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楦体纵剖面的设计

引用 楦体纵剖面的设计

2010-04-16 21:16:50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引用


        

        

        随着帮底结构设计和造型设计的普及,人们对楦型设计的xx与日俱增。对于楦体纵剖面的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先制作出楦型,然后将楦体纵向剖开,进而再进行分析,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如果改变一下思路,直接设计出楦体纵剖面是否可行?通过教学实践,广东白云学院鞋设计专业学生目前都可以完成纵楦体剖面的设计,可见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把纵剖面的设计提升到理论层面是xx可行的。

        

        

        设计思路

        

        那么,如何着手设计楦体纵剖面呢?思路从分解纵剖面开始。

        

        

        设计纵剖面的实质是设计楦体的底中线、后弧中线、统口中线和背中线,并把四条中线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四条中线与谁的关系最密切呢?通过分解楦体纵剖面可知,与中线分别对应的三角形有关。因此设计的路径是先设计若干个三角形,然后通过不同的三角形在设计出不同位置的中线(图1)。

        

        图1所示的是一个楦体纵剖面,通过分解以后可以分别得到跷度三角形、楦后身三角形、后弧三角形、统口三角形、楦头三角形。跷度三角形对应着楦底中线、后弧三角形对应着后弧中线、统口三角形对应着统口中线和后段背中线,楦头三角形对应的背中线的前段,背中线的中段用直线控制。其中的楦后身三角形起着楦体的骨架支撑作用。

        

        如果能找到多个三角形的合理组合,再设计四条中线将变得唾手可得。

        

        

        楦底曲线的设计

        

        

        楦底曲线的设计很重要,这不仅仅是设计纵剖面的基础,而且关系到楦底的舒适性。下面以230号50跟高(一型半)女素头楦为例进行设计说明。

        

        参考GB 3293-82,查得该楦的楦底样长242mm、后跷高50mm、前跷高13mm、总前跷高43mm,以及其它的设计参数。先做出楦底中线AB,找到踵心、腰窝、第五跖趾、{dy}跖趾、脚趾端的部位点,然后再通过{dy}跖趾和第五跖趾部位宽度,可以连接出斜宽线,找到前掌突度点W。由于后跟高度的影响,50跟高鞋楦的着地点并不是W点,而要往前移动3mm,定为W0点。也就是说W0点是个动态点(参见陈国学《鞋楦设计》)。

        

        以W0点为圆心,可以找到前跷点A0和后跷点B0,连接出前跷线、后跷线与跷平线,得到跷度三角形A0W0B0(图2)。

        

        

        楦底曲线在前跷线和后跷线基础上进的设计。根据踵心位置高度41.5mm、底心凹度6.5mm、楦底分界点137mm,可以找到后身底弧的控制点,以及前掌厚度3mm的控制点,连接出楦底中线控制线(参见陈国学《鞋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的A0→Z0→W0→R0→F0→M0→B0即为由各个控制点连接而成的楦底中线辅助线。在楦底中线辅助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光滑、完整的楦底曲线,见图4。

        

        

        后弧中线与统口中线的设计

        

        在设计后弧中线之前,先作出楦体后身三角形A0B0U2。通过鞋楦后身高66mm、楦斜长235.8mm,可以找到统口后端点U2。

        

        延长跷平线、截取后容差4.5mm、并作跷平线的垂线,找到鞋楦后身突点高度20.3mm定作D点。连接辅助线可以得到后弧三角形U2B0D。进而设计出后弧中线,控制该弧线最突起的位置在D点(图5)。

        

        后弧中线如图5中虚线所示。自统口后端点起,做跷平线的平行线,并作出抬升8°的倾斜线。截取统口长度90mm定作U1点。U1U2为统口的长度,并设计出统口中线(图6)。

        

        

        背中线的设计

        

        

        背中曲线比较复杂,需要分成三段进行设计。在楦面上可以看到,处于前帮背中线与后帮背中线之间上有一个明显的拐点,叫做楦面的起弯点,也就是女浅口鞋的口门位置点。确定起弯点的位置需要通过长度和高度来控制。

        

        鞋楦起弯点与脚趾的弯折点是相对应的,约占脚长的75%。230号脚长的75%为172.5mm。起弯点的高度应该比{dy}跖趾关节高出2~3mm,{dy}跖趾关节高度占脚长的14.61%,230号脚为33.6mm。起弯点的设计高度可以取在36mm。

        

        作图时,以后跟骨上沿高度(脚长21.66%)的C点做圆心、172.5mm长度为半径做圆弧;然后通过36mm高度,在前掌做底弧(切线)的垂线,与上述弧线相交位置定V0点。V0点就是楦面的起弯点。连接V0点和U2点,得到楦背后段背中线的辅助线,三角形V0U1U2为统口三角形(图7)。

        

        如图7所示,起弯点在V0点,虚线表示的是统口三角形。

        

        

        通过鞋楦的头厚16.5mm,可以找到头厚位置点J,过J点作前跷线的平行线,再过A0点作平行线的垂线,可得到楦头三角形A0 J0 J,这是设计楦头造型的位置,也是设计前段背中线的位置。连接J V0线,这是设计中段背中线的位置(图8)。

        

        在楦头三角形、统口三角形和J V0线的基础上,很容易设计出楦背曲线,{zh1}完成楦体纵剖面的设计(图9)。

        

        

        不同楦型的设计

        

        在设计楦体纵剖面时,三角形起到的是骨架的作用,所以把这种设计纵剖面的方法叫做骨架设计法。利用骨架设计法,可以对GB 3293-82中的各种鞋楦品种进行设计。当然,不同品种的鞋楦还会有一些小小的区别,参见下面的设计举例。

        

        ◆ 例1:80跟高女浅口楦纵剖面设计

        

        

        鞋跟的增高,会引起W点的前移,在跟高80mm时需要前移6mm。设计女浅口楦时,楦底样长为240mm,楦面的后帮背中线突起不如女素头楦明显,由于楦跖围比素头楦瘦,起弯点高度可以取35mm(图10)。

        

        现代的女浅口楦都有较大的放余量,如果要加长放余量,只需在前头部位改变造型即可,如图10中虚线所示。

        

        ◆ 例2 :60跟高女凉鞋楦纵剖面设计

        

        设计女凉鞋时,由于楦底的放余量比较小,楦底样长为237mm,头厚比较低,所以楦的前头应该设计得比较灵巧。凉鞋楦的跖围与浅口鞋类似,起弯点高度取35mm,楦跗围与素头楦类似,后帮背中线应该饱满些。由于后容差变小,楦斜长比较短,所以使得鞋楦后跟显得比较胖(图11)。

        

        现在有些女凉鞋楦的统口位置比较高,在70mm左右。如果要增加统口的高度,只需要加高楦体后身的高度,平移统口轮廓线,然后再顺接,如图11中虚线所示。

        

        ◆ 例3:40跟高的女高腰楦纵剖面设计

        

        

        设计高腰楦与设计一般的鞋楦略有不同,因为在楦背的舟上弯位置有一个拐点,所以需要用鞋楦的兜围宽度线与后跷线的夹角来控制。40跟高时夹角用49°角,兜围宽度为140.5,后弧S曲线的凹点高度用66mm控制(图12)。

        

        ◆ 例4:25跟高男三接头楦纵剖面设计

        

        设计男楦的纵剖面图与设计女楦的方法相同,同样采用骨架设计法,在鞋跟高度为25mm时,W点可以不用移动。该男楦的楦底样长270mm,CV0=187.5mm,起弯点高度取39mm(图13)。

        

        结论

        

        通过上面的设计举例可以了解到,骨架设计法是一种很实用的设计方法,可以很便利地完成各种楦体纵剖面的设计。

        

        掌握楦体纵剖面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在研究楦体尺寸时,不一定非要先制作鞋楦,然后再进行测量,xx可以通过纵剖面图,修改统口的高度、长度,修改放余量的大小,修改楦体的厚度,以及设计楦头的不同造型,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其次,通过纵剖面图可以直接制作楦头、后弧、楦底的卡板,用来控制楦体的打磨,使楦型设计的“隐性语言”变成显性语言,使楦型设计的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设计标样楦,往往是拷贝或者复制别人的楦型,即便是采用电脑设计,也需要事先输进一个事先制作的楦型,充其量也还是在改楦。掌握了纵剖面的设计,再配合楦底样和横剖面的设计,在进行鞋楦的设计时才能脱离仿制的模式,而步入创新设计的行列。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楦体纵剖面的设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