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一重工[34.53-2.13%]为核心的三一集团的成长,可以说是一个从跨百亿——企业财富数字量变的积累到攀千亿——化蛹成蝶打造{sjj}企业质变的过程。
围绕这一目标,一场涉及研发、制造、管理的变革在三一内部大刀阔斧地推进,在继续保持研发、服务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三一上下正欲将“制造”打造成其第三大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xx研发创新
2007年,三一实现销售过百亿。在成长史上记载着6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亚洲{dy}吊”900吨履带起重机、中国xx和全球首次批量生产的沥青砂浆车、国内首台全岩掘进机等一批新产品。这些“最”和“{dy}”,显示出三一在机械制造业各个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
自1994年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起,三一重工的董事长梁稳根就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只有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企业才会有生路。
作为跨入重工业领域的{dy}家民营企业,三一重工起到的“鲶鱼效应”不言而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三一带来了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变革。统计显示,1995年,在混凝土输送泵领域中,国外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95%以上的份额,而到十几年后的现在,混凝土输送泵中洋产品所占比例不到5%。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字号品牌已经收复了失地。
在这个过程中,三一重工可谓功不可没。虽然不能说,没有三一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但至少可以说,三一的发展加剧了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变局。洋产品之所以能够一度在中国占垄断地位,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土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创新能力差,更新换代慢,尤其是科技创新。
1997年,三一在国内{dy}个拥有了计算机控制的砼泵流水装配线、压路机流水装配线,从而成为我国{dy}家砼泵出口企业。凭借创新,三一的自主知识产权刷新一项又一项的纪录。到2010年初,三一重工专利累计申请量突破1600件,获得专利授权800多项,专利拥有量居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之首。
2002年12月18日举行的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课题验收会上,三一重工承担的国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新的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课题验收组的验收,三一重工提出了我国沥青混凝土面层机械化施工的新工艺,将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在此之前,我国由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专项课题并不多见。验收组成员之一的张智文博士认为,在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没有民企、国企之分,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2002年9月,在香港国际金融大楼施工现场,三一创造了混凝土泵输送高度的世界纪录,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比原来由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100米!2007年12月10日,三一泵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达492米,赢得了“中国泵王”的美誉。2003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三峡三期工程工地上,三一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使输送三级配混凝土成为现实,填补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的又一项空白。2009年11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72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借助创新的精神和技术,三一重工的高压力、超长度混凝土泵送技术已然位列世界的最前沿,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并xx着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施工现场、京珠高速公路、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见三一产品的身影。而三一的规模,也实现了每年以60%左右速度的增长。2009年,三一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
“创新”几乎是制造业企业必提的一词,三一重工是如何理解“创新”呢?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认为,模仿不是创新,只破不立不叫创新,只立不破也不叫创新。三一的创新,不仅仅是创造世界{dy},,更重要的是,要将研发的目光锁定在“环保节能”产品的开发上,顺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他以三一重工生产的挖掘机为例,2009年,三一挖掘机市场份额达6%以上,位居国内品牌之首。三一挖掘机节能10%、挖掘率提升9%,作业率提升8%,被誉为世界上最节能的挖掘机。此外,节能技术还被推广应用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港口机械等三一系列产品中。三一SY系列混凝土泵车和LTU系列沥青摊铺机、平地机被认定为长沙市节能产品,并被广泛推荐。其中,“混凝土泵车、摊铺机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列为“长沙市节能资助项目”。第1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