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损耗惊人我国亟待建立保鲜物流体系- 小赵或赵工的日志- 网易博客

果蔬损耗惊人 我国亟待建立保鲜物流体系

2008-08-06 15:53:41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2008年06月23日 09:43

 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对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的损失浪费率仍然十分惊人。

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加强对果蔬保鲜业的扶持、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

    每年水果蔬菜损失率高达三成

 天津市武清区巨龙蔬菜产销合作社是武清区蔬菜销量{zd0}的企业。合作社经理郑起凤说,公司从4月15日正式向广东省市场运输香菜、菠菜、芹菜等品种蔬菜,每天发100吨菜,一年下来总运量超过两万吨。其中90%以上的蔬菜用大吨位高栏车运输,保鲜方式就是棉被加塑料布,只有不到10%的运量通过冷藏车运输, 时间也基本集中在每年的三伏季节。不过,她在常年运输中摸索出一套保鲜技巧,可以用载重50吨的简易高栏车运输鲜菜,多拉快跑,经过50多个小时到广州, 损耗率可以控制在10%。

  记者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在部分蔬菜批发市场,随处可见一堆堆挑拣出来的腐烂蔬菜。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河北省青县菜农刘振坤告诉记者,冬天时候村里的菜农种大白菜,都是用土法储存,腐烂是很正常的。一颗白菜从地里拔出来到{zh1}上桌,至少要掰去1/3。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

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

其中,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吨,蔬菜总产量为5.6亿吨,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物流。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 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xx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休专家修德仁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种植业开始向优势地区集中,但由于保鲜技术不过硬、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各个果蔬主产区普遍陷入了产品储不进、运不出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果菜白白烂掉,农民无奈之下只能地产地销、季产季销,严重影响了产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这种尴尬格局至今没有打破。

冷链保鲜不足导致果菜失去巨大增值空间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zd0}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zj0}质量,包括全面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部副主任张平博士说,果蔬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要保证果蔬的质量,从产到销需有三个重要步骤:

一是栽培的过程,农户在果蔬的培育环节重视质量,产品就不容易烂;

二是基础包装、低温物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对果蔬进行分选和监测,对产品进行优劣鉴别。一般来说,质量差的果蔬应就地加工,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都运输上车,鱼龙混杂导致损耗率上升;

三是保持质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货架期,要求有冷库储藏、冰柜销售等较好的贮藏条件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市场的供应时间和范围。目前,发达国家超市的水果蔬菜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冷链设备设施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种预冷设备都能生产,并在向无氟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中冷藏汽车发展势头不错,各地冷藏库建设速度也很快。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设备制造门类齐全,但我国冷链在果蔬中的应用比例却很低。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预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方面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已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方式,但绝大多数果菜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预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菜失去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应加大对现代农业保鲜物流产业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冷链保鲜物流的发展,各地已经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和蔬菜品种,给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副主任马岩松认为,现代保鲜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农村种植面积较大的白蒜薹为例, 1995年全国蒜薹的种植面积只有200多万亩,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蒜薹保鲜水平的快速提高,国内种蒜农民一亩地普遍增加了三四百元的产后收益,2007年由于市场行情好,一斤蒜薹比往年甚至能多挣近一元钱,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我国大蒜种植面积10多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倍,并显著促进了大蒜的出口,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大蒜产量和出口量{dy}大国。2007年,我国蒜薹总产20多亿斤,冷藏量达到了12亿斤,60%实现了冷藏,在所有蔬菜品种中,蒜薹的冷藏储量和比例都是{zd0}的。

有关专家分析并建议,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应从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在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果蔬的贮藏保鲜业扶持和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重产前轻产后”,从田间到市场缺乏完整建设,缺乏保鲜这一重要环节,农产品从田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无法解决产地与销地的供求不均衡问题,农产品大量损失,影响农民增收,导致不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没有市场优势。

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冷链”运输系统。我国应尽快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设施、运输冷藏设施、保鲜包装材料的建设和开发水平,对现有各地城镇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目前农产品保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属于公益性质,但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性研究、新型产品创新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受到影响。  

       

                 广州食用农产品(蔬菜)溯源标识试点工作8月启动

2007-08-08 

广州市食用农产品(蔬菜)溯源标识试点工作8月启动,带“身份证”的蔬菜将在指定的试点超市进行销售。广州市民通过查询蔬菜上贴有的溯源码,就可以知道蔬菜的种植、杀虫、检验、配送等信息,从而买到放心蔬菜。

据悉,广州此次使用农产品溯源标识首先选择蔬菜作为试点,初步选择东升、从玉两大菜场所种植的蔬菜,利用国际通用的条码技术,为其基地生产的蔬菜上佩戴“身份证”,并在百佳和宏城两家连锁超市的几间连锁店内销售。

从种植开始,蔬菜每一个关键步骤的重要信息都将被记录,并在包装时贴上溯源码。顾客在超市中通过终端查询机扫描溯源码,就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批次蔬菜的各种信息,如产地、生产公司的基本情况、收割和加工的生产者、使用何种农药和化肥、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浓度、检测情况等系列信息。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绍康表示,试点期间东升和从玉两大菜场进入超市的价格不会因为加了“身份证”就加价,价格仍与之前相同,政府会给予一定扶持。到今年11月份,此法将在全市超市铺开,但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实现带证销售还需要一段时间。据悉,明年广州将会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开,向其他生产基地推广。在种类上,也将不仅局限在蔬菜,还会考虑向冰鲜鱼等扩展,从而实现全市食用农产品的溯源标识准入制,建成食用农产品追溯性监管系统。

 

  买菜开始看产地 餐桌安全受重视 

2007年08月20日08:57 -

 吃得安全最要紧

“这鸡确定是今天杀的吗?”家庭主妇孙慧珍对包装上当天的生产日期有点怀疑。

8月15日上午10点,上海徐汇区这家中型联华超市里,营业员给了孙慧珍耐心的回答:“当然是啦!我们超市都是与大农场、大加工厂合作,质量你放心好了。”

“现在买菜必须多个心眼儿,得看产地,得看新鲜程度,得看是不是绿色产品,吃的东西一定要安全。”孙慧珍笑着对记者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都绷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弦。“我买好菜到家里洗,都要用洗洁精泡上一段时间,就怕农药洗不干净。鱼虾一定要买活的。蔬菜在菜市场里买新鲜,肉到超市里买放心一点。” 在上海习勤路菜市场, 汪广民告诉记者。

 而家住广州市天河区元岗村的郭金娇对买菜也很有一套。她不喜欢那些表面看起来光鲜、一个虫眼都没有的蔬菜。“你看,这就不一样”,她从一把小白菜上掐下一片边缘被咬成锯齿状的叶子,拿到记者面前,“被害虫咬过,说明种植过程中喷洒的农药较少,相对来讲比较安全,价钱还更便宜呢。”记者夸郭金娇选菜有一招, 她快人快语:“万不得已,只能用这种土办法。真希望菜农多采用自然的防虫害措施,少用点农药。”

    8月14日晚上9点半,快要打烊的广州天河南一路宏城超市,“现在,日子好过了,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一位30多岁的“眼镜”买走了货柜里{zh1}一袋“有机”四季豆。营业员介绍,有机蔬菜一直销得不错。

    监督检测把好安全关

如今,在上海,在广州,市民们对餐桌安全越来越看重,瓜果蔬菜农残达不达标,猪肉有没有瘦肉精,牛羊肉是否经过正规检疫……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对于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这样的问题,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各种专业设备的监督检测就尤为重要。

在上海{zd0}的蔬菜批发市场江桥批发市场,每天有近300车蔬菜进场。每车菜,市场都与供货者签订安全质量承诺书,而且每车必检,一旦发现有机磷等农药残留超标的,就地销毁。在菜市场卖菜的山东农民郭秀瑞每天凌晨都与其他人合车到江桥市场上菜:“我们也主要看个新鲜,检测我们也做不了,还得大市场把关,有顾客问,我就说放心好了,批发市场检测过了。”

“报纸上说,今后广州的蔬菜都要携带‘身份证’了。” 郭金娇说得没错,广州将从今年11月在全市超市推广使用“农产品溯源标识系统”,市民在超市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溯源码,就可查看到蔬菜种植、施肥、杀虫、收割、检验、分包、配送等每个关键步骤的重要信息。

   品牌农产品渐受欢迎

 在传统观念里,果菜肉蛋等农产品是没什么商标、品牌概念的,而今,这种观念在上海正在改变,人们越来越看重农产品的产地、品牌。

 在广州外企工作的李紫薇家里并不天天买菜,去超市一次通常是大采购一番,备足一星期的蔬菜水果,买的基本都是超市包装好的品牌菜。“我们年轻人对买菜不在行,有品牌的东西起码会有企业把关,更放心一点。”曹鹏飞夫妇俩则经常通过上海城市超市定菜,新鲜果菜直接送到家,都来自大企业自己的生产基地。“我们就图个方便、安全。”曹鹏飞说。

不仅年轻人热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认可品牌农产品。8月15日傍晚时分,上海联华超市里“聚莞蔬菜”、“天元鲜肉”等柜台前都吸引了不少购买者,其中不乏老夫老妻。陶利军夫妇已年过六旬,每天都一起出门买菜。“现在我们也喜欢到超市买有品牌的有机蔬菜和水果,价格是贵了点,但品质更好,xxx,价格还能接受的话,我们还是会买的。”

记者采访的几位市民都说出了不少自己熟知的优质农产品,也表示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会选择有品牌的农产品。受访者希望农产品生产能更加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农业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农业在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也在逐渐兴起,这些都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农产品奠定了基础。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果蔬损耗惊人我国亟待建立保鲜物流体系- 小赵或赵工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