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博客】智能电表的陷阱
  以美国及欧洲为中心,已开始导入带有通信功能的电表(智能电表)。最近,这一趋势也全面波及到日本。日本业界{zd0}的厂商——东京电力将于2010年10月开始进行智能电表的验证实验。在此之前,日本关西电力以及九州电力已经开始导入。大约10年后日本住宅电表的大半大概会改为智能电表。

  智能电表到底能做什么呢?从短期来看,能实现电力使用量的远程监测及远程断路功能。但是,智能电表并不是仅凭这些用途就受到了如此大的xx的。而是因为人们对将来通过智能电表、与家电产品等形成信息通信网络寄予希望。因为可通过网络收集电力的使用信息等,并借此提供新型服务,许多企业都在做这样的考虑。在智能电表形成的网络中,除了家电产品之外,电动汽车(EV)等电动车辆也被定位于重要的构成要素。

  这一趋势不仅仅体现在电力业界,燃气业界以及供水业界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例如,东京燃气将于2010年度开始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煤气表的试验运行。最早将于2012年前后开始正式更换约1000万台煤气表。另外,东京燃气还打算将面向煤气表用途开发的通信系统应用于自来水表监测系统。美国企业方面,美国IBM正积{jz}力于自来水表的“智能化”(参阅)。电力、燃气以及自来水等社会基础设施正迅速构成网络,对网络中所交换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也在加紧构筑。

原因是过于准确?

  然而,在已开始实际导入智能电表的美国,开始出现问题。导入了智能电表的住宅的电费急剧上升的现象在各地发生。甚至打起了官司。例如,在德克萨斯州,电力运营商美国Oncor就被告上了法庭。在加利福尼亚州,电力运营商美国PG&E的客户也提出了有关智能电表的诉讼申请。

  原因目前还不能断定。相信通过今后调查,原因会逐步查明。但是,外界指出了多种可能的原因。其中,住在美国的多位专家指出的是,智能电表的导入使得“用电量的检测变得准确了”。专家称,此前的电表太陈旧,不能准确地检测电力使用量。

  美国普通的电表,是一个圆盘随着用电量(电压及电流)旋转的“感应式电表”。圆盘由轴承支撑着。因此,随着时间流逝,轴承逐渐老化,摩擦增加,旋转速度会变慢。在美国,仍在使用大约40年前的电表的住宅不在少数。因此,此前支付的费用比实际使用电力要少的情况大量存在,上述专家这样指出。专家表示,由于智能电表能准确地测定用电量,结果用户便认为是“电费上涨了”。

  也许有的人怀疑这种说法。这是因为,听到这样的解释,让人总觉得像是听一个笑话。但是,笔者却认为此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大问题。因为这如实地表现出了目前在智能电表的导入方面对消费者一方考虑不足。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认为电力运营商在随意更改电表、随意提高电费,也是有道理的。

  目前,美国电力运营商利用智能电表进行的主要任务,是用电量的自动监测。这只不过是力争智能电表所需实现目标的{dy}步。在这个最初阶段就不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那么今后的进展就会没有指望。不仅如此,为消费者考虑的必要性将来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用电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个人信息的一种。个人隐私问题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大问题肯定会陆续出现。

  美国已注意到了此类问题。美国众议院议员Edward Markey向美国众议院提出了一项法案,提议强制性规定向消费者实时提供智能电表检测到的电力使用信息,并保护该信息的隐私权等。在技术方面,围绕重视信息安全的通信标准,也在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美国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为中心,正在制定安全要求标准“Smart Grid Cyber Security Strategy and Requirements”。

  在美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下,美国正以迅猛之势推进智能电表的导入。此次的问题可以说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小波折。实现某个新目标时,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个地逐步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这一问题在智能电表导入工作刚刚起步的日本也xx有可能发生。重要的是,不要觉得事不关己,而是需要着眼未来从早计议。(记者:清水 直茂)

■日文原文


■相关报道









 

郑重声明:资讯 【【记者博客】智能电表的陷阱】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