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大学研究生西藏养牛xx_考研心声_百度空间
农林大学研究生()西藏养牛xx

  2008年5月的{yt},在中国农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专业从事教育的孟教授看着墙上的西藏地图,跟研究生()邓由飞谈到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斯布牦牛”,讨论到关于牦牛育肥的相关课题。从此,邓由飞与西藏、与“斯布牦牛”结下了一段情缘。

  2008年12月,邓由飞{dy}次只身来到西藏,初步了解到了西藏较原始的放牧方式,也了解到了扶贫工作是一份崇高的事业,激起了他研究牦牛育肥的热情。

  2009年1月,在墨竹工卡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和斯布村村长巴珠的陪同下,邓由飞骑着马走进了斯布沟,走进了班禅牧场,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基础调查工作,这是他{dy}次和斯布牦牛xxx接触。通过调查,他了解到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原斯布牧场)是传统的牦牛养殖场,牧场里老牛多、小牛少,公牛多、母牛少,死亡的牛多、出售的牛少,牛群营养状况差、生长缓慢,很少有9岁以下的牛出栏。同时他也发现,群众养牛出栏少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缺乏有效育肥技术、达不到出栏和屠宰标准的原因。

  基础调查工作无疑是艰辛的,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天,因为骑不惯马,邓由飞双胯痛得坐卧不宁,但当地群众的热情款待和他们期待的眼神,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基础调查工作结束后,邓由飞挑选了108头斯布牦牛,分成草料饲喂组、“牦牛面包”饲喂组和村民饲养对照组三组,开始牦牛育肥实验。12周试验结束时的数据显示:草料和“牦牛面包”两个饲喂组都适应了栓饲喂养方法,并有不同程度的增重,试验证明牦牛育肥有望获得较好的饲养报酬率。此后,试验人员结合育肥试验开展了多次培训,开始向斯布村村民教授牦牛育肥技术。今年,墨竹工卡县又选出100户农户,作为首批育肥专业户。

  两年时间转眼过去,仍旧在探索斯布牦牛产业化发展的邓由飞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在西藏养牛,日子虽然苦点,但值得!”  



郑重声明:资讯 【农林大学研究生西藏养牛xx_考研心声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