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日记】20100417高家台—菜地沟—庄凹—三岔口—穽头—穽底- 望云飞的 ...

【驴行日记】20100417高家台—菜地沟—庄凹—三岔口—穽头—穽底

2010-04-20 11:21:57 阅读3 评论0 字号:

  

周三晚看到出行的约伴帖后得知本此出行的线路是两周前(4月4日)水冶几位驴友探寻的新线路,赶忙又一次在网上查询他们当时出行的图片及描述,还从林州驴友的博客中搜寻一些此线路的相关信息,看来对于林州驴友来说,这大概也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线路,心怀期盼地等待着周六的到来。林州的一位大师级驴友上周六(4月10日)曾探寻过此线路,博客中材料、记录翔实,{wy}的遗憾是天阴而没有留下几张“片子”(当然,我知道他所说的“片子”不是驴友们平时出行时只作过程记录的片子,而是应能称之为摄影艺术的片子),所以更期待着能在天晴气爽之时看到大师所说的出“片子”的地方。

昨晚查询天气预报说是阴天,清晨出门时虽太阳未出,但感觉挺温暖,还幻想着或许山中的天气会晴好一些。大巴车在环山的公路上盘旋,沉寂的山野并未因大巴车的驶入而绽出笑脸,远处的山峰、沟谷浸没在阴沉云雾之中,朦胧飘渺;近处的花草树木,嫩芽初绽却仍似冬眠,花容优美却未展笑意;车中的驴友虽情绪高涨,却也担心如果下雨山路的泥泞湿滑。

高家台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原来866户外组织的山地徒步赛在二嶄的石桃线公路举行,高家台的石桃线转弯处正是比赛起点,驶过高家台村西口的石桥下车,沿路向西南大约300米处右侧有一明显的上山坡道,这就是通往菜地沟村的山道,也是我们今日线路的起点。

沿山道上行,穿树林登石阶,曲折陡急,一开始的拔高就使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腿脚酸困,感觉状态不是很好,可能是一开始就急速的拔高没有预热,或许是雾气的原因气压较低,但看看永通老弟刚做完咽喉手术只忍耐了一周,本次出行带着口罩就来了,还有什么能称之为困难呢!坚持!其实,还有一个{zh0}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虽然远处云遮雾罩,峰谷朦胧,但近处的山花驴影依然鲜活可爱。不多时,一座有着十几户院落的小村庄——菜地沟,透过雾霭展现在面前,林州特有的石墙石瓦房屋,古朴宁静,连声狗叫都没有,只有一处房角飘散的炊烟说明有人在此居住。

过村庄后的小道渐渐荒芜,开始在灌木丛林中穿行,多数路段沿乱石水道而行,虽也有人为修凿的痕迹,但夏季的雨天不要走此线路,免遇山洪的危险。由于云遮雾罩,不好辨别方向,而且雾色越来越重,竟还飘起了蒙蒙细雨,有一段时间我收起了相机,当从沟谷中爬上山梁,大概是向阳面,这里的山桃花、连翘花开放,虽有云雾遮掩,但仍是漫山争艳,云雾笼罩下的花海更是奇妙。

山道接近山体时有两段陡峭的崖壁攀爬,重任在身的水冶驴友早已在崖壁的各个危险点位等待,告知你脚蹬、手把的具体位置,不时祝你一臂之力,脚蹬、手把的位置利用岩石的自然凸起、缝隙,设计精准,也有个别处有明显的凿刻痕迹,看来驴人们在此也下了一番功夫。登上这段岩壁,渐渐趋近山顶,雾气越来越重,山峰只剩下模糊的身影,崖壁上的山桃花舒展着身姿想拨开这浓厚的雾莎,驴人们身临“雾里看花”的朦胧仙境,体验着“仙人”洒脱飘逸的心绪。

一不留神,崖壁的石缝中出现了一处光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门眼道”,是通往山顶的要道,在崖壁的缝隙中开了一个像“门眼”似的小道,也有人说是“蒙眼道”,因为其中有一段垂直陡峭的岩石,比较危险,需蒙眼静心不往下看才能通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石缝狭窄,蒙着眼也走不错道,无论何种说法,都体现了这个石门的特点,狭窄陡直,好在今天的大雾蒙住了我们的双眼,过“蒙眼道”时没有丝毫的惊恐胆怯,“门眼道”过后就是山顶,沿右侧山脊向西北方向可走到“三马”路上。结束了拔高,一身的畅快,山风吹拂,雾色也少了许多,忽然驴友惊呼,一阵阵雾气随风依山脊升腾,像一缕缕白莎依偎抚摸着山的脊背,轻柔曼妙,甚是奇观。

11时许来到了预定的午餐地点——寺凹村,这里的房屋与菜地沟村的已有不同,菜地沟的房屋是清一色的石墙垒砌、石板做瓦,这里的房屋有石墙垒砌的,也有石基青砖垒砌的,有用石板做顶的,也有用青瓦做顶的,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上山下就有了一些差别。门牌上写着东寺头乡寺凹村,属山西平顺县,房东老乡说这里只是寺凹村的一个自然村——庄凹村,难怪在地图上查询的寺凹村应很远,可我们才11时就到达了午餐地点。

午饭后,沿“三马”路向西南行进,途经两个更小的村落也叫庄凹村,见到路旁(左侧)一个石砌的圆柱(直径约1.5米,高月1.7米)标志后,向左侧沿小道下行,山腰之上就可看到山脚下的又一个小村庄——三岔口村。村中现居住一对老夫妻,老汉见我们经过,热情地为我们指点线路,我们来时的路朝向东北,由此向西北方向可到寺凹村大队部,沿房后的路向西南可通向穽头村,“三岔口”的由来就是如此了。

过三岔口后的小道又有了些拔高,在山腰处向左拐到左侧山梁,在连翘丛生和茂密松林的小路行进,松林中有一向上(右侧)的小道可直接翻越山梁(沿路也可绕行山梁)。翻越山梁下行时,丛生的灌木林曾经遭遇过山火,燃烧的痕迹依稀可见,青草正从炭黑的泥土中钻出,熏黑根茎的连翘也依然花开四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引起三人行的感慨,引发激情地讲述着美国国家深林公园对待丛林大火的理念,我理解很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丛林大火好像也是天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切顺应自然、顺应天意。记得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民众中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远远高出欧美百分之三十多的知晓率,犹如对xxx主义理论的知晓率一样,可不知为什么我们民众对一些理论观念的知晓总是透过政治的途径,其实,任何政治都是有倾向性的,过于依赖政治的教育是偏颇的、狭隘的。

沿蜿蜒曲折的山路而行,路边和沟谷中的山花竞相开放,一派美丽的山野风光,但仔细观看,山桃花大多已经开败,花瓣凋落,唯有连翘花开正浓,红红的杏花花蕾又含苞待放,在穽头村询问卖蜂蜜的村民有无桃花蜜时,才得知山桃花因前些日子山中一场四指厚的降雪xx了。穽头村是一个几户院落的小村,这里一户年轻的夫妇养着蜜蜂,物美价廉,应该不会掺杂使假,下个月当槐花盛开时在此买些槐花蜜应该是不错的。

村前较宽阔的崖头上,驴友们高举队旗欢呼雀跃,争相合影留念。在此崖头下行,将进入通往穽底村的沟谷之中,有人称之为“七里穽谷洞”,据说这里曾是当年漳德府与潞安府联通的要道,沿陡峭狭窄的崖谷“之”字盘旋而建,有172盘,站在通道山门口石圈拱门上下望,先行的驴友们已布满山谷的层层山道,装点着如画廊般的山谷,壮观靓丽。沿山谷下行,山谷渐渐开阔,花丛渐渐浓密,徜徉于花海绿波之间,令人沉醉。

在接近山脚处有许多块巨石横卧在崖壁下,看似是由于曾经的山体塌方而成,其中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巨石斜靠在岩壁上,有驴友戏称像个“骰子”,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座非常的小庙,不知贡奉小庙是为了祈求万事像“骰子”一般“公平、公正”还是祈求山神屹立不倒,以免伤及生命。

山脚下,两株高大的梨树花枝怒放,树下一群山羊悠闲地吃着青草,几位驴友正与放羊老人攀谈,素有“强驴”之称的大老刘与放羊老人打赌,说可以徒手“逮”着山羊,大老刘施展“功夫”,追得山羊满山乱跑,可还是空手而归,看来,任何生物都有它的能耐和优势,自信,但不要盲目,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

山脚下回望山谷,山口处一座峻拔的山峰将沟谷分为左右两个,许多驴友都会感觉是从左侧(面向沟谷)沟谷中下山的,其实我们是从右侧山谷中下来的,下次反向穿越时一定要记清。七里穽谷洞,曲折七里长,现在看来怎么也看不出像是当年的官道,废弃荒芜,乱石坎坷,但却花簇丛生,峭壁林立,作为“驴道”还是蛮不错的。

山下穽底村的规模可是远远大于山上的穽头村,柳荫花枝之下,各色古朴的、现代的房院依山而建,穿行而过的石古线带动了这里的旅游发展,它是河南、山西交界的{dy}个村庄,村前碧绿的祥云湖雾霭弥漫,映衬着美丽的村庄和朦胧的太行身姿。

记得在元月份(16日)来过穽底的祥云湖,当时冰封湖面,一侧大坝的冰瀑似有“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崖壁上年轻的树木,摇曳着多姿的枝条、扎根于冰挂之中,尽管枝条有些纤弱,但却透着风骨,守护着他们洁白晶莹的爱情世界”,现在崖壁上的树木枝条已身披绿芽,春风得意,但仍扎根岩壁,坚守着虽不再洁白,但仍晶莹的爱情。

由于相约的车辆在5时,我们到达穽底还不到4时,长时间的等候身体易着凉,队长决定徒步向猪叫石、高家台方向迎候车辆。沿盘山公路行进,抄近路的小道下行也是一番乐趣,看着汽车在公路上盘旋迂回,我们却赶到了它的前面。路旁麦苗翠绿,沟谷之中花影婆娑,羊群悠悠,远处的山峰依然云雾朦胧,太阳偶尔在云雾中透出一团鹅黄,也惊的我们一片欣喜,{yt}的驴程就这样结束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驴行日记】20100417高家台—菜地沟—庄凹—三岔口—穽头—穽底- 望云飞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