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com:每天团购一次_企业家_新浪博客

团购网站发展到现在,要做出新意并不容易,今天所介绍的是TechCrunch12月初介绍的刚刚获得Accel资本、NEA等3000万美元风投的团购网站Groupon却凭借几个不同做出了不同:每天仅团购1件商品或服务、寻找{zd0}折扣的团购品、提成高达3-5成。

 

 

网站名称:Groupon.com(http://www.groupon.com/)

上线时间:2008年11月

网站地点:美国芝加哥

Groupon所提供的团购服务大家已经很了解,但在选择具体的团购商品或服务的时候,Groupon却非常谨慎。每天仅仅有1件、而且都立足于各个城市提供本地化团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团购的以服务类为主、而不是折扣价的商品,这些服务包括SPA、跳伞、等各类培训课程和高尔夫、滑雪、划艇等活动,或许这才具有更大毛利吧?而且这些团购的折扣都相当低,因为每天只有一件,Groupon非常注重选择,一般折扣可以达到六折、四折,甚至还有一折的。毕竟团购的商品和服务才是吸引用户的根本之道。

Groupon对于团购的参与人数也卡得非常严格,毕竟价格低的话当然就需要足够的人数。它规定只有达到预定人数,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折扣价;如果缺少人哪怕只有一个,每个人也就享受不到折扣价了。这样就有可能发动人们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传播,很多人就将Groupon搬上了Facebook和Twitter以吸引足够的人数。

如果仅仅只是底价来吸引用户,还不足以确保Groupon的盈利。于是在商业模式方面,Groupon会对团购所促成的售价大胆提成30%-50%。是不是很厉害?不知道Groupon是如何和那些供货商、服务提供商谈判的,或许因为其所选择的培训、活动等领域并没有多大的成本,不像制造类的商品,所以才容易促成吧?

Groupon目前提供包括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洛杉矶等26个主要城市在内的本地团购商品和服务,拥有126名员工,分布在各个城市寻找最合适的团购商品或服务。Groupon号称自己在2009年6月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并表示在2010年公司营收有望达到1亿美元。

有的时候,在平常服务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总会有回报的,Groupon就是实例。(文飞翔)

 

台湾团购网站Groupon的模式初探

合购、团购已经是非常热门的东西,许多点子现在集中在这一块,尤其是台湾的是我很尊敬且聪明的网站。这星期,硅谷传出有一间合购网站「」取得高达3000万美元(台币10亿)的创投资金,且顺便透露好几个关键数字──TechCrunch那篇文章才短短几百字,却吸引高达400则留言,因为大家都吓了一大跳!

Groupon在今年初才开站,到了年中六月,明明员工人数高达126人(这数字我看了三次确定没看错),竟然就已经损益两平!

明年,也就是他们开站第二年,营收将会达到高达5000万美元(台币15亿)!注意,这个数字不是常被电子商务网站浮报的「成交金额」哦,而是Groupon这个网站真正收到的钱,当然还没扣除人事成本等等,但想必那部份以这麽大的营收来看,5000万美元至少50%可以进入口袋。它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广告,不是上架费,而是成交费,每一笔成交后要付某个比例给Groupon。

开站一年就营收15亿台币,怎麽可能?Groupon在美国的竞争者至少就包括了BuyWithMe、Qponus、LivingSocial等,如果还计入类似的点子可能列了十几家都列不完,但,以上每一家就算做到多大的「成交金额」,{zh1}真正{zh1}收到网站站方口袋的往往只剩一点点,有的少得不成比例,像这样「半年损平、一年营收15亿台币」似乎从未出现在任何合购网站过。

Groupon是否有特别的做法,还是说,团购或合购还有什麽新招?

不尽然有,才奇怪!Groupon搞的正是五、六年前好多人常听到的合购想法──

它说:来吧,买吧,大家一起买某个东西,不过不是永远都成交哦(这种买法在Wikipedia裡面正确称为「Group Buying」),目前在Groupon上面的deal大部份都是要累积到75~90个左右才会成交,目前看起来几乎天天都成交了(譬如今天这个看起来实在不怎样,目前就已有98个购买,早就超过了门槛)Value $1,197 Discount 85% You Save $1,012。文章还举一个例子,某堂在芝加哥进行的「跳伞课程」大折价,一次就进了1600人,人人得到五折六(44% off),原本要229美元一次的跳伞课程(跳伞真的都很贵的),现在只要128美元,几乎半价来贱价出售。这个团体折价开出来之后,短短{yt}内就收集到1600人!这家跳伞课程原本一年只做6000个生意,现在{yt}内就涌进1600人预约,我是有点小担心那个教练现在得服务高达1600人,跳太多会开始晃神不太专心……。

有趣的是,这麽多的合购与团购的做法、商业模式,是什麽让Groupon这麽快就获利、准备赚10亿的?

我们看了一下,发现Groupon有几点有趣:

{dy},慎选厂商,只提供{zd0}折扣:从前合购的想法是,什麽桉子都接受,所以大部份只打个九折,少数打到八折,几乎只是拿合购平台来当广告版位使用。但Groupon採精緻策略,它和Woot或台湾的CrazyMike一样,每天只推出一样商品,而上面的折价据说都从至少「六折」起跳,有的打折幅度高达「一折」,而且都是扎实的打折。Groupon以一个新创网站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126名员工中,大部份都是「业务」,他们的责任,就是跑出去找找看一般消费者会有兴趣、利润应该也高的厂商,主动和他们谈超级大的折扣,放在Groupon上面卖,这些业务想必拿的是超低底薪、超高抽成。

第二,大胆收费,每次都抽三到五成:Groupon的抽成显然是异常的高!据文章说,它大多会抽取高达售价30~50%的佣金,换句话说,对商家来说,它不但要想办法提供出一折的折扣,{zh1}收到口袋裡的可能只剩0.5折,也就是平常售价的5%而已。你说,为何厂商会接受Groupon抽取如此高的佣金?透过{dy}点,Groupon的东西可能个个都是超级划算,吸众力超强,此外,因为这麽大的佣金,Groupon极有可能估算到成交机率大约三成就另外默默拨了5%~10%左右帮每个商品在他处打广告,厂商反正没有风险,只要算好在抽抽到只能赚0.5折后还是赚钱的,那当然愿意就愿意跟着Groupon,事实上据Groupon网站上面说,有高达95%的客户都愿意下一次再和Groupon合作下一档商品。

第三,{bfb}掌控金物流,不适合宁可放弃(但要谢谢方便退款工具):注意,可以想像,经过一、二点,Groupon上面可以卖的东西其实不多。事实上Groupon网站上卖的大多不是卖「商品」,而是卖「服务」;譬如有些像餐厅、SPA、课程,大部份成本是固定的,变动成本都是时间成本,空閒在那裡不如填满它!也就是这样,Groupon的缺点是它仰赖区域性,无法快速移到每个城市去;它的业务员必须深耕在当地,才找得到当地的「服务」。不过,Groupon得到的好处更大,因为「物流」的部份几乎不需要,就为Groupon解决了一半的问题,让Groupon可以更敢说「让我来为商家代收服务」,{zh1}只需要给商家一串付费客户名单,毋须为之后的运货纠纷伤脑筋。而「金流」部份Groupon决定「自己担」,而且是「成交才付」。Groupon的潜在风险是,万一说好要来1600位,结果却只付了1400位?不,Groupon是叫你马上先付,万一不成,Groupon会将钱全数退给你,全部都是线上交易,而它可以这麽做,也要谢谢方便的金流工具,让「退款」这档事对Groupon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麻烦的事情。

以上三点可看出,Groupon做的已经不是「长尾」市场,世界上可能有100万样商品可能适合团购合购,但可能只有0.01%的商品适合在Groupon上面卖,Groupon宁可放弃其他所有不适或无法成交的商品,也忍痛对那些其它城市的商品说bye bye,他们只做几桩生意,但每一次的生意都海赚一狗票。不过,这个0.01%一定还是要够多才行,我一直在想,我所知道的世界裡,还有哪些商家是可能愿意以这样的条件放在Groupon上面卖的?有没有什麽东西是服务型的,成本都是虚拟(譬如时间),或是根本是自家工厂?譬如,你卖一样东西,原本的製造成本就是5%,但其他成本可能高达50%,那你现在可考虑透过Groupon来做一个「二折」的大促销,卖500个才卖,这样可以保证赚钱?譬如,假设NET-MBA课程从6000元变成只有300元一堂,我一直在想,要怎麽样我才会愿意上课?简单!如果因为这次的团购活动,我招生招到1000人,我就愿意上这堂课;有些人可能不在意自己所接到的服务品质是以前的五百分之一,甚至不在意跳伞教练可能{yt}跳100次已经头昏脑帐找不到拉伞的机关,那就去吧!

这几年,电子商务应该又会推出新模式了,这周我在各地写文写的几乎都是电子商务,这部份是网路的起头,也是网路{yj}的根基;有时候,再炫丽的长尾理论,也还是不敌那0.01%的魅力,创业家一起来想想还有哪些创意,少量,卖贵,收贵,反倒吸更多人,赚更多钱。

这个模式其实十分类似国内的{ms},只是没有一家专门做{ms}的网站。国内很多的商家没打算在{ms}的商品上赚钱,其实是个体验,比免费派送的广告效果可能要更好,只是看怎么能尽量节约一些成本而已。

我想这种模式在国内更好开展,前期推广的成本大了些。希望文章给想网上创业的童鞋有一些帮助。

 

 

 

合购、团购如今已经非常热门,团购网站发展到现在,要做出新意并不容易,但是团购网站Groupon却凭借几个不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正因为如此,Groupon刚刚从Accel资本、NEA等风投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市场估价为2.5亿美元。

每天一件,限人数“{ms}”

只要你在Groupon的网站上注册,每天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它的邮件,其中会提供你所属地区餐馆、温泉、自行车店、电影院的优惠信息等,例如用50美元优惠券吃一顿价值75美元的晚餐,或以三分之一的价钱购买芝加哥小熊比赛的露天看台位置。

这些项目中很少有具体的折扣商品,而是以服务业为主,比如SPA、跳伞培训课程和高尔夫、滑雪、划艇等户外活动服务为主,大部分都是以4-6折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有的甚至是一折,与有些同类网站不同———提供八折、九折的项目也出现在后者的网站上,逐步演变成了广告,吸引力反而不高。而Groupon每天给用户提供的项目都只有一个,并还有时间限制,吸引力自然大得多。

这样的机会似乎总是特别让人心动,但若想得到它,你还是得凑够足够的人数,在Groupon的网站上,当某一项团购产品推出会,它告诉用户折扣的比例,人数限制以及截止日期———只有达到预定人数,才有可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折扣价;如果缺少人哪怕只有一个,这项交易都不能进行。

大部分项目需要累积到75~90个左右才会成交,但奇怪的是,看起来似乎天天都成交了,有的项目折扣度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报名的人数还是会超过门槛———也许正是Groupon对于团购的人数的严格限制,才使得用户们有较大的热情去动员各自的人际关系网络,很多人甚至将这些信息搬上了Facebooke和Twitter来邀请好友来一起购买。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个在芝加哥进行的“跳伞培训课程”大折价,原本要229美元一次,现在只要128美元,这个几乎折价一半的团体价开出来之后,{yt}内就有1600人报名。这家跳伞培训机构原本一年都只做6000个人的生意,用户们似乎也不在意自己所受到的服务品质可能只是平时的五分之一,毕竟跳伞教练{yt}培训100人次可能会有些头昏脑涨。

勤勉业务员,挖掘各地商品

人多折扣大,商家们通常都会提“团体优惠”的概念,在行业的淡季,或者光景惨淡的日子,很多商家都愿意提供相应的折扣来笼络客人,但问题是,从哪里去找到这么多的消费者?

Groupon主动出击,在它所拥有的126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业务员,分布在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洛杉矶等26个主要城市,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找那些当地消费者感兴趣、利润较高的商家,就某一项产品或服务,跟他们谈一个超大的折扣,用来做团购,放在Groupon上面卖。

业务员的勤勉或许才是Groupon7个月内盈亏平衡的关键原因,他们立足于各个城市的本地化消费信息挖掘,充分调动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了商户的需要———或许他们个个都是拿得超低底薪、超高抽成,才有如此之大的动力。

三方共赢的模式是否可供复制?

Groupon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利用网民获取较大折扣的心理,促使他们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互动,自发为有需求的商家聚集足够的消费者,而自己则从中获得了平台的服务费,但Groupon的野心不小,每次抽成的比例在30%-50%之间,留给商家的利润所剩无几,为何他们会接受?

首先在于项目的精准选择,像餐厅、SPA、培训机构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的,变动的是时间成本,闲置的时间不如以微利来填满它,更何况,如果{zh1}报名的人数没有达到商家的期望,Groupon会在网站上给商家免费做24小时的广告,对于商家而言,最差的情况也就是一个无本赚吆喝的交易,毕竟,采用传统的广告方式来做宣传,商家不但对受众群的信息所知甚少,还要缴纳不菲的广告费。

因此,据Groupon网站上面说,有高达95%的商家都愿意再和Groupon进行合作。

Groupon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可能在可成交的项目与免费的抓眼球项目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对它而言,价高利薄的项目是时不时刺激用户的“棒棒糖”,但真正给它带来利益回报的,却是那些{zd0}众化的、利润较高的项目。

在当前电子商务大热的环境下,带着新项目杀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应该有足够的智慧,Groupon的模式在限制用户数量的机制上有点像国内很多网店开展的“{ms}”活动,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商户才是{zd0}的学问,对于传统的制造业、食品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商家来说,Groupon的模式并不适用,尤其是在超市和专业卖场大量存在的前提下,在中国要做类似的项目,可能存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区域市场,而且一定要有充分的资源迅速占领它,不要给跟风者任何的机会。

有的时候,在平常服务的基础上,做深做细,总会有回报的,Groupon就是实例。

 

 

本地化+精品模式 vs 全国市场+长尾模式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Think small 这是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当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宣传自己的汽车是豪华的,宽敞的,马力十足的时候,就有了反其道可行的机会:,Volkswagen的甲壳虫抓住了这个机会。

2009年成了中国B2C电子商务的百货元年,除了网上书店起家较早进入百货零售的当当网、{zy1}亚马逊之外,京东商城,新蛋网,红孩子等垂直B2C商城也都在全力拓展产品品类,销售男士衬衣和服装的Vancl也杀入了女装市场,甚至都推出了Vancl凡客诚品品牌的家居用品。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来提升销售业绩,以“烧钱”和不盈利的经营策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lx1}地位,做大、做强的战略成了B2C业界的共识。
据CNZZ数据,截止2009年12月,国内B2C网站数量超过了9400家,这些网站当中有多少是获得了创业投资?允许你“不差钱”去经营的?如果说,这些大网站有风投的资本允许你不盈利,允许你为了发展而增加投入、扩大产品线;那么,没钱或缺钱,需要原始积累的小电商以什么为资本去可以不盈利、去投入呢?针对中小电商而言,普适的经营理念应当是:活着、盈利、做强,比做大更重要。

难道中国的B2C模式只有这一座独木桥可走吗?有没有电子商务市场的Think small ?

去年12月份的时候,继Groupon.com获得了3000万美金的投资后,它的模仿者buywithme.com获得了550万美金的创业投资,欧洲的{dy}个模仿者citydeal.de也获得了4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笔者在这里不是要报道国外资本市场的新闻,而是引发一个思考,是什么样的模式能够在充分竞争的海外电子商务市场获得资本如此热烈的追捧?

一. 访问, 在Visit More Cities里可选择不同的城市,可以看到以下图片内容的页面。


二. 当前选择的城市是Chicago,图片上正在销售的产品是 ,有详细的餐馆特色和服务项目的介绍;售价是$12,可节省65%;促销活动{zd1}购买数量是250份;购买后的有效期到2010年8月14日,每个用户xx购1次;

三. 该次活动总计销售了5128份,销售额是61536美金;

四. 点击Buy!按钮,一个很简单的购买页面,只需要直接输入数量,填写信用卡资料。

功能如此简单的一个网站,确已获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

  • Groupon创建于2008年11月份,第1个市场是Chicago芝加哥,不久之后开发了Boston波士顿和New York纽约;
  • Groupon在2009年6月份,上线仅仅6个月时间就已经开始盈利了;
  • 2009年的12月份的时候,他们雇用了126名员工,超过一半是销售人员。每一个星期左右拓展一个城市市场,截止到2010年拓展到了40多个城市;
  • Groupon计划在2010年销售额达到1亿美金。

 

1. 本地化经营。Groupon创业从芝加哥一个城市开始,把其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了其它的市场。没有能力去经营的城市,那就暂时放弃掉,开发一个市场就成功占领一个市场,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推广,绝不做盲目地市场扩张。谁说的做B2C就必须要面向全国市场经营?这就是Groupon能够在短时间盈利的关键原因之一,集中有限的资源,争取{zd0}的收益

2. 卖服务。Groupon销售的产品以餐馆,酒店,美容,健身,SPA,高尔夫,音乐会等等服务产品为主。这些产品都不需要Groupon参与物流配送发货给用户,每一次促销结束,只需要提供给顾客有效的电子凭证,并且把用户的名单发送给合作商家就可以了,无物流成本,这也是降低运营成本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3. 精品策略。只选择最适当的产品提供给用户,折扣在40%-90%不等,让每一次促销活动的产品,都让顾客获得{zd0}的实惠。宁缺勿滥,对选择适当产品严格地把关。和通常的B2C网站对比,groupon都不像是一个销售网站,甚至并不是每天都会有产品在销售,某些日子你只能看到提醒你输入邮箱来获得活动提醒的页面。产品越多越好,充分地满足长尾市场,相对于此类思维定式,少而精、宁缺勿滥,不仅是产品和服务上的精品,还是能够创造效益的精品。所以几乎每次的促销折扣产品都是大卖、特卖!Groupon也就大赚、特赚!

4. 收取高额的佣金。Groupon为商家进行折扣促销后,要收取高达30%-50%的销售佣金,商家最终收到的甚至只有销售金额的5%-10%。如此之高的毛利,商家都愿意合作,关键的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所选择的产品,有些服务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在营运期间是要发生固定的基础费用,增加几个顾客,根本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增加;还有些服务产品,顾客需要预约,从而让商家能够在成本价格销售基础上,可以合理的安排服务
时间,平衡日常运营期间的服务高峰期和低峰期。其次,很多商家与Groupon的合作就等于是在做市场推广,如何能保证推广的效果呢?Groupon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与其在其它的媒介上投入费用宣传(会有花钱了没达到宣传效果的风险),还不如通过Groupon直接把顾客请到店里来。如果促销活动不能达到商家既定的购物数量(需要宣传的顾客{zd1}数量),促销活动就会自动取消,商家没有任何的风险。

5. 社会化媒体传播。Groupon的团购模式的规则是如果达不到既定的购买数量,所有的参加购买的顾客,都无法获得产品,订单将会取消并退款。稀缺的精品,过了当次的购买机会,可能再也买不到如此优惠的产品了!这种模式的本身就会促使参加购买的顾客,去口口相传给身边的人来一起购买,还可以送给朋友作为礼物;服务产品本身也会促使顾客和亲人或者找一些好友一起去体验服务,比如,美食、xx课,听音乐,SPA、美容等。除了模式本身的推动销售因素之外,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顾客参加每一次的促销活动,Groupon也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与通常的B2C网站的差别点在于,除了老外网站强大的EDM推广之外,Groupon在有限的城市仅仅只做有限的Adword关键字投放(在google Adwords广告上主要做deal of the day,daily deals关键字,产品相关的关键字压根就不做!),它的宣传推广更重视社会化媒体Twitter,Facebook等传播的力量。

在Groupon之前Woot是One day,One deal的明星网站,但是Groupon没有去照搬Woot的模式,也没有认定Woot的模式是{wy}的标准答案,而是去思考有没有“Think Small“。Groupon案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会有千万种,条条大路都会通向罗马,从成功企业的优秀案例中可以悟其道,而不是简单的效其形。但往往很多人和企业都在去寻找一个所谓的xx标准的、{wy}正确的模式或者答案。其实每一个企业和团队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独特的能力,结合自己的能力与实情的创新远比复制它人的模式或能力更容易成功。

当ebay的C2C是电子商务的明星的时候,Aamazon练就了一身B2C的横练功夫;
当Aamazon的Power by Aamazonxx风骚的时候,GSI从它手里抢走了ToysRus;
当Walmart的商店里销售了全世界最多的实物商品的时候,Apple公司用iTunes在线音乐商店超过沃尔玛成为规模{zd0}的音乐零售商;
当英国的百年老店Woolworth在金融危机下轰然倒地的时候,Asos成了英伦时尚购物的代名词;
……

当阿里巴巴画B2B、C2C、B2B2C等等的”生态圈”的时候,DHgate打开了中小企业的新丝绸之路;
当京东、当当、Vancl还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的时候,Lightinthebox的海外小额批发业务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

当你还在搞Seo反链的时候,有人正在研究Social Media传播;
当你还在纠缠于“电商的行业本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答案的时候,有人正在“一招鲜,吃遍天”;
当你还在徘徊于做淘宝店,还是独立B2C的时候,有人已经有了百万级的活跃注册用户;
当你还在探讨客服、物流、技术是否需要外包的时候,有人已经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化运营的思路;
当你还在如何”Me Too“的时候,有人正在思考“Think Small” !

 

 

白鸦:“GroupON”会不会沦为“功能”

互联网的世界确实够扁平,大家xx的事情和接触的点,很容易撞车。几个月前杭州5G聊了一回团购,大伙在的包间好好围观了一次 ;随后这几个月不停的有朋友跟我谈起这玩意儿,几个月来对Groupon和互联网团购算是有不少思考;今天,王兴在搞一轮“饭否用户收尸”,充分博取了大家的xx、好感、同情之后,对外公布了王兴版的Groupon,和以往的王兴模式一样,一贯的xx照抄,连运营方式都差不多。

很多人说Groupon的模式不是什么团购,是“限购”,其实还是一个意思。要知道所谓“限购”真的只是一个传说,其本质还是团购,最终所达成的目的还是一批人同时消费一种服务,从而得到集中消费的各种好处。有位仁兄说“淘宝的{ms}是一种营销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团购行为”,这句话我一直很认可,限购、{ms}、定量下单其实都是团购的一个变种而已。

互联网上的团购行为一直存在,这个市场的利益也同样存在,虽然大家说不清楚利益到底在哪里。

像淘金一样,篱笆网已经证明了在中国这条水沟里是有金子的,至少他看到了。但,篱笆网其实也证明了另外两点:{dy},团购不是在所有领域有可行性,且需要大量原始人气积累;第二,线下服务能力要远比线上重要,而地域性很强。

当然,Groupon的团购模式和篱笆的模式大不相同,组织方式、营销方式、付费手段、金额大小、重点消费类型都xx不一样。 Groupon的模式更互联网化,线下服务可以很弱甚至没有且不受地域限制(虽然Groupon的地域特征其实也很明显,但他可以迅速在各地复制就算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地域发展局限),而篱笆的模式没有线下几乎无法运转。

Groupon的模式怎么看怎么趋向于xx。但在中国这个环境里,Groupon的模式却让人有很多的不放心。

首先,如果我们把服务按照线上和线下来分。线上服务会面临着太多的竞争对手,别人已经做了很多年,线下资源积累的丰厚程度非常之高,在没有较大已有基础用户群支撑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突破的可能,顶多沦为一个商家促销的小窗口。而线下服务就会面临着必须地域的局限性问题。

Groupon虽然有百人的线下团队,但它的线下团队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只是对于商户的“售前”服务和调配管理,几乎不牵扯什么个人用户的线下服务。它用一个xx的模式,接入商户之后xx由商户和消费者在其平台上自由运转。而在国内,这样的团购服务,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于消费者的线下服务能力,平台方必须要用参 与的方式充分保证消费者所得到的服务质量。然后,一旦牵扯到线下服务就会面临篱笆网所出现的问题:地域局限性很大,发展瓶颈很大。

还有就是,这种模式的领域局限性问题。 家装、服务业、母婴、化妆品、… 算来算去,其实团购模式所面对的市场很小。

Groupon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如果照抄他的所有模式,在我们的这个环境下将很难运营,无论在信用担保、营销推广(Groupon在社交网络上的营销推广非常好)、增值服务、佣金回扣等环节都需要做很大的本地化改良和创新才行。

这些创新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保命的需要,因为我实在不想看到Groupon这个模式,在国内出现twitter同样的命运:先出来一批照抄twitter独立平台方,用户群很窄众,然后被现有平台方作为标配“功能”引入,{zh1}被已经拥有大批资源和存量用户的大企业给踢出游戏桌。

唉,很多话不便多讲不便细讲。只能点到即止,有研究的人应该能明白。

 

 

Groupon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前途

论题一:Groupon是什么?
Groupon是一个团购网站。是美国近半年来比较流行的新模式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务类型的、服务有地域性、线下销售团队规模远超线上团队。

Groupon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子商务网站,它是电子商务、web2.0、互联网广告以及线下模式的结合体。虽然其目前的表现形式是团购,收入模式是依靠收取提成等,但Groupon的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Groupon更具有价值的是其拥有的庞大的用户订阅系统,他可以成为一家依靠广告模式的公司。

论题二:Groupon的成功之处?

团购并不是Groupon发明的,国内外很多网站都有团购的概念,Groupon的团购模式能够成功的因素大约有如下一些:
1、美国用户的猎奇心态比较重。
2、美国电子商务的环境,如支付手段、信用等比较成熟。
3、网站设计等在使用方面比较简单
4、选择的物品大多是服务类型的产品,不存在物流等压力并且符合用户的喜好
5、西方市场打折商业模式的成熟
6、有强大的线下销售团队和整合能力
等等。

论题三:Groupon模式能否在中国获得成功?

观点一,能成
1) 观点新颖、打折度高,如果与新奇商品配合一定受欢迎。
2) 做xx用户,做xx品,利润额高,也有市场需求。
3) 线上推产品,线下做推广,模式可以跟电视销售相结合。

观点二,不能成
1) 物流解决方案困难,成本很高,每天推一个产品很难与零售商谈分成,单一依靠出售打折商品,从分成角度来说利润值很低。
2) 竞争门槛低,很容易被人效仿,团购形式的购买模式已经被很多商家采用,博客、微博、社区都是团购的平台。
3) 团购网站很难独立做起来,会成为淘宝、{zy1}等电商的品牌、营销工具。
4) 中国的电子商务尚未建立起足够的信誉度,团购类网站的独立运营机制走上盈利的道路还很坎坷。

观点三:观望
页面团购是促销幌子,不是在卖一件商品,而是网站背后的运作,通过,订阅、邮件和用户的访问量,创造的广告价值。在中国的增长价值和商业模式有待观望。

论题三:王兴为什么选择Groupon?
从王兴创业的经历来看,一般都是选择近期热门的项目进行复制。Groupon、Foursquare是近半年比较热门的项目,所以王兴仿照这2个模式创业的可能性很大,最终选择Groupon可能是考虑到近期互联网政策,以及投资人倾向所做出的选择。

对于王兴而言{zj0}的状态是,迅速复制成功,然后利用其过去的经历获得融资,以此缓解海内、饭否连续失利造成的压力。

Groupon项目和王兴过去创办的项目都有所不同,这其实是一个线上简单线下复杂的项目,这对王兴团队将是一次全新的考验。过去那种依靠产品上xx复制,运营上采用精英人群口碑营销的套路,可能在这个项目的运营中要进行调整。

建议王兴采用“暗箱操作”方式,比如说买一批ipod Touch,然后假装以300元“团购价”团购,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出血”,或者能取得奇效。所以网站的slogan可以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

王兴使用饭否数据导入新网站的可能性比较小,他提供饭否数据导入更大可能是一种测试用户活跃度的行为,或者是PR行为。(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Groupon.com:每天团购一次_企业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