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要点
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
?
?
?
骨科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足下垂畸形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护士应如何帮助患者预防?
答:(1)常见原因:外伤造成腓骨小头拉伤,下肢受伤后行石膏固定牵引,长期卧床,截瘫的患者,如果忽视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不注意避免足部受压,听任被物压在其足趾上,使足向跖侧屈。踝关节长期处于跖屈状态时,小腿前面的背侧肌肉受牵拉变长,后面的跖屈肌肉相应短缩,关节挛缩,导致足下垂畸形,不能行走。
(2)预防措施:可用预防垂足板托起,或做一条宽布带兜住脚掌,布带头部由双手控制,指导和帮助患者每日进行数次主动或被动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以维持局部的肌张力,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在护理创伤患者时,护士如何判断其肢体是否发生骨折?
答:(1)局部表现:①根据一般症状来判断:疼痛、肿胀、功能障碍。②根据骨折的特有体征来判断: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三种体征任何一种,即可确诊为骨折。
(2)全身表现:①休克: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烦躁、兴奋、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休克期: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出冷汗,口唇和肢端发绀;脉搏细速,尿少甚至无尿。②发热: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但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
哪些部位的骨折易引起患者的血管损伤?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肱骨髁上骨折可能伤及肱动脉,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桡动脉的搏动。胫骨平台骨折可损伤腘动脉,应注意检查患肢足背动脉搏动。若以上部位发生骨折,护士应把不能采取手法复位的重要性告诉患者或家属;将患肢制动,密切观察患肢的动脉搏动,及时向医生报告,必要时根据医嘱做好手术准备。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引起皮肤压疮,护士应如何预防?
答:(1)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营养状况。
(2)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
(3)将防褥疮气垫垫好,并调节好压力。
(4)将在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取得患者的合作。
(5)按时翻身并记录时间,做好交接班。
(6)将骨突部位垫起。
(7)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一旦发现潮湿及时更换。
(8)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9)鼓励患者在床上多活动。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护士应如何预防?
答:(1)评价患者的基本营养状况。
(2)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冠心病及肺部疾患,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
(3)了解患者骨折类型。
(4)鼓励患者在床上多活动。
(5)将在床上多活动的重要性、咳嗽咳痰的重要性以及忌烟的重要性告诉给患者及家属。
(6)定时为患者叩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7)鼓励患者多饮水。
护理上肢严重挤压伤患者时,护士注意到患者肱、桡动脉搏动减弱,应考虑出现哪种并发症?该如何处理?
答:应考虑为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措施如下:
(1)?向患者讲解有关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稳定患者的情绪。
(2)?患肢平放,切忌抬高,以免加重缺血。
(3)?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xxxx充盈时间,并记录。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及时复查电解质,记录尿量,以防止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4)?重视患者主诉,遵医嘱给予镇痛。
(5)?尽快完善术前准备,行手术切开减压。
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哪些部位,应如何预防?
答: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预防措施如下:
(1)对于有四肢损伤或骨折患者,切忌将患肢用夹板、石膏、绷带包扎的过紧以免形成压疮,随着肢体逐渐消肿要重新更换石膏或重新包扎。
(2)?对于肢体肿胀者给予抬高患肢,并用静脉泵消肿xx,以免引起组织发生严重水肿,导致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
(3)?对于有严重挫伤、挤压伤者,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xxxx充盈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
患者发生骨折时,护士应如何处理?
答:骨折急救的处理原则在于抢救生命,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妥善固定和保护患肢,安全迅速的运送至附近医院,以便进一步获得全面而有效的xx。
(1)?一般处理:①首先抢救生命,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以抗休克xx为首要任务,并注意保温,有条件应即刻开放静脉,输血输液;②对于有合并颅脑损伤而处于昏迷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如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可不必脱去衣裤、鞋袜,以免增加疼痛和损伤;④若患肢肿胀剧烈,可剪开衣袖或裤管减压;⑤闭合性骨折的患者,为防止发生骨折断端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可先用夹板固定患肢,再搬动患者,防止骨折移位。
(2)?伤口包扎:绝大部分的创口出血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如现场没有无菌敷料,用可能找到的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如用止血带阻断大血管的出血,则必须记录止血带开始使用的时间,防止因时间过久造成的肢体远端的缺血坏死。不要还纳已露出伤口的骨折断端,以免造成感染。
(3)?妥善固定: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软组织、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可减轻疼痛。
(4)?迅速运输:脊柱骨折的患者要平卧硬板床,并注意头颈部的保护,运送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状态及伤口的出血情况,病情危重及时处理。
为患者行石膏固定前,护士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1)材料设备的准备:托板、水盆、石膏绷带、石膏剪、石膏刀、剪刀、纱布、有色铅笔,纱套。
(2)局部皮肤的清洁: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石膏固定部位的皮肤,有伤口者应更换敷料,套上纱套。
(3)人员的准备:人数的多少根据石膏固定的部位,大小等情况而定。
对行石膏固定的患者,石膏干固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适当支托: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避免牵拉、或用手指压迫导致石膏出现凹陷,导致压迫局部血管、神经和软组织,致使患肢出现缺血性坏死或溃疡。
(2)避免石膏变形、折断:未干透的石膏不可放在硬板床上,可置于盖有一次性中单的软枕上,不可在石膏上放重物。
(3)寒冷季节需盖被时,应用支架将被托起。
(4)防止石膏折断:协助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需注意保护,支托关节部位。
哪些患者需要行石膏固定?
答:(1)骨折整复后的固定。
(2)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3)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
(4)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5)急慢性骨与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
如何做好石膏固定患者的健康教育?
答:(1)体位:患肢保持功能位。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xx,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石膏的护理:保持石膏的干燥整洁,避免大、小便污染,防止折断,保持有效地固定。
(4)功能锻炼: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积极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
(5)定期复查:固定期间,定期到门诊复查。
(6)拆除石膏后,先用油脂涂抹石膏内皮肤,6~8小时后,再用肥皂液清洗,每日xx患肢肌肉,并加强功能锻炼。
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型,固定作用较好,可维持较长时间,价廉;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重点有哪些?
答:(1)在石膏下垫置枕头,抬高患肢,以利xx肿胀;
(2)包扎石膏绷带过程中,需将肢体保持在某一特殊位置时,助手可用手掌托扶肢体,不可用手指顶压石膏,以免产生局部压迫而发生溃疡;
(3)石膏绷带未凝结坚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特别是关节部位,以免产生折断;
(4)石膏绷带包扎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日期;
(5)观察石膏绷带固定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xxxx的充盈、感觉和指(趾)的运动,如遇持续剧烈疼痛,患肢麻木,颜色发紫和皮温下降,则是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肢体受压,应立即将石膏绷带xx拆开或更换石膏,否则持续发展会导致肢体坏疽;
(6)肢体肿胀消退引起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更换;
(7)石膏绷带固定过程中,应做主动肌肉舒缩煅炼,未被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
石膏固定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当患者被石膏绷带固定的肢体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护士应每日用手指蘸取酒精xx石膏内侧边缘,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将物品伸至石膏内抓痒,以免拉伤皮肤。其次还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及被褥、患者衣裤的干燥整洁。
如何避免石膏固定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卡磨?
答:在石膏固定时,须用手掌托起患肢,避免局部石膏上留有凹陷,形成对患肢的压迫点, 石膏边缘应修剪光滑整齐,避免皮肤受卡压和摩擦,并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
长期石膏固定的患者,护士应如何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答:护士应指导患者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以及固定部位肌肉的等长舒缩运动。定时翻身,患肢置于功能位。病情允许时,可适度下床活动并坚持每日作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以减少骨骼脱钙。
如何判断石膏固定患者有无患肢出血?
答:石膏固定后,若发现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应在血迹边缘用笔划圈标记,并注明日期和时间,若血迹边缘不断扩大,则为出血征像,应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如何预防石膏外固定患者发生压疮?
答:(1)在石膏固定时,须用手掌托起患肢,避免局部石膏上留有凹陷,形成对患肢的压迫点, 石膏边缘应修剪光滑整齐,避免皮肤受卡压和摩擦。注意观察石膏边缘及骨隆突部有无xx、擦伤等。局部持续性疼痛是压疮的早期症状之一。
(2)护理时每日用棉签蘸取酒精擦拭石膏内侧边缘的皮肤,告知患者不可随意用手伸至石膏内抓挠。其次还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以防止非石膏固定的骨隆突部位发生压疮。
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答:(1)筋膜室综合症。
(2)压疮。
(3)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
(4)化脓性皮炎。
(5)石膏综合症。
牵引的种类有哪些?
答:(1)皮肤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适用于皮肤没有损伤的少儿和老年患者,牵引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为2~3周。皮牵引包括胶布牵引、海绵套牵引,多用于四肢牵引。
(2)兜带牵引:①枕颌带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等。重量一般为3~10kg。②骨盆带牵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神经根刺激症状者,重量为10kg。③骨盆悬吊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者。
(3)骨牵引: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肢体开放性骨折及肌肉丰富处的骨折,骨牵引因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故可以用比皮牵引大5~6倍以上的力量。
应如何协助骨折患者保持有效地牵引?
答:(1)牵引时,应注意患肢牵引的位置,保持牵引锤的悬空和滑车的灵活,防止牵引套的松动,滑脱。
(2)颅骨牵引时,注意定期检查牵引弓的螺母是否松动、防xx落。
(3)患者必须保持正确的牵引位置,躯干伸直,骨盆放正,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双足不能抵床。
(4)牵引的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5)不随意放松牵引绳,避免盖被压住牵引绳而影响牵引效果。
(6)护士应勤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牵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对畸形挛缩肢体的矫正xx。
(3)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xx肢体肿胀,为骨与关节损伤的手术xx创造条件。
(4)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
牵引床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答:(1)牵引床的床板可以分为两节,根据患者的需要可将床头摇起,使患者由卧位改为半卧位,增加舒适度,将脚侧的床板摇起可作对抗牵引。
(2)床板中间有圆洞,床板上铺有分节段的褥垫,方便更换床单和放置便盆。
(3)附有带拉手的床架,方便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起。
(4)可利用床上的牵引架施行牵引。
给患者行牵引前,护士应如何进行身体评估?
答:(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如年龄、体重、一般状况、有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伴发疾病,以及对牵引xx的耐受性。
(2)评估以下身体状况:①局部:包括骨折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牵引的方法、重量和体位等;皮牵引要注意观察皮肤的情况;骨牵引要注意针道有无分泌物或痂皮等。②全身: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改变程度,有无排尿、排便障碍及肢端血运、感觉或运动异常等牵引xx的常见并发症。③辅助检查: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的检查结果。
(3)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态:如患者如何认知牵引xx的目的、意义,能否积极配合,以及家属对牵引xx的认识和支持程度。
患者行骨牵引后,护士应如何预防骨牵引针眼的感染?
答:(1)先应保持针眼的干燥、清洁,每日用75%的酒精滴入2次,无菌纱布覆盖。
(2)用无菌棉签每日清洁针眼处的分泌物或结痂,防止痂下积脓。
(3)避免牵引针的滑动、移位,骨牵引针的两端可以套上木塞或胶盖小瓶,翻身或变换体位时防止剐蹭被褥或伤及皮肤。
(4)加强巡视,发现牵引针移位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不可用手随意将牵引针推回。
(5)如继发感染,应积极引流,严重者,须拔除钢针换位牵引。
牵引xx期间,护士应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答:做牵引xx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处于被动体位,缺乏功能锻炼,易致关节僵硬。故而护士在患者牵引期间应鼓励和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包括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和xx等,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牵引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预防?
答:(1)皮肤的水疱、溃疡:牵引的重量不宜过大,防止皮肤损伤。如因胶布过敏或因牵引套刺激皮肤引发水疱者,应及时处理,如皮损面积大,则应通知医生考虑暂停牵引或改为骨牵引。
(2)皮肤的压疮: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骨隆突处皮肤的保护,如身体瘦弱的老年患者可使用防压疮气褥,骶尾部、足跟垫气圈保护,每日用温水擦浴,并定时xx,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和干燥。
(3)骨牵引时,牵引针或牵引弓的滑落:骨牵引的患者,护士应每日检查牵引针或牵引弓有无松脱,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牵引针道的感染:①做好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针眼部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②定时观察牵引针的位置有无偏移、滑脱,未经xx的手不可直接触碰牵引针。③发生感染,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关节僵硬:牵引期间,护士应多鼓励患者进行主被动的活动,包括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关节活动,并辅以xx,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正常活动。
(6)腓总神经受压:下肢水平牵引时,护士应经常检查腓总神经的受压情况,保持患者踝关节的功能位,并在膝外侧垫棉垫。
(7)呼吸道感染:牵引期间护士鼓励患者床上活动,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除,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8)xx:牵引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xx。
骨折患者行小夹板固定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1)优点:①小夹板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端再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并能进一步矫正残余的骨折端侧方或成角移位。②小夹板固定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故可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③xx费用低,并发症少。
(2)缺点:①小夹板如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② 绑扎太紧可产生压疮,严重者可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故护士在临床中应加强观察。
如何帮助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
答: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舒适的体位。仰卧时头不可垫得过高,枕顺延到肩部,以免出现头向前倾、胸部凹陷的不良姿势。足部勿压重的被物,以防足跖屈,{zh0}用预防垂足板。俯卧时,可用一软枕垫在腹部下(从肋缘到骨盆),以使脊柱肌肉放松;踝部垫枕,使足尖离开床面,足与小腿接近垂直。侧卧位时枕头高度合适,使头部位置舒适,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两腿之间垫一软枕,以防髋内收。
针对因骨折而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需要了解的力学要求有哪些?
答:尽量帮助患者行舒适体位,使稳定度大,肌肉放松。维持脊柱的生理曲线和各关节的功能位置,以防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疲劳、损伤和变形。防止肢体局部受压,避免因体位、肢体不正确或忽视功能锻炼,肢体长时间承受不良应力而引起的畸形。
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肩内收畸形,应如何预防?
答:长期卧床或者由于肩部外伤后患者多依赖性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别人代替完成。因此,肩、臂部活动较少,易引起肌肉发生某种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帮助仰卧位的患者,前臂下用软枕垫起,并使其两臂外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加强自护训练,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梳头、洗脸,或拉住床头栏杆向床头方向移动身体,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应如何预防?
答:长期仰卧于软床或长期半卧位,由于重力作用臀部下陷使髋关节处于屈曲位,可造成大腿前部屈髋肌短缩,而后部伸肌拉动无力,导致髋关节屈曲畸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骨科患者禁用软床,而使用硬板床。另外,在不影响xx的前提下,练习髋关节活动,以增强肌力和维持肌平衡。对于长期卧床不能主动做髋关节屈伸练习的患者,护士应用肢体被动活动器,为患者做被动屈髋活动,或教会家属帮助患者练习髋关节被动活动。
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护士应如何帮助患者预防?
答:如果长期卧床时习惯于腘窝处持续垫枕使膝关节屈曲,或因xx需要被迫采取屈膝位,易发生大腿后面的绳肌挛缩,导致膝关节屈曲畸形。预防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应将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的重要性和方法向患者或家属讲释清楚,在不影响xx的前提下每天数次去除腘窝处的垫枕,做膝关节的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
如何为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答:长期卧床后患者肠蠕动减慢易引起xx,使患者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营养摄入降低,不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及机体康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如下饮食指导:
首先向患者讲解饮食对骨折愈合所起的重要作用,鼓励患者服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可适量饮用牛奶,{zh0}喝酸奶,有助于消化吸收。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2000ml以上,以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zh0}多吃些含钙量高的易吸收的食品,如骨头汤,有利于骨折的尽早愈合并能补钙。
如何预防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xx?
答:(1)评估患者机体状况,并根据评估制定相应计划。
(2)向患者讲解防止发生xx的重要性。
(3)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并将每次翻身、在床上活动的具体情况记录,并做好交接班。
(4)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热量、粗纤维饮食(多吃绿叶蔬菜)。
(5)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2000ml以上,根据患者平日习惯,可以饮淡茶水、果汁等。
(6)对于平日有xx,或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缓泻剂配合上面提到的粗纤维饮食。
(7)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骨折患者术前一晚因焦虑导致xx,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导致骨折患者术前一晚焦虑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手术的恐惧、对术后是否能有良好愈后的担忧及对手术医生医术的疑虑。针对原因对焦虑的患者应采取如下措施。
(1)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为其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术中如何积极配合xx以减少痛苦。
(2)向患者详细阐明手术方式和术者的精湛医术以及此类骨折的转归、普遍愈后情况,使其对医生、术后的转归都充满信心。
(3)为患者准备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一切噪音及干扰。
(4)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可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安眠xx并观察效果。保证患者术前一晚的良好睡眠。
如何教会患者做好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答:(1)肌肉的等长收缩亦称静力性收缩,即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稍有缩短,但肌腱部反稍被拉长,因而肌长度基本不变,也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在临床工作中如关节被石膏或夹板固定,或关节有损伤、炎症和肿胀疼痛等情况,常采用等长练习进行静力性收缩,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等长收缩也就是常说的肌肉"紧张"练习。
(2)肌肉的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保持肌张力基本不变,但是肌长度发生变化,即产生关节的活动。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受累关节已达到临床愈合,医务人员帮助患者或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关节的被动或主动的运动,以逐步达到肌肉的等张收缩。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三个重要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康复xx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xx肿胀,防止肌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则应进行康复xx。
(2)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康复xx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康复xx不足的患者。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者应通过锻炼,尽早使之xx,并辅以物理xx和外用xx熏洗,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骨折后患者出现疼痛,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评估骨折处皮肤、血液循环情况
(2)针对不同的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切勿盲目给予止痛剂。针对骨折类型采取相应固定可使疼痛缓解;切口感染者予以创口开放性引流并应用xxx;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症者,应及时解除压迫,必要时手术减压;已发生压疮者,做好压疮护理。
(3)xx镇痛:对疼痛原因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xx、止痛xx,以减轻患者痛苦。
(4)对疼痛较轻者,可以通过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冷敷、xx等以缓解疼痛。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动作轻柔,在移动患者前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在移动过程中托扶损伤部位。
肢体骨折的患者出现患肢肿胀,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1)抬高患肢,若无特殊禁忌症,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静脉血液和xxx的回流。
(2)损伤早期患肢应用局部冷敷,或在进行功能锻炼后立即对患肢进行冷敷,可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和减少渗出的效果。
(3)外固定过紧所致肢端肿胀伴血运障碍者,应及时调整夹板、绷带或石膏固定的松紧度;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师作减压处理。
(4)对于感染引起组织肿胀者,应加强换药、引流和遵医嘱正确使用xxx。
如何护理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骨折患者?
答:(1)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的损伤程度。
(2)评估其机体状况,了解患者能否接受手术xx。
(3)遵医嘱认真完善术前检查;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并给予记录。必要时给予心电血压监测。
(4)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以及xx冠心病的xx。
(5)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xx,以免由于疼痛诱发血压升高及增加心脏负担。
(6)定时翻身,将患肢放置舒适体位。
(7)对于有下肢骨折的患者,护士应按时给予翻身,增加床上活动,鼓励患者多吃营养丰富、粗纤维饮食,多饮水,防止发生xx。必要时服用缓泻xx。
(8)给予患者或家属精神安慰,介绍同种病例的xx情况和医疗水平,减轻心理紧张。
在运送骨折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答:(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的损伤,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患者疼痛。
(2)注意骨折的固定和伤肢的血运情况。
(3)运送途中要注意正确体位,保持创面清洁,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4)途中应不间断地实施维持生命的救护,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给氧、输液等。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记录。
如何判断患者的肌力?
答:肌力分为6级:
(1)?0级:没有肌肉的收缩。
(2)?1级:存在轻度的肌肉收缩但不能活动。
(3)?2级:运动不能抵抗重力。
(4)?3级:运动可以抵抗重力。
(5)?4级:运动可以抵抗重力和部分阻力。
(6)?5级:运动可以抵抗重力和阻力。
护士只有在了解患者的肌力的情况下,根据肌肉现有的肌力水平,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使肌肉能在一定的负荷下进行工作,这样才能达到功能锻炼的目的。
对于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什么时间做冷疗?什么时间做热疗?如何做?
答:对于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后72小时内应用冷疗能够发挥{zh0}疗效。应用普通冰袋(或化学冰袋)每天4次,每次20分钟敷于xx。对于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后72小时以后即可应用热疗,热疗应用热敷袋每天4次,每次20分钟敷于xx。
临床中使用的拐有几种?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拐时应注意什么?
答:(1)腋拐:使用得力,支撑力强。
(2)前臂拐比较轻便,使用时较为方便,此拐的持重部分xx在两手及前臂,所以支持全身时远不如腋拐得力,支持部分体重使用比较合适,腋拐和前臂拐均不如助步器稳当。
(3)助步器为四点着地,患者使用起来xxx可靠。
(4)使用腋拐和前臂拐时要注意拐的高度和拐的中段把手位置适宜。拐过高,则行走时拐将压迫腋下,引起疼痛不适,甚至难以行走;过低则患者可发生驼背感到疲劳。拐的中段把手使患者能用两臂支起体重,最主要的是病室地面要保持干燥不能潮湿,以免滑倒。对于初次使用拐杖的患者,护士应向其示范正确的方法。
锁骨骨折患者体检时有哪些典型症状、体征?
答:锁骨骨折后出现局部肿胀、瘀斑,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重。患者常用健手托住肘部,减少肩关节活动引起的骨折端移动而导致的疼痛,头部向患侧偏斜,以减轻因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近端活动而导致的疼痛。锁骨骨折患者体检时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有骨摩擦感。患者的典型体征为:臂内收紧靠胸壁,活动受限。
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后护士对患肢应如何观察及护理?
答:应严密观察双上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若出现肢体肿胀、麻木,表示固定过紧,应及时放松固定。固定后1周左右,由于骨折区肿胀消失,或因绷带张力降低,使绷带松弛而导致再移位,因此复位后2周内应严密观察固定是否可靠,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
如何对肩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指导?
答:复位后将患肢关节固定于内收、外旋位,屈肘90°,患侧腋下置一棉垫,前臂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周。若合并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应延长固定时间(延长1~2周)。固定期间指导患者做腕部的背伸、掌屈与手指的屈、伸、内收、外展,以及肌肉的收缩、舒张练习。2周解除固定后,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外旋、内旋等各方向活动的锻炼。
针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是什么?
答:严密观察前臂肿胀程度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如出现高张力肿胀,手指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时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扪不清,手指皮温降低,感觉异常等,应警惕骨筋膜室高压存在,应紧急手术,充分减压,辅以脱水剂、扩张血管药等xx,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护士应如何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答: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屈伸、腕关节以及肩关节的活动,利于减轻水肿;4~6周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者术后2周即可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练习。
肘关节脱位患者为何要及早复位?复位后护士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答:(1)因脱位6~8小时后的延迟复位会引起肘部长期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还会因过度肿胀而影响前臂的血液循环,产生前臂缺血性挛缩。
(2)用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再用三角巾悬吊2~3周。指导患者在固定期间开始肌肉锻炼,做肱二头肌收缩动作,并活动手指与腕部。解除固定后及早练习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可辅以中药、理疗等xx方法。
尺、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是什么?
答:无论是手法复位或是切开复位者,均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切开复位者术后24小时可主动或被动不负重做手指屈伸以及腕、肘、肩关节活动,8周复查。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后进行前臂旋转及负重练习。
手法复位行石膏外固定者,腕、肘关节制动,可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及肩关节的各种活动,如外展、内收、上举、环转等。8~10周拍片复查骨折达临床愈合后可进行患肢的全面活动: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肩关节各种活动以及前臂的旋前旋后活动。
护理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针对患肢的观察内容有哪些?
答: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温、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术后1天观察患肢虎口区感觉有无异常,术后3天观察五指屈曲角度是否xx。有坚强内固定无石膏外固定者,术后7天观察腕关节活动角度是否能达到或稍小于掌屈15°,背伸70°。对于有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应观察石膏绷带松紧度(以能插入一小指为宜),皮肤受压情况,以及手指末梢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如何实施心理护理?
答: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不当可能发生腕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可直接影响患者将来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耐心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并介绍同病种病人的成功病例,解除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士进行功能锻炼。
如何减轻或xx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患肢肿胀问题?
答: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部肿胀明显的患者,向其讲解抬高患肢的重要性,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平卧时放于胸前或者悬吊带上,站立时用前臂吊带托起),并应用血液循环泵(遵医嘱根据患肢肿胀程度决定xx次数)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以利于术后伤口愈合。适当进行患肢手指的屈伸练习,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
手外伤术后患者使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时,护士应如何观察?
答:手外伤因常常合并有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所以术后常给予石膏托外固定。首先应将患手固定于功能位,指端外露,便于观察指端的皮温、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患肢抬高,减轻肿胀。护士一旦发现皮温降低、颜色苍白、青紫、感觉麻木、外露指端活动度差,指端肿胀明显,应立即检查包扎绷带是否过紧,并通知医生,放松绷带以减压给予处理。
如何指导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答:手外伤清创术后,用石膏托固定患手于功能位,伤口愈合后应尽早解除外固定,行患指的功能锻炼。若合并肌腱损伤应外固定3周,使该肌腱在最放松状态下固定,以充分愈合。因屈肌腱修复后易发生粘连,因此术后1天就应开始被动锻炼,包括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首先由医生或护士帮助患者完成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逐渐由患者自己完成(健手帮助患手)。
对手外伤患者急救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1)急救处理:止血,减少创口的污染,防止再损伤。若发生骨折,应给予临时固定。
(2)早期清创:应在伤后6~8小时内在无菌条件下清创,超过12小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会增加。
(3)刷洗患肢:创口内不刷洗,只刷洗患肢正常皮肤。
(4)创口处理:检查皮肤的缺损程度,进行清创修复。若污染严重,受伤超过12小时,可只行清创,闭合伤口,等待二期手术修复深部组织。
(5)术后处理:密切观察患肢皮温、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使用xxx抗感染xx。遵医嘱行功能锻炼。
护士应如何配合医生正确处理伤口?
答:(1)刷洗伤肢的正常皮肤,伤口内不刷洗。
(2)从伤口周围开始,至肘上10cm左右,使用无菌刷子用无菌肥皂水刷洗两遍,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使用无菌纱布蘸干。
(3)伤口内0.1%新洁尔灭冲洗,然后以碘附常规xx皮肤。
手外伤后如何观察患者的患肢情况?
答:(1)伤口的观察:伤口部位、大小,深部组织损伤情况,包括神经、血管、肌腱、骨和关节。
(2)血管损伤的观察:桡、尺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指端血液循环情况,有无苍白、青紫、皮温降低、发凉,有无活动性出血。
(3)肌腱损伤的观察:拇长屈肌腱断裂表现为屈拇功能障碍;指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端指间关节屈曲障碍;指浅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受限。
(4)神经损伤的观察:患肢有无麻木感觉。
手外伤后患者出现动脉损伤时,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手部的动脉血供非常丰富,尤其掌部广泛吻合形成动脉弓,保证手在抓、持、捏、握等各种动作时有充分的血液供应。因此一旦发生动脉损伤应立即行手术吻合修复,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1)全身处理,防止休克:动脉损伤后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容易导致吻合的血管发生栓塞,导致肢体缺氧坏死,所以术后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2)应用"三抗"xx:①使用xxx抗感染xx;②使用抗痉挛xx,如罂粟碱60mg,每6小时肌注一次,5~7天后减量,术后12~14天停药。③使用抗凝xx,如低分子肝素钙每日5000u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7天。
(3)局部处理:①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如肿胀严重,应通知医生切开减压。②局部烤灯保暖,扩张血管,改善末稍循环。护士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温、皮色和xxxx反应,一旦发生循环障碍,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手外伤术后患肢制动与功能锻炼是否冲突,为什么?
答:不冲突。手外伤术后患肢制动是组织修复的必要步骤。制动可防止骨折移位、关节再脱位、神经肌腱血管再断裂,并可以促进止血、消肿,利于组织修复。但是制动时间过长也可造成关节僵硬,肌腱粘连,影响患肢的运动功能。因此应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制动的范围和时间。术后的功能锻炼应针对制动范围以外的关节和肌肉进行等长和(或)等张练习。一般来说,血管吻合术后无张力位(石膏固定)固定2周,肌腱吻合术后保护位(支具固定)固定3周,神经修复术后无张力位固定3周。
断指再植和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常用的抗凝、抗痉挛xx有哪些?其药理作用是什么?
答:断指再植和皮瓣移植术后,由于易受各种因素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及栓塞。因此为了预防血管痉挛及栓塞的发生,保持血管持久通畅,术后要及时应用抗凝及抗痉挛xx。
(1)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疏通微循环,增加血液的流速。
(2)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由普通肝素通过解聚而成,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3)阿司匹林: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形成,制止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细胞的凝集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同时还是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4)潘生丁:抗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5)罂粟碱:具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作用。
(6)烟酸:具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7)丹参注射液:具有xx化瘀、通利络脉、养心xx、改善冠脉循环及周围循环的作用。
为了防止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发生血管收缩,护士应如何护理?
答:断指再植术后,再植部位一旦出现血管收缩,便会影响局部血运,影响成活率。因此护士应做以下护理工作:
(1)增加患者居室内温度,保持温度在20~25℃。
(2)烤灯保温:患肢持续烤灯,以保持局部温度,照射距离为30~40cm,不能过低或过高。在烤灯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并详细记录,防止因为温度过高引起xx。
(3)患者及来访人员应禁止吸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此成分会导致血管收缩。
(4)?充分止痛:根据病情可以使用周围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zh0}在患者未痛前先给止痛xx,止痛效果会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