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写的《解析相对论》一书的前言中提到了引力波的问题,我认为在没有搞清相对论的对错与否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引力波的探测是不科学的,但是这个观点在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人们往往认为,实验是证明一个理论xxx的途径,所以只注重经过试验才能证明引力波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忽略了考察课题的真伪、调查验证课题的可行性、评估验证的意义、具不具备试验的条件,以及投资的大小的问题。
其实,我们在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进行简单的评估,预测一下结果,决定这件事情是做还是不做。对较大的项目还要有一定的程序,如立项、可行性研究、初设、会审评估,{zh1}才能是设计和施工。有了这些程序也难保证有时存在着走过场,人为的夸大效益或隐瞒存在的问题,结果造成项目大大超支,项目投入后长期亏蚀,有的甚至成为一个烂摊子,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就是这类的典型案例。
在生活中,有一些小的投资的项目,如果不仔细研究市场,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就轻易的投资,或许他蒙得了一个好的回报,但是他这种投资方式{zh1}会在乱投资中亏尽本钱,因为他是一个盲目的投资者。在科学的领域中也是一样,面对那么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按照程序进行评估和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话就去实验,那么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的实验家,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是没有那么多的时光和金钱来浪费。
引力波的探测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人们都知道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依据相对论而说的,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由。只不过是爱因斯坦从宇宙之中光速是最快的而想到,引力的传播的速度不应该超过光,引力如果有传递的速度,那么它也应该是一种波,于是引力波的名字便创造了出来。这虽然不同于牛顿的观点(否认牛顿观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引力波还仅仅是一个猜想,在当今谁也说不清楚引力产生的机理情况下,就一口咬定引力必须是波,立马就探测,这样未免太唐突了吧。
人们只听到引力波这个名,至于引力波是什么原理,有什么性质等等全都是0。根本说不清楚引力波到底是由质量本身的存在引起的,还是由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产生的,是直线运动产生的还是曲线运动或者是自转运动产生的。在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怎么能谈论探测引力波的问题呢?就算盲人摸象,也要有手和象可摸呀,至于描述的全面不全面是另外一码事,起码能沾点边。而探测引力波,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测,不知道测什么指标,犹如盲人没手又没象,所以测了这么多年引力波,连边也没有摸着,只能说明根本就不对路。
我们不妨推论一下:如果引力波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必定是与物质的存在有关。凡是波就应该存在三要素即频率、强度和相位,引力波的频率应该对应于质量的大小或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引力波的强度应该对应于引力强度或者是距离半径的平方。
很多的书中描述说双星的旋转引能起引力波的辐射,目前设计的引力波测试器就是对应这些双星系统,以此推论得到的结论是: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质不会有引力波辐射。奇怪了,由于物质的存在,必定有引力的存在,有引力的存在又没有引力波,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说有质量就有引力波,引力波与物质的运动无关,那么双星系统就不会发出变化的引力波,因为无论双星如何旋转其质心并没有变化,所以并没有变化的引力波输出,那么现在的引力波的测试方法就存在问题,所以现有的引力波测试器长期测试不到引力波。
还有引力波频率的频段问题,现有的引力波测试器都是共振型的,只有当与引力波的频率相同的时候产生谐振才能测试到引力波。可是引力波的频率大约在哪一个频段呢?一无所知!那又凭什么设计引力波谐振的频率呢?无可奉告!
然而,什么韦伯探测器也好,长基线干涉仪也好,都是对应引力场的变化而设计的,既不知道引力波存在与否,又不知道引力波的产生方式是稳态还是动态,更不知道本引力波的频率是哪个频段。在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就进行投资、建设、实验,这算不算盲目呢?不按常规的程序进行项目的前期调查和项目的科研和评估就投资建设,这是科学的态度吗?如果那巨大的试验经费是由个人掏腰包,我想也未必会有那么大的怨大头,只有纳税人出的钱才好挥霍。真是大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百花,白花谁不花!
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来搞科学,简直是对科学的嘲讽。我在书中说的那些话是冤枉了这些盲目试验的“科学家”们吗?
我不但不否认用实验去验证假设,相反,我也认为只有经过试验才能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只不过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选择不具备条件的课题,也不做盲目的实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