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菜和荠菜_雨之烛_新浪博客


P1 面条菜

P2 荠菜

每当春日来临,野菜便不失时机地来到人们的视野中,于是挖野菜成了人们踏青活动中的一项很有趣味的内容。春天的野菜中,最常见的就是面条菜和荠菜,这和我的故乡——威海情况相同,只是威海把面条菜叫做“大米罐”。不过,我虽然怀念野菜的甘美,却没有去挖野菜的雅兴,去菜场看见有卖这两样的,就分别买了点回来,包了饺子,一家人吃得很高兴,儿子竟然夸张地说,是他有史以来吃的最美味的饺子。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千佛山下还有大片的麦地。在故乡,面条菜主要长在麦地了,这一点和荠菜不一样。荠菜可以长在荒地,地边,杂草丛中,但面条菜不成,只有在麦田里才能长得好。但奇怪的是,千佛山下的麦田里,我从来都没找到面条菜,以至于我认为济南没有这种野菜,直到有{yt},忽然在菜场看见有卖的。

小时候,每到小麦返青,面条菜就会长出来,孩子们放学以后一项重要劳动,就是去挖面条菜。主要不是供人吃,是为了喂猪。我家不养猪,但养着一群鸡,所以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挖来做鸡食,人吃得反而不多,只是在最嫩的时候吃一两次。我曾为了它的学名费了好大劲,一直以为是王不留行,后来网络得知学名叫麦瓶草,别名米瓦罐,面条菜等。属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与王不留行同科不同属。其一年生草本,叶有腺毛,成株高约30~60厘米,聚伞花序顶生,花萼合生,花瓣五平出,粉红色,果实为宝瓶状的蒴果,内有细小的种子,因此称为“麦瓶草”或“大米罐”。

面条菜现在已经被大量种植,菜场卖的多半是这种人工品,其实野地里的产量就很大,至少我小时候感觉要比荠菜多得多,但历代草木书都不曾收载,这和荠菜形成鲜明对比。“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从诗经开始,每每见于文献,不仅被食用,并被誉为祥瑞之草,如果生长茂盛,则预示今年会有好收成。苏东坡对荠菜好感有加,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

“今日食荠甚美,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味,其法取荠一二升,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于羹面,不得入盐醋。天生此物以为山居之禄,辄以奉传,不可忽也。”(引自《北墅抱瓮录》清 高士奇著)

如此郑重其事,可见荠菜是多么甘美。东坡先生所传的荠菜粥,不知滋味如何,有兴趣者可以一试。

但在我的印象中,挖荠菜并不是几件好玩的事,因为天气暖和了,荠菜往往已经变老,不好吃了。挖荠菜总是在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枯草丛中,刚出芽的荠菜是暗紫色,叶片锯齿状裂,挖下来,向根部蜷缩,此时的荠菜最为鲜美,却苦了挖荠菜的小人们,往往一筐不盈底,已冻得鼻涕过了河。

提起野菜,总会让人想起故乡,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之所以成为名篇,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味。虽然东坡先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故乡终究是让人怀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面条菜和荠菜_雨之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