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理_稻草人_新浪博客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美国国家总审计局),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全国{zd1}点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zg}点为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一、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

1.东南部沿岸平原

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zd0}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位于这一地理区的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zd0}的半岛。

2.阿巴拉契亚山脉

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西侧,基本与海岸平行,长约2300多公里,一般海拔1000~1500米,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

3.内地平原

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长的美国与加拿大边界,南达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兰德河一带。

4.西部山系

由西部两条山脉所组成,东部为落基山脉,西部为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为旧褶曲运动后的产物。内华达山脉的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为美国大陆{zg}点,喀斯喀特山脉的雷尼尔山海拔4392米,仅次于惠特尼峰。

5.西部山间高原

由科罗拉多高原、怀俄明高原、哥伦比亚高原与大峡谷组成,为美国西部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山峡和深谷组成,气势雄伟,岩壁陡峭,为世界上罕见的自然景观。

二、美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复杂,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zd0}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zd0}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三、美国的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区。但由于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xx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寸(38厘米)。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xx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尔会带来少见的大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zd0}。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大体可分为5个气候区:

1.东北部沿海的温带气候区。这一区域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6℃左右,夏季温和多雨,7月份平均温度为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

2.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1月份平均温度为96℃,7月份平均温度为24~27℃,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

3.中央平原的大陆性气候区。这一区域呈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14℃左右,夏季炎热,7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7~3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

4.西部高原干燥气候区。这一区域属内陆性气候,高原上年温差较大,科罗拉多高原的年温差高达2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带降水量不到250毫米。

5.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气候区。这一区域冬暖夏凉,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气温在4℃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0~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

四、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形结构都是得天独厚的。美国农业用地(耕地和牧地)约为4.3亿公顷,占地球上全部农业用地的10%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主要农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量均居世界{dy}位。

五、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煤炭的总储量为35996亿吨,石油总储量为24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为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美国拥有18亿公顷的森林,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1.5%左右,主要树种有美洲松、黄松、白松和橡树类。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同时,数千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有时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0,000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在1872年xx政府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当地环境,成为了世界上{dy}个国家公园。

附1:流奶与蜜之地 美国这片土地,占有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的风水资源。地球上的国家,不说全部至少可说凡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以美国这片土地风水为{zj0}。这种{zj0}风水,可用八个字概括:东西对称、南北互补。所谓东西对称就是:东为大西洋,西为太平洋,东西跨度不大不小,内陆离海洋距离不远不近,平原广大,xx水陆交通条件很好。所谓南北互补就是:从最南边的佛罗里达半岛和濒临墨西哥湾的滨海平原,到最北边的阿拉斯加,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大陆,绝无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从中阻梗。这样,就造成了它极为有利的南北亦即阴阳互补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北冰洋的阴气与大西洋系的墨西哥湾阳气一年四季通通畅畅交流感应着,冬天要雪有雪,夏天要雨有雨。
    此外,美国这片土地,像夹心饼干一样,东有阿巴拉契亚山,西有落基山,两山夹一大平原,支流众多的密西西比河像伊甸园中的“四道河”一样,自北而南从大平原中间穿过。这条河流,遍及阿巴拉契亚山与落基山之间的中部21个州,流域面积达323万平方公里,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0%,总排水量3倍于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圣劳伦斯河;与长江相比,虽然只是长江的五分之三,但由于流域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因而工农业用水、水运交通等经济价值,至少是长江的一倍以上。尤其是:这条大河中上游的密西西比平原,曾受冰期时代广布北美的劳伦冰盖的六次来回翻动,极为松软肥沃;下游与滨海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连成一片的三角洲平原,像一切大河下游三角洲一样,肥沃程度,更不必说。因此,美国的可耕地,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极为肥沃。而地势稍高但平坦到有“大平原”之称的密西西比河西部流域,则是世界上{zd0}{zh0}的xx牧场。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面积广大的可耕地、充足的水量、冷而不酷因而地气很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个农业乃至高质量的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条件,美国一个都不缺,个个占优势。如此得天独厚、地平天成的好风水,实乃地球上xxxx的《xx》所谓“流奶与蜜之地”。  

附2(06年天津卷)第40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zd0}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9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⑵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6分) 

解析:铁路运输属于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其运输压力大小的变化,实质上是指影响其布局的因素在减弱,特别是运输方式的选择对其影响较大。主要考虑地域联系方式的扩展,由于运输物质的特点不同,可选择不同运输方式,如河运、海运、管道运输。 

答案: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启示:高考考查影射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91页—92页)中有美国铁路的命题:“⑵北美铁路的走向主要是怎样的?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方面找找原因。”北美铁路主要是东西走向,因为北美大陆东西海岸人口和城市集中,要加强东西部的联系,铁路多呈东西走向。就知识拓展来说,要思考“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较少是由于运输压力小”,接着思考“为什么南北向运输压力小?”,是由于“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对教材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是必要的。 

⑶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解析:本题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图中信息,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传统工业区,开发历史早,西部地形复杂,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农业结构以农林牧为主,有xx高科技产业区“硅谷”,技术先进,相对于东北部大城市数目少。 

答案: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开发较晚。 

启示:答题思维的开阔性。本题实质上考查影响人口布局的区位因素,从所给答案看,要求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受考场紧张氛围影响,要敢想敢写并注意合理性。

如下图为北美地区知识整合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地理_稻草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