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应急物流保障的指挥系统(中)_明澉※之韵_百度空间

3在急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有关政策和应急预案,紧急调用各加盟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设备、人员组建成一个现实的应急物流中心,投入应急救援工作。中心总揽全局,但并不直接从事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等具体工作,而是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各商业物流中心去完成。各加盟的物流企业在中心的指挥下具体负责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和运送工作。

2.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信息传递能否及时、准确非常重要。像2008年的南方雪灾,受到严重影响的广州火车站,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畅, 没有及时、准确地发布运输信息。在火车受阻,旅客开始滞留的最初两天,广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大型电子公告牌上一片漆黑,没有发布任何消息。甚至于在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几天无法开车的情况下,铁道部还在卖票,这些最终致使几十万旅客滞留广州站。而在四川大地震中,在地震引起的通信中断后,指挥中心由于对物流需求、资源、过程的不明确,致使对于受灾的情况到底怎样,灾区急需什么,来自不同部门的物资到底运到了哪里等急需信息,在恢复通信之前大家并不是很清楚。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中心能否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在于该系统接受的信息的准确与可靠性。因此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指软、硬件或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的能力和通过信息对业务的调控能力等。

3.我们需要加强公共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的畅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元化的管理;配置信息官员,同时向媒体发布持续的信息,使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政府信息,避免接受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大力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应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促进机构间的协作和信息沟通;重视应用条形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的使用,以保证应急物流全程可视、全程监控,可优质高效地识别,满足战斗一线的需求;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水平。

4.全球xxxx技术(GPS是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大子系统构成的,是美军70年代初在子午仪xxxxxx技术上而起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地理信息技术(GIS)是将制图学、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统计、测绘、通讯、规划和管理学科交叉运用广泛的运用在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各个领域的产物。它主要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地图的显示和管理以及城市受控目标信息的管理,将车载终端发来的定位信息、状态信息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网GSM是由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了现代信源编码技术,信道编码、交织、均衡技术,数字调制技术,话音编码技术以及慢跳频技术,同时在其系统中引入了大量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同时,GSM提供多种电信服务,包括话音、电文、图像、传真、计算机文件、消息等。

下面,举例介绍下利用GSM移动电话网作为通信媒介,利用GPS定位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运用矢量化GIS电子地图软件平台,在应急物流物资运送中实现了定位跟踪功能、报警处警功能、调度管理功能、全球通讯功能、车主服务功能等功能的车辆监控系统。

该车辆监控系统提供了全新、透明、可视、实时、互动、形象化的车辆跟踪服务。它由总调度中心、分监控中心、定位卫星网络、通信网络和GPS车载记录仪组成。

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系统运作的流程如下:

1车载单元接收定位卫星传来的信号,并解算出地理位置坐标,车辆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总调度中心,总调度中心自动将此车辆登录至等候调度程序。

2当有业务需要时,调度中心的调度员向系统输入调度信息,系统软件自动选择距离该用户最近的车辆,在收到被调度车辆应答信号后,再将用户的信息(如地点、联系电话等)传送给该车辆,从而完成整个调度过程。

3当遇到危险时,司机暗中按下报警开关,车载单元将自动向总调度中心发出报警信息,调度员确认警情后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出警。

4调度中心还可向网内的车辆广播相关信息(如通知、天气预报等)。

5根据实际需要,本调度网络可设置多级分调度中心,并根据授权对属下的各车辆单独进行调度。总调度中心与分监控中心之间以及各分调度中心之间都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资源可共享。

5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还应是政府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平台和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由于应急物流信息用户设备部分子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灾害事件相关的,而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发布特别xx。所以,应急物流信息子系统中所涉及的公共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公众信心的目的。同时开展灾情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开展社会公众灾害应对教育和演练。比如,从这次四川地震灾害事件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方面有较大的改善——无论是各个部位的应急预案还是实施的状况都是非常迅速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直接空投建设人员;中央电视台以及广播台,无论是对硬件的修复还是软件的播报,都在{dy}时间起到了稳定人心、鼓舞士气以及扼杀谣言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自行研发和生产的北斗一号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公众如果了解了各种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灾害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于预防灾害的心理、行动和物质方面的应对能力。

(三)应急物流指挥系统——财物子系统

财物子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管理、调配应急所用的资金及物品的系统。通过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其供应链模式的特点是被动的,是无法预先知道需求方的要求,而需求方也无法提前把信息反馈上去,拉动供应链的运动。因此,链条的中间部分,即财物子系统是推动链条运作的主要动因,它将依靠指挥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将资金、物资以最快的时效性送到需求地。由此可见,整个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财物子系统是保障应急资金及物资快速、及时运送到所需地的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

1.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的多样性将会造成救灾阻滞。这时就需应急物流保障的指挥系统的财人系统依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除去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均以地方资金投入为主,对救助应急资金进行统一调配。譬如这次四川大地震,据财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11月11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44.04亿元:中央财政投入574.12亿元——应急抢险救灾资金250.92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23.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9.92亿元。而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11月11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款高592.73亿实际到账款592.13亿元但这些爱心捐款并不是一经到账就立马拨给灾区,而是统一调配后再分批分次拨付,现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38.13亿元

       2.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应急物流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食品、药品、帐篷等物资{dy}时间运到灾区,就能够多拯救一个生命。应急物流作用巨大,但想组织好却并不容易。在比较大的灾害中,应急物流组织困难来自多个方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委员会秘书长徐东博士介绍说,首先应急物流的物资保障量大、面广。比如印度洋的海啸遍及7个国家,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面对这么大规模和范围的灾难,要保障的又是一日三餐频度很高的食品,任务非常繁重。其次是时效性强。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间,比如地震是72小时,能否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及时运送到位,考验应急物流效率。第三个就是环境恶劣,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交通通信以及电力全部中断,印度洋海啸造成的基础设施也非常严重,而飓风过后的北奥尔良也是一片汪洋。在年初我国南方的冰冻灾害中,陆路也是中断的。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急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徐东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协调困难。首先救灾物资的来源上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这次救灾物资,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xx支持的,还有国家调拨、国际援助以及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同时,我们对受灾地区的具体需求并不是很清楚,受灾地区都是在高山峡谷,几百万人在灾区流动,造成了应急物流的难度。

3.物资储备是应急物流的主要源头。要做到有物可流,向需求地实施不间断地供应保障,就必须加强物资储备建设。所以必须合理规划储备量,科学预测需求,使储备规模落入安全线之间;同时要优化储备结构,优化储备布局,在储备方式上尽量做到硬软储备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储备相结合,以适应多样化军事行动应急保障的要求。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够健全。尽管我国建立了应对物资保障制度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但是与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资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20081月下旬我国南方大面积雨雪灾害应对中,武汉市因库存工业盐不够而动用比工业盐成本高一倍的食用加碘盐防止路面结冰;部分地区因燃气、成品油、粮食等物品储存不足,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补给、食品供应紧张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20085月的汶川大地震后,在48小时之内,中央救灾储备库的帐篷就已经被全部调空,但整个灾区帐篷缺口还在80万顶以上。除此以外,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仓储设备设施机械化水平低这一现实也制约了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目前,在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投入整体不足的情况下,要使国家应急物流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迅速达到要求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闲置仓储资源,以租代建,租建结合,用较少的投资实现仓储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的升级。

4.运输力量在救灾时凸显不足。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xx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求高昂的成本支出。

在进行救灾时,要求运输方面必须全面筹措、计划、组织、使用各种运输力量,综合运用铁、公、水、空各种运输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把人员和物资输送到位,为救灾提供xx、及时、持续的运输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铁、水、公、空的运输能力仍有待加强。譬如铁路方面,从2008年的抢运东北粮、抢运电煤,抢运救灾物资等几次抢运来看,我国铁路运力在存在运力不足的同时,像东北地区这样长期存在运力吃紧的老问题也未得到解决。虽然此次抢运东北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东北粮外运难的问题,但是却令一度紧张的运力接近饱和状态。且抢运只能解一时之渴,治标不治本,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加强全国铁路网建设和完善,才能提高运力。

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但由于铁路建设未来还需要2万亿元资金,这个巨大的缺口有待于国家加快铁路投融资改革,引入多元化资本共同建设。

有专家认为,加快铁路发展,改革是必然之路。但铁路改革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新旧体制的摩擦和碰撞,其中,政企职能分开便是改革的难点所在。攻破此难点,对铁路引入建设资金将起到很大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铁路建设才能真正迈开建设步伐,有效提升运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需要及时雨的地区,常被雨水灌溉。

除此以外,铁路应急运力“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状背后,除了实际运力有待提高外,还需要特别重视综合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由于在电煤、粮食等运输上,我国长期依赖铁路运输,这种“孤军奋战”很难适应现代应急物流的需求。铁路部门需要加大与公路、水路等领域的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合作。像车站、港口、机场、仓库以及与铁路、公路、水路主干线相连的进出道路和影响运输能力的装卸场地、站台、码头及加油设施等工程设施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

5.无论是财亦或是物,运输的时效性都极为重要。时间就是安全,时间就是生命,应急物流应尽量压缩一般物流的中间环节,使整个流程更为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非典时期,那家竞标成功我防非典专用物品配送的企业,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快速响应、紧密配合、应急处理和敏捷的运作速度。它是以时间上快于其它竞标单位五倍的速度作为最适合的物流企业,担任由国务院和卫生部联合下文做出重要指示的卫生防疫专用物品的配送重任。

6.我们还需要构建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抗震救灾初期,重灾区所急需的矿泉水、方便面以及药品等物资不得不采用直升机空投的方式运送,这些没有任何防震保护包装和搜寻标识的普通物资从直升机上直接抛向地面,其完整程度、可用程度以及搜寻难度可想而知;而由救援人员徒步将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的过程中,物资包装不规范、不方便搬运等问题也很突出。今后应全面考虑、分别制定适合多种物流方式尤其是应急物流要求的包装技术标准,为应急情况下物流通道尤其是非常规通道的畅通奠定技术基础。

7.在保障力量运用方面,立足以xx保障力量为主,并有效吸纳社会各种保障力量,以满足连续、突发的保障需求。在xx保障力量中,一般主要依靠xx保障分队等自身力量进行保障;特殊情况下,合理调配使用应急支援保障力量进行保障;在社会保障力量中,重点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和民间各种保障力量,甚至国际社会提供的各种力量进行保障。汶川特大地震中,由于协调组织了军地各方直达配送各类物资,确保了各救援地有饭吃、有衣穿、有日用品用。在保障方法方面,针对不同任务、不同时机和不同环境,灵活运用不同的保障方法,提高保障的全程有效性。在饮食保障上,由于以热食保障为主,人员相对集中,数量较大,通常充分发挥大型饮食装备的集约化保障作用;特殊情况下,在大型饮食装备无法展开和原料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可直接食用自加热xx食品、野战干粮和方便食品等。在被装保障上,主要突出功能和便捷需要,重点解决好个体防护保障问题,必要时采取直达补给、垂直补给等方式,以满足应急之需。

(四)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人员子系统

1.应急物流保障环境的复杂性及保障技术的精尖性,对应急物流保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加快应急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急物流专业人才是应急物流保障力量技术含量高、预编人数多的骨干群体,是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快速反应的执行“末端”,加强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建设非常必要,也极为迫切。因此,平时要适时适量、方法多样地对应急物流保障人员进行物流专业培训,充分体现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超前性,防止人才滞后,以适应未来应急物流快速保障对应急物流人才的需求。美国物流协会会长约翰·诺夫辛格就认为中国物流业现在所更要担心的是人才的问题。因为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会维持太久,这种优势丧失了以后怎么办呢? 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填补这种优势?人才的引进其实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像他们协会就有自己的物流教育基金会,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培养了解物流行业的咨询人员,并对大学里的物流课程提供资金援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教育机构和资源都很少,他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在的应急队伍体系已初步形成。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xx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铁路事故救援、矿山救护、核应急、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2要加强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的平时训练。一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物流组织体系,形成从主管领导、部门到预任领导及骨干的组织保障,建立计划、实施、考核xxx机制,达到正规施训,周期运行,循序渐进,确保质量。要着眼于应急物流保障的要求,从难、从严确定训练标准,提高训练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急物流保障人才。三要调整训练内容,加强全天候作业能力的训练。在立足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下,组织内容突出军地联合保障,突出力量投送、机动保障及先进应急物流装备保障的应急物流作业训练切实提高全天候作业能力,满足应急物流运作的各种需求。四要加强针对性的应急物流保障实战演练,根据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不定期地在突发事件可能地区进行演习,从心理、技术、指挥和保障等方面全面锤炼应急物流保障人员。通过紧急筹措、抢修、抢运、组织协同等全过程的应急物流保障训练,强化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紧急出动、应急车辆紧急启封、物资紧急装卸收发以及快速修理、快速加油、快速展开和撤收的能力,以便在应急条件下,成建制、有次序地遂行应急物流保障任务。对于各类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若能解决好应急xx反应迅捷、应急物流保障力量反应相对滞后的时间差问题和应急xx边开进边展开与应急物流保障力量边机动边保障可能产生的协同差,那么只要指挥中心一声令下,应急物流保障力量便能与应急xx同步反应,协同行动,在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的时限内,拉得出,用得上,过得硬,最终实现快捷、准确、安全、高效的应急物流保障目标。五要改进训练手段,开发研制应急物流保障模拟训练系统,探索应急物流保障的虚拟现实模拟训练,为提高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素质创造条件。

2.我国的物流企业应该学习借鉴国外大物流公司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应急体系,包括应急方案、应急人才、应急规则,一旦发生大灾害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担负起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zd0}的快递和物流公司UPS的中国供应链事务副总裁陈颂铭介绍了UPS的应急计划,首先就是明确管理人碰到紧急事故的时候他的工作是什么?其次就是命令的传递,由谁做决定,谁有权去做决定。他介绍,UPS在这方面很仔细,每一步都会有一个程序,每一步都可以告诉由哪些员工以及这些员工应该去做什么。再如DHL有一个独特的机构,叫灾难响应小组。就是培训了专业的救援人员,他们会充分发挥在机场、货物运输、航班安排、仓库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一旦发生灾害可以及时地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救援。

(五)应急物流指挥系统——调控子系统

国内外应急物流的实践,无一例外地告诉人们:军民结合、统一指挥乃是搞好应急保障的根本。不论是应急物资采购,还是储备物资调运,不论是各类物资的装卸搬运,还是装备器材的配送分发,只有靠统一的指挥调度,才能实现应急物资供应链的环环相扣、无缝链接。

1.由于应急物流往往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而在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下,就必然要求设立的指挥中心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措施或指示;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xx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但我国目前的指挥中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尚且无法很好的进行调控。如这次的四川大地震,虽然中国政府起的重要协调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可是由于缺乏经验,地震发生后出现了救灾物资不能及时运抵灾区,不能合理分配的问题。比如,在地震后的前两天,在对应急物流的指挥上出现了一些混乱;救灾中需要执行空投任务的直升机拥有量很少。

2.在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时,必须xx焦点,即对那些对事态发展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事件发生点,要予以重点xx。要根据形势需求、地理条件、道路情况、运输工具状况,采取复合运输保障手段,如越级直达保障、空地垂直保障、轻型运输保障、机动中定点定时保障等灵活多样的运输保障方式,满足主要方向上的物流需求。在交通要道受损和运输力量遭到破坏时,要集中抢修队伍的主要力量,适时进行道路和车辆的抢修、迂回道路的开辟等工作,以便使急需的装备、物资器材按预定方案顺利输送,保障前方完成任务,确保调控得以实施。例如2008雪灾事件中的广州火车站,在滞留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用实战调控xx了当今世界人员高度滞留的共同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不仅对中国应急物流系统研究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中国物流系统建设具有学习和参考的重要价值。

3.应急物流保障时间紧,任务重,因而在平时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拟制多套应急预案,同时须强化军民结合演练,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工作,尽量使应急物流系统早有感知早作准备;另一方面要强化军地物流体系的活性建设,提高应急物流自身的机动性和灵敏性。确实做到紧急情况时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资讯 【论述应急物流保障的指挥系统(中)_明澉※之韵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