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3 23:28:38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关键字:塑料 膜片 夹片 注射模 设计 工艺 分析 毕业设计 零件 材料 供应
一、塑料的工艺分析
材料名称:聚酰胺6(尼龙6或PA6) GF30%
比重:PA6-1.14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PA6-0.8-2.5%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以及化工,电器,仪表等零件
(1)、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熔化温度:230~280℃,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
模具温度:80~90℃。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的低温模具。对于玻璃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
注射压力:一般在750~1250bar之间(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
注射速度:高速(对增强型材料要稍微降低)。
流道和浇口:由于PA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厚度)。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如果用潜入式浇口,浇口的最小直径应当是0.75mm。
(2)、化学和物理特性:
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
(3)、成型性能 :
1.结晶料,熔点较高熔融温度范围窄,热稳定性差,料温超过300度、滞留时间超过30min即分解。较易吸湿,需干燥,含水量不得超过0.3%.
2.流动性好,易溢料。宜用自锁时喷嘴,并应加热。
3.成型收缩范围及收缩率大,方向性明显,易发生缩孔、变形等。
4.模温按塑件壁厚在20-90度范围内选取,注射压力按注射机类型、料温、塑件形状尺寸、模具浇注系统选定,成型周期按塑件壁厚选定。树脂粘度小时,注射、冷却时间应取长,并用白油作脱模剂。
5.模具浇注系统的形式和尺寸,增大流道和浇口尺寸可减少缩水。
1、塑件工艺分析
(膜片夹片)
1)结构分析:
该塑件外形类似壳类零件,要求外表美观xx点无熔接痕,表面粗糙度可取Ra1.6,而塑件的内部没有较高的精度要求.所以型腔的设计与制造需要有精密的定位措施和良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其达到精度要求.
2)成型工艺分析:
(1)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24.7 3.7 为MT2
其余未注公差等级公差尺寸均按MT5级公差标准:
R 5.5 0.9
(2) 脱模斜度:
该塑件的壁厚约为1.4~1.6mm
脱模斜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塑件的收缩率,塑件的形状、壁厚及塑件的部位等因素。查表可知PA的脱模斜度:内表面为25´~40´,外表面为20´~40´。
脱模斜度的选择原则:
① 当塑件有特殊要求或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选取小的脱模斜度。
② 高度不大的塑件也可以不要脱模斜度。
③ 收缩率大的塑件应取大的脱模斜度。
④ 塑件形状复杂、不易脱模的,应取大的脱模斜度。
⑤ 塑件上的凸起或加强筋单边应有4°~5°的斜度。
⑥ 侧壁带皮革花纹的应有4°~6°。
而该塑件不高且外壁精度要求相当高,所以脱模斜度应选小斜度。PA6的流动性很好,又加了10%石墨有利于脱模,所以综上,塑件外壁不设脱模斜度,这样有利于尺寸精度的保证。而内表面取小的斜度25´。
3)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根据图样尺寸,利用画图软件建立塑件三维模型,经分析得:
塑件体积:V塑≈1215.68mm3
塑件质量: m塑=ρV塑=14.2×1215.68×10-3≈17.2g
4)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机型号的初步确定,主要是根据塑件的体积、质量以及数量 来确定的,据以上可知,塑件的体积在上面已计算过。
塑件体积:V塑≈1215.68mm3
塑件质量: m塑=ρV塑=14.2×1215.68×10-3≈17.2g
采用一模四腔,按预选型腔数来选择注射机。
模具所需塑料熔体注射量:m=nm塑+m2或
V=nV塑+V2
n—初步选定的型腔数
m/V—一副模具所需塑料的质量或体积
m2/ V2—浇注系统的质量或体积
首先m2/ V2是未知数,据经验可知,流动性好的塑料浇注系统凝料的质量或体积为塑件的15%~20%,而流动性不好的塑料则是塑件的20%~{bfb}。PA6为流动性好的塑料,我们设计时一般按塑件的0.6倍计算,所以m=1.6nm塑或V=1.6nV塑
由此可知,模具注射一次的注射熔料为
V=1.6nV塑=1.6×4×1215.68=7780.352mm3
m=1.6nm塑=1.6×4×17.2=110g
选择注射机型号:
注射机的{zd0}注射量G≥ (G≥ )(m/V为一次注射所需的熔体质量或体积)
α为注射系数,无定型塑料为0.85,结晶型塑料为0.75。
PA6为结晶型塑料,取0.75。
所以注射机{zd0}注射量G≥ = =10373.8026㎜3≈10.37㎝3
二、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
根据以上计算,初步选定注射机型号为XS-ZY-125。该型号注射机为国产注射机。
注射机XS-ZY-125的技术参数如下:
模具结构形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1)注射机主要参数校核:
1){zd0}注射量:注射机的{zd0}注射量是指注射机螺杆或柱塞以{zd0}注射行程时,一次所能达到的塑料注射量。
=Vρ=125×1215.68×10-3≈151.9g
≤
2)琐模力:
塑料溶体在注射压力下充入模腔,经过注射机喷嘴核模具浇注系统时虽有压力损失,进入芯腔时仍有较高的压力,模腔沿分型面处就会产生很大的是模具涨开力。注射机的琐模机构应该提供足够的琐紧力,使动、定模两部分在注射过程中保持紧密结合。
在注射充模时,分型面张开的总力不能超过这一额定琐模力,
A=2238.9
F≥2238.9×71.4=159857.46N=159.857KN
ⅲ对注射机有关安装尺寸的校核
可安装的模具厚度
3)开模行程校核校:
由于注射机是采用机械式和液压联合起作用,开模行程不受模具安装厚度的影响,移动模板的后移距离就是开模的行程。
由于本模具是双分型面结构的模具,按下列关系校核开模行程:
S>9.2+10+35+10=64.2 (mm)
三、分型面设计与型腔布局
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一副模具根据需要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分型面可以是垂直于合模方向,也可以与合模方向平行或倾斜,我们在这里选用与合模方向倾斜。
(1)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①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zd0}截面处。
② 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尤其是对外观质量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应注意。
③ 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④ 有利于模具的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尽可能使模具结构简便)
⑤ 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置。
⑥ 便于塑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侧。
⑦ 尽量减小塑件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
⑧ 便于嵌件的安装。
⑨ 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塑件从型芯上取出,我们要采用推杆推出.
分型面的开设如图:(如图一:)
(如图一:)
(2)、型腔数目的确定
型腔数目的确定,应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质量、批量大小、交货长短、注射能力、模具成本等要求来综合考虑。
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F的要求来确定型腔数目n ,即
n
式中 F——注射机额定锁模力(N)
P——型腔内塑料熔体的平均压力(MPa)
A1、A2——分别为浇注系统和单个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2)
大多数小型件常用多型腔注射模,面高精度塑件的型腔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生产中如果交货允许,我们根据上述公式估算,采用一模四腔
(3)、型腔的布局
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和浇口的设计
浇注系统是引导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到模具型腔的进料通道,具有传质、传压和传热的功能,对塑件质量影响很大。它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
设计浇注系统时,应将流道设计的尽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Ra值为0.8μm~1.6μm。
设计浇注系统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I 适应塑料的工艺性;
II 排气良好;
III 流程要短;
V 避免料流直冲型芯或嵌件;
VI 防止塑件变形;
VII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容积也应尽量少,这样既能减少塑料耗量,又能减少所需锁模力.
(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连接喷嘴与分流道的塑料熔体通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垂直主流道。主流道通常有一定锥度,小端尺寸d应与所选注射机相匹配。注射机喷嘴尺寸为4mm。
d=注射机喷嘴的尺寸+(0.5~1)mm 取d=5mm.
主流道长度L一般情况下取小于60mm
主流道球面半径SR0=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mm,
锥角 一般在2°~4°范围内选取;在此 取4°在此模具中取SR0=12mm。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磨损件,对材料要求高,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套,以便有效地选用优质钢材单独加工和热处理。材料常采用T8A或T10A,热处理硬度为50HRC~55HRC。
衬套形式如下:
(2)冷料井的设计
1)主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应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所以冷料井直径应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深度约为直径的1~1.5倍,最终要保证冷料的体积小于冷料井的体积。冷料井有6种形式,而常用的是端部带Z字形拉料杆的形式该模具就可采用这种形式的冷料井。如图:
1 — 定位圈 2 —定模座板 3 —冷料穴 4 —拉料杆
2) 分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对于热塑性塑料注射模来说,模具温度对塑料熔体都是冷却的,在分流道中流动的前锋塑料熔体温度都不太高,这股前锋冷料若进入型腔,对塑件质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薄壁塑件或精度要求高的塑件,所以分流道需设计冷料井。而一般的分流道冷料井都是将分流道稍微超出下级分流道。
(3)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有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二是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该模具采用平衡式。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为了方便加工以及凝料脱落,分流道多数设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或矩形,而工程上一般选用梯形截面,因为其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熔体的热量散失、流动阻力较小。为了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损失,提高效率,我们这里就选用梯形分流道,如图:
分流道截面形式
因为圆形截面分流道的效率是分流道中效率{zg}的,固选它。
但对于壁厚小于3mm,质量在200g以下的塑料,可用此经验公式确定梯形下底: D=0.2654
M=17.2 g L=40+40+45=125mm
D取4mm H取3mm R取0.75mm
(4)浇口的设计
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熔体通道。浇口的设计与与位置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塑件能否被完好地高质量地注射成型。因此浇口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浇口的位置应该设在制品的壁厚处,使塑料由壁厚流向壁薄,并保持浇口至型腔各处流程一致;
②:防止浇口处产生喷射而在充填过程中产生蛇星流
③: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④:考虑分子定向的影响;
⑤:减少熔接痕,提高熔接强度;
此外还要注意到实际塑件型腔的排气问题以及塑件外观的质量问题。
按浇口的类型浇口可分为:直浇口,中心浇口,侧浇口,环形浇口,轮辐式浇口,爪形浇口,点浇口,潜伏浇口。根据对塑件以及图纸的由分析得出:本塑件所用的浇口为点浇口。
点浇口的特征如下:
① 浇口位置能够自由选定,不受限制;
② 剪切速率高,能使流程比增大,但剪切速率过高时,浇口附近易引起熔体破裂、白化;
③ 可用于热浇道;
④ 浇口附近变形小;
⑤ 加工比较难。
⑥ 多点进料或多腔时容易进行平衡;
⑦ 浇口必须用三板模切断;
点浇口与分浇道的连接要通过一个储料井,其形式如下图所示:
点浇口的截面为圆d常为0.5~1.8mm
浇口长L常为0.5~0.2mm α为12~13度
五、成型零件的设计
一、凹模的结构形式:
凹模又称阴模,它是成型塑件外轮廓的零件。根据需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整体式凹模、组合式凹模、拼块组合式凹模,我们的产品属于小型制件,从各方面分析我们
可选用组合式凹模其结构如图所示:
二、凸模的结构设计
1、凸模的结构形式:
凸模(即型芯)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xx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我们根据凹模的结构形式选择组合式凸模——整体装配式凸模,它是将凸模单独加工后与动模板进行装配而成,如图七所示:
凹模 凸模
三、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凹模径向尺寸计算(此题公差为自己标注)
现设制品的名义尺寸LS是{zd0}尺寸,其公差按规定为负值“-Δ”; 凹模的名义尺寸LM是最小尺寸,其公差按规定为正值“+δZ”现由公式可得:
式中,“Δ”前的系数(此处为3/4)可随制品的精度和尺寸变化,一般在0.5~0.8之间,制品偏差大则取小值,偏差小则取大值。
S=(0.35+0.45)/2=0.4
mm
mm mm
凹模高等尺寸计算
mm
mm
mm
凸模径向尺寸计算
设塑件内型腔尺寸为ls,公差为正值“+Δ”,制造公差为负值“-δZ”,经过与上面凹模径向尺寸相似推理,可得:
现在可算得:(由于这里塑件为圆,故公式中为d)
mm
mm
mm
凸模高等尺寸计算
= mm
型芯的结构及尺寸如图
六、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我们这里选取导柱导向机构,其结构如图:
我们在设计此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 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⑵、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6~8mm,以免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
⑶、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耐磨度和强度。
⑷、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该倒角。
⑸、导柱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⑹、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H7/k6,导套外径的配合按H7/k6。
⑺、一般应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⑻、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大小而决定,可参考准模架数据选取。
七.脱模机构的设计
1、何为脱模机构
在注射成型的每一循环中,都必须使塑件从模具型腔中或型芯上脱出,模具中这种出塑件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
2、脱模机构的分类及选用
脱模机构的分类分多,我们采用的是混合分类中的一种:推杆一次脱模机构,因为此机构是最简单、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制造简单、更换方便、推出效果好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比较实用和直观。所谓一次脱模就是指在脱模过程中,推杆就需要一次动作,就能完成塑件脱模的机构。它通常包括推杆脱模机构、推管脱模机构、脱模板脱模机构、推块脱模机构、多元联合脱模机构和气动脱模机构等。
3、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设计脱模机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结构可靠:机械的运动准确、可靠、灵活,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2)保证塑件不变形、不损坏。
(3)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4)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一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
4、推杆的结构形式及形状
因制品的几何形状及型腔结构等的不同,所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也不尽相同,常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推杆又可分为普通推杆与成型推杆两种,我们这里选用普通推杆。其结构形式见图:
5、推杆的固定方式见图:
6、斜滑块侧向抽心机构的设计
由于塑件侧凹较浅,所需的抽芯距不大,但侧凹的成型面较大,因而需较大的抽芯力时,可采用斜滑块机构进行侧向抽芯,它是利用推出机构的推力驱动斜滑块运动。在塑件被推出脱模的同时由斜滑块完成侧向
八.模架的选择
模架选用A2型号的。A2型模具定模均采用两块模板,设置推出机构。适用于直接浇口,采用斜导柱侧抽芯的注射成型模具。
九、模具开模动作过程
先开A1-A1 然后开A2-A2
塑料成型工艺卡片
车间 |
塑料成型工艺卡片 |
资料编号 |
| |||||||
共1页 |
第1页 | |||||||||
零件名称 |
膜片夹片 |
零件图号 |
QMZT-01 |
装配图号 |
| |||||
材料牌号 |
PA6 |
材料定额 |
|
设备型号 |
XS-ZY-125 | |||||
每模件数 |
4 |
单件质量 |
17.2g |
工装号 |
| |||||
|
材料干燥 |
设备 |
烘箱 | |||||||
温度/℃ |
90~110 | |||||||||
时间/h |
8~12 | |||||||||
料筒温度 |
后段/℃ |
190~210 | ||||||||
中段/℃ |
200~220 | |||||||||
前段/℃ |
210~230 | |||||||||
喷嘴/℃ |
200~210 | |||||||||
模具温度/℃:70 | ||||||||||
压力 |
注射压力/Mpa |
70~160 | ||||||||
背压/Mpa |
| |||||||||
时间 |
注射/s |
20~50 | ||||||||
保压/s |
0~5 | |||||||||
冷却/s |
20~40 | |||||||||
时间定额 |
辅助/min |
|
后处理 |
温度/℃ |
120 | |||||
单件/min |
|
时间/min |
15 | |||||||
检验 |
| |||||||||
编制 |
校对 |
审核 |
组长 |
车间主任 |
检验组长 |
主管工程师 | ||||
定模板
动模板
推板固定板
支承板
推件板
斜滑块
浇口套 型芯
装配图
设计感言
当拿到毕业课题的那天,就开始在想,这模具怎么办,心里没有一点儿底,一片空白,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动手画图后,才找到点信心。
几次给老师的查阅,和聊天中,了解了设计的流程,怎么样去完成任务书,和在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比如,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中,凹模采用组合式可以简化复杂的机加工艺,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热处理和模具的修复;图纸的明细表中应有零件的材料、规格、数量、备注等一些内容;开模次序的确定,并采用相应机构来确保这种开模次序的实现。
人生只有在慢慢的进步过程中才会长大,假如你不做这个设计,从而现在收获还是从零开始,或许哪天自己真真踏上这设计的旅程,肯定来不急后悔。在这我忠心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热情帮助。
参考资料
1、《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员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塑料模具设计》卜建新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塑料模具设计》申树义、高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塑料模具设计手册》《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