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交互成本博客成为书业营销的新推手| 博客营销策划- 魏展勇博客经纪人

荡平交互成本 成为书业营销的新推手

  作者 点击率带来出版机会

  11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推出的《大明王朝的{zh1}岁月》正式在全国发行。这本书在北京各个新华书店上架不到一周便销售了7000余册。而书的作者邓荣栋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四学生。

  邓荣栋把自己的人气归诸于博客。他从去年开始构思《大明王朝的{zh1}岁月》,每天在搜狐博客上写2000字,很快便受到网友追捧,有时{yt}点击率能超过2万。连载一个月后,邓荣栋开始接到一些诸如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的出版邀约。

  开博、连载、网友追捧、出版社上门索稿,已成为一条屡试不爽的出版之路。而早在博客刚刚兴起的2006年,后来红极一时的“当年明月”的草根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乘上了博客的{dy}列“快车”。  

  2006年3月,“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帖子,用通俗小说的笔法写明朝历史。两个月时间,点击量超过100万。然而,5月19日,几个有名的写手带头发文,质疑这个帖子的点击率作假,甚至夹杂着恶意辱骂。这场风波使得“当年明月”决定“搬家”到新浪博客,该书策划人沈浩波日后回忆,当时作者选择把作品“搬家”到新浪博客,是因为在博客,博主自己能够控制访客的评论,可以删除恶意辱骂。无意间,“当年明月”成为{dy}个受益于博客的作家,并引发了民间读史热。截至目前,“当年明月”的博客点击率已高达1.5亿。他的《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出了5本,销量近300万册。第6本也将于11月16日起在当当网全国{dj2}xx。

  以博客为代表的书网互动模式正为图书出版提供新的内容空间和互动模式。将网络媒体出现的热点、焦点、xx点变为纸质畅销书刊,在网络上形成互动已经成为众多出版机构的出版新模式。而在此之前,安妮宝贝、蔡智恒等畅销书作家均是通过论坛及BBS等起家。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透露的一项排名显示,在目前中国互联网的xx应用领域中,博客及个人空间,位列第八,排名已超过了论坛及BBS。

  出版机构 口碑促进图书销量

  {zx1}数据显示,中国博客数量已达到1.07亿,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高达42.3%。博客越来越成为言论的自由市场,成为喧哗的话语狂欢。这样庞大的受众群体无疑为书业营销提供了一条新路——曾经专属于抒发个人胸臆的博客,经历了认识嬗变,迈出商业化的一步。

  “博客是一个公共空间,在这里可以实现读者、作者、媒体、营销人员、内部人员等方面的沟通和互动。”新华文轩出版事业部财经产品线负责人朱鹰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原本打算做一个网站,但由于制作和维护成本太高而放弃。“现在不少博客的点击率很高,倘若真能做出影响,博客起到的宣传功效跟网站不相上下。”

  据了解,不少出版机构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把一些图书资料、宣传通稿以及作家简介、签售讯息等放到网上。尽管没有第三方的数据证明,但这些博客确在收获了点击率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收获了“销量丰收”。

  “比如今年我们策划的《非常爱非常痛》一书,作者王开林的博客在新浪博客得到重点推荐,一下猛增几十万点击率。其后,他的相关活动、讲演都放在博客上,很多网友从博客获悉信息来参加签售活动。”新华文轩出版事业部社科产品线负责人刘景琳告诉记者。

  刘景琳回忆,他最早接触,是在2006年新华立品公司运作胡因梦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之时。当时胡因梦还没有来大陆,但是她的博客已在大陆有很大的反响,短短时间内便有60万点击率。“博客营销有两点,首先书有卖点,其次人也得有宣传点。否则就达不到效果。”刘景琳相信拥有众多人气的博客正成为全球的舆论场,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惠的宣传工具”。

  基于口口相传的博客营销,正逐渐成为博客商业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其功效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已发生质的飞跃。有专家认为以博客为载体的口碑传播则更具备了受众精准和高信任度传播的特点,因此在提升企业品牌的同时,也更易于激发销售行为。

  新华文轩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黄红杰一直鼓励创新营销方式以促进图书销量,主张“促进图书传播和读者需求的对接”。他认为过去常用的传统媒体渠道劣势在于,宣传成本比较高,周期较长,且是单项诉求不能与读者达成互动。而网络营销方式独到的优势有望在新营销时代胜出。

  “博客是我们采取的手段之一,这是种选择性传播,一旦读者接受就会产生认同,受众比较稳定。”他认为,未来技术问题解决以后,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眼球经济时代,传统的宣传方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正在努力跟上互联网营销的潮流。”黄红杰预测,手机应该成为书业xx的新载体。

  专家 出版社博客仍显保守

  尽管一些出版社接受采访时称,很多编辑都有自己的博客来宣传交流自己的思想和作品。然而据《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观察,以社为单位的企业博客还是未见规模。

  早在2006年,书业知名营销专家三石就看到博客的广阔市场潜力,并发出了xx博客营销的呼吁:“博客原先是以私人日记的形式出现,后来变成企业和作者有意展示自己产品、作品的平台,此后博客还衍生了其它的功能,比如‘圈子’的概念,写同类话题的有共同爱好的在一起又组成社群,这更能有准确的传播群体和渠道。博客的发布、寻找是双向的,就带来更加方便的沟通平台。”

  但呼吁两年,三石无奈地发现,“出版界还是观念比较传统,感兴趣的多,实践的少”。实际情况是,图书出版在博客营销这块远远落后于期刊出版,“《时尚》、《三联生活周刊》这些知名杂志都有相应的博客,而且更新很及时,实际上起到了很好的导读导购作用,而出版社过于保守,即使有博客也很少更新”。据三石观察,出版机构对于博客营销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这应该由网络部来经营,“其实所有的编辑都应该重视博客营销”。

  博客正经历着斯巴达式的精神磨难,盈利模式始终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禁锢。三石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也强调“不要扩大博客营销的功效”,“编辑从博客上寻找选题和作者,作者通过博客联系编辑,都是沟通平台,说到底,博客只是大营销中的一个推广环节,并不能取代其它功能。”他认为,应该整合博客、视频、音频及所有传统媒体来进行图书营销。(文/王莹)

郑重声明:资讯 【荡平交互成本博客成为书业营销的新推手| 博客营销策划- 魏展勇博客经纪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