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湘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2010-04-18 23:26:08 阅读8 评论0 字号:

蝶儿飞飞

一、教材分析
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可以看见蝶儿飞飞。蝴蝶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昆虫,它们品种繁多、外形各异、色彩绚丽,在人类文化艺术生活中,它几乎深入到每个角落,蝶儿飞飞无论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编织、结绳、印染……都有以它为形式或内容的取材。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6课 蝶儿飞飞
本课蝶儿飞飞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先在纸上设计剪出蝴蝶的外形,再进行纹样和色彩的绘制,并将绘制好的蝴蝶粘贴在细铁丝上,让纸蝴蝶飞动起来进行各种游乐活动。
设计新颖的蝴蝶外形,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折一剪一画一粘是纸蝴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教师无需从头到尾示范制作步骤,只示范细铁丝粘接的方法即可。在掌握了本课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由发挥,寻求多种工具,采取多种方法粘接纸蝴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
二、教学目标
◆增强欣赏自然美的意识,激发儿童热爱创造活动。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并进行游乐活动.
三、教学设计
教师演示纸蝴蝶教具,创设蝴蝶在花丛中尽情飞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大自然感知的回忆、联想和想象。谈谈对蝴蝶的感受,了解蝴蝶的结构特征。展示各种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蝴蝶的形状和花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件演示:从普通蝴蝶外形变化为不同蝴蝶外形的过程,启发学生设计新颖的蝴蝶造型。
通过观察纸蝴蝶教具,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并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组织学生在室外或室内,利用自己制作的纸蝴蝶,自行设计游戏,开展活动。
作业要求:
绘制一只外形新颖、色彩艳丽的花蝴蝶,比一比谁做得蝴蝶最漂亮,飞得{zh0}。
四、教学建议
◆本课可用播放有关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影片,作为引入新课的手段,也可采用猜谜语、朗诵儿歌等形式导入。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或挂图等形象资料,并启发他们找出蝴蝶的共同点,如触须、翅膀、花纹等。
◆关于联系指导,应敢于放开,重于启发,无需一一详细交代和具体示范,让学生大胆探索,采取各自的方式和方法去表现,这样方可杜绝千篇一律,开创作业形式多样,色彩变化极为丰富的局面。
◆“舞动”的题材也可用其他有弹性的细钢丝或竹条等材料,并启发学生采用其他的工具、方法让纸蝴蝶飞动起来,如:将细绳粘贴在纸蝴蝶中央,扯动细绳让蝴蝶上下飞动等。

 

 踢踢腿弯弯腰

一、教材分析
“踢踢腿 弯弯腰”是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题材,以学生已知的做操、跑步、踢球等经验和xx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基础,主要完成撕纸条贴人形的学习任务。踢踢腿弯弯腰以“做做运动身体好”的活动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踢踢腿弯弯腰通过做做运动、视觉感受、对话、尝试纸条造型、发现与审美、动手实践与创作等活动来展开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探讨与学习。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并对操作程序作巧妙而明确的设计安排,掌握折、撕、拼、摆、贴的操作方法与要领。而人形动态和画面完整性的表现,既与充分动手操作有联系,又与自主调动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以及体验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当教学活动做到多者兼顾的程度时。将会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8课 踢踢腿弯弯腰
二、教学设计
◆对做运动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创作人形动态作品的愉悦。
◆认知通过各种纸质材料来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出熟练的折、撕、拼、摆、贴的能力和记忆、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突出参与
尝试、发现与重构、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传达健康教育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实施以“做做运动身体好”的活动参与为激趣引导。教师可提出运动(具体以做操为例)与健康的话题,提示对运动人物动态形象的xx,学生即兴参与运动的活动,体验与直观感受人物的运动与造型,开展健康话题、运动项目的讨论,回忆运动人物的形象。可用踢足球图为例来展开主要学习任务的探讨,教师通过提示找一找材料、读一读教材折撕示意图、试一试折撕出不同纸条,引导学生认知怎样运用材料,理解折、撕的方法。针对现有的纸条,师生互动探讨拼、摆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的参与尝试、发现与重构的探究学习活动,且运用示范突出“拼”与人物形象、 “摆”与画面构图美观的关系,引起对美感的xx。以运动人物视觉媒材的观赏和优秀作业的欣赏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自由制作或合作拼摆组合创作作业。以大家共同分享快乐,快来参加“班级运动会”为xx点,进行作业展示与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要点一在于人物运动动态明显,人形姿态合理、美观。二是注意到材料运用巧妙,画面构成有童趣。
作业要求:
折一折、撕一撕,将撕出的纸条拼一拼、摆一摆,贴出各种动作的人形,构成一幅有趣的画或让你贴出的人物来参加“班级运动会”。
四、教学建议
◆贴的方法已不是新知,可通过温习来巩固旧知和发挥已有的学习能力。
◆应注意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动手制作、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纸拖鞋

一、教材分析
纸拖鞋课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拖鞋”作为切入点,利用各种卡纸、色纸以及绳线作为材料,制作一双纸拖鞋。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9课 纸拖鞋
通过纸拖鞋欣赏、试穿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制作之中。纸拖鞋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拖鞋的结构(鞋底、鞋帮)以及制作拖鞋的原则(合脚)。从而根据自己脚的大小做一双合适的纸拖鞋,还可以试着穿穿,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纸拖鞋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学生以自己的脚型为模,做一双适合自己穿的纸拖鞋,教学任务的安排因此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激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分析、认识与再创造,将认识拖鞋、制作拖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美术”、“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明了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首尾的呼应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
欣赏评论——试穿体验——自主表现——交流评析——激励发散。
在欣赏评论中教师可出示拖鞋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分析拖鞋的结构、样式,试穿体验时可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拖鞋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可以以自己的脚为模型进行制作。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学生选用准备的各种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评价以自评互评相结合,可以谈谈自己制作中所获的感受,也可评评谁做的纸拖鞋最漂亮、合适。
激励发散时教师可以将本课作为“点”,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发散到“面”.使学生感受到实用美术的应用与魅力。
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和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四、教学建议
◆为启发学生思维,可提供部分拖鞋样式图片供学生参考欣赏,还可以将范品与实物结合,指导学生从中体会两者之间的异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业的形式既可以以绘画装饰为主,也可以以手工制作为主,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手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鞋底可用硬卡纸或泡沫板等,鞋帮可用纸条、纸片、绳线等。
◆学生作业的进度和效果显然会有差异。为此作业要求可适当放宽。
◆注意教学组织,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顺畅。

 泡泡乐

一、教材分析
泡泡乐是每个儿童经历过且最喜爱的游戏。“泡泡乐”是借助学生玩吹泡泡的快乐感受,来创设玩、印、画、撕贴泡泡的多种学习情境,泡泡乐促使学生体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对泡泡的形、色知识的认知和运用。本课泡泡乐的学习任务是通过玩吹泡泡、感知泡泡形与色、体验不同表现方式的快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等活动来展开的。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0课 泡泡乐让学生尽情地玩吹泡泡游戏,加深了对泡泡的形色感受,体验多种学习方式而只让学生选择印、画、撕贴学习方法的一种来表现对泡泡的感受,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能使学生在整体上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泡泡乐绩效将为今后学习塑造圆形的物件和运用常用色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表现出对玩吹泡泡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愉悦,能为表现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合的方法。
◆能辨识泡泡的形状变化和丰富的色彩,认知印、画、撕贴泡泡的方法。
◆大胆创作并表现出画面组织的美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为游戏参与与多元体验及适合选择的综合学习活动,突出手工工艺与绘画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施以学生玩吹泡泡游戏为学习导入,进入对圆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学习。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有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的讨论与学习。以体验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撕贴泡泡的方法,采取谁出的主意谁尝试演示的方式,引发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突出对圆形大小变化、常用六色的运用以及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教师示范注重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的提示。
教学评价以自评为主,突出能用语言表达对泡泡感受的表现意图,画面泡泡的组合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美观有趣。
作业要求:
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印一印、撕一撕、画一画,表现对泡泡的感受。
四、教学建议
◆针对印、画、撕贴的三种学习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学习和探讨,完成作业时应让学生明确只选择一种方法,否则一课时是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多课时学习则可考虑合理选择,并使后一课时在学习要求上有目标层次的提升。
◆注意在认知多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积极参与尝试,鼓励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小树快快长

一、教材分析
小树快快长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习。小树快快长树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通过集体创造小树林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关爱自然、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2课 小树快快长
树的结构主要由树干和树冠两大部分组成,树的外形形态各异,小树快快长可以概括为近似的半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本课小树快快长抓住这些特点,要求巧妙运用废旧的挂历纸、彩色纸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树。教材呈现了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运用卷、折、粘贴的手段,将树干做成了圆柱体、锥体等立体形;树冠则可以根据它的外形特点来设计,或剪或卷,再粘贴或插接到树干上。也可以随手剪出树的外形,再将树形对折。
二、教学目标
◆运用废旧的挂历纸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树。
◆认识树的结构特点,了解树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爱树、爱家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学生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法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树,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重视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观察感知——讨论赏析——自主表现——交流感受。
在观察感知中可设置多种教学情境,如借助图片、VCD影碟、课件等多种媒材让学生感知树的结构特点及其外形的多样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置于特有的情境中亲身感受并兴致勃勃地进行再创造;讨论赏析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立体的树立鼓励启发学生说出独到的见解,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琢磨方法的可行性与否;在交流感受前,诱导学生将各自的作品合创为一片小树林,激发他们的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对小树林的感想,如:“小树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想对小树林说……”,使学生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美好情感得以升华。
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敢说、想说,勇于想象、大胆创造。
作业要求:做一棵你喜欢的树,和同学一起做成一片小树林。
四、教学建议
◆材料可以拓宽,废旧的广告纸、包装纸、画报纸、特种艺术纸均可以,选材要注意色彩、纹样的巧妙搭配。
◆树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需要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予以适当的介绍。
◆抓住树的造型基本的结构特征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想象添加,本课运用的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方法,可以诱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启发学生思考:运用这些方法,还可以做什么?(如教材中呈现的小兔子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湘版一年级下册教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