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大洋洲号10200TEU集装箱船
(2010-04-10 11:34:12)

我国{zd0}集装箱船
——中远大洋洲号10200TEU集装箱船(上)


工程总投资:7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6年——2009年
 


中远大洋洲号(COSCO OCEANIA)是首条由我国自主制造的100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船体总长349.5米,宽45.6米,可装载1002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

 

 

    就像很少有人注意到马镫的发明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也很少有人想到集装箱会改变世界。在集装箱未大量使用前,货物都是先装进麻袋、纸盒、木箱内。数以万计的码头工人将一箱箱或一袋袋的货物搬进一个个大钢丝网兜中,然后用码头(或船上)起重机吊进船舱里,再由守候在舱底的装卸工人把它们一一搬出网兜,整齐地摆放在船舱内。货物到港后仍需由码头工人逐件清点装卸。一艘5000吨级散货船要5-7天才能装卸完毕,经常出现货物破损、失窃的情况,而且装卸过程易受雨雪天气影响。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跨国销售非常不合算。

 

    集装箱运输基本克服了散货运输的种种不足。这些冷冰冰的金属箱子,加速了货物流转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让世界经济一体化得以变为现实。它甚至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美国纽约、英国利物浦等城市的港口经济迅速衰败。以往依附在纽约等大城市港口周围,数以万计的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将工厂搬迁至成本低廉的地区,再用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这样大大降低了制造运输成本。纽约等城市数以百万计的码头工人及其与港口相关联的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员工失业。新加坡、香港、高雄、釜山、西雅图等港口城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趁势兴起。至2008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了5亿标准箱。

 

    中国经济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集装箱的出现。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制造的产品销售至全球各地。从电视冰箱、手机电脑,到袜子、汽车、飞机零部件,都要靠集装箱船进行运输。从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加到22072.7亿美元,增长107倍;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xx。港口外贸进出口货运量从5000多万吨,增加到20.52亿吨,承担了我国75%以上的外贸货运量。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1978年的1.8万标准箱,增加到2009年的1.3亿标准箱,增长7222倍!连续七年居世界{dy}位,占全球总箱量的1/4。世界20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了8个。可以说,正是集装箱运输,成就了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穿梭在海上的集装箱轮船,成了见证全球贸易变迁的晴雨表。截至2010年1月1日,全球共有4718艘集装箱船,折算运力为1305.7万标准箱。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共有581艘,运力达151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闲置。


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是世界xx集装箱港之一。


江苏南通中远川崎生产车间紧邻长江北岸。

□ 我国{dy}艘万箱集装箱船

    中远集团是我国{zd0}的航运企业。南通中远川崎是中远集团旗下的造船企业。2008年4月3日,中远川崎建造的“中远大洋洲”号集装箱船举行命名交船仪式。这是中远集团在国内订造4艘1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首制船,也是当时世界{zd0}级别的集装箱船之一。全船总长348.5米,型宽45.6米,型深27.2米,从船底到桅杆顶部总高65.7米;满载吃水14.5米,总吨位115776吨,服务航速24.9节,入美国ABS船级社。该船一次可装载10020只标准集装箱,这些集装箱如果改用火车运输,车厢xx相连,长度将超过65公里,足以从上海市中心一直连到江苏太仓!

    南通中远川崎(英文简称NACKS)是国内xx中外合资的大型造船企业,于1995年底成立,1999年正式开业。中远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各占50%的股份。厂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距南通市区约4公里;占地104万平方米,岸线长度1345米;建有一座50万吨级船坞(长500米,宽80米,深13.3米),一座30万吨级船坞(长350米,宽68米,深12.8米);配置两台800吨、两台300吨龙门起重机及其他配套设备。年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以上。

    1999年12月27日,南通中远川崎、日本川崎重工与中远集团签订2艘5250TEU集装箱船分包合同。这是99年10月,中远集团向日本川崎订购7艘船舶中的2艘,也是我国首次建造5000箱以上的集装箱船。2000年4月25日,首制船正式开工,至2001年4月20日下水,9月27日交付,命名为“中远安特卫普”号。全船总长280米,型宽39.8米,型深23.6米,总载重68950吨,最多可装载5446只20英尺标准集装箱,航速24.5节,续航能力22000海里,机舱24小时无人值守。当时世界上已经运营的该级船舶仅有30余艘。

    2004年底,中远集团拟订购8艘世界{zd0}的1万标箱集装箱船,最初意向是由韩国现代重工承建。由于考虑南通中远川崎已经具备5400标箱集装箱船的经验,为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决定将其中4艘交由南通中远川崎建造。2005年4月30日,中远集团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与中远川崎在南京签订制造合同。这是当时世界上{zd0}级别的集装箱船型,丹麦、韩国造船厂的万箱集装箱船正在设计建造,日本也没有造过这么大的集装箱船。在开发设计中,中远川崎技术部门承担了大量关键性设计任务,在参考国外同行先进技术理念的基础上,对新船总体布局和船体结构进行优化。由于受船坞长度(350米)的限制,其船型比韩国现代重工承建的同型船减少了0.5米(为348.5米)。船上有10个货舱,一次可装载10020只标准集装箱,其中包括多种等级的危险品集装箱。此外在安全设计上,全面采纳了美国ABS船级社有关技术规程,在安全性能、环保节能方面达到了{sjlx}水平,并使船舶疲劳寿命达到30年。


2007年12月24日中午,中国首艘10000TEU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下水

 

    2007年6月5日,中远川崎1万标箱首制船正式开工建造,9月10日在30万吨船坞内铺下{dy}根龙骨,在建造过程中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该船舱口围板及上甲板部位采用了65毫米和80毫米特厚钢板,机舱前部及艏部货舱上甲板还采用了进口抗疲劳钢材,这些对焊接工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制造部门在厚板分段建造前,对焊接工艺进行研究,确立操作基准,并对焊工进行技术培训,选取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负责厚板焊接工作。尾轴、主机等超大型设备安装,是集装箱船建造中的另一个难题。该船使用一台MAN-B&W 12K98MC MAK6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安装在船身中后部的上层建筑下方,每分钟转速94转时,能够产生68640千瓦(93280马力)的强大动力,每天油耗约250吨。柴油机主机重达2160吨,是当时世界上体积{zd0}、吨位最重的主机,其吊装难度可想而知。尾轴轴系由中间轴和艉轴组成,前端连接大功率柴油主机,后端连接螺旋桨。轴系直径810-980毫米,长度超过50米,总重量约250吨。船尾安装一只六叶螺旋桨,直径约9米,重达近百吨,比30万吨级油轮的螺旋桨还要重25吨,对设计制造安装都很有挑战。

   2007年12月24日中午,首艘10200TEU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在南通中远川崎建成下水,全面进入舾装阶段。第二、三艘同型船则于翌日搭载开工。2008年3月16日,首艘万箱集装箱船前往公海试航,23日返回,顺利完成海试。4月3日命名交船,次日开往大连港。该船建成,标志着中远川崎成为国内{dy}家、世界第三家能够建造万箱集装箱船的企业。此前,中远集团在韩国现代重工蔚山船厂订造的该型首制船“中远亚洲”号,于2007年7月26日命名交船,是亚洲第1艘、世界第3艘万箱集装箱船。2008年4月8日,中远大洋洲号开始首航,从大连大窑湾码头启程,经天津、青岛、香港、苏伊士运河,开往荷兰鹿特丹港。5月31日回国,全程共挂靠8个港口,装卸18800标箱,航程228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2008年12月15日,中远大洋洲号从天津港启航,17日抵达台湾高雄港,拉开了两岸直航的序幕。2009年2月26日,南通中远川崎建造的第4艘1万标箱集装箱船,被正式命名为“中远太仓”号。至此,中远集团已经拥有了8艘10000箱,5艘9469箱,39艘5000-9000箱集装箱船。集装箱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五,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dy},船队总规模居世界第二。


1831年,英国格拉斯哥铁路开通时采用的运煤列车。

□ 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史

    早在19世纪初(1801年),英国的安德森(James Anderson)博士就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奇林沃兹煤矿制成{dy}台“皮靴”号蒸汽机车,可牵引8节敞口运煤车厢,载重30吨,时速6.4公里。这种敞口车厢以方木做框架,木条做围板,顶上无盖,样式与当时的马车拖车类似。此后出现带门窗的封闭式客车车厢。1845年,英国铁路上开始出现全封闭的货运车厢,箱体采用铁木结构。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兰开夏郡出现一种带有活动框架的铁路托盘,用来运输棉纱和棉布,俗称“兰开夏托盘”(Lancashire Flat)。这可以看作是集装箱的雏形。直到20世纪初期,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陆上运输量迅速增长,铁路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时,英国铁路公司尝试把家具装在木制集装箱里,用铁路平板车运输,到站后用起重机把箱子转移到马车上,马车再将货物运至目的地。这种新型运输方式得到了推广。1920年前后,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引入了9英尺长的钢制集装箱。每节铁路货车里,可以装6只集装箱,每只载重量为5吨。有了这些集装箱,铁路在沿途转运货物时,效率大为提高,成本则大幅降低。


1850年前后,英国铁路出现的货运车厢

早期的全封闭式侧开门货运列车车厢

 

    为了应对卡车运输的威胁,很多国家的铁路公司采用了集装箱系统。英国一家铁路公司在1927年曾经运送了3000只集装箱。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则向运送肉类和奶酪的农场主,推荐集装箱运输。在1933年,他们联合其他铁路公司,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集装箱运输局”(ICB),这是一个民间的集装箱运输组织,它以协调有关集装箱各方的合作关系为目的,并进行“集装箱所有人”登记业务。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几家近海轮船公司开始尝试运送厢式卡车。如格雷斯轮船公司为了减少货物偷盗损失,在纽约至委内瑞拉航线上,采用了金属加固的木制厢式卡车。

    二战期间,美军的两栖登陆舰装载卡车执行滩头登陆任务。同时军方也用小型钢制集装箱来运送士兵的私人物品。由于当时集装箱的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因此公路集装箱运输未能在二战中兴起。二战结束后,集装箱运输应用量增大。如1951年,丹麦联合航运公司用集装箱运输啤酒和食品。阿拉斯加轮船公司在西雅图至阿拉斯加航线采用了木制和钢制集装箱。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推广带轮铝制集装箱。匹兹堡的德拉沃公司设计出一种7英尺9英寸的钢制集装箱,到1954年已经售出了3000只。美国火车轮渡公司,则在码头用大型起重机将整节列车吊装上船,然后再把它们从美国运至古巴。在1955年的一次普查发现,欧洲国家共有154907只使用中的船运集装箱,但几乎都是木制,而且大多没有顶盖,至少52%的集装箱容积小于3立方米。使用者要把货物放在集装箱里面,再用帆布盖住。美国的集装箱大多为钢制,但集装箱自重占了货运总量的25%以上。

    同时,各国处理集装箱的方式,甚至比散货运输更加麻烦。当时很多集装箱顶部四角有金属环,吊装时码头工人要先爬上集装箱用吊钩钩住,集装箱吊进船舱后仍需码头工人将其搬运到位。而且集装箱内会有闲置空间,到港后仍需将货物卸下,堆放到中转仓库,空箱运回。而在国际贸易中,海关既对货物征税,也对集装箱征税,空箱运回来源地也要花钱。此外铁路、公路、航海运输之间的竞争,导致它们相互割裂,运输过程难以有效衔接。这些因素使得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发挥,发展极为缓慢。直到美国人提出集装箱运输应该实行“海陆联运”,才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集装箱运输,其优势也开始展现。这个人就是现代集装箱运输之父——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lm McLean)在欣赏他一手缔造的集装箱运输事业。

□ 现代集装箱运输之父

    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那段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航运业发展却非常缓慢。由于美国参战期间,多数商业船队都被政府征用,很多船只直到1947年7月才发还私人控制。航运业受到政府巨额补贴,效率极其低下。而且码头工会势力强大,控制着港口装卸业务,罢工、暴力、偷盗、货物装卸损失,使得港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于是,改造航运业的使命就留给了对航运一窍不通的外行、白手起家的卡车运输大亨马尔科姆·珀塞尔·麦克莱恩(Malcom Purcell McLean)。

  麦克莱恩于1913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麦克斯顿。当他1931年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靠着家族关系,他在一家食杂店谋得一份整理货架的差事。当他得知为附近的加油站运油能赚大钱时,他从亲友那里借了120美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车。1934年3月,他和弟弟妹妹们合伙,成立了卡车运输公司,自己做司机。不久,他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卸卡车,并获得了为公共工程运输土方的合同。到1935年,尽管麦克莱恩只有22岁,但他已经拥有了两辆卡车和一辆牵引拖车,并雇佣了9名自备车辆的司机。到1940年,美国参战带来的经济复苏,刺激了运输业发展,麦克莱恩公司已经拥有了30辆卡车,年收入23万美元。到50年代初,公司资产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但麦克莱恩并不是一个安份的人,他在经营时发现,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经常拥堵,那为何不将卡车的拖车直接用轮船来运输呢?

    1953年,麦克莱恩提出建造码头货运场站的设想,让卡车沿着斜道开上专门设计的轮船,并卸下拖车。轮船可以运载拖车至纽约等港口,船只到港后,将拖车用其他卡车头接走。这样就可以实现“海陆联运”。这一想法得到纽约港务局的支持。但是当时美国法律对公路、铁路运输有着严格的管制,限制公路货运公司拥有自己的船队。而且近海航运被视为是垂死的产业。为此,麦克莱恩以14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货运公司的股份,并成立新公司,从银行xx4200万美元,收购了沃特曼轮船公司,及其下属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Pan Atlantic Steamship Corp.)。沃特曼公司位于亚拉巴马州的墨比尔,拥有37艘轮船和16个港口的经营权,但当时受到码头工人大罢工的沉重打击。麦克莱恩接手后对其进行了重组。海陆联运的理念,让他很快获得了xx政府6300万美元的政府xx担保,用于购买7艘新型滚装船,每艘可以运载288辆拖车,装卸成本将下降75%以上。但这笔钱根本没花,因为麦克莱恩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意识到船上运载拖车的方式仍需改进,拖车车轮会浪费大量宝贵的船舶空间。如果将拖车车厢与卡车底盘分离,装船时仅吊装车厢,就可以节省1/3的空间,而且车厢可以多层堆放。船只到港后,再用吊车将车厢吊起,放到一辆空着的卡车底盘上,固定后运至目的地,这样运输成本会大幅降低。

    之后,麦克莱恩以一家啤酒厂为对象,对这个设想的成本进行估算。分析师评估后认为,散装啤酒海运,包括用卡车运输到港口、卸车、堆放到中转货棚、从中转货棚搬出、包裹到吊装网中、吊运到船上并堆放到货舱里,其成本将是每吨4美元,到港卸船还要再花费同样多的成本。如果采用集装箱方案,在酿酒厂把啤酒装进集装箱,到码头直接吊装上船,那么每吨成本只有25美分。因此,即便把集装箱的成本也算进去,集装箱航运也要比散装航运便宜94%。但是这个计划{zd0}的问题是,麦克莱恩买不到设备。市场上只能买到小型钢制集装箱,拖车需要改造、货轮需要改造,还要研制专用吊装机械。为此,他找到了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布朗工业公司的总工程师——基思·坦特林格。这家公司自1932年起就开始制造卡车的拖车头。坦特林格在1949年设计出30英尺的铝制集装箱,这可能是{dy}只现代意义上的航运集装箱。它可以两个一摞地叠放在驳船上,或是放在卡车底盘上拖走。但是布朗公司只接到了200只集装箱的订单。

    两人会面后,坦特林格建议使用一种33英尺长的集装箱,之所以选择这个长度,是因为T2型油轮上可用的甲板空间刚好可以按33英尺来划分。T2型油轮是美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16400吨级油轮,麦克莱恩利用美国政府的优惠政策,购买了两艘。为了规避营运风险,他希望将集装箱堆放在油轮甲板上,而底下的油舱可以用来运输原油。33英尺长的集装箱比当时普遍使用的集装箱大6倍,麦克莱恩提出不再雇佣码头工人来堆放集装箱,而是在油轮甲板上面安装金属框架,每排可以容纳8只集装箱。集装箱外壁留出6个1英尺长的钢板,钢板末端开孔。当集装箱吊装上船时,钢板顺卡槽垂直下滑,一根铁杆会穿过钢板小孔,从而锁定集装箱的位置。坦特林格很快发现,这种方法不行,凸出的钢板会影响卡车运输和码放。他说服麦克莱恩购买了两只布朗公司生产的铝制集装箱,并将其运到对油轮进行改装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造船厂。由于担心集装箱顶盖会变形,麦克莱恩等人试图进行破坏,但没有成功。在相信了这种集装箱的优点后,他又向布朗公司订购了200只,并聘请坦特林格为总工程师。


世界{dy}艘用油轮改装的集装箱船——理想-X号(Ideal-X)。

□ 理想-X号启航

    接下来就是装卸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货船上都有小型吊车,可在港口装卸货物,但是它们无法装卸20吨重的集装箱。麦克莱恩从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市一个废弃的造船厂,购买了两台悬臂回转式起重机。这些起重机高达72英尺,可以沿着与船身平行的码头铁轨移动。买来起重机后,工人把起重机拆散,结构高度切掉20英尺,然后分别运至新泽西州纽瓦克港(紧邻纽约港),和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港。与此同时,港口工人对纽瓦克和休斯敦的码头进行加固,安装铁轨和动力供应系统。起重机上还悬挂着坦特林格新发明的设备——扩张爪,它可以伸展开来罩住集装箱。有了扩张爪,码头工人就不用爬到集装箱的顶盖上,去挂起重机的吊钩了。在离地面有60英尺高的驾驶室里,起重机操作员可以在集装箱的上方降下扩张爪,然后轻轻按下开关,让吊钩钩住集装箱的各个角。一旦集装箱被吊运到位,操作员再按一下开关就可以让吊钩脱离,根本不用码头工人去碰集装箱。

    坦特林格的另一个任务是要让美国船级社相信,装载集装箱的油轮是适合海上航行的。在经过谈判后,船级社同意进行一次安全测试。工人将装满块状焦炭的纸板箱装进集装箱。这些集装箱被固定在T2油轮的甲板上。然后这艘船在纽瓦克和休斯敦之间往返航行,而船级社定期检查装载的货物。直到一次闯过惊涛骇浪,才让船级社相信运载集装箱是安全的。在每次航行后拍摄的照片中,集装箱里的纸板箱都是干的,而且都稳稳地留在原地,这帮助麦克莱恩赢得了船级社的认可。

    到1955年下半年,州际商务委员会终于批准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可以在纽瓦克与休斯敦之间运送集装箱。但是为了等待船级社的批准,首航日期推迟了几个月。直到1956年4月26日,100多位要人在纽瓦克港伊丽莎白海事码头观看首航仪式。起重机从码头吊起集装箱,再回转吊臂,将集装箱放到“理想-X”号(Ideal-X)船甲板的格槽内,每只耗时7分钟。船上共有58只集装箱和15000吨原油,装船工作持续了8个小时,并于当天启航,沿着美国东海岸,经佛罗里达驶往休斯顿。从此世界航运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麦克莱恩则和下属们一起飞到休斯敦去接船。当6天后,人们看到这艘装满集装箱的油轮驶进休斯敦港,都引起了极大兴趣。在那里有58辆卡车等着装上装上这些集装箱,并运至目的地。

    这次首航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功。当时中型散货轮每吨运输成本为5.83美元,而理想-X号每吨成本仅为0.158美元,集装箱运输显示了光明的前景。由此,泛大西洋轮船公司正式开始海陆联运业务,在纽瓦克与休斯敦之间,每周双向开航一艘集装箱轮船。由于法律规定轮船公司禁止拥有卡车,他们与很多卡车运输公司签订了合同,雇佣卡车把客户的集装箱运到码头或运到目的地。从4月到12月,泛大西洋公司完成了44个航次。但是1956年秋天,美国东海岸各港xx发码头工人大罢工,麦克莱恩决定用这段时间改造船只。沃特曼公司的6艘C-2型货轮转由泛大西洋公司支配,被送到了沃特曼公司在墨比尔的亚拉巴马州造船厂。这家船厂在二战后一直关闭,现在为了把这些货轮改造成纯集装箱船而重新启用。


世界{dy}艘用油轮改装的集装箱船——理想-X号(Ideal-X)模型。

曾经盛极一时的纽约港曼哈顿码头,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兴起,而迅速走向衰败,上百万与港口相关的人员失业。金融服务业逐步取代了港口制造业。欧美生产企业陆续将制造业转移至波多黎各、台湾、香港、韩国、东南亚各国,这进一步刺激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码头工人在港口进行散货装卸,效率极其低下。港口工会和各种黑社会势力把持着港口运输业,偷盗、罢工、装卸损失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港和伊丽莎白港,因集装箱运输而兴起。纽约港则因保守而衰亡。


纽瓦克港集装箱码头

休斯敦港是美国南方{zd0}的港口。

 

集装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请看下篇。

 

视频:海上巨无霸

 

 

 

 

  • (2008-11-14 16:40:14)
  • (2008-11-28 16:14:12)
  • (2008-12-02 03:03:49)
  • (2008-12-14 13:29:46)
  • (2008-12-26 10:19:15)
  • (2008-12-29 13:05:25)
  • (2008-12-30 13:52:01)
  • (2008-12-31 14:13:31)
  • (2009-01-02 12:16:33)
  • (2009-01-04 00:41:0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远大洋洲号10200TEU集装箱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