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应是中国移动铸就融合信息平台的催化剂

    

  一、MM的战略使命
  心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
  很遗憾,目前MM似乎是直奔应用商场的目标而去,这样就算成功,又能如何?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大号百宝箱业务而已,实际意义寥寥。
  但是,MM不该沦为燕雀,而应有鸿鹄之志。MM还应该承担更为重要的战略使命,否则整个中国移动必将错失当前最重要的一次转型机会。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未来{zd0}机遇就是移动通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为了赢得未来,中国移动自己内部各业务首先得融合,以便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用,实现资源价值的{zd0}化,如此才能为自己赢得明天的奶酪。
  中国移动不该再继续四面出击了,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吧,全力以赴做好两件事情:网络和平台,其余的一切都统统舍弃。
  这个平台之于信息社会,就跟WINDOWS之于PC一样。
  通过这个平台,移动将把自己的通信网、支撑网和服务网资源开放给整个社会所用,为信息经济的繁荣解决信息传递、资金流通和服务保障这三大最基础的问题,成为人们积极创业和创新的基石,从而让文化不再廉价、让智力不再贬值、让生活无限精彩。
  可惜,这些年中国移动在“不做管道工”思路的指引下,一直用OEM和重复发明轮子的方法来“创新”,从未用平台的理念来布局未来,造成业务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制造出一大堆毫无竞争力、靠寄生方式维持生存的增值业务,折腾了员工,却错失了真正的机会。
  对于整合的必要性,无数移动人早有清醒认识,奈何奔走呼号多年却毫无结果。我想,背后原因无他,唯有“利益”二字。目前,一项项业务的背后,已是一个个利益团体。而且,很多团体已经恐怕忘了自己对于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心想着的是如何从母体中吸取养分以壮大自己,免流量、送话费、做捆绑等手段层出不穷。如此山头林立,整合的梦想自然只能成为空想。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我认为,MM的战略使命就是要打破当前各项业务山头林立的现状,将所有合适的业务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融合信息平台,将所有不合适的业务排除出去。
  也就是说,MM应是中国移动铸就融合信息平台的催化剂。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使命。
  
  二、MM的建设理念
  打造平台,就跟打造操作系统一样,xx艰难,且充满荆棘和陷阱。
  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走开放式创新之路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依然臭名昭著,但却给MM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MM要么埋葬梦网,要么重蹈覆辙,没有第三种可能。
  反思梦网,我认为做好MM要坚持以下理念和思路:
  1、用户永远{dy}
  梦网的失败,{zd0}的原因就是无法有效保障用户的利益。而淘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支付宝做到了“只为满意付费”。
  所以MM应该采取“先消费、后付费”的计费模式,让用户“只为满意的服务付费”。否则,原先梦网的一些问题,恐怕很快就会在MM上重演。
  
  2、三权分立制度
  在利益面前,人性是靠不住的,{jd1}的权力必然导致{jd1}的腐败。地基的问题,不要等到房子盖好以后再考虑。移动要是不为MM的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那么出现权力寻租是迟早的事情。
  “三权分立”是个很好的思想,同样适用于MM的制度建设:
  首先,建议成立MM规则委员会来制定“MM基本法”,明确MM的游戏规则。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产业链各方和用户代表构成,可以由相对中立的研究院牵头,以增强委员会的信任度。
  其次,建议赋予MM基地足够的权限。凡是符合MM基本法的东西,都应该由基地自主决策,无需事事请示集团。另外,MM基地各部分的权力和责任也该进行细化,建立内部激励和制衡机制。否则,不是因为官僚化决策体制扼杀MM的创新潜力,就是失去控制成为第二个移动梦网运营中心。
  {zh1},建议成立一个MM监督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用户、客服、内审、产业链代表等组成,接受和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并查证相关问题。
  当然,MM规则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只需要设定少量的负责协调的人员,其余人员都可以通过虚拟团队的方式来参与。
  这么做肯定会增加一些成本,影响一些效率。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么做有点多余。但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国企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
  
  3、上下同欲者胜
  中国移动搞了八大基地,但每个基地业务基本都是免流量费。这样做对基地本身也许有好处,但对于各地移动呢?难道谁还会相信这能给自己带来利润?梦网百亿规模尚且无利润可言,又何况这些基地业务?
  手机上网是第二个语音,是决定移动命运的关键,不能再这样贱卖上网流量了。基地应该是通过内容来驱动流量的增长,推动套餐的升级,而非寄生于母体来壮大自己。否则,除了通过KPI及其他考核手段“逼迫”各地移动去“推广”外,没有其他办法。而KPI式推广的后果,难道现在还不清楚吗?
  所以,尽快取消免流量政策吧。
  假如推广MM能够带来流量费的增长,那么就算没有KPI地市移动也会主动去推广。反之,若MM继续坚持免流量,那么必将站在各地移动的对立面,也会失去推动业务整合的资格。
  对于各地移动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将是联网应用,所以联网应用不仅不该限制,反而应该大大鼓励。移动应该积极为AP提供空间、服务和各项联网功能的支持,赋予AP原先梦网SP的权限,让AP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4、主导业务整合
  未来,中国移动应该将所有的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都熔炼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步子,应该首先从整合八大基地业务开始,八大基地不能成为八个独立王国。
  MM是个分销和交易平台,其他基地的内容xx可以通过MM统一分销。其他基地负责内容的版权、托管和服务。另外,互联网分销平台也应该与MM整合。长远看,移动自己的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通过MM进行出售,甚至物联网、云计算等产品的出售也可以xx统一到这个平台上。
  目前,MM客户端中也有其他基地的产品,但这种整合xx是“貌合神离”,根本没有发挥出任何协同效益。
  我认为,这种整合应该从统一使用MM币开始。
  信息产品的消费具有小额多次的特点,最适合发挥手机支付的特长。由于用户账户信息在各省BOSS之中,目前各省BOSS与MM支付之间的链条较长,可能影响客户的消费体验。
  为此,我建议建立统一的手机支付平台,通过手机支付将真正的本金转换成MM币,将MM币打造成信息产品类的标准虚拟货币,并将对整个产业开放这种支付体系。这样做,不仅能够推动整合,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消费安全性,增强客户的信任度。
  下一步,应该准备将移动梦网的各项业务也xx整合进来。现在就应该考虑如何将各项能力对AP开放,让每个AP都具有全网、全业务SP的权限,这必将大大增加信息类产品的创新和繁荣。
  
  5、确保中立角色
  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是移动这些年常干的事情。
  中国移动不能既做平台商,又去直接影响交易。很多移动人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结果不是拿别人的东西做促销,康他人之慨,就是将别人的东西捆绑进套餐,做利益输送之事。
  MM必须摆脱商场的思路,MM的实质应该是信息产品的交易平台,这是市场,不是商场。基地一定要克制干涉市场的冲动,应该致力于规则的建设的完善,这才是正确的事情。
  所以,不要再禁止应用里带广告了,别妄想自己去赚这份钱了。相反地,移动应该积极广告商与AP的合作,以拓宽AP的盈利模式。
  
  6、走口碑营销之路
  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依靠口碑营销走向成功的。
  中国移动号称要“拥抱互联网”,但采取的方式却是xx背道而驰,只是靠KPI来维持泡沫式繁荣。
  所以,对MM基地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应该是口碑,而非收入。这个口碑不仅需要考虑用户,还包括商户。除此外,MM还必须考虑在公司内部的口碑,不能再让基地赚政绩,而让其他人卖苦力和搽屁股了。八大基地,应该是八大功臣,而非八条蛀虫。
  MM可以小处着手,但必须大处着眼。MM应该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千万别急功近利采取权宜之策。至于结果,就如德鲁克所言,“只要企业集中于做正确的事情,数量的扩大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三、MM的{zj0}实践
  创新不是重复发明轮子。对于如今的MM来说,最重要不是自己去“创新”,而是去学习摆在面前的{zj0}实践。
  苹果的AppStore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不是MM能够学得来的,因为中国移动不是苹果,中国移动也没有乔布斯。
  真正值得MM学习的{zj0}实践是:淘宝和义乌小商品市场。
  1、学习淘宝好榜样
  淘宝值得MM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比如:
  做通用交易平台,将手机支付独立出来,做到真正的本金支付,彻底杜绝馈赠套利和欠费套利等问题,给商户和提供提供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且xx公开的交易清单。
  学习淘宝的商店模式,让每个商户都有自己的“门店”,每个商户都有自己的空间、飞信号、飞信群、手机邮箱和博客。
  交易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飞信跟商户沟通。商户拥有自己的定价权,也可以自主拒绝某项交易。当用户投诉时,商户可以自己取消交易,给用户退钱。
  学习淘宝的信用管理,严厉惩处刷排名、刷信用的行为。另外,也要跟淘宝一样,始终坚持零门槛的准入,防止重蹈梦网狼狗当道的结局。
  
  2、学习义乌销天下
  义乌小商品市场汇聚天下的小商品信息,然后再分销天下。
  这些年,某些移动人一直做着上网门户的美梦,却往往被现实一次次无情粉碎。放弃这个老套路吧,这条路没有任何亮光。
  让整个互联网世界都遍布MM的分销店吧。
  MM自己可以有一个总店作为样板,但更多的应该通过其他应用商店进行分销。
  为此,照搬7:3分成模式不靠谱,建议采取5:3:2模式,提供者50%,运营商30%,分销者20%。如此,才能让盗版一方主动转化成销售者,才能借助整个互联网的力量来反盗版。
  现实生活中,一本书的作者能够拿到的不足20%,而且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基本为零。这个532分成已经是个非常现实的方案,当然对于不需要任何分销的提供者来说,依然可以拿到70%的收入。
  当然,这个532模式只是个大致的思路,实际产业链情况更加复杂些,这个分成模式需要继续完善和优化。
  另外,从长远看,移动应该不断降低手机支付中的损耗成本,从而不断降低自己的分成比例,为整个产业提供廉价且便利的平台服务,让整个信息经济能够持续繁荣。
  
  四、结束语
  与发布的时候相比,目前MM取得了不少进步,但现状依然差强人意。更加令人沮丧的是,MM的地位依然如当年的百宝箱,依然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在开展,很多做法依然是在重蹈梦网的覆辙。
  也许,根源问题在于:高层领导从未想过要消灭这种山头林立的现状,从未真正重视过MM的战略价值,最多只是作为推动OPhone、推动TD的一项手段而已。如此下去,MM成功希望渺茫,连累着那些对MM充满热情的开发者和员工也灰心失望。
  中国移动应走基于融合信息平台的开放式创新之路,而MM正好是催化剂。这是条十分艰难的道路,但唯有如此,MM才可能有真正的价值,中国移动才不会再次错失时机。

    =================================================================================

    MM的核心价值是手机支付。从09年3月开始,我写了十来篇关于手机支付的博文,7篇关于MM的博文。本文中的一些想法在很早之前也早有论述,且更加详细,谁要是有兴趣可以翻看一下:

    1、MM系列:

    2、手机支付系列:


郑重声明:资讯 【MM应是中国移动铸就融合信息平台的催化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