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的核心知识

电子元器件的核心知识

电子核心知识



核心1:电阻的核心

1)电阻的特点是对直流和交流一视同仁,任何电流通过电阻器都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2)主要作用是限流和降压;

核心2:电位器的核心
1)电位器的特点是可以连续改变电阻比;主要作用是可变分压;

核心3:电容器的核心
1)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元件;
2)特点是隔直流通交流;
3)电容器对交流电流具有一定的阻力,称之为容抗;
4)容抗的公式:XC=1/2PAIFC,交流电的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5)工作原理:电容器的基本结构是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着一绝缘介质层;可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直流电流无法通过电容器;但是对于交流电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交流电可以通过在两电极之间充放电而通过电容器;
(1)在交流电正半周时,电容器被充电,有一充电电流通过电容器,如图2-11(a)所示;
(2)在交流电负半周时,电容器放电并反方向充电,放电和反充电流通过电容器;如图2-11(b)所示;

核心4:电感器的核心
1)电感器是储存磁能的元件;
2)特点:通直流阻交流;直流电流可以无阻碍通过电感器,而交流电流通过时则会受到很大阻力;
3)电感器对交流电所呈现的阻力称之为感抗;
4)感抗的公式:XL=2PAIFL,交流电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5)工作原理:电感线圈通过电流时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总是反对原电流的变化;
如图3-10所示:电流增加的时候自感电动势就与电流反向;电流减小的时候自感电动势就与电流同向;
(1)当通过电感线圈的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反方向,阻碍原电流增加;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同方向,阻碍原电流减小;
(2)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如果直流的电流变化率为0,那么其自感电动势也为0,直流电可以无阻力地通过电感线圈(忽略电感线圈极小的电线电阻);
交流中的电流时刻在变化,它在通过电感线圈时必然受到受到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率越大,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也越大,交流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
6)电感器的作用:滤波
整流二极管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UI中的直流成分可以通过L,而交流成分绝大部分不能通过L,被C1、C2旁路到地,输出电压U0便是较纯净的直流电压了。

核心5:变压器的核心
1)变压器的特点:传输交流隔离直流;
2)工作原理:变压器各绕阻线圈互不想通,但交流电压可以通过磁场耦合进行传输;变压器是利用互感原理工作的;如图3-22所示,变压器由初级、次级两部分互不想通的线圈组成,它们之间由铁芯或磁芯作为耦合媒介;当在初级线圈两端加上交流电压U1时,交流电流I1流过初级线圈使其产生交变磁场,在次级两端即可获得交流电压U2,直流电压不会产生交变磁场,次级无感应电压,所以变压器具有传输交流隔离直流的功能;
3)作用:
(1)电压变换
变压器具有电压变换的作用,如图3-23所示,变压器次级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次级与初级的圈数比; U2/U1=N2/N1;
空载时,次级电压U2与初级电压U1之比,等于次级线圈N2与初级线圈N1之比;
(2)阻抗变换
变压器具有阻抗变换的作用
如图3-24所示,变压器初级与次级的圈数不同,耦合过来的阻抗也不同;
Z2/Z1=(N2/N1)的平方;
在数值上,次级阻抗Z2与初级阻抗Z1之比,等于次级圈数与初级圈数N1之比的平方;
(3)相位变换
变压器具有相位变换的作用
图3-25所示变压器电路图,标出了各绕阻的瞬时电压极性;可见,通过改变变压器线圈的接法,可以很方便地将信号电压倒相。

核心6:二极管的核心

1)是一种常用的具有一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2)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和非线性特性;
(1)单向导电性:一般情况下只允许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
(2)非线性特性:晶体二极管是非线性半导体器件,电流正向流过二极管时,要在PN结上产生管压降UVD,锗二极管的管压降为0.3V,如图4-8所示;(硅二极管伏安曲线与硅二极管估安曲线);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7V,如图4-9所示,从伏安特性可见,二极管的电压值为非线性关第;
3)主要作用:整流、开关;
4)半波整流
晶体二有管有整流作用,图4-10所示为半波整流电源电路;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交流电正半周时二极管VD载止,无输出。经二极管VD整流出来的脉动电压再经RC滤波器滤波后即为直流电压。
5)全桥整流
图4-11所示为桥式全桥整流电路,全桥整流常采用全桥整流堆;
(1)全桥整流堆简称全桥,是一种整流二极管的组合器件,文字符号为“UR”,图形符号如图4-13所示。
全桥整流堆内部包括4只整流二极管,并按一定规律连接,具有4个引脚:两个交流输入端(用符号~标示),一个直流正极输出端(用符号“+”标示)和一个直流负极输出端(用符号“-”标示),如图4-14所示;
(2)当交流电正半周时,电流I经VD2、负载R和VD4形成回路,负载上电压UR为上正下负,如图4-11所示;当交流电负半周时,电流I经VD3、负载R和VD1形成回路,负载上电压仍为上正下负,如图4-15所示;实现了全波整流。
6)开关
晶体二极管具有开关作用;
图4-17所示电路中;
当二极管VD接+9V时,VD导通,输入端(IN)信号可以通过二极管VD到达输出端(OUT)。当二极管(IN)与输出端(OUT)之间通路被切断;

核心7:三极管的核心

1)是一种具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分为NPN型和PNP型;
2)文字符号:VT
3)图形符号:NPN型,PNP型;
4)特点: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流控制型器件;
5)工作原理
晶体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5-8所示(以NPN型管为例),当给基极(输入端)输入一个较小的基极电流IB时,其集电极(输出端)将按比例产生一个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这个比例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BAITA,即IC=BAITAIB;
发射极是公共端,发射极IE=IB+IC=(1+BAITA)IB;
可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所以晶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
6)主要作用:放大、电子开关、可变电阻、阻抗变换;
7)放大
晶体三极管最基本的作用是放大;图5-9所示为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信号UI经耦合电容C1加至三极管VT基极,基极电流IB随之变化,进而使集电极电流IC相应变化,变化量为基极电流的BAITA倍,并在集电极负载或电阻RC上产生较大的压降,经耦合电容C2隔离直流后输出,在输出端便得到放大了的信号电压U0,由于输出电压等于电源电压+VCC与RC上压降的差值,因此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I相位相反,R1、R2为VT的基极偏置电阻。
8)电流放大系数BAITA;
电流放大系数BAITA和HFE是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之一;
(1)BAITA是三极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指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量与基极电流IB的变化量之比,反映了三极管交流信号的放大能力;
(2)HFE是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也可用BAITA)表示,指集电极电流IC与基极电流IB的比值,反映了三极管对直流信号的放大能力;
图5-6所示为3DG6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当IB从40UA上升到60UA时,相应的IC从6MA上升到9MA,其电流放大系数BAITA=[(9-6)*10的立方]/(60-40)=150;

核心8:场效应管的核心

1)场效应管的特点:由栅极电压UG控制漏极电流ID;
2)工作原理:场效应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5-30所示(以结型N沟道管为例);
由于栅极G接有负偏压(-UG),在G附近形成耗尽层;
(1)当负偏压(-UG)的{jd1}值增大时,耗尽层增大,沟道减小,漏极电流ID减小;
(2)当负偏压(-UG)的{jd1}值减小时,耗尽层减小,沟道增大,漏极电流ID增大;
可见,漏极电流ID受栅极电压的控制,所以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即通过输入电压的变化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变化,从而达到放大等目的。
3)作用:放大
场效应管具有放大作用;
图5-31所示为场效应管放大器;输入信号UI经C1耦合至场效应管VT的栅极,与原来的栅极负偏压相叠加,使其漏极电流ID相应变化,并在负载电阻RD上产生压降,经C2隔离直流后输出,在输出端即可得到放大了的信号电压U0。ID与UI同相,U0与UI反向。由于场效应管的放大咕嘟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4)分类:主要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两大类,又有N沟道和P沟道之分;
5)文字符号:VT;
6)图形符号
(1)结型N沟道(2)结型P沟道(3)MOS耗尽型单栅N沟道(4)MOS耗尽型单栅P沟道(5)MOS增强型单栅N沟道(6)MOS增强型单栅P沟道(7)MOS耗尽型双栅N沟道(8)MOS耗尽型双栅P沟道

核心9:晶体闸流管的核心
1)概念:是一种具有3个PN结的功率型半导体器件;
2)特点:具有可控的单向导电性;不但具有一般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的整流作用,而且可以对导通电流进行控制。
3)作用:具有以小电流(电压)控制大电流(电压)的作用。
4)文字符号:VS

核心10:单向晶闸管的核心

1)工作原理:
单向晶闸管是PNPN4层结构,形成3个PN结,具有3个外电极A、K和G,可等效为PNP、NPN两晶体管组成的复合管,如图6-5所示;
在A、K间加上正向电压后,管子并不导通;
当给控制极G加上正电压时,VT1、VT2相继迅速导通,此时即使去掉控制极的电极,晶闸管仍维持导通状态。
2)图形符号:单向晶闸管(阳极受控);单向晶闸管(阴极受控);
3)作用:无触点开关
晶闸管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
图6-6所示为xxx电路;
当探头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输出一正脉冲至控制极G,昌闸管VS导通并使xxx报警,直至有关人员到场切断开关S才停止报警。

核心11:双向晶闸管的核心

1)概念:双向晶闸管是在单向晶闸管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来的,是一种交流型功率控制器件;
2)等效为:双向晶闸管可以等效为两个单向晶闸管反向并联
3)特点:双向晶闸管可以等效为两个单向晶闸管反向并联,如图6-12所示;
双向晶闸管可以控制双向导通,因此除控制极G外的另两个电极不再分阳极和阴极,而称之为主电极T1、T2。
4)无触点交流开关
双向晶闸管可以用作无触点交流开关;
图6-13所示为交流固态断电器电路,当其输入端加上控制电压时,双向晶闸管VS导通,接通输出端交流电路。

核心12:可关断晶闸管的核心

1)概念:可关断晶闸管也称门控晶闸管,是在普通晶闸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率型控制器件。
2)特点:可关断晶闸管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极关断;
普通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即不起作用,要关断必须切断电源,使流过晶闸管的正向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H;可关断晶闸管克服了上述缺陷,如图6-18所示;
3)作用:直流逆变
可关断晶闸管可以很方便地构成直流逆变电路,如图6-19所示。
两个可关断晶闸管VS1、VS2的控制极触发电压UG1、UG2为频率相同、极性相反的正、负脉冲,使得VS1与VS2轮流导通,在变压器次级便可得到频率与UG相同的交流电压。

核心13:光电器件的核心

1)概念:
光电器件是指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
2)包括:
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电耦合器等。

核心14 :光电二极管的核心

1)概念:是一种具有一个PN结的光敏器件,它有一个透明的窗口,以便使光线能照射到PN结上;
2)文字符号:VD;
3)特点:
光电二极管的特点是具有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功能,并且其光电流IL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光照强度越强,光电流IL越大。
4)工作原理
光电二极管通常工作在反向电压状态,如图7-7所示。
在光照时,光电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I=0,负载电阻上的输出电压U0=0;
有光照时,VD的反向电流I明显增大并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这时输出电压U0也较大并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光电转换。
5)光电二极管的作用:光控、光信号接收、光转换。
6)光控
光电二极管可以用作光控开关,电路如图7-8所示,无光照时,光电二极管VD1因接反向电压而截止,晶体管VT1、VT2因无基极电流也截止,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
当有光线射到光电二极管VD1时,VD1从截止变为导通,使VT1、VT2相继导通,继电器K吸合接通被控电路;
7)光信号接收
光电二极管可以用作接收光信号,
光信号由光电二极管VD接收,经VT放大后通过耦合电容C输出;
8)光转换
光电二极管可以用作红外光到可见光的转换,电路如图7-10所示;
红外光信号由光电二极管VD1接收,经晶体管VT1、VT2放大后,驱动发光二极管VD2发出可见光;

核心15:光电三极管的核心

1)概念:光电三极管是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电器件;
光电三极管是具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共基极受光信号的控制;
2)文字符号:VT
3)图形符号:NPN型,PNP型;
4)特点:光电三极管的特点是不仅能实现光电转换,而且同时具有放大的功能;
5)工作原理:光电三极管可以等效为光电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的组合体,如图7-19所示;
光电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的PN结相当于一个光电二极管,在光照下产生的光电流又从基极进入三极管放大,因此光电三极管输出的光电流可达光电二极管的BAITA倍;
6)作用:光控;
7)光控:光电三极管的主要作用是光控;由于光电三极管本身具有放大作用,给使用带来了很大方便;
图7-20所示为光控开关电路,由于光控器件采用了光电三极管,因此该电路比使用光电二极管的同类电路简化许多;

核心16:光电耦合器的核心

1)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器件;
2)包括:光电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晶闸管型,集成电路型等。
3)图形符号:光电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晶闸管型,集成电路型
4)特点: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既能传输电信号,又具有电的隔离性;
5)作用:(1)隔离传输(2)隔离控制
6)隔离传输:光电耦合器内部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器件,其基本工作电路如图7-30所示(以光电三极管为例);当输入端加上电压GB1时,电流I1流过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光;光电三极管受光照后就产生光电流I2,从而实现了电信号的传输;
由于这个过程是通过“电-光-电”的转换完成的,GB1与GB2之间并没有电的联系,所以同时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隔离。
7)隔离控制
图7-31所示为交流电钻控制电路;
当按下按钮开关SB时,光电耦合器产生输出电流,使双赂晶闸管VS导通,电钻电机M转动。由于光电耦合器的隔离作用,只要控制3V低压直流即可间接控制交流220V电源。

核心17:稳压二极管的核心

1)概念:
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稳压功能的二极管;
2)工作于何状态
工作于反向击穿状态;
与普通二极管不同的是,稳压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进入了反向击穿区;
3)稳定电压
指稳压二极管在起稳压作用的范围内,其两端的反向电压值;
4)特点
稳压二极管的特点是工作于反向击穿状态时具有稳定的端电压,与普通二极管不同的是,稳压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5)工作原理
稳压二极管是利用PN结反向击穿后,其端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原理工作的;
图4-26所示为稳压二极管估安特性曲线;
在加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较小时,稳压二极管与一般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进入反向击穿区,这时即使反向电流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二极管端电压仍保持基本不变,这个端电压即为稳定电压UZ;
只要使反向电流不超过{zd0}工作电流IZM,稳压二极管是不会损坏的;
6)作用:稳压
7)文字符号:VD
8)正负极接法
稳压二极管两引脚有正、负极之分;
由于稳压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击穿状态,所以接入电路时,其负极应接电源正极,其正极应接地,如图4-25(a)所示,R为限流电阻;
9)主要作用:并联稳压电路
图4-27所示为简单并联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VD上的电压即为输出电压。

核心18:发光二极管的核心

1)概念:是一种具有一个PN结的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
2)简称:LED
3)主要作用:
发光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指示和光发射,并可以作为稳压管使用;
4)特点:
变色发光二极管的特点是发光颜色可以变化;
5)文字符号:VD
6)图形符号
7)指示
发光二极管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4-42所示;
R为限流电阻,I为流过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流;
8)光发射
在红外xxx等电路中,红外发光二极管担任光发射管,电路如图4-44所示;VT为开关调制晶体管,VD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9)稳压
发光二极管可作为低电压稳压二极管使用;
图4-15所示为简单并联稳压电路;
利用发光二极管VD的管压降,可提供+2V的直流稳压输出;
10)特殊发光二极管的分类
(1)双色发光二极管
(2)变色发光二极管
(3)三色发光二极管
(4)带阻发光二极管
(5)闪烁发光二极管

核心19:单结晶体管的核心

1)概念:
是一种具有一个PN结和两个欧姆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2)文字符号:V
3)特点:单向晶闸管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负阻特性;
4)图形符号:N型,P型;
5)工作原理:
单向晶闸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4-68所示(以N型基极单结晶体管为例)。
当发射极电压UE大于峰点电压UP时,PN结处于正向偏置,单结晶体管导通;
随着发射极中IE的增加,大量空穴从发射极注入硅晶体,导致发射极与{dy}基极间的电压急剧减小,其间的电位也就减小,呈现出负阻特性;
6)作用:
单结晶体管的基本作用是组成脉冲产生电路,包括弛张振荡器,还可以用作延时电路和触发电路;
7)弛张振荡器
图4-19所示为单结晶体管弛张振荡器;
单结晶体管V的发射极输出锯齿波,{dy}基极输出窄脉冲,第二基极输出方波,RE与C组成充放电回路,改变RE和C即改变振荡周期;
该振荡周期T约等于 RECLN(1/ 1-N ) ,式中,LN为自然对数,即以E(2。718)为底的对数;



郑重声明:资讯 【电子元器件的核心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