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

【原创】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

2010-04-18 10:37:40 阅读36 评论18 字号:

 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

 

    四天的法国之旅,我钟情于法国的山山水水,为法国的罗曼蒂克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为那些高贵、典雅、古老的建筑所折服,为人们脸上的微笑和惬意所感动,更为孩子们的天真、快乐所感染。

 

    尽管出门时儿子一再交代未经对方允许,不要对着人拍照,尤其是不要拍儿童(儿子知道老妈最喜欢拍儿童)。因为欧洲人认为肖像是自己的隐私,他人不得侵犯。因此,一路上,虽然见到许多如花朵般美丽,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可爱孩子,我的镜头一直不敢朝向他们,凯旋门那一张母亲逗着孩子,孩子骑在父亲肩上观看国庆仪式的照片,还是我悄悄躲在旁边偷拍的呢!

 

    长长的四天时间,我们经过学校,走过街道,从未看到孩子们背着大大书包上学堂的中国式现象。凡见到孩子们之处,总是见到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脸上写满幸福和快乐!看到他们,我总在为我们国家的孩子忧心,我国的孩子学习的压力太大!一周7天,他们要上7天学(昨天星期六,我看到邻居的孩子背着大书包回来,问他怎么星期六还要去上课?他说学校星期六要补课,我问他,星期天不用去了吧?孩子说:星期天妈妈给他报了写作班和阅读班,也要去上课。我说,天哪!7天都不休息么?!孩子很郑重的纠正我,休息的,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用上自习!)。天哪!这比我们上班的人都要辛苦啊!看着他们脸上的疲惫和一副小大人的摸样,我真想大喊一声——救救孩子!

 

    在亚威农城中心公园休息等候其他旅客看薰衣草返回的期间,我看到一个没有大人陪伴的可爱的法國小姑娘非常投入的坐在铺着小花布的地上玩过家家,自己又不敢上前拍照,想远距离拍摄,隔得太远,自己的相机不配合,只好求助于儿子(他的相机的质量比我的傻瓜机略好些,拉近距离时相片不模糊),让儿子远距离将小姑娘玩耍的状态拍下来了。

 

    请大家欣赏小姑娘的那份童真和惬意……

 

 

法国教育介绍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法国幼儿教育的职能与其它国家不同,他们的幼儿教育机构承担教育、诊断、xx三个职能,把社会、卫生、心 理三者综合起来。

 

    法国认为幼儿园是卫生、教育、心理三者结合的一个团体, 所以,保教结合得很好。如他们研究2 - 4岁,4 - 5 岁,5 - 6岁幼儿的一系列情绪问题,并给予心理xx。他们制定的构成幼儿问题行为的指标十分客观,然后进行观察, 进行xx。他们认为:1、幼儿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习惯的养成,更重视人格的健康发展, 还要适应个别幼儿,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要培养幼儿关心别人,与人合作,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懂得民主、科学、友爱、守法,增进人类 的幸福。2、法国提供全民免费教育,用民主的方式让幼儿 自由入园。他们从1881年开始,幼儿教育与小学一样享受免费入学接受教育。法国的初等教育含盖了幼儿教育的三个阶段,即二岁四岁半、四岁半八岁半、八岁半十一岁阶段。3、法国幼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教师一起培养,可以互换,同受专业训练,理论与实际并重,在幼小衔接上解决了别国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且鼓励男性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在法国,男性幼儿教师比例较高。4、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在高山偏远地区,实行送教上门,服务到家。即使只有三个孩子,也有流动车上门对孩子单独施教。幼儿园招收各民族的、伤残的儿童,因为他们认为幼儿教育应有补偿功能。

     

      法国的小学、初、高中十分重视素质教育。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馆、博物馆、科学馆都是孩子们的身影。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贡巴雷谈到“星期三现象”时说,这是法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以科技大国与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探索成功原因,不能不提及素质教育。贡巴雷先生介绍说,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而各行各业也尽其所能,乐于贡献力量。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不过,“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远不止于此”。馆长加莱尔介绍,卢浮宫有一些为学生的服务项目。“艺术车间”是其中之一。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既为成年人,也为学生服务。每年二、三季度,学生“车间”开设专题活动,如“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为50平方米的厅室,中间有一工作台,周围有放置用具的大壁架。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车间”活动,凭借卢浮宫的资源。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第二项服务是少年出版物。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封面上画着一个顽皮的男童。第三项服务是教师培训。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作专题讲座。加莱尔说,名师出高徒嘛,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无疑给学生更好的影响,报名参加这项培训的十分踊跃。卢浮宫还新开了“卢浮宫教育网站”,这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的另一种途径。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zd0}的科普中心。这个密特朗时代的建筑,由花岗岩、钢铁和玻璃组成,气势恢宏。1986年建成以来,不断地满足着公众了解科学与工业的需求。国际开发部主任古当女士强调:一、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二、科学城并不是青少年科技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更新知识。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出现,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肆虐……这一切使当代人对了解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强烈了。“科学城”每年接待300万人,18岁以下的占40%,这个比例接近卢浮宫。“科学城”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意大利、黎巴嫩等国定制“儿童馆”,移植到本国,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一些欧洲国家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这个班。

  

      法国教育部长雅克·朗的说明特别引人深思,他说:如果想使法国仍然保持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何况一个自幼亲近博物馆的人,长大后自然会爱护遗产;一个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的人,自然有更丰富的“发明因子”。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法国竭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自我,壮大自我,关键是要使本民族拥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法国懂得这一点。

        我想这些是否对我国的教育家们有所启迪呢?

【原创】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 - 小草 - 小草的博客

【原创】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 - 小草 - 小草的博客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法国——公园里的法国小姑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