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立碑记

 清明立碑记

     张崇发

     先父一生结过两次婚,{dy}次结婚不久,妻子突然病故,而后娶了我的母亲。

     先父的{dy}个妻子,娘家在盛产琉璃瓦的东窑头村,离我们杨家巷村不到2里地。这里也算我的姥姥家。小时候,大概是67岁的那个年龄,我的母亲常常让我到这个姥姥家去看望姥姥和舅舅,母亲说:“去看看你婆,她见了你就高兴,心里会好受些。”

    我年岁太小,不懂得为啥姥姥见了我心里就好受。我只知道这个姥姥喜欢我,每次去了,姥姥都给我好吃的。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要离开姥姥家时,姥姥给了我一个刚刚摘回来的向日葵,那带一截葵杆的葵盘,有脸盆那么大,黄灿灿的,我喜欢极了。姥姥让我扛在肩上回家。我像从学校领回奖品一样高兴,蹦蹦跳跳就回来了。上小学5年级后,我就很少去这个姥姥家了,替代我的是小我5岁的五弟。

      但这个姥姥我一直在心里喜欢,一直记着老人家。60年来,尤其是退休以后这几年,我时常回忆这个姥姥,回忆那一个硕大的向日葵。由此引发了一个报恩的念头——总想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姥姥做点啥。

          2009年,我受运城市政协邀请,回到家乡编纂《董其武将军xx人生》一书,有时要碰到东窑头村的人。一见到他们,我不由得就想起我的那个姥姥,也想那个我从没有见过面、与我没一点血缘关系的大妈。{yt},我问六弟:“咱爸的头一个老婆,坟墓在哪里?后辈人还知道这个大妈吗?”六弟说:“就在咱爸妈的坟头左下方。每年扫墓时,年轻人总问是谁的坟?恐怕再过些年我们死了,后辈人就不知道了。”

六弟的话提醒了我。我下决心要为我的那个姥姥的爱女、我的大妈,立一块碑,让后辈人永远记着她!其实,我也是要用这种方式,报答那个亲过我、爱过我、给过我大向日葵的姥姥。

      我身边有些人不理解我的做法,认为我把钱花错了地方,为啥要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妈”,花几百元立块碑呢?

     我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感情问题。我的亲姥姥、亲奶奶,我全没有见过面,当然谈不到他们如何亲我、爱我了。在我童年幼小的心灵里,东窑头的这个姥姥最亲我。她的爱女英年早逝,对她是个极大的打击。在别人家常有外甥来看望,而她家却没有外甥来的时候,这个姥姥肯定是痛苦的。我的亲妈妈当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总是让我去姥姥家看姥姥,就是要让我去抚慰姥姥内心的苦痛。

     我为大妈立碑,就是听亲妈妈的话,再一次抚慰我姥姥那颗伤痛的心!

谁能说这不是一段永远割舍不了的亲情?

     说立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个大妈叫啥名字?哪年出生,哪年去世,患何病而亡?我全不知道。我就四处打听,找过我80岁的二姐,找过我78岁的大嫂,也找过我们张家其他年岁比较大的人。他们全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来。

我只好在朋友的陪同下,抽空来到东窑头村,寻找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寻找我舅舅的孩子,看他们知道不?

     舅舅名叫吕万海,是我那个大妈的弟弟,早不在人世了。舅舅的孩子吕耀荣60岁了,他说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有个姑姑嫁到杨家巷张家,没留下孩子就病故了。但吕耀荣答应,再从别处打听打听。后来,吕耀荣从他的另一个姑姑名叫吕贤当,推测我大妈可能叫吕贤慧。至于生卒年月,实在打听不出来。

      我费了许多时日,最终查不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只好这样起草了碑文:

 

    先父张NN早年与东窑头村吕贤慧结婚。吕大嫡母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只知婚后未生育,因病英年早逝,安葬于西庄村西张氏祖茔地。为{yj}纪念吕大嫡母,特在坟前敬立此碑。

                                               庶子  张崇发  敬立

 

     2010年2月,我委托河津书法高手冯瀑为我写碑文,并代办刻碑事宜。这时候,我的侄女张N也希望我帮助她,为他爸爸、我的五弟立块碑。我满口答应,保证在2010年4月清明节前刻好碑,清明节那天拉到坟地立起来。

     3月27日,我专程从北京回到故乡河津,落实我大妈和五弟的碑刻得如何,并筹备立碑所需要的水泥、沙子,预选立碑的工匠。

    刻碑的石匠是陕西富平人,他告诉我:立碑要选个好日子,不在清明节那天立,也可以。他说,二月十六(农历,即3月31日)就是个好日子,你们这天立吧。我和六弟就按这天准备一切——雇了拉石碑的车辆,通知了吕耀荣和我五弟媳,请了会立碑的工匠,买了准备宴请工匠的酒菜。

     十六日清早,我们坐在车上正准备出发去东关拉石碑,吕耀荣来了。他说:“今天是你们张家上坟(扫墓)的日子吗?如果不是,就改到上坟的那天。”我问:“为啥?”吕耀荣告诉我:“立碑有讲究。碑立起来后,要放鞭炮,要烧纸,要祭奠。而按河津风俗,祖坟地每年只许清明节那天烧一次纸。你们今天立碑,不能烧纸啊!”他还说:“我为姑姑买了不少纸钱,还买了鞭炮。不烧不行啊!”吕耀荣建议改日子,改到张家扫墓的那{yt}。

     这一改,我们准备宴请工匠的酒菜,就放不到立碑那{yt}了。六弟媳及她的3个儿媳,辛辛苦苦做的发面油饼,只好让各家拿去吃了;细心捏的几篦子猫耳朵,只能煮熟让孙子们吃了。这还不算,六弟媳还要重新准备一次宴请的饭菜,费了钱还弄得大家很疲劳。

     虽有波折,总算顺利。43日,是我们张家扫墓的日子。在祖坟地,几十个侄、孙子辈的小伙子,看见我们立碑,纷纷走过来帮忙,不一会,两块石碑就立起来了。大家在新立的碑前烧纸钱,放鞭炮,气氛庄重而热烈。



                          吕荣耀(左)亲自为姑姑的新碑培土




                                五弟媳在为五弟的坟墓添土
     吕耀荣看在心里,喜在眉梢。是啊,他咋也没有想到,七、八十年后的今天,她姑姑的一个“四儿子”,虔诚的为没有见过面大妈敬立了一块碑。他从这件事,看到了亲情的力量,亲情的珍贵!

     我五弟媳参加了为自己的丈夫立碑的全过程。立碑前{yt},五弟媳就从侯马赶到河津,我在长途汽车站接到她,立即领她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回来又领她预定了纸车、纸电视、纸空调、纸别墅等祭奠用品。第二天,在五弟墓前,我们忙于搬石碑,五弟媳就在一边递水、递沙子,干些零碎活。碑立起来后,她拿起铁锹为五弟的坟墓一锹一锹地添土,昔日的恩爱夫妻之情在一锹锹黄土的挥洒中,显现出来。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

     清明节是祭奠死者,表达思念之情,延续感恩之情的节日。2010年的清明,我充分地使用了我的这些权利!

 

郑重声明:资讯 【清明立碑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