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传承纤夫文化 彰显巴东魅力 第二届巴东·中国三_昨夜风轻_新浪博客
传承纤夫文化彰显巴东魅力 第二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图)
http://www.cjbd.com.cn  发布时间:2010年4月18日 15:5    
【字体显示:  小】         
转载:传承纤夫文化 <wbr>彰显巴东魅力 <wbr>第二届巴东·中国三

开幕式现场  

  本网讯(记者 郑莹莹 边文海 王克龙 田向东 李芬 田苗 谭平黄华 实习记者 宋正淳)杜鹃花又开,春水绿如蓝。4月18日,在巴东县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祭旗猎猎,高香袅袅,庄重肃穆的纤夫祭拜仪式拉开第二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序幕。声声充满阳刚之气的纤夫号子、条条踏歌赶浪的“豌豆角”木船吸引了近百家旅行社、两千余名中外游客的目光。

  在热烈的掌声中,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蒋星华,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董永祥,北京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张军,恩施州旅游委员会主任杨跃红,神农架林区旅游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吴海波,宜昌市旅游局纪检组长黄宗年,巴东县县长刘冰,县委副书记郑开廷等领导出席开幕仪式。来自上海、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奉节、宜昌、神农架近百家旅行社的朋友,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外宾共2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刘冰代表巴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50万人民向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诚的问候!他说,神农溪纤夫所展现的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巴东人的灵魂。

  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蒋星华在致辞中说,神农溪春水荡漾、山川叠翠,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战略的日益推进,神农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焕发出新的风采。恩施州旅游委员会主任杨跃红为来自加拿大的神农溪第500万名幸运游客福来特·泰德先生赠送了纪念品。

  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董永祥宣布第二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据悉,本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由省旅游局、州政府主办,州旅游局、巴东县政府承办。此次盛会旨在于弘扬纤夫精神、传承纤夫文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期间,除纤夫祭拜仪式外,还开展了百舟竞技和巴人河景区考察活动。

  巴东自古有“山川险胜甲荆南”的美誉。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以其雄奇险秀的峡谷风光、原始古朴的纤夫文化享誉海内外;世界{dy}高面板堆石坝——清江水布垭风景区,让你追寻土家遗风,信游八百里清江画廊;原生态自然博物馆——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正向世人xxxxxxx,展示奇妙的大自然动植物群落。古朴典雅的秋风亭、神妙莫测的无源洞、幽深古韵的链子溪,险峻奇秀的巴人河风光等,构成了融汇自然、人文和现代工程景观为一体的巴东八百里景观旅游带。

  通过连续多年开发,巴东旅游已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巴东共接待共接待游客158.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2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12%,安置就业1.6万人,当年新增就业岗位2850个;2010年,已同国内外180多家旅行业客商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共签约18万人的旅游销售协议。

各级领导参加开幕式

刘冰在开幕式上致辞

省旅游局副局长蒋星华讲话

副州长董永祥宣布纤夫节开幕

巫师出场

恭读祭文

 

 

 

敬三牲

上高香

敬五谷

 

 

 

敬浆

(值班总编:许武才 责任编辑:涂启亮 校对:邓兴华)
2010-04-19 10:59:38 来源: (武汉) 

核心提示:在巴东县,热心村民领着记者见到了被称为“纤夫活化石”的谭帮武。老人回忆了自己祖祖辈辈纤夫生活。官方表示:纤夫是一种文化。

恩施第二届纤夫节开幕 官方表示纤夫是一种文化
图为:纤夫“活化石”谭帮武

恩施第二届纤夫节开幕 官方表示纤夫是一种文化
图为:开幕式当天,百舟竞技表演

恩施第二届纤夫节开幕 官方表示纤夫是一种文化
图为:纤夫自己珍藏的裸纤照片

楚天金报4月19日报道 在巴东县老官渡口镇,98岁的老人谭帮武,被称为“纤夫活化石”。热心村民领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自家大门口抽旱烟袋。

“活化石”回忆往事泪沾襟

谭帮武祖祖辈辈都在长江的船上生活,他7岁就上了船,一直到前两年,才因身体原因不再划船劳动。虽然一辈子没拉过纤,但身为“驾长”的他,对纤夫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老人的记忆中,以前的长江,水汹滩险,即便是有着众多橹手的货船,在从汉口到重庆的水路上,一年也只能跑一个来回,尤其是在逆水行舟时,纤夫更不能少。

“那时的纤夫,一个人要拖动5000斤的重量。”他说,长江上的纤夫,从汉口到重庆,共有8个帮口,在巴东的帮口被称为“楚帮”,一个帮管3个县的船只。每次行船之前,作为驾长的他,都要通过一个叫做“桡爷”的老板招募纤夫,10人为一垛,通常一船要5垛纤夫。虽然一年只能跑一个来回,又是相当辛苦的力气活,但纤夫们的报酬却并不高,一趟下来也就是七八吊铜钱,仅够买回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大概就是700斤麦子。说起那时纤夫的辛酸,谭师傅泪水在眼里打圈: “巫峡口附近一百五十里,每年要死上千人,旋涡能把人和船卷入水中,有船专门捞死人(尸体)……”

“那时候,人们都是蛮封建的!”对于裸体纤夫,老人十分肯定地说,在长江的水道上是没有的。船上的事有橹工负责,长江水深,纤夫都是在岸上走,基本沾不到水,所以不存在“裸纤”。

神农溪 移民拉纤奔小康

难道“裸纤”只是一种炒作?记者的寻访否定了这种猜测。

前日,记者在神农溪沿岸,沿着狭窄的山路,寻访了龙船河、官渡口、沿渡河等3个镇6个村,30多名受访村民肯定地告诉记者:“裸纤”在神农溪出现过。

在官渡口镇花红岭村一组,56岁的谭魁珍和49岁的李美全,以前就是神农溪上的纤夫。谭魁珍说,他原来就拉“裸纤”。他说,神农溪不同于长江水道,有很多浅滩,人也经常泡在水中,不脱掉裤子,就容易出现因为水的浸泡和裤子的摩擦而烂裆的痛苦。

“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拉过纤,没有公路,油盐货品都得靠水运。”据介绍,从宜昌县城拉到30多公里外的沿渡河,要3天时间,一吨货物的运费是9元钱,搭档的6人平分。他们挣的钱全部交“大集体”,给自己记工分,论工分分口粮。

在神农溪峡谷深处,记者找到了谭魁新,拉了20多年纤的他,目前仍驾着自己的“豌豆角”,时不时根据游客的需求,上岸拉纤。“当然,也不可能全程都光着身子,遇到有人的村镇,还是要穿上短裤的。”他介绍,神农溪上很多峡谷地带,平时根本荒无人烟,“裸纤”时心理没有压力。

后来,随着神农溪沿岸的交通状况的改变,神农溪成了一个旅游景点,随着男女游客的增多,上个世纪80年代,纤夫们才开始结束了裸纤。偶尔的裸纤,则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表演。

将来,三峡水位会升到他家的稻场下。“现在就是想着能有更多的游客来,{yt}能拉上两趟。”站在自己有些气派的两层小楼前,谭魁新觉得生活有艰辛但也很有盼头。

羞答答 不言“裸纤”说文化

今年1月,恩施州“两会”上传出一个声音:复兴峡江文化,再现裸体纤夫。经激烈争论两三个月后,今年3月,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裸体纤夫在神农溪悄然出现,这让巴东、神农溪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争论再起高潮。而在昨日举办的第二届纤夫节上,来自官方的声音只字不提“裸纤”,在官方一系列节日活动中也不见“裸纤”的影子。在各种场合,官方的表述基本一致:纤夫是一种文化。

但是,记者在纤夫节前的采访证实,有不少旅行社已将“再现裸纤文化”纳入旅游推介。在一些景点,应游客要求,“裸纤”实实在在地出现在千年古河道神农溪沿渡河一带。问及一些旅行社,他们总是欲说还休。而问及曾拉过“裸纤”的几名村民,他们都理直气壮地告诉记者:“这没得啥子,我爹、我爷都是脱光了拉的……”

在与官渡口镇花红岭村里的纤夫们谈及婚姻家庭时,他们说,过去生活艰难,现在虽然日子好过了,但也不敢懈怠,每天都要想法子挣钱。纤夫谭魁新说,经常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赶在天亮时把木船摇到码头去揽活。谭帮武说,纤夫在外拼命干,为的就是让在家从不上船的妻儿有口饭吃。纤夫谭魁珍说,过去拉纤时,有时老婆随船,但她不是坐在船头,一遇拉不动了,她就下水推船,帮我搭一把力。

所以,在他们眼里,《纤夫的爱》虽然流行,但“妹妹坐船头”那浪漫的爱从来不是真正的纤夫的爱。而宋代严羽的纤夫诗:“船在下江口,逆风不得上;结束作男儿,与郎牵百丈。”诗中女子跳下滩头,与情郎一起拉动生活重担的爱才是他们的爱情写照。

巴东纤夫拉来500万外宾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金报巴东专电特派记者黎阳清、蒲哲报道:“脚蹬石头,嗬嗨!手扒沙呀,嗬着!光着身子,嗨呦……”昨日,一曲遒劲豁达的纤夫号子,拉开了第二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大幕,在百舟竞技等与纤夫文化相关的大型活动中,游客们大开眼界。当天,全国百余家旅行社及英、美、日等10多个国家的游客参加了开幕式。

据介绍,“山川险胜甲荆南”的巴东,是巴文化、楚文化及土苗文化交汇地,也是纤夫文化发源地。三峡工程蓄水前的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暗礁密布,逆水难行船,便出现了数十个纤夫一起拉着纤缆让船上行的壮丽场景。千百年来,这种场景凝结成了一种震撼中外的峡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在巴东神农溪,因其水浅滩急,纤夫时而下水推船,时而上岸拉纤,除冬天穿上衣服外,其他季节几乎全部裸体,原因是,穿裤妨碍水中劳作,粗土布湿水后,会把皮肤磨破。如此久而久之, “裸纤”成了神农溪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游客眼里,纤夫、“裸纤”是一件好玩的事,但鲜有人知,历史上的纤夫生活,是血与泪的交织,如诗中所言:“古栈荒台多朽骨,篙眼绳沟血斑斑。”据三峡纤夫“活化石”、98岁的谭帮武讲,那时拉一船棉花,从汉口到重庆要走五六个月,运气好,可以挣七八吊铜钱,能买个700斤小麦养家糊口,这用血泪拉回家的都是救命粮,若遇上恶劣天气,挣不到钱,家人就得挨饿。而如今,在神农溪沿岸,有近600名纤夫借当地旅游业兴起之机,将拉纤作为一种表演,从中外游客那里挣来不少钱,家境日渐富裕,拉着纤缆奔小康。

纤夫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昨日开幕式上,来自加拿大的弗来德·泰德先生有幸成为神农溪旅游开发以来的第500万名外宾,获得当地政府特别纪念奖。据巴东县县长刘冰介绍,该县旅游业年产值已过6亿元,占经济总量的12%-15%。今年以来,接待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

    4月18日,纤夫在神农溪逆水拉纤。

   随着河运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纤夫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湖北巴东的神农溪仍然保存着珍贵的纤夫文化,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体验乘坐“神驳子”——豌豆角小船和纤夫拉纤的原始古朴。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至湖北巴东巫峡口入长江,因炎帝神农氏架梯采药,顺溪而下长江得名。纤夫,当地人称“桡夫子”,以其粗犷豪放、古朴浪漫的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上部落。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新华网湖北恩施4月19日电(记者郝同前、杨希伟)“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刨沙呀,嗨着!光着身子,嗨哟!往上爬哟,嗨着着……”4月18日,伴随着一声声纤夫号子,首届中国三峡纤夫节在湖北省巴东县开幕。

    在湖北省巴东县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雄奇险秀的峡谷里,声声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回荡在山崖间。与长江三峡一衣带水的神农溪景区处处洋溢着欢乐和激情,近50家旅行社、千余名中外来客在这里尽情感受着纤夫之魂、巴人之韵。

    “世界纤夫在哪里,三峡巴东神农溪。”素有“山川险胜甲荆南”的巴东是古代巴人故里,是巴文化、楚文化、土苗文化的交汇地,是纤夫文化发源地。为弘扬纤夫文化、塑造旅游品牌、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旅游局、恩施州人民政府主办,恩施州旅游局、巴东县人民政府承办了首届中国三峡纤夫文化旅游节。

    据介绍,在纤夫节开幕当天有6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2.4亿元。其中,水布垭480立方米高炉硫铁矿实验项目投资4亿元。当天签约项目还有年产6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魔芋深加工生产线、巴东经济开发区线缆生产线、开发区三星级宾馆建设和年产3.5万吨工业硅生产线。同时,巴东各旅行社还与武汉扬子江邮船公司、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荆州康之缘旅行社有限公司等7家旅游企业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

    当日,巴东县政府还举办了2009年北京对口支援项目签约仪式,签订了援建巴东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项目、援建1000口沼气池建设项目、援建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和援助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

    节庆期间,除举办纤夫文化论坛暨《神农溪纤夫文化》xx式外,巴东山城十里长街上,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文艺团体表演的民间原生态歌舞深深吸引了游览者的眼球。

    4月18日,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在神农溪乘船游览。

    随着河运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纤夫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湖北巴东的神农溪仍然保存着珍贵的纤夫文化,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体验乘坐“神驳子”——豌豆角小船和纤夫拉纤的原始古朴。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至湖北巴东巫峡口入长江,因炎帝神农氏架梯采药,顺溪而下长江得名。纤夫,当地人称“桡夫子”,以其粗犷豪放、古朴浪漫的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上部落。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4月18日,纤夫传人在开幕式上祭拜祈福。 当日,中国三峡纤夫节在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中外游客在这里尽情感受纤夫之魂、巴人之韵。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4月18日,游客在神农溪参加中国三峡纤夫节。 当日,中国三峡纤夫节在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中外游客在这里尽情感受纤夫之魂、巴人之韵。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传承纤夫文化 彰显巴东魅力 第二届巴东·中国三_昨夜风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