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情况-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

莆田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情况

2010-04-20 08:28:46 阅读7 评论0 字号:

                    (2007年6月21日)
  一、莆田生猪养殖概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莆田市的养猪业实现了由副业型、散养型向支柱型、规模型的转变。2006年,莆田市期末存栏生猪79baby97万头,出栏生猪133baby57万头,为社会提供肉类产品10baby26万吨,生猪出栏率达到了167%,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生猪占全市总出栏量的80%以上,年出栏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出栏生猪占全市总出栏量的35%,我市的养猪业正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积极转变。
  尤其是近年来,在莆田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我市的生猪养殖业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充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猪产业。目前,莆田市已培育出以白沙、度尾、大济、赖店等山区乡镇为主的仔猪主产区;形成以江口、白沙、东峤、笏石、榜头、黄石、西天尾等平原乡镇为主的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同时以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扶持优利可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莆兴农牧发展基地、鸿达养殖有限公司等省、市级农牧业xxxx发展,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在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的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推进生猪养殖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
  “莆田黑猪”是我国36个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数多、肉质香嫩等特点,为了加强对“ 莆田黑猪”这一优良地方猪种的保护,我市创新保种模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企业投资运作,走保护、开发和利用并举、品牌化经营的道路。目前,已在 莆田黑猪的主产地常太镇建立起较完善莆田黑猪种质资源保种场,同时开发的“乡里常香”品牌莆田黑猪肉已在 莆田开设四家专卖店,保种工作有效开展。从长远而言,地方猪种的有效保护对我市、我省的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巨大效益。
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加快和规模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猪产业在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的同时,养猪业对环境污染问题也目益突出。为此,我市生猪养殖业发展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发展“绿色”生猪养殖,走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之路,努力处理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莆田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主要模式与推广成效
  (一)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模式。该模式于2005年4月,由莆田市永明环保机械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在 莆田市优利可农牧公司首次应用。一年之后,经现场总结评价,认为该技术模式基本上是成熟可用的。2006年5月,我局与市环保局在优利可公司联合召开全市生物发酵舍养猪零排放模式技术应用现场会,向全市养猪大户推介并提供现场示范。2006年7月,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作推广上述技术示范补助,给示范场每平方米40元补助。截止目前,全市已推广应用发酵舍零排放技术模式13家,(其中仙游县1家、涵江区8家、荔城区2家、秀屿区1家。)、建成(含改造旧舍)生物发酵舍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存栏数约2万头。其中优利可农牧公司发酵舍面积达2180平方米,存栏2000头,已出栏20批次、近10000头,是目前全市最成规模、应用比较成功的示范场。上述部分采用零排放模式的各示范场的传统养殖规模从100头到5000头不等,。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在猪舍铺上锯末(或破碎的其它含有纤维的植物梗杆)、谷壳、微生物菌种混合成的垫料——发酵床,猪饲养在该垫料上,利用垫料特定的微生物将猪粪尿迅速降解、消化,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的 环保目的,同时垫料又是十分理想的有机肥料。该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对猪粪尿就地发酵、分解、消化,从而免冲洗猪栏,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最终环保目标,是一种适用、可行的生态型治污技术模式,有很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据了解,使用零排放技术模式后,一是由于实现了零排放,彻底解决了过去成千上万吨严重超标排放污水的污染问题;二是养猪场可节水90%,年出栏万头的规模场,每天能节水约90吨,而不是采用常规法养猪时的日排放污水近百吨;三是由于发酵床柔软舒适且宽阔,便于猪玩耍运动,既利于健康,又改善了猪肉品质;四是养猪场的固定资产及其投资并没有增加,养殖成本反而有所下降,在不算废旧垫料转化为有机肥的价值时,每头猪还能节省成本约10元。当然,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10多家示范场中,就有2家用得不够好,据说有些是由于管理经验和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但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克服夏天垫料放热与气温偏高的过热问题,这一问题有待认真解决。
  (二)“猪——沼——果(菜、稻等)”生态循环消纳模式。这一模式的使用时间比较长了,80年代初,省农业厅就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此模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技术模式。其主要技术内涵是,把养猪污水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沼气用作能源、沼液用作果树、蔬菜和水稻等种植肥料,化害为利,既消纳了养殖污水,又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举多得。目前,我市约推广“猪——沼——果”模式12万亩、“猪——沼——菜(稻)”大田种植模式近15万亩。这一生态循环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如城厢区华亭镇的华港农牧场,近40亩菜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部使用沼液沟灌、管灌或喷灌,不但把原有的不毛之地改造成现有十分肥沃的菜地,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原本养猪污染周边环境的纠纷问题;又如仙游县园庄镇洋尾村园兴养猪场,把沼液抽排到两公里外的山顶储粪池,再自流浇灌200多亩果园和水田,彻底解决了该村150亩水田因受其污染无法耕种而引发的特大纠纷问题。据调查,亩果园、蔬菜和水稻,分别可消纳约1baby5-2头、3-4头和3头成年猪的排泄物,其量相当可观。实践表明,“猪——沼——果(菜、稻)”模式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值得大力推广。但也存在诸如建造沼气池一次性投入较高、雨季和用肥淡季沼液严重过剩等问题。
  (三)环保干式无污染养猪技术模式。该模式于2007年2月,由位于城厢区华亭镇的天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天怡公司)引进自台湾康致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天怡公司采用干式养猪面积2800平方米,存栏2000头。其主要做法是:给生猪饲喂经诱导基处理的能量水,以诱导动物肠道产生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行体内环保,促进细胞活性作用,使其在肠壁和胃液中的非必要元素排出体外,帮助有益菌产生相应作用来抑制有害菌,达到提高育成率,缩短育期和降低料肉比及提升肉质等功能。同时,在猪舍内,每天铺垫由木屑、稻杆、稻壳、玉米杆和咖啡壳等加工而成的垫料,并每天更换新料,又把换下来的旧料经另一种诱导剂处理后制作成优质有机肥。此模式的 环保效果与产出肥料,与日本的发酵舍生物养猪模式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环保干式养猪模式首先从猪的肠胃系统进行生物场建设,即主攻“肚子内的 环保”,其次是把垫料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处理后,变成优质有机肥。据介绍,每头猪从20公斤养到100多公斤,约需花费诱导剂费5元、垫料处理费24元,但又可回收出售的废垫料(有机肥)72元,对扣之后还净赚43元。值得一提的是,存栏6000头的规模养猪场,需配套建立一套能量水制造设备,约需投资25万元,一次性费用较高。模式技术的明显不足是每天换料用工较大。
  (四)OAO生物处理工艺模式。该模式于2006年1月,由莆田市鸿兴畜禽良种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不含沼气池投资)建成投用,由 莆田市利源环保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其主要工艺原理是:高浓度猪粪水经沼气厌氧发酵后,再进行“好氧——兼氧(硝化)——好氧”的优化工艺,即利用高效微生物进行无害化降解、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净化工艺。该污水处理工程于2006年8月通过市环保局验收,其COD 、BOD、NH3—N去除率大于90%。日处理废水40吨,每吨费用约0baby48元。整个工程系统由沼气池、生物(好氧暴气)净化池和沉淀、过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此模式要求业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略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污职能交叉有待于进一步理顺。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要求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参与治污工作。因此,农业部门协同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理解或模糊不清的认识,如规模场应由哪一家牵头治理问题等等。从《固废法》、《环保法》和《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看,赋予了环保部门足够的治污法律职责,还有“三同时”、“环评”和收取排污费等职能。而农业部门目前仅有的一部《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可作治污执法依据,但由于该《条例》尚没有明确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律处罚等条款和职责,即便有一些措施,如先由农业部门建立治污设施,然后由造成污染的业主支付费用,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环保部门主抓,农业部门配合的工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协调、明确和理顺。
  (二)禁建禁养区的搬迁与安置政策、措施还不到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禁建禁养区内的规模养猪场都要进行搬迁、拆除等处理,但要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一个大难题。要有具体的政策扶持,补助资金配套、新场址安排等等。上述这些具体化的问题,需要农业部门协助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出一整套的办法和措施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对规模养猪场的污染监督处罚力度不够。其一是大部分养猪场还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缺乏主体要件,难以登记、统计,以甚找不到户头,给管理带来不便;其二是养猪场量多,分布广,执法管理人员顾不过来;其三是农业部门缺少有效的污染治理、处罚的法律依据,所以污染监督管理的力度大打折扣。
(四)资金不足与认识不到位制约着治污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养猪业主投资不起或不愿意投入,前者是经济能力不足,后者有可能是认识不到位,把养猪的治污成本外摊给社会。这也是导致目前造成普遍污染的根本原因。
  (五)技术问题仍然突出。一是模式选择问题。虽然有许多治污模式可供选择,但一些模式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缺陷,甚至不能使用,而业主却缺少筛选、识别能力,导致盲目选择治理模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管理与应用技术问题。许多业主由于文化水平低,对较为复杂的模式技术掌握不好,造成管理不当,甚至导致运行失败,直接影响治污成效。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领导。为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领导。如专门召开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与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签订治理任务责任书等进一步细化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专人。
  (二)稳步推进养殖小区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以推广沼气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加强对新建小区的规划把关和对原有小区的改造提升,使养殖小区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着力探索和实施清洁能源入户的生态循环模式,努力打造“秸秆资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新农村形象,实现饲养方式与畜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和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
  (三)加大畜牧科技推广。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依靠科技,文明生产,转变落后饲养方式。大力推广畜牧兽医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畜牧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农民应用实用技术的能力。加强实用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重点在养殖小区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对良种企业、规模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莆田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情况-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