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不知道“缶”和“击缶”的发源地- 李乃庆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张艺谋不知道“缶”和“击缶”的发源地

2009-03-18 10:32:19 阅读113 评论26 字号:

 

 

                 2008奥运会开幕式之“击缶”源于河南淮阳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在“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中央, 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全场观众随着数字的变换一起大声呼喊:“10、9、8、7、6、5、4、3、2、1”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刻。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当我看到这个场面和乐器的出现时,不禁大为震撼: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源于河南淮阳,久已“失传”,张艺谋怎么发现了它,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于缶(fǒu),《辞源》有几种解释:一是瓦器。圆腹小口有盖,用以汲水或盛流质。二是古乐器,三是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关于其起源,并没有说。关于其作为乐器的起源,也没有说。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

  xxx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小冰箱。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的“缶”就是仿照这种方形样式制作而成的。

    最近见一文章说:《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xx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xx不同。“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埙是谁发明的?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拾遗记》中说:“庖牺……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庖牺即太昊伏羲氏。他生于6500年前甘肃天水,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目前,淮阳的很多村庄仍然有制作泥泥狗的习俗,在太昊陵庙会上有大量泥泥狗出售,埙是泥泥狗中的一种,群众叫它“梨喽”,又叫“娃娃头”、“喔笛”等,属于吹奏乐器。淮阳埙,音孔有三、五、六、八之别。一个音孔经气息控制与按指力度,可发出不同的音律。其音圆声幽,婉转悠扬,闻之如返远古时代。缶,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上几种关于缶的描述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殊不知,它的起源更早,而是在周朝初期的陈国(今河南淮阳)就有了。我国{dy}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陈风》十首,其《宛丘》一首描写道:“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稻dào)。”由此可见,“击缶”早在周朝初期的陈国就有了,而不是源于秦朝。

为什么说“缶”源于淮阳?因为陈国的{dy}代国君陈胡公,是周武王灭商取得政权后,追封的一个国君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从此始。陈胡公是舜帝的后裔,原居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后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南),子孙以地为姓。舜是上古时期xx的制陶专家,他的后人继承这种技艺,擅长制陶。其32世孙虞阏父为周陶正,给周国立了大功,儿子妫满品德高尚,又是圣君之后,所以周武王封他为陈国国君,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并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到陈国后,也把制陶技艺带到了陈国,“缶”便在此产生,所以其妻大姬才“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这一古老的乐器被张艺谋“发掘”并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展现,实在让人佩服他丰富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遗憾的是,他不一定知道“缶”和“击缶”的发源地。作为一个艺术大师,他应该到淮阳考察并使之进一步展现给世人。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张艺谋不知道“缶”和“击缶”的发源地- 李乃庆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