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4 16:10:18 来源: 中国天气网字体

雾的定义

【雾】(fog)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有以下三种定义:

1、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雾是接近地面的云。

3、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雾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雾多为乳白色,城市工矿区的雾可带土黄色或灰色,冰雾可是暗灰色。雾滴的直径多为4一30μm,单位体积空气中的雾滴数一般为100-102/cm3,含水量一般小于0?1g/m3。浓雾中雾滴浓度可达500个/cm3,含水量达1g/m3。

雾的成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zd0}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并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zd1},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途径

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在凝结核上凝结而成。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形成:

(1)空气温度的降低,从而产生平流露、辐射雾、上坡雾等;

(2)空气中水汽的增加,从而产生蒸发雾、锋面雾、生物雾等。

雾的形成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由于辐射降温,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zd0}水汽量就会降低。当气温降低到空气中的实际水汽量达到饱和的时候,空气中就会有水分析出,从而形成雾。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雾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雾的种类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xx,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8、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9、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雾与天气的关系

雾是千变万化的,纷繁复杂的,但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现象虽纷纭,本质都是一个:水气遇冷凝结而成。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了。这对于农业、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处。

雾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

准确的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气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兆雨兆晴

为什么同样是雾,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这要从气象学的知识里得到解释。只要低层空气的水气含量较多时,赶上夜间温度骤降,水气就会凝结成雾。雾有辐射雾,即在较为晴好、稳定的情况下形成的雾,只要太阳出来,温度升高,雾就自然消失。对此,民间的说法是:“清晨雾色浓,天气必久晴。”“雾里日头,晒破石头。”“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人们见辐射雾,往往“十雾九晴”。便得出这些说法。

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后,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容易形成辐射雾,因此秋冬的雾便往往能预报明天的好天气。

春夏季节的雾便不同了,它大多来自海上的暖湿空气流,碰到较冷的地面,下层空气也变冷,水气就凝结成雾了。这种雾叫平流雾。它是海上的暖湿空气侵入大陆,突然遇冷而形成的。这些暖湿气流与大陆的干冷空气相遇,自然就阴雨绵绵了。所以春夏雾预示着天气阴雨。

雾与天气的关系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雾知天气的变化了。不过,上述的关于辐射雾、平流雾的解释只是就大体情况而言的。雾与天气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还有许多复杂的内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准确地看雾知天,还要作多方面观察、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雾”和“霾”的区别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雾”的影响

雾是对人类交通活动影响{zd0}的天气之一。由于有雾时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无法使用,如飞机等;或使用效率降低,如汽车、轮船等。

雾其实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形成的,所以雾一多就表示空气中灰尘变多(例如“雾都”伦敦),这样是危害人的健康的。

“雾”与健康编辑本段回目录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物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的多。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雾天锻炼身体吸入的颗粒会很多,这更加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雾如长时间滞留在这种环境中,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极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对环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气管xx、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出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

专家提醒,大雾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时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皮肤、咽喉、关节等部位,中老年、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点防护。

总之,雾天锻炼身体,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锻炼的好处大。因此,雾天不宜锻炼身体。

多雾的城市

◆雾岛——峨眉山

在我国,四川峨眉山的雾很奇特,山顶雾少。当游客登上山顶的金顶峰向下望去,会有腾云驾雾之感。一旦风起,云海翻滚奔腾,使人激动万分。据气象观测记录,我国雾日最多的气象站数四川峨眉山。1953年至1970年间,平均雾日高达323.4天,最少一年也有309天,最多一年达334天,差不多一年四季天天有雾。峨眉山7—10月各月平均雾日都在28天以上,就是最少雾的十二月份,月平均雾日也高达24.2天,这些都是全国{zg}记录。由于峨眉山多雾,而山顶周围雾相对少,这就形成了奇异的“云雾缭绕峨眉山”的“雾岛”景观。

◆雾窟——成山头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都有海雾发生,我国海雾出现最多的地方在山东半岛成山头外海。成山头又名成山角,伸入黄海,三面环水。每年7—8月这里的

浓雾经常几日不让太阳露脸,年平均雾日多达80天以上,成为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中国雾窟”。

◆雾都——重庆

我国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受四周山岭的阻挡,风力较弱,江面和地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不易被带走,每当早晨或傍晚气温降低时就会凝结成雾。低空的逆温层,阻碍了水汽的散发,白天的雾受热消散,而大量的水汽却继续积聚在逆温层下面,因而使白天消散了的雾,在夜间又重新出现。特别是在冬春两季,有时一连数日大雾弥漫。重庆全年平均雾日有103天,最多达148天以上,差不多每二至三天就有一日雾霭,故有“雾都”之称。

近些年,重庆市区雾日明显减少。对此,重庆气象研究中心的专家做了解释:最近几年重庆市区的雾年平均30天左右,比过去减少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城市大规模建设,形成的热岛和干岛效应比以前明显,夜间降温和湿度条件都不如以前好。二是重庆市工业和市民生活燃料已逐步改煤为天然气,有利形成雾的大凝结核减少。但周围地区多雾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大雾预警标

2010年中央气象台大雾预警发布标准

(一)黄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且有成片的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二)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且有成片的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地方气象台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3.驾驶人员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4.减少户外活动。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2.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3.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4.不进行户外活动。

雾的等级

按能见度划分,雾可以分为以下5个等级:

等级能见度(v)

轻雾1000m<V≤10000m

大雾500m<V≤1000m

浓雾200m<V≤500m

强浓雾50m<V≤200m

特强浓雾V≤50m

  参考资料

[1].大气科学词典;气象出版社

[2].中央气象台雾的等级标准规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潋滟

广州防雷工程广州番禺防雷工程广州花都防雷工程广州从化防雷工程广州增城防雷工程惠州防雷工程清远防雷工程广州南沙防雷工程广州萝岗防雷工程东莞防雷工程佛山防雷工程广东防雷工程英德防雷工程防雷工程


郑重声明:资讯 【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