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灾知识

地震救灾知识

2010-04-17 00:47:15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引用


 

地震救灾的顺口溜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强拖往外拉;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颈腰损伤匆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1、 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合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建议要合理配带多种简单机械,尤其是千斤顶、倒链、滑轮、大力钳等。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没有回劲,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还可以防止楼体进一步跨塌,压伤下面人员;千斤顶还可以将挡路巨石移开,快速打通道路;倒链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动楼板,一个倒链运用得好可以胜过百人;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大力钳更是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建议赶紧收集简单机械给抢险队配备,(千斤顶在机动车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更加重要,会使抢险工作效率更高。
        5、 建议灾民千万别大规模外撤,这样只会使灾区人心浮动、心理崩溃、人手更缺、道路更挤、灾上添乱。对抗震救灾工作有百害无一利。地震不比洪水和战争等灾害,灾民xx可以就地安置获得安全,根本没必要大规模外撤。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时刻,很多灾民占用xx冲锋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议马上稳定人心,让灾民就地安置,展开自救,给废墟下的生命增加抢救力度,给伤员让开外运通道。
        6、 建议充分利用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组织灾区民众充分自救。可以把幸存者就地组织成救灾队,也可以组织轻灾区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可以带领群众挖野菜补充粮食不足,采草药解决药品短缺。。。。。赶快形成青壮年抢救废墟下生命、老人给救灾队出主意、做饭的局面。所有这些方法,唐山大地震时都用到过,效果很显著。尤其对目前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更是必要。
        7、 建议马上印制大量慰问宣传材料,给灾民送去全国人民的关怀、增添抗震救灾的信心、平息灾民恐慌浮躁的心理、增强灾民战胜灾害的勇气、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尤其在目前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更是重要。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很多灾民看到党中央xxx的慰问信都感动得哭了。这些资料曾鼓励唐山人民擦干眼泪,满怀豪情地投入到自救工作中。形成了震不跨的唐山精神。
       此经验由欧晋德90年代在日本阪神地震参加救援时观察总结出来的,并在99年台湾大地震救援中成功使用。他有台湾“救难英雄”之称,福建省永安市人,拥有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土壤力学博士学位,是台湾{dy}位大地工程博士。欧晋德在台北市副市长任内参与、主导危机处理的经验非常多,包括1999年9.21台湾大地震救灾、2001年9月处理北市纳莉风灾的灾情善后,处理SARS传染导致台北市和平医院及仁济医院封院事件。
       香港北区医院急症室主管钟展鸿医生指,伤者受压逾24小时肌肉开始坏死,减低生存机会。一旦移开重物,坏死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及钾等蛋白与电解质,随时引致肾脏及心脏衰竭,“有人被压住时候还能说话,一拉出来几分钟就心跳停顿。”因此,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吊盐水”,让伤者把电解质排出体外后,才移开重物。但这次灾区偏远,“未必能这样做,压太久就多数没得救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地震救灾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