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世博全揭秘9】大豆外衣&室内缆车_瑞士馆_雨过天晴_新浪博客
(2010-04-19 11:28:37)

轻盈的缆车在依附植物纤维树脂的红色金属幕帷建筑中缓缓上升,将人们从繁冗的城市生活中解脱出来,带入一片空灵的绿色自然之中。这就是世博会的瑞士馆。


1.

设计单位:ARGE BUCHNER BRUNDLER ELEMENT/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xx与现实

瑞士馆如漂游而来的“国度”,屋面曲折的轮廓可以被想象成蜿蜒的国界线,定义了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界限。沿屋面边缘垂挂下16m高的红色金属幕帷,仿佛一层神秘面纱将建筑围合起来。这层金属幕帷并非只是一层建筑表皮肌理那样简单,它的金属表面上依附着大量植物树脂材料合成的光电媒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存储起来,通过芯片的控制,光能源可为幕帷上的LED照明系统提供充足的能源。芯片、存储片、LED照明系统都被浇筑在这层半透明的植物树脂合成材料之中,就像是琥珀一样剔透可见。整个金属网的表面附着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琥珀”,在傍晚点缀出发光效果。植物树脂材料可以被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悬挂金属网和植物树脂光电媒质的设计、试验和选用是另一个高难度挑战。近16m高的金属网如“窗帘”般随风飘逸灵动,张驰有度地牢牢张拉于屋顶与地面之间。金属网丝由高强细钢丝绞拧成束,通过中间连接件形成菱形窗格。网上每隔 2m间距设置一道竖向加强索,索上下用夹件固定,并加设弹簧件,保证索足够的弹性以及变形能力。

3.

在巨大金属幕帷之内,6 个直径大小不一的筒状结构支撑起整个“版图屋面”。幕帷与筒之间形成高敞且流动的空间,光影斑驳,人仿佛在巨大的山体溶洞中,在粗壮高耸的笋石间穿行。参观的人们由双螺旋结构坡道步行进入各层展厅。60个三维望远镜,介绍瑞士风土人情;主展厅里十几个与真人身高相同的显示屏,放映瑞士公民的真实影像,诉说他们作为普通人在大气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水环保、城乡互动等领域的尝试和心得;3层高的中庭空间里,近距离观看10m高阿尔卑斯山全景巨幕,令人心驰神往。

 


4.

瑞士是个多山的国家,游客们经常乘坐缆车饱览山河名胜或是去滑雪度假。现在,参观者坐着缆车遵循着太极两仪的图案路经缓缓上升,伸手可及的是巨筒结构内表面上种植的绿色植物,亲切怡人。缆车从巨大的筒中钻出,豁然间整个屋面上大片绿色田野尽收眼底,清新空气中充满了植物芳香,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瑞士山野之中,彻底从繁冗复杂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


5.

瑞士馆上下两个空间分区来看,深色线表示城市的部分,绿色的线从屋顶延伸到地面是自然的部分,这两部分相互咬合的。从屋顶到地面螺旋是缆车,瑞士是{dy}个发明缆车的国家,在很多地区都有使用缆车,在瑞士馆里面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受。

6.

从外观看起来,瑞士馆体现出来自身是科技和自然的混合体,给大家比较深刻的印象是承重的圆柱体和大跨度的悬挑的屋顶,塑造了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水平与垂直面材材质是一致的,界面连续的实体,张拉在屋顶边缘和地面透气网状上,结合自然与透气材料可以讲解树脂片,形成建筑一部神秘的棉纱。有七个大小不同的圆,是瑞士馆主体承重孔,三个主要圆柱体包含餐厅、办公、展示以及VIP,城市客厅在几个大圆柱体里面。


7.

8. 进入室内展览空间,有12个个屏幕,最前面环状大投影,通过展览空间后,可以从西边坡道出来,一直走过去到达缆车的入口,12个屏幕里面有60个公民可以给大家介绍生活科技成果等,可以直接对话,通过屏幕音乐可以看到后面大投影仪。投影的部分是三层高的投影11米高,参观者可以一直沿着室内坡道走到前面悬挑的平台观看瑞士风光。

座缆车可以登上屋顶这里模拟阿尔卑斯山,有花有草的灵感,一马平川的感受,大家在空中时可以看到园区,周围其他馆包括黄埔江和天际线的感受。缆车从瑞士运过来的,在世博会之后还运到法语区的滑雪圣地继续使用:)。


9.植物树脂与LED照明、太阳能存储芯片的组合


10.{zh1}再做个小回顾......

11.

作为{sg}公布设计方案的国家展馆,瑞士馆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科技的元素,体现了瑞士人对于城市与乡村间的平衡与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循环理念的深刻认识,表现出瑞士人在城市空间中追求高品质自然生活的不懈努力。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世博全揭秘9】大豆外衣&室内缆车_瑞士馆_雨过天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