于3月11日终止,有关发售期也于当日完结。

      今年1月16日,龙工控股发布公告确认,正在与一名独立第三方洽谈股权转让。而业界消息表明,所谓"独立第三方"正是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

      "引资计划"搁浅

      上述股权转让计划仅维持2个月便宣布终止,龙工控股的举动颇让业界"迷惑不解"。多方面人士均表示,龙工控股这么快终止引资计划,其中必有深层原因。

      "关于龙工控股引进外资,我们已经获悉,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暂停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俞琚表示。关于其中的具体原因,他拒绝评论。

      记者多次与龙工控股接触,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引资计划由公司高管在操作,具体原因只有参与谈判的高管才知道。"

      今年1月,香港市场传出龙工控股与卡特彼勒正在密谋洽谈合作。但对于投资金额、股权出让比例等关键要素,双方均严格封锁消息,外界至今无从获悉。

      实际上,双方接触由来已久。据龙工控股企划科一位负责人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全球xx基金公司、战略投资者包括卡特彼勒前来商谈,其中里昂证券曾派出投资总监Derek Hillen来龙工实地考察。

      "对比多家试图参股的海外投资者,由于急于引进装备制造技术,中国龙工的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产业投资者。"余琚分析,卡特彼勒入股的可能性非常大。

      3月20日,记者致电卡特彼勒求证此前是否与龙工控股进行过谈判,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据龙工控股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这次终止引进战略外资,尽管龙工控股感到无奈,但是,从另一方面加速了公司向农业机械转型的战略决策。"

      2007年3月13日,中国龙工宣布斥资9800万元收购郑州白云机电。该公司目前在全国收割机制造商中排名前五位,去年有少量盈利。龙工控股总裁邱德波在收购发布会上表示,加上技术改造投入,龙工控股预计先期在郑州白云机电这一平台上投入资金约2亿元。

      尽管这次终止引进外资颇具戏剧性,但是业界仍然看好龙工控股进军农业机械领域。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可能是与外资谈判出现重大分歧,龙工控股不得不及时调整决策,希望在相对平稳的农业机械市场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这位人士指出,龙工控股早几年一直在犹豫是否向大型液压挖掘机等xx产品拓展,"由于这次引进外资遇到阻力,龙工控股最终下定决心向农业机械转型"。

      与这一观点印证的是,龙工控股总裁邱德波在3月1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此后不计划收购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公司,我们的计划是投入巨资,将这一新业务平台做强做大。"

      龙工控股于2005年11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刚发布的财报表明,2006年营业收入达37.18亿元,同比增长39%;年综合毛利率由2005年的20.6%增加至25.7%。目前龙工控股在装卸机市场名列前3位,占据19.8%的市场份额。

      出口基地"遇变"

      针对龙工控股的上述引资事件,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一位分析员指出,最关键的后果在于,该公司位于福建龙岩经济开发区的出口生产基地"可能难以完成"。

      这个"可能难以完成"表露得比较隐晦,实则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这一项目的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资合作伙伴购买公司股权;此外,龙工控股舍弃财务投资者而选择产业投资者,长远而言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

      据了解,2006年12月26日,中国龙工集团与福建龙岩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约,筹备建设中国龙工出口生产基地。

      公开资料表明,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1200亩,主要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和农业机械等系列产品,产品主要出口国际市场。

      记者致电龙工控股,一位部门负责人称:"项目开发用地已经确定,不过目前没有开工,预计2009年底建成投产。至于你担心的资金问题,我不能回答你。"

      其二,另据业界人士分析,龙工控股赶在2006年12月底签订上述出口基地合同,不排除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与外资谈判时的筹码。因为一个重要背景在于,2006年11月,龙工集团投资10亿元在龙岩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装载机技改项目刚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2万台装载机,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

      这位人士指出:"据此推测,龙工控股没必要再投资25亿元在龙岩经济开发区重新建设一个出口生产基地。"

      据龙工控股副总裁牟雁群透露,该公司总负债率为38%,可提升至50%的可接受程度。他还解释,2007年龙工控股将重点进行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压路机等4大系列共60多个新产品的开发。一旦新产品如期上市,将彻底改变目前产品单一的局面,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对此,一位证券业人士表示:"如果龙岩出口基地的建设如期进行,在没有引进外资的情况下,龙工控股的资金压力将非常艰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龙工引资搁浅:卡特彼勒入股"猝死" - 银行营销- demeanor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