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子 -03 席江红
石堡子
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石堡子这样的小地方,一个连镇也算不上的地方,因为有一个称作石堡子的靠山村子,方圆几里地的山沟子也都唤作石堡子。沟像是个被山分隔出来的细腰葫芦,两三里外的沟口有一条连接平凉和华亭的公路,沟口的山坡上零零星星住着人家,他们大多姓季,村子也就叫季家庄。季家庄因为临着一条县级公路,又有运煤的车来来往往,自然觉得离县城近,相比之下,石堡子就是深沟里了。但是石堡子有石堡子的优势。从季家庄一直走进沟里,在石堡子大桥这里葫芦又分成了两个半对着嘴的葫芦,策底河的两条支流在这里汇合,形成了一个人字形,是真正名义上的策底河。过了石堡子大桥,正对着的山坡上就是石堡子村,村里有几十户人家。大桥边上是附近村子(包括季家庄)的社会机构,邮政所、税务所、银行、百货商店、书店和照相馆,这里也就成了周围村庄的中心所在,热闹所在。沿着两条支流而上的是两条马路,分别指向了两个厂区。还是葫芦一样的沟,只不过宽阔了许多,多了人烟和喧嚣,还有机器的轰鸣。我所描绘的石堡子还是我印象中三十年前的石堡子,策底河还有两条支流所怀抱的这片群山和葫芦一样的山沟,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
策底河
策底河在季家庄拐了一个弯,开始向着南流去,去和泾河汇合。想起石堡子,我喜欢让记忆从季家庄开始往里走,到了季家庄,似乎就能看到山后面的石堡子大桥,石堡子百货商店,看到家的窗口和窗边被风吹动的窗帘。我要从季家庄往里走,就是逆着河流走,这样,我可以迎面看到策底河跌落的浪花,看着她向我奔涌而来。我这样逆着河流走,时间也跟着逆行,楸树的红叶在季家庄的山坡上燃烧,丁香花的紫纱笼在策底河清晨的河面,扎着小辫子的我提着凉鞋在河边玩耍,年轻的母亲还看不见白发和皱纹,她扶着窗户唤着我的小名。
山珍
我对石堡子念念不忘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山里无穷无尽的美味。石堡子四面环山,天空是头顶的一块画板,白云变着花样走过来走过去。云淡了,就在山顶间懒懒地歇息,云厚了,就把影子投到四面山坡上,和太阳追逐着游戏。山坡上是厚密的灌木和矮树林,里面藏着很多结果的枝条。沙棘果在夏天疯狂地会铺满一片山坡,金黄的色彩让人炫目,后来我看到了梵高的《向日葵》就突然想起了沙棘。蕳子和沙棘的果实很像,都是绿豆大有籽的浆果,沙棘金黄,味极酸,不能直接食用,蕳子成熟的果实是暗红色的,有的还带着白色的斑点,味甜;沙棘要小心地采,枝条上虽然满满都是果粒,但是刺也是少,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而蕳子密密麻麻的果实里很少有刺,所以吃的时候大把撸下来就可以了。山里的浆果其实还有很多,马乳子、樱桃、草莓、山葡萄,经常让我们的嘴里都是满满的酸甜的红的紫的汁水。麦收的时候山上还有黄李子和山杏一起成熟,李子吃起来酸涩,但是拿到鼻子底下闻闻,清香的果味让人神清气爽。野生的酸梨、山楂、还有沙棘果常常被采回来后再加工,父母用最简单的方法为我们制作了果汁、果酱还有罐头。现在的市场上果品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人工培育出来的水果汁多味甜,但是总觉得缺少一种东西,离开了石堡子,山野的果子酸酸甜甜的味道多少年以后却再也找不回来了。石堡子山上还有一种果子,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地人叫木瓜,在华亭和平凉的原上还有个地名叫木瓜原,我想是那里肯定生长着不少木瓜树。这个木瓜和我们现在吃的金黄的木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外表看有点 像青皮核桃,但是剖开后却是像柚子白色的海绵样的厚皮,在心里包裹着几颗籽,有点像莲子的样子,吃起来也是那样的感觉。我后来问过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看来还是当地的一种独特的产物了。 除了水果,石堡子的菌类也不少。蘑菇、木耳是夏天大山最丰厚的产物。蘑菇的种类多,不过为了安全,能吃的也就是几种,我家每年采回来很多蘑菇,吃不了的都会穿成串放在阳台上晾干,晾干的山蘑菇炒菜吃味道赛过了香菇,离开石堡子很多年了,每到夏天,父亲总是惦念着山上的蘑菇。山上还有一种珍贵的菌类,那就是猴头菇,有一年我家还采回来好几斤的猴头菇。木耳在山里也是随处可见,黑木耳、白木耳,厂里那个时候有一些刚转了户口的家属过来,他们来自物产丰富的四川,来之前他们以为甘肃就是黄土高原或者戈壁滩,没想到石堡子竟然是个四面环山青山绿水的地方,而且山上居然有那么多的东西,于是在他们居住的屋前,晾晒上了一排排的木耳蘑菇,自己家吃不了了就拿到市场上去卖,有的家属后来干脆就干上了采摘的活儿,反正山里多的是宝贝。后来想起来,我们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大胆吃山里的蘑菇的。
双凤山和双龙山
双凤山簇拥着华亭县,茹水河环绕而过。山水相依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就是风水宝地,何况双凤山的名字又是那么富有故事性。双龙山在哪里,地图上找不到,双龙山其实是无名的,她只是关山群山中的一组,但是因为石堡子的地理和富于想象的人们,在后来她就有了名字——双龙山。 石堡子是在群山环抱中的,又有两条河流依着环山,像两条手臂又把石堡子拥了一圈。在石堡子大桥的东面,两座山在这里留出来一个豁口,两条河在这里汇合到了一起,然后向东流去,像是一个大笔写下的人字,在人字的下面有个小独山,也正好是两座山头相对着的豁口处,人们形象地把小独山和两边的山合称为双龙戏珠。后来就干脆把两座山称为双龙山了。小独山也许是有着好风水,我们的小学校就建在上面。有一年学校扩建,挖掘机在挖土方的时候居然挖出了棺木,据说还有一些陪葬品,那个时候我们还小,这些事情就被大家添油加醋地传的越来越神。学校上山的路上有一个不是很大的洞,也是在扩建的时候露出来的,洞口也就只能容一个小孩子进出,但是好像没有人对里面有过探索,只是在我们孩子中间继续传播着各种版本的神仙或者鬼怪的故事。 双龙山因为河的分隔,河的北岸是阳坡,南岸是阴坡。春天来临的时候,山桃花像是山林里淡粉色的轻烟笼在南岸的阴坡上。而北岸阳坡有成片的丁香树,临着通往沟口的路。进出石堡子的人,在五月都会带上丁香花的色彩和芳香。丁香花刚刚结束花期,南岸又是刺玫花的天下,蝴蝶蜜蜂成群地飞舞在花丛里,在通往电视转播塔的路上不知名的野花像星星一样多。我们小的时候经常有爬山活动,目标就是电视塔,但是每到山腰,就会被花花草草吸引,干脆坐下来休息,在高处鸟瞰石堡子,心里豁然开朗。还记得曾经多次爬山后写的作文,人字形的河流像是银色带子,马路像黑色的带子,上面还跑着甲壳虫一样的汽车。 双龙山和双凤山遥遥相望,多少年后,双凤山成了华亭的一个地理标志,而双龙山又成了无名山,她的名字只是留在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石堡子的人的心里,并把这个名字和与她相关的回忆带到了天南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