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及有关专家的回应没有常识2_mario6862的空间_百度空间

<3>问: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规?

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4>问:请介绍一下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关情况。

答:1999年和2004年,农业部相继首次受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过程,于2009817日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这部分内容将在本文第3部分《转基因安全证书是否合法》中作系统的阐述回应。安全评价的问题在本文第2部分回应。

<5>问: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发放是否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答: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对品种审定、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有标识、能溯源、可控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农业部既然许诺安全证书发放后,要进行严格可控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具体如何控制监管,违反了怎么办?至今未看到明确的法律条文。2005年,已经出现了转基因水稻非法流入市场的恶性事件,相关部门只对非法销售转基因稻种的商店进行了处理,为何没有进一步追查转基因稻种的来源?如此“严格”监管,人民如何能放心?(参见下节“大面积播种是否属实”)

既然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何至今不公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名单?(参见“综述:转基因主粮问题的真相与危机(2.0版)”《9. 神秘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6>问:有人称“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这一消息是否属实?

答:近日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既然“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那么,农业部如何解释2005年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的事件?在20041220日出版的美国杂志Newsweek的一篇采访张启发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张启发说,在进行着中国{zd0}的转基因水稻田间试验的武汉,‘一家种子公司获得了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并已经开始向当地的农民销售。’张启发还说,有超过100 公顷转基因水稻正在被种植。”……绿色和平组织根据这个线索,在2005年春季到湖北调查,其结果就是……估计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 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今年的种植面积至少为2000025000 亩,如果不加阻止的话,可产转基因大米10000-12500 吨。”

“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于2001 2 月成立,由张启发院士出任首席执行官。……有迹象表明该公司参与了制售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根据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证据,现在谁都明白,湖北农民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种子只能来自华中农大的实验田;华中农大的种子公司、张启发的种子公司都直接参与了这些非法种子的制作、销售;张启发本人对此是清楚的,并且还曾向外国记者炫耀。

湖北省农业厅最终在20058月发表声明,宣布对三家种子公司进行处罚,并彻底铲除田间的转基因水稻。20061月,该厅又向全省发布通知,禁止销售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

但张启发却毫发未伤。(参见“(2.0版)”《10. 转基因安全监管存在重大漏洞》之“4、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违法者毫发无伤”)

(农业部的答记者问部分内容较冗长,这里仅摘扼要)

【农业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问答

日期:2010-03-15 09:36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1>问、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答: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断,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通过控制蛋白质表达,决定生物的特征特性,并在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异花授粉和xx杂交等。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传统育种技术一般只能在同一物种内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可打破不同物种间xx杂交的屏障,扩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围;二是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操作和选择具体基因,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具有明确功能,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由于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因此,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能培育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大大提高品种改良效率,并可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目前尚没有直接提高产量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减少农药用量的说法也不准确。以美国为例,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美国逐渐增加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总的农药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参见“(2.0版)”《3. 转基因种子优势之疑》之“2.转基因植物真的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吗?”)

“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异花授粉和xx杂交”说法不正确,转基因不是杂交,这个说法忽略了转基因技术在安全方面潜在的巨大风险。

先来看杂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遗传学中经典的也是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不同种属之间,或是地理上远缘的种内亚种之间个体的交配称为远缘杂交,所得个体称为远缘杂种。相反地,亲缘关系极近的个体间杂交称为近亲交配,或称近交,包括兄妹近交、半兄妹等等近交(如近亲结婚)。近交可以用来建立纯系。同一个体或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交配称为自交。除自交之外的一切交配,不论亲体双方的基因型有无差异都属于异交。注意,杂交说的是不同个体之间,属间,种内,难以扩大到不同界之间。

再来看转基因。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dy}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基因枪法原理,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目前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这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人为操作痕迹,且转基因已经扩大到不同的物种,不同界门纲目科之间的物种。

杂交中人类在不同物种之间应用最远的例子可能是骡子,它是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后代,分为驴骡和马骡。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马骡”,如果是公马和母驴交配,生下的叫“驴骡”,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驴骡个小,一般不如马骡好,但有时能生育。

但转基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西红柿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冻,科学家将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种深海鱼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冻的转基因西红柿。美国文特利亚物技术公司开发一种抗痢疾的xx,是将人类基因通过转基因手段引入水稻中。在生物技术专家眼里,把人类基因引入水稻,从生物技术上来说是xx有可能的,也并非是什么新鲜事。

因此,转基因是武器化的生物杂交,是将自然界发生的零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而杂交还是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遗传规律,是比较保守的育种手段,不会发生跨界(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生物界)之间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从遗传的角度来说,都是在分子生物学上把两条单链DNARNA的碱基配对。但杂交是自然发生的,多发生在近缘种之间,野生稻与水稻都是稻属Oryza植物,如即使不同属驴和马结合产生骡,也是发生在同一科物种之间,是动物与动物之间自然交配的,是人类掌握的亲缘关系较远的杂交例子之一;转基因是强迫发生的,人类掌握了这个工具,想让哪个物种和哪个物种结合都能够做到。因此,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显然的,不能混为一谈。

(来源:新浪网,蒋高明:《转基因不是杂交,两者不能混淆》)

<2>问、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并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参见本文第1部分第<2>段问答的回应。

<3>问、我国在发展转基因技术与应用方面有何政策措施?

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与应用。经多年努力,我国在重要基因发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目前,农业部正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10个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遵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加快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参见本文第1部分第<1>段问答的回应。

<4>问、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状况如何?

答: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第3部分《转基因安全证书是否合法》中作系统的阐述回应。

<5>问、我国对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怎么标识?

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目录标识制度,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产品需要标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今后,农业部将借鉴国外标识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农产品生产、销售特点,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国目前的转基因标注制度形同虚设,以下是记者的一段报道:

记者走访各超市的过程,虽然没有发现转基因大米,但却意外地发现许多被绿色和平组织列入名单的转基因食品。

2002年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要标注"转基因××食品""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但这一制度形同虚设,大多数生产厂家并没有执行。

去年11月被省工商局公布的{sg}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卡乐B龙虾味粟一烧",在中山的各大超市都有卖。离省公布的结果已过去几个月,记者查看了"卡乐B"系列零食,多以玉米粉为原料。至今为止,它的产品仍没有标注是否属"转基因"

而市民最常用的大豆油,虽普遍执行了标注制度,但却"隐藏"在说明的不起眼角落而一些豆奶、酱油行业,使用转基因大豆为原材料,已是铁定的事实。按国家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大豆,其中一部分已进入食品行业。记者在金龙鱼的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在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夹杂着: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油菜籽等。消费者要很留意,才能发现。而达利集团旗下的"好吃点"高纤粗粮饼和高纤煎麸饼系列食品包装配料一栏上,就标注着"由转基因大豆加工制成"

(来源:中山网《转基因食品“潜伏”餐桌》)



郑重声明:资讯 【农业部及有关专家的回应没有常识2_mario6862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