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希腊债务危机既暴露出 区深层次缺陷,也催生一场深刻变革。在欧元区国家忙于为希腊出台临时性救助方案的同时,它们开始放眼长远,试图从根本上避免希腊债务危机重演。一场欧元区新政正在酝酿。
三大举措强化经济协调
在4月16日于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非正式会议上,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就加强内部经济政策协调展开系统性讨论,欧元区新政初见雏形。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在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向与会财长们介绍了欧盟委员会在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方面的设想,得到积极响应。
根据这一设想,欧元区今后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经济政策协调:一是强化财政纪律,严格执行《稳定与增长公约》;二是深化和扩大对成员国的经济监督,由简单的预算监督扩大到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等问题;三是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用于应对像希腊债务危机这样的成员国财政危机。
成员国预算接受别国评议
强化财政纪律可谓是从希腊债务危机中汲取的最直接教训。虽然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为欧元区国家规定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限,但其执行一直很成问题。正因如此,欧盟对于希腊常年赤字超标虽屡屡发出警告,但却难有作为,结果给当前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如何强化财政纪律,欧盟内部众说纷纭。德国曾提议,应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国家实施必要惩罚,直至停止其欧元区成员资格。雷恩则认为,欧盟应当双管齐下,既要借助事后惩罚起到威慑作用,也要注重事先预防,让欧盟可以对欧元区成员国制定预算施加影响。
据此,欧元区成员国今后在拟订预算方案时应首先提交欧盟委员会和欧元区财长会审议,然后再由本国议会批准通过。雷恩说,这意味着欧元区国家的财政预算将受到其他成员的评议,因为希腊债务危机清楚地表明,一国的财政危机会影响其他成员,甚至危及整个货币联盟的稳定。
两方面努力纠正经济失衡
雷恩指出,欧元区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应当超越预算领域,着力解决区内日益加重的经济失衡问题。
希腊债务危机充分暴露出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一方面,像希腊这样的成员近年来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过度消费和房地产泡沫等经济隐患严重,经常项目赤字不断累积,当金融和经济危机袭来时便成为薄弱一环;另一方面,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成员经济竞争力相对上升,出口强劲,经常项目盈余不断扩大。
这种宏观经济失衡局面由于金融和经济危机而正在加剧。作为单一货币区,内部经济失衡给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制造了障碍,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区内成员经济发展步调不一更给它们携手走出危机增添了难度,因为执掌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在实施“退出”策略时很难找到一份适合所有成员的时间表。
为了纠正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雷恩说,最紧迫的是经常项目出现大量赤字的国家需要努力,而那些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也应作出努力,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后者需要牺牲自身出口来实现这一点,而是要扩大内需。
建立长效机制应对危机
如果说强化财政纪律和解决宏观经济失衡是着眼于事先预防,那么建立一套长期的危机应对机制则注重事后补救。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腊债务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元区缺乏一套固定机制,在区内成员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相救,而欧元区国家在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拖沓和内耗更让外界对欧元区的危机处理能力深感忧虑,由此已对欧元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在欧元区内,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远非希腊一国,如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机制,每当出现问题都要欧元区国家“挤牙膏”一样拿出救助方案,投资者xx有理由担心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并且有可能在欧元区内扩散开来。
雷恩此前建议,设立一个类似国际货币 组织的欧洲货币基金,用于应对成员国财政危机并加强对成员国的经济政策监督,但至今,欧盟委员会尚未就此提出正式建议。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欧元区将来在设计长期机制时都需考虑“道德风险”,被救助者必须付出代价,否则只会导致成员国因为有人“兜底”而更加有恃无恐。
史上{zd0}改革推行不易
如果当天欧元区财长们初步审议的这些改革举措最终得以实施,那么势必会成为欧元区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改革,标志着欧元区经济融合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但是,这样的改革意味着成员国要牺牲部分主权,因此推行起来绝非易事。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说,他对雷恩提出的改革设想百分之百支持,欧元区财长xx有理由讨论各国的预算方案,这并不是要剥夺各国议会的权力,而是欧元区成员应当了解相互的预算安排及对自身可能产生的影响。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也对加强欧元区经济政策协调表示强烈支持。
但是,身为欧元区{dy}大经济体的德国已经对相关改革建议颇有微词。出席会议的德国财政部副部长约尔格·阿斯穆森表示,尽管欧元区国家应当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但是非常清楚的一点是各国制定预算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对于纠正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德国政府也一直坚称,自身出口强劲恰恰反映德国经济的竞争优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应当好好向德国学习,而不是将罪责怪在德国身上。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