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炔酰菌胺-桃李树下-搜狐博客

     

双炔酰菌胺

CAS 登录号:374726-62-2

英文名称:mandipropamid

化学名称:(RS)-N-2-(4-氯苯基)-N-[2-(3-甲氧基-4-丙炔-2-基氧基苯基)乙基]-2-丙炔-2-基氧基乙酰胺, 2-(4-Chlorophenyl)-N-[2-[3-methoxy-4-(prop-2-ynyloxy)phenyl]ethyl]-2-(prop-2-ynyloxy)acetamide

其他名称:瑞凡

分子式: C23H22ClNO4

分子量:411.9

结构式

     

理化性质:双炔酰菌胺属酰胺类xx剂。纯品外观为浅褐色无味粉末;熔点:96.4~97.3℃;蒸汽压(25℃)<9.4×10-7Pa;在水中的溶解度(25℃)为4.2mg/L,n-辛醇/水的分配系数:logPow=3.2(25℃)。原药质量分数≥93%;外观为浅褐色无味细粉末;PH值6~8;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5℃,g/L):丙酮300,二氯甲烷400,乙酸乙酯120,甲醇66,辛醇4.8,甲苯29,正己烷0.042;常温下稳定。250g/L悬浮剂外观为灰白色至棕色液体;悬浮率98%;常温贮存稳定。

 毒性:双炔酰菌胺原药和250g/L悬浮剂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LD50>5000mg/kg,急性吸入LC50分别为5190~4890mg/m3 ;对白兔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原药大鼠90d亚慢性喂养毒性试验{zd0}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41mg/kg·d,毒性试验{zd0}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41mg/kg·d,雌性大鼠44.7mg/kg·d;4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活体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双炔酰菌胺原药和250g/L悬浮剂均属低毒xx剂。

  双炔酰菌胺250g/L悬浮剂对鲤鱼和蚤急性毒性LC50 (96h)>100mg/L;蜜蜂急性经口和接触LD50(48h)均>858μg/蜂;家蚕(食下毒叶法,96h)LC50 >5000mg/kg桑叶。原药对绿头鸭急性经口LD50>1000mg.a.i./kg。该产品对鱼、鸟、蜜蜂、家蚕均为低毒。

 作用特点及应用:双炔酰菌胺为酰胺类xx剂。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对绝大数由卵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对叶片起保护作用。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250g/L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剂量为125~250mg/kg(折成250g/L悬浮剂的稀释倍数为1000~2000倍药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均匀喷雾,开花期、幼果期、中果期、转色期各喷药1次。推荐剂量下对荔枝树生长无不良影响,未见药害发生。

剂型:250g/L悬浮剂,双炔酰菌胺250 g/l+苯醚甲环唑250g/l

生产方法:以对氯苯甲醛和香兰素为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即可制得双炔酰菌胺。

生产情况:先正达公司开发,于2006年在奥地利和韩国获得全球首次批准,并于2007年上市。该产品于2007年11月在我国获得登记,目前已获得登记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内企业:常州双益化工有限公司;

其他:先正达公司持有专利:WO 0187822(申请日20010515;公开日2001-11-22)中国专利CN 1514826。在保护期内。

 

 

郑重声明:资讯 【双炔酰菌胺-桃李树下-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