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特医百法》--接上- sjt_1106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特医百法》--接上

2010-04-21 10:10:19 阅读17 评论0 字号:

 

引用


《特医百法》张宏宝:

第五章  肾脏疾病

    一、急性肾炎

    (一)概述

    急性肾炎并非单独的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且有不同病理变化的一组肾小球疾患,故又称急性肾炎综合症。本病常发于潮湿、天气易变的季节,寒冷、潮湿、淋雨等都是诱发因素。发病前1—4周多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及xx疮等先驱感染。临床上以起病急骤、血尿、高血压、浮肿为特点,其中多数属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发病机理与免疫反应有关。

    急性肾炎病人经积极、正确地xx后,一般数天或几周,浮肿逐渐减退,进入恢复阶段,痊愈率很高,儿童更高,有时可达90%左右。少数病人的症状或小便检查不好转,持续1年以上转变为慢性肾炎。也有极少数病人6个月到1年内发展成尿毒症,称为急进性肾炎。

    (二)自诊

    1.一般症状:发病后可有乏力、不思饮食、腰酸痛、xx、心悸、浮肿。浮肿一般先自颜面开始,而后波及下肢,严重时有胸、腹水及心包积液。多数患者浮肿可随病情好转而消退。不少患者起病时有低、中度发热。

    2.泌尿系统症状:主要为少尿及血尿。少尿与浮肿同时出现,尿色深,起病时尿量较平时减少,伴随浮肿加重,每日尿量可少于400毫升,甚至无尿。约有1/3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尿呈浓茶色,一般仅持续数日,少数患者血尿可延及数周。

    3.心血管系统症状:多数患者因水、钠潴留等原因,而致血压升高,但多为轻度;少数患者亦可因血压急骤升高,而引起高血压脑病或左心功能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xx、恶心、呕吐、xx及思维迟钝;重者可有视力障碍,甚至出现黑朦、昏迷或抽搐。这多与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有关。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4种类型:

    1.风寒型:发病急,初起怕冷,发烧,咳嗽,继而全身水肿,以腰以上肿甚为特征,尿少,xx。

    2.风热型:浮肿尿少,尿色黄褐,或见肉眼血尿,发烧,口干渴,咽喉肿痛。

    3.水湿型:浮肿明显,尿少,身倦乏力,四肢困重,食欲不振,大便不臭。

    4.湿热型:尿少色黄或血尿,浮肿,口干口苦。

    (三)自疗

    1.食料法

    (1)风寒型:冬瓜100克,鲤鱼250克,不加佐料同煮,常服。

    (2)风热型:白菜500克,薏苡仁30克,共煮汤,不放盐,饮汤食菜。

    (3)水湿型:车前草、益母草、白茅根各15克,水煎服。

    (4)湿热型:白茅根60克,甘蔗100克,同煮成清汁,待凉饮服。

    2.外敷疗法

    疗法一:紫皮蒜3个,蓖麻子70粒,捣烂,外敷双脚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连用1周。为了避免蒸发降低药力,可用塑料纸内衬在xx上。一般敷24小时后尿量开始增加。

    疗法二:醋200毫升,盐250克。盐炒爆热后,以醋均匀地洒入锅内,边洒边炒,再炒约半分钟,立即装入布袋,将口扎紧,置于腰部。该法有祛寒行湿、xx化瘀的功效。

    3.浸泡疗法

    荷叶1500克,加米酒1000克,水3500毫升,煮水泡洗,每次20分钟,每次2次。

    4.灸法

    在左右两脚脚跟的中央,用艾条灸,每次10—20分钟,施灸后1天,排尿情况即可好转,连续2—3天浮肿消退。

    5.气功疗法

    疗法一:服黑气法

    ①预备:站位、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排除杂念,舌抵上腭。

    ②先叩齿36次,舌搅津液于口内,并将津液分3次咽下,意念随之,送入丹田。

    ③再意想黑气,吸气时,以鼻吸气,令之满口。呼气时,慢慢将黑气送至两肾,再入丹田,做6—12次。然后,还原至预备式,收功。

    疗法二:摩腹吸气法

    站位或坐位,右手平放于小腹部,慢慢吸气,呼气时口念“吹”字诀,右手轻摩小腹部,做10息或20息。

    疗法三:壮肾导气法

    ①站位,两手握拳,抵住两侧腰部软组织,以腰为轴向左转6圈,再向右转6圈。

    ②搓肾府:站位或坐位,两手在腰部两侧向下推搓36次,意存腰部。

    ③兜肾囊:右手托兜阴囊,左手掌平按于耻骨联合下阴毛处,两手同时一托一兜81次。然后再换手托兜81次。

    疗法四:提肾功(有基础者方可习练)

    吸气时,收腹,内、外肾往上提;呼气时松腹,内、外肾下落。每次10—15次,随时随地可练,姿式不限。强肾。

    疗法五:意守丹田法

    全身放松,坐、站不限,意在脐中(小腹前七后三处,亦叫命门),观想此处有一团火。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每次守到丹田温热,便改为自然呼吸。习练时间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掌握,亦可随时随地练习。此法不仅对肾脏有显效,且对五脏六腑均有益处。

    疗法六:小周天(需一定的气功基础,曾学过的人可练)

    (四)康复

    1.生活调养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肉眼血尿消失、消肿、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化脓性皮肤病,预防扁桃体炎。恢复期病人要防止受凉、受湿和过度疲劳,戒用损害肾脏的xx,这对提高xx率,防止病情反复有重要意义。急性肾炎经4周左右的xx,大都可逐渐痊愈,但约有10%的病人可迁延不愈而转入慢性,而有的小便很少发现异常,所以在好转后也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小便急肾脏功能。

    2.饮食宜忌

    (1)低蛋白

    在发病初期及氮滞留时,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每日蛋白质限制在30—50克,故除少量牛奶外,一切含蛋白质的食品如肉类、蛋类、豆制品等,都要避免食用。但蛋白质具有修复肾脏组织的功能,因此每天仍应给予一定量的高质量蛋白质。

    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时,蛋白质可逐渐增加,可以是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与植物蛋白(豆腐、大米、面条等)搭配食用,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目的是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血液中积存过多废料。

    (2)减少饮水和低盐饮食:

    水肿严重而尿少者,应限制液体入量。

    有水肿及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入量。严重者应采用无盐饮食,除烹调不加食盐外,还应禁吃含钠高的食物,如酱菜、咸菜、咸鸡蛋、榨菜、肉松、酱豆腐,如苏打、碱面的馒头也要禁食,菜肴可加糖来调味。在浮肿减退、尿量增加、血压下降后,才可改用少盐饮食,每日食盐限制在2—3克,相当于酱油10—15毫升,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防复发。到病情稳定后,再xx恢复正常膳食。

    (3)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的供给很重要,除病情需要限钾或钠以外,每日应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如鲜枣、山楂、柑桔、柠檬、草莓、西红柿、黄瓜、藕、胡萝卜、柿椒等,在烹调时要掌握好时间与方法,以减少损失。

    (4)禁食刺激性食物:刺激性的饮料及调味品,如酒、咖啡、菜、可可、葱、蒜、胡椒,以及含挥发油、草酸的蔬菜如红萝卜、芹菜、韭菜、茴香、菠菜、竹笋、苋菜等,均要禁食。

    (五)预防

    1.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积极预防防链球菌感染,可有效地减少急性肾炎发生。

    2.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化脓性xxxx。

    3.冬春季防止受冻、过劳和呼吸道感染。

    4.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预防和隔离。

    5.对反复发生的咽炎、扁桃体炎要积极处理,应及早给予足量青霉素xx,并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变化。已患肾炎患者,xx应彻底,以防迁延转为慢性。

    6.食药预防:

    (1)冬瓜煮熟,不放盐或放少许盐使有咸味,不限量随意吃。

    (2)西瓜汁或西瓜皮多量,水煎服。或西瓜连皮切碎,煮浓制成西瓜膏,开水化服,每次1—2匙,日服2次。

    二、慢性肾炎

    (一)概述

    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同、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样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最终难免引起肾小球xxxx闭塞,并在长短不等的时间(少则1—2年,多则30—40年)内,出现肾功能衰竭。

    (二)自诊

    1.本病起病方式不一,有些患者开始无明显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蛋白尿或血压升高。多数患者于起病候即有倦怠乏力、xx、浮肿、血压升高、贫血等临床症状。少数患者起病急,浮肿明显,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也有始终无症状直至出现呕吐、出血等尿毒症表现方就诊。

    2.全身症状:除上述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外,浮肿常持久存在,多为轻度,以眼睑及髁部指凹性浮肿为明显。如伴有心衰时,浮肿可明显加重。一般无发热,尿毒症症状在晚期常为突出表现。

    3.高血压:多为中等度升高(20.0—24.0/12.0—16.0kPa),但持续存在难以缓解;舒张压载16.0kPa以上时,可发生高血压脑病及脑溢血,常出现于疾病晚期。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4种类型:

    1.脾阳困阻型:轻度浮肿,下肢明显,倦怠乏力,腹胀,尿少,面色萎黄或苍白,食欲不振。

    2.脾肾阳虚型: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经久不愈,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胃寒肢冷,纳少便溏,腰膝酸软,小便清白。

    3.肝肾阴虚型:轻度浮肿,头晕眼花,耳鸣,xx,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遗精,面色潮红,五心烦热。

    4.气血两虚型:浮肿消退,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体倦乏力,xx心慌,食欲不振。

    (三)自疗

    1.食疗法

    (1)脾阳困阻型:黄芪30克,糯米90克,共煮粥食用。

    (2)脾肾阳虚型:鲫鱼1条,去肠杂并洗净,加入粳米50克,灯心草5克,共煮粥食用。

    (3)肝肾阳虚型:枸杞子30克,大枣10枚,粳米60克,同煮粥食用。

    (4)气血两虚型:瘦猪肉300—500克,黑豆100克,共炖汤,调味食用。

    2.外敷疗法

    生大蒜120克,芒硝60克,共捣成糊状,外敷于双侧腰部,敷时贴近皮肤处用一层纱布保护,以免起水泡,每天敷2—4小时,3天为1疗程。

    3.气功疗法

    疗法一:治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视物模糊,两目干涩,烦热盗汗,耳鸣肋痛,咽干口躁,五心烦热,两颧发红,急躁易怒,腰膝酸软,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细弦。

    先将六字真言练习两遍,然后先练“吹”字60次,再练“嘘”字48次,按呼略长于吸的方法练习。配合练习鸣天鼓、揉按肝区、揉按肾俞穴、搓涌泉等。若贫血、结核病、无黄疸型肝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肾炎等病见上述临床表现,可按本型辩证施功。

    疗法二:治脾肾阳虚

    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食少,便溏或五更泻,尿少浮肿或腹水,胃寒,或痰鸣气喘,舌淡苔白滑。脉细弱或沉弱。

    先将六字真言练习一遍,然后练“嘘”字18次、“呵”字118次、“呼”字36次、“呬”字48次、“唏”字18次,按呼吸长短基本相等方法练习。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与丹田、揉按脘部、揉按关元穴与足三里等。

    疗法三:提肾功(同前《急性肾炎》疗法四)

    疗法四:意守丹田(同前《急性肾炎》疗法五)

    疗法五:小周天(同前《急性肾炎》疗法六)

    (四)康复

    1.生活调养

    慢性肾炎病人,如果蛋白尿不多、浮肿不明显、血压不很高,可从事轻度工作;如浮肿明显、血压较高,应卧床休息,好转后可起床活动,自理生活,但应避免体力劳动。注意室内干燥,阳光充足,保持温暖。遇有天气变化,应及时增减衣被,避免受凉受湿,防止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每天晨起、饭后、睡前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内xx繁殖。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xx,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硝普钠、杜冷丁等,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此外,xx顾虑,提高积极xx的信心,保持心情乐观,均有利于康复。女性患者不宜妊娠,以免肾炎复发或恶化。

    2.饮食宜忌

    (1)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一般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脏的过滤吸收作用降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随尿液流失较多,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克,奶、蛋、鱼、肉、豆制品要比平常多吃一些。如果患者出现显著的水肿、蛋白尿(每日可排出20—40克),则蛋白质的进食量应增加到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左右。

    (2)低盐饮食:盐有潴留水分的作用,对肾脏疾病很不利,如果出现了高血压和浮肿,就更应限制食盐,一般每天不超过2—3克。必要时还要采用无盐饮食,不仅不能吃盐、咸菜、酱油等,就是海味食物也应少吃。血压升高时,不仅要少吃盐,肉类也应相应减少,可用鱼和豆类来代替,同时要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脑髓、鱼子、动物内脏等。

    (3)多吃xx食物:特别是出现浮肿时,多吃些xx食物就更为重要。常用的xx消肿食物有:鲤鱼、鲫鱼(煮成汤食用)、羊奶、冬瓜、西瓜、绿豆、赤小豆、玉米、茭白、茄子、葫芦等。只有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现象,如尿量减少、血中尿素氮含量增高时,才限制水分,此时即可按尿毒症饮食治处理。

    如果贫血,则应多吃一些含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丰富的食物,如木耳、红枣、桂圆、赤小豆、西红柿、蛋黄、动物内脏等。另外,为了保护肾脏的健康,可多食用含维生素A、C、B12及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此外,还应避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烟酒,特别是烈性酒应禁忌。黄酒在烹调食物时,可少量使用。

    (五)预防

    1.防治急性肾炎。因为有15%—20%的慢性肾炎病人,是由急性肾炎迁延发展而来,所以积极预防和xx急性肾炎,就能减少慢性肾炎发病的可能性。

    2.防治各种感染。慢性肾炎的发病,与xx、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咽炎、急性扁桃体炎、xxxx、疟疾、皮肤疖肿等病。积极预防这些疾病,也就切断了慢性肾炎的一些病源。当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就应该进行彻底的xx,以绝后患。

    3.慎重用药。有许多xx可以损害肾脏,对于这类xx没有十分必要时,不要轻易使用,万一需要时,应短期少量科学地应用。这类xx有:二氯化汞、四氧化碳、磺胺类制剂、巴比妥类、二性霉素B、多粘菌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灰黄霉素等等。此外,雷米封、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应慎重使用。

    4.防治生物毒素中毒。有些生物毒素也可能成为慢性肾炎的病因,因而要防止毒蛇咬伤或蜂、蝎等昆虫刺伤。如果被咬、被蜇,不要掉以轻心,因小失大,应及时用药,防止毒素扩散。

第六章  风湿性疾病

    一、风湿热

    (一)概述

    风湿热是一种继发于咽喉部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其临床特点是风湿活动迁延不愈和心脏病损的反复加重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下称风心病)。风湿热多发生在热带及亚热带发展中国家,发作季节多在冬末早春,寒冷和潮湿是本病重要诱因。风湿热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初次发作年龄多在5—15岁间,男女无区别。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近20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二)自诊

    风湿热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1.心脏炎:为风湿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2.关节炎:是风湿热最常见的主要表现,典型的风湿热关节炎其特征是急性游走性、不对称性和多发性。主要侵犯肩、肘、腕、膝、踝关节等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一般于2—4周内症状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3.舞蹈病:其特征是无目的、不自主的快速运动,常伴有肌肉软弱和(或)行为异常。多发生于儿童,女性较多见。

    4.边缘性红斑:为一种轮廓清楚地易消散的淡红色环状红斑,中央苍白,周围呈圆形或匍行疹,大小各异,不痒不硬,压之退色,可移行及因热而诱发。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而面部绝无。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

    5.皮下结节:为一坚硬、无压痛、圆形或椭圆型结节,呈米粒状,大至豌豆大小,数目不等,好发于大关节的伸侧,特别是肘、膝、腕关节,枕骨区或胸腰椎棘突等部位。覆盖结节上的皮肤可移动,无炎症。皮下结节虽属少见,但其多于心脏炎同时并存。

    6.其它次要临床表现:

    (1)曾有风湿病史或有风心病的依据。

    (2)xxx。指非炎症、无触痛或运动受限的关节疼痛,非肌肉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疼痛。

    (3)发热。未经xx的早期风湿热几乎总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4种类型:

    1.热痹:发烧,怕冷,出汗,口渴,唇红,关节xx热痛,不能活动。

    2.风痹:四肢关节疼痛,常游走不定,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处,可能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伴有酸胀感觉,屈伸不利,或有怕风发烧。

    3.寒痹:关节疼痛而位置固定,不能屈伸,局部无xx,遇寒冷疼痛更剧烈,热敷时痛可缓解。

    4.着痹:xxx处固定,疼痛较轻,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多有肿胀,手足不灵活,行走不便。

    (三)自疗

    1.饮食疗法

    (1)热痹:黄花菜根50克,水煎去渣,冲入50克黄酒。内服食,每日2次。

    (2)风痹:五加皮50克,水煎取汁,加入糯米500克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伴匀,发酵成酒酿。每日佐餐适量食用。

    (3)寒痹:每晚按自己酒量的1/5—1/3饮用少量白酒,以xx舒筋,祛湿御寒。

    (4)着痹:薏米仁50克,加水适量,煮烂成粥,调白糖适量,服食。

    2.静电疗法

    穿着腈纶内衣,能缓解关节疼痛,因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一经摩擦就能产生比其他任何纤维都大得多的电荷。这种电荷逐渐聚积在衣服上,即时空气湿度高达80%,电子仍难以流动,难以使电荷消失。另外,腈纶的吸湿性低,可抗水蒸气,水分很容易蒸发。由于腈纶有以上的静电效应及吸湿性低的优点,做成内衣穿,能与皮肤摩擦产生“电荷”的效果,故有利于风湿性关节炎的xx。

    3.xx疗法

    xxxx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但以早期xx为宜。

    (1)膝xxx:病人坐位,两腿伸直。

    ①用双手掌相对搓揉膝关节两侧30—50次,以局部发热为度。

    ②用拇指揉按膝关节周围的痛点以及鹤顶、膝眼、足三里等穴各2分钟。

    ③做膝关节屈伸活动20—30次。

    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

    (2)踝xxx:

    ①用拇指或食指先后按压解溪、照海、阿是穴,每穴2—3分钟。

    ②用拇指端顺序和掐丘墟、昆仑、绝骨穴各100下,每日1—2次。

    (3)肘xxx:指端蘸姜或葱汁、药酒后,直接按压患侧曲池、手三里穴,每穴100—200下,每日1—2次。

    (4)腕xxx:用拇指点压或按压患侧阳池、阳溪和外关穴,每穴100—200下,每日1—2次。

    (5)肩xxx:坐位,医者双手拇指重叠,重按轻揉患侧肩井穴100—200下;然后以拇指、中指分别对准肩前穴和肩贞穴,进行扣陷100—200下;{zh1}双手指间交叉,合掌按住患者肩部,以掌根相对按揉500—1000下。完后,患者做甩臂、耸肩活动,每日1—2次。

    4.气功疗法

    中功健身系列三大动功:养生剑指桩,蛹动贯气法,颤抖功。每日清晨习练,按三大动功的练功磁带口令要求去做,对xx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各地中功教学机构均有此练功磁带。

    (四)康复

    1.生活调养

    关节炎患者宜用软枕垫于炎症部位,避免关节受压,减少不必要的患肢活动,必要时可用热敷止痛。大量出汗者,需用热水擦浴并及时擦干,勤换内衣、被套,保持干燥,防止受凉受湿。心肌炎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生气、忧伤,保持心情舒畅,卧床休息,不易过渡疲劳。对舞蹈病患者需防止坠床,必要时用床挡。

    居室干燥,应忌潮湿,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极为重要。

    因为潮湿的环境与潮湿的皮肤会增加人体热量散失,使肢体温度下降,从而加重关节疼痛。所以,室内宜空气流通、干燥、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床铺应干燥、平整、清洁,衣物被褥应常晒。汗多时应避风,立即将汗抹干。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预防感冒,注意不要复感湿引起复发。

    病人的休息起居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关节肿胀疼痛剧烈伴发热者,应卧床休息。长期卧床者应须预防褥疮的发生,要保持皮肤干燥。xxx者用柔软枕头或海绵垫、气圈等保护,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置,以减轻疼痛,但需定时变换体位,以免关节局部皮肤受压,功能减退,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急性期已过,病情稳定,疼痛减轻,应鼓励病人适当运动,切忌懒惰。因为运动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使患肢功能得以改善,因此,患者应到户外多运动,如散步、做操、打拳等。

    注意保温对促进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也有意义。关节炎最怕“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即在其后突然下降的时候,关节就有预感,或疼痛加剧。所以要特别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尤其是病变部位要特别加以保护。一要注意全身性保温;二要每天对病变部位进行1—2次热敷(用热水毛巾或热水袋均可),水温一般在50℃—70℃之间,每次热敷15—20分钟,以促进本病的康复。

    2.饮食宜忌

    慢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宜选食xx、驱风、化湿、御寒的食物,如韭菜、香菜、香葱、芹菜、油菜、胡萝卜、菊花菜、生姜、胡椒、花椒、辣椒、鳝鱼、白鸭、蛇肉、羊肉、牛肉、狗肉、葡萄酒、绍兴酒,以及少量白酒等。湿邪重者宜常将薏仁米煮粥食之,以化湿强筋骨。市上出售的治风湿痛得药酒,如虎骨木瓜酒、国公酒、三蛇酒、五加皮酒等,也可对症选用。

    本病重症患者应忌食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关节肿痛发作期,应忌食刺激性食物。

    (五)预防

    苄星青霉素是预防风湿热复发最为有效的xx。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SMZco,以上需长期连续预防用药,以防止风湿热复发。甚至有人认为已患有慢性心瓣膜病的患者需终身预防用药。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风湿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以关节腔滑膜的慢性炎症为特点的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型关节炎。受累关节常为手、足小关节,晚期多数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此外还伴有低热、贫血、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故称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自诊

    1.晨起关节僵硬持续1小时以上,且该症状超过6周。

    2.3个以上关节肿痛,需超过6周。

    3.腕关节或中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肿胀,并超过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皮下结节。

    6.手部X线表现。

    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以上7项中具备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4种类型:

    1.风痹:疼痛游走不定,累及多出关节,伴有恶寒发热。

    2.寒痹:痛有定处,痛热较剧,遇寒则重,关节屈伸不利。

    3.湿痹:酸痛重者,肌肤麻木不仁,肢体沉重,头重如裹。

    4.热痹:关节疼痛xx,活动不便,伴有发热、口干、xx。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日久,除关节局部症状外,兼见头昏、乏力、眼花等虚弱表现。

    (三)自疗

    1.磁疗法

    磁疗法又叫磁场疗法,是指应用磁或磁性材料产生的磁力线,发生磁场,按人体经络、穴位进行xx的方法,它具有镇痛、xx、xx及消肿作用。它给类风湿性患者的康复和xx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xx方法可分为敷贴法、旋磁疗法、震动磁疗法等。本书只介绍最方便的一种:

    敷贴法:较常用,取直径10厘米、厚度5毫米左右,表面磁场强度500—1500高斯的磁片于局部或痛处直接敷贴,以胶布固定,1次3—6个穴,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2.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用一些xxx或其它传热的物体,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上,作来回往返或旋转的移动而进行xx的一种方法。熨法通过使特定部位皮肤受热或借助热力逼热气进入体内,起到舒筋活络、行血消瘀、散寒祛邪、缓解疼痛等作用。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痹症见关节冷痛,得热则舒者。

    热熨疗法又可分为砖熨、盐熨、药熨等多种。

    (1)砖熨:将砖块放在炉上烧至烫手,用厚布包好,置于患部熨之,xx部位垫3—5层布,以防xx。热度降低后可再换1块热砖,反复多次。

    (2)盐熨:用食盐放于锅内文火烧至热烫,到一半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在疼痛部位来回热熨,待冷后换另一半热盐装入袋中交替使用,每天1—3次。每次约40分钟。

    (3)药熨:多采用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等芳香性味xx研末,用热酒、醋等烘热后,以布包或装袋,置患部熨敷,或在患部往返移动,使皮肤受热均匀。温度过低则更换,反复多次。可选用的xx及方法很多,现简介一种:

    将大葱白250克打碎,放入炒烫的青盐250克中,再同炒1—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蜡疗法

    由于石蜡的热容量很大,导热性低,即使温度高于75度,也不致发生皮肤xx。借助热的传导作用,石蜡慢慢地将热能传递给人体,达到xx疾病的目的,称为石蜡疗法,简称蜡疗。蜡疗后,局部小血管扩张,可以促使血液流通,使组织软化,改善皮肤营养,加速组织新生。局部涂敷的石蜡,随着温度的下降,体积也逐渐缩小,一般可缩小10%,因此,蜡疗对于局部又产生了压迫作用,可以防止组织中血液和xxx的渗出。蜡疗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期特别有用。

    蜡疗可以在家中做,买500克53—56度的医用石蜡,装载铝制或搪瓷菜盘内,用小火使蜡xx熔化,让它逐渐降温。为了使蜡块表面和底层差不多同时凝固,可以往盘内加一些凉水,水比蜡重,水就流到盘底。等到表层和底层的蜡差不多凝固后,即成了一个外周已凝固而中心还是熔化状态的“蜡饼”。这时,把水倒掉擦干,把“蜡饼”倒在塑料布或橡皮布上。将“蜡饼”迅速裹在需要xx的部位上,外用毛毯保温30—60分钟。做完后,石蜡很易剥下。如局部有少许水,应擦干。石蜡可以反复使用,很经济。

    4.火罐疗法

    拔火罐疗法,是用罐器具,扣在xx或穴位上,采用烧火、温热或直接抽取罐中空气,造成罐中负压,使其紧吸在皮肤上,用来xx疾病的方法。拔罐法具有温散寒邪、xxxx、拔脓祛腐作用,为xx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常用的辅助xx方法。

    操作方法:一手执罐(玻璃罐、竹筒罐、陶瓷罐均可。若没有上述罐时,可用口沿光滑的茶杯、罐头瓶等代替),另一手用筷子或夹子夹注点燃的酒精棉球(棉球不要太湿,以免滴下酒精xx皮肤),向罐内迅速旋转1—2圈,取出,执罐之手速将罐扣在穴位或痛点上,放置10—15分钟(夏季不要超过10分钟),然后用指甲紧贴皮肤,扣着罐边,将其慢慢揭开取下。注意事项:拔罐时注意不要使患者受冷受风。在前次拔罐处出现的皮肤瘀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拔罐。对局部有皮肤溃疡,或妊娠3个月以内的妇女,6岁以下的儿童,严重的心脏病、血友病、精神病患者,均应禁用。

    5.蚂蚁疗法

    蚂蚁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社团性昆虫。由于蚂蚁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里而不得病,引起人们的重视。用蚂蚁xx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有关研究,蚂蚁含有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甾族类化合物、xxxx、xxxx、肾上腺皮质xx、蚁酸(甲酸)、氨和17种游离氨基酸等。蚂蚁还能合成草体蚁醛,这是一种珍奇补品。蚂蚁体内的含锌量很丰富,是目前所知的动植物食物食品中{zg}的。每1000克蚂蚁含锌120毫克以上。医学家已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含锌量普遍降低,多家报导用蚂蚁xx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取得较好疗效。

    具体用法,有单独服用:用大黑烘干,研为细末,每次服半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将蚂蚁粉装入普通的空心胶囊内,每日2—3次,每次服4粒。麒麟集团生产的蚁王粉和蚁王精狮蚂蚁疗法的方便用品。也可与其它重要配伍应用(略)。

    6.食疗法

    疗法一:芝麻粥

    黑芝麻15克,大米50克,蜂蜜适量。作用:滋补肝肾。

    适用于关节酸痛,下肢尤甚,反复发作,甚则关节强直、畸形,头晕腰酸。

    疗法二:赤小豆粥

    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粥加糖,能xx热。

    疗法三:干姜薏米粥

    薏米50克,糖50克,干姜9克。先将薏米、干姜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再调白糖服食。每天1次,连服1个月。

    疗法四:栗子猪肾粥

    栗子7枚,猪肾1个,大米1000克。将栗子风干,大米淘净,猪肾去膜洗净切成颗粒,与大米一同煮熟成粥。每日先食栗子7枚,再食其粥。功效:xx强筋。适应症:关节酸痛甚而强直、变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7.气功疗法

    (1)发作期

    发热,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xx以静功为主。

    疗法一:小周天速成法:每日晨起暂不梳洗,淡盐水漱口,平坐式,自然呼吸,以意领气沿任督二脉(上半身前后正中间的环形线)路线循行,每次10分钟。

    疗法二:养气法:坐、卧(右侧)均可,正腹式呼吸(吸时起腹,呼时收腹),意守丹田,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疗法三:无发热者,可揉肩、揉膝,全身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2)缓解期

    关节疼痛长期反复发作后,病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xx应积极配合动功,以使气血调和,经脉调畅,筋骨关节得以屈伸通利。

    疗法一:静功选中功的小周天速成法、养气法、聚能法。

    疗法二:动功选养生剑指桩、蛹动贯气法、颤抖功,可按三大动功导引音带习练。

    8.xx疗法

    (1)自我捏揉:用右手捏揉左侧上肢,从上到下,反复数次;然后换手,用左手捏揉右侧上肢,反复数次。

    (2)捏肘部:单手轮换对捏肘部。

    (3)点捻腕:用拇指点捻对侧腕部。

    (4)拔按指:双侧轮换拔按指关节。

    (5)圈晃法:右手拿住左肘,前臂划圈晃动,正向、反向均可。然后换手,左手拿住右肘,前臂划圈晃动。

    (6)攥拳法:双手五指分开,然后攥拳,反复数次。

    (7)搓手背:双手对搓摩手背。

    (8)抱揉膝:双手抱揉膝部,做完一侧再做一侧。

    (9)圈晃踝:坐位,右腿搭在左膝部,右手握右踝部,用左手握右脚尖部,来回划圈晃动。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活动左踝。

    (10)捏揉趾:坐位,用手捏揉两侧脚趾。

    (四)康复

    1.生活调养

    在急性期,有发热及关节肿痛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改变姿势,直至症状消失。急性期过后,不必卧床,在疼痛能忍耐的情况下,争取关节活动,加强锻炼,以免因关节不活动而变得僵直、畸形。在早期可采用能卸下的夹板固定,不但能解除疼痛,还可防止畸形,又可随时卸下夹板,以便进行关节的xx和锻炼。另外,还要注意局部的保暖,夏天切勿贪凉,保持居室干燥,阳光充足,预防感冒等。

    2.饮食宜忌

    合理的饮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x和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如下几点: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定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

    (2)饮食要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顾护胃气。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需长期服药。许多xx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x对胃肠道有刺激,损伤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因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多食健脾开胃的食物,如生姜、大枣、懿仁、白扁豆、山药,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食物。

    (3)饮食不可偏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长,如果患者忌口太严,影响营养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因此,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应食用,搭配合理,不可偏嗜。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宜忌,要依据病情而定。若症情偏于热者(关节xx、灼热、心烦、口渴等),宜多食凉性食品,如绿豆、西瓜、梨、芹菜、豆腐制品等,禁辛辣食品。偏于寒者,宜多食性温之食品,如牛肉、牛骨髓、羊肉、狗肉、蛇类,忌食寒冷食品。偏于湿热者,禁食温补之品,如桂圆、阿胶、人参皮。偏于虚弱者,宜食xx养血之品,如鸡、鸭、核桃、芝麻、桂圆等。

    (五)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未经过体育锻炼者要强得多。《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汗出当风、受凉、接触冷水等病史,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不要卧居湿地,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另外有些职业是工作在水湿潮冷的环境中的,如井下、渔业、露天作业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劳动或运动后,不可趁热汗出便入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汗出,勿当风吹,里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3.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趁虚而入。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但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

    5.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源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十分重要。

 

附 

《新编内科诊疗手册》                张学庸等         金盾出版社

《百病自我诊治一点通》              刘建平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术养病》                        徐树楠等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法防病》                        尚  朴等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华养生宝典》(上、下)           张湖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实用中国养生全身》                施  杞           学林出版社

《医道小技治大病》                  王  瑛等         南海出版公司

《中国彝医》                        刘宪英等         科学出版社

《中国医学气功》                    薛立功等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祛百病葱姜秘方》                  吴  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                黄河明等         广东科技出版社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                建  中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秘传气功治病绝技》            唐一寺           南海出版公司

《气功实用问答》                    高  云           南粤出版社

《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裘沛然           文区出版社

《小功法治百病》                    郎  兵等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百症练功指南》                    孙  真           人民军医出版社

《百病中医气功疗法》                王莒生等         学苑出版社

《常见病气功疗法》                  赵宝锋等         南粤出版社

《中国气功图谱》                    余功保           人民体育出版社

《气功学》                          徐  平           科学出版社

《中华气功学基础教程》              林中鹏           中华气功进修学院

《中国气功咨询大全》                李成银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医学气功》                    薛立功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气功》                        张恩勤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道家气功宝典》                    俸怀邦等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气功修炼指南》                    王美芝           知识出版社

《中华养生药膳大典》                张树生等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中国藏医学》                      蔡景峰等         科学出版社

《饮食疗法》                        梁剑辉           广东科技出版社

《养生修真证道弘典》                陆锦川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内科学》                      张发荣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食疗方全录》                  项  平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和食疗100法》  吴大真等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颈椎病诊疗问答》                  李新建等         长春出版社

《中国特色医疗大全》                阎孝诚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内科学》                          祝惠民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络与穴道》                      本下晴都·代田文彦  培琳出版社

《经穴疗法大圆鉴》                  芹泽腾助         畅文出版社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特医百法》--接上- sjt_1106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