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被通信运营商忽略的金矿--中国移动到做移动M币的时候了 ...

虚拟货币,被通信运营商忽略的金矿--中国移动到做移动M币的时候了

2010-03-01 20:28:13 阅读2142 评论0 字号:

引子:

中移动等运营商忙于做内容,比如做动漫基地,寻找3G的关键应用:比如视频通话,学习苹果做软件超市,如中移动的MM。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中移动也许遗漏了一个巨大的金矿:中国互联网的虚拟货币!


中移动,是到时候做虚拟M币了!


正文:


3G元年的中国通信运营商,在内容建设领域不遗余力。中国移动在江苏建立游戏基地、在福建建立动漫基地,在移动应用创新上更是绞尽脑汁,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在江苏建立物联网基地,在支付领域,三大运营商都推出自己的手机支付、手机钱包等产品,在软件超市,中移动主推M-market、电信和联通也推出自己的软件超市,对于终端中移动强势推出OphoneG3上网本、G3阅读器,中国电信搞深度定制,而联通则选择结盟iphone,但三家都遗漏了一个超级巨大的金矿:“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指的是中国通信运营商在通信世界和虚拟互联网世界的虚拟货币,最简单的理解,Q币是腾讯的虚拟货币,运营商可以学习腾讯,移动可以推出“移动M币”、电信可以推出“翼币”。

为什么通信运营商要做“虚拟货币”?

腾讯Q币的影响力和收益给通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想象力。

最近有一个新闻不温不火,说的是某网游J公司囤积2亿Q币来吸引玩家来玩该公司的一款游戏。2亿Q币是多少钱?按现在拍拍上60元的QQ卡是49.3元,如果是用财付通充值Q币,打九折。按实价应该是1.6亿人民币,就是保守估计,J公司至少掏了1亿人民币才搞来2亿Q币。必须注明的是,J公司的Q币不是从腾讯公司直接买的,而是从第三方市场上采购,以致第三方市场的Q币价格出现波动。

这应该是Q币{dy}次以亿为单位规模,被某一个非腾讯系的公司,甚至是竞争对手公司(在网游领域,腾讯和该公司就是互为竞争对手)大规模买入,这个事件标志着Q币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从一个公司独立内部流动的虚拟货币演变成为一个互联网通用流动性的产品。实际上,Q币在国内已经变成一个应该规模仅次于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等关键主权国家货币之外和黄金之外最强大的“货币”力量。

在不考虑政府监管机构的情况下,腾讯实际上已经获得国内虚拟世界一定比例的的“发钞权”(其他份额被盛大、九城、金山等分割,所有网游公司的点卡都可以看成是虚拟货币)。但是各个游戏公司之间的虚拟货币交换一直是一个问题,目前互联网群体都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实现小额的Q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像J公司这样巨额收购Q币是非常罕见的。这让Q币开始有虚拟货币“硬通货”的雏形。由于在网游领域的竞争关系,在非第三方交易平台上,各个网游公司彼此之间都是排斥其他的游戏公司的虚拟货币交换,应用面{zd0}的Q币,作为“硬通货”,也仅仅在小额交易下通过第三方交易市场才能成形。

对于腾讯来说,通过Q币,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不仅仅轻轻松松从全国弄到数十亿的无息现金。(没有进行消费的又非腾讯公司掌握的Q币其实等于一定价值的人民币,这币钱实际上是白“借”给腾讯,至少是无息的)。而Q币从“生成”、“出售”、“流通”、“消费”(等于回收)过程中,腾讯都在隐形的获取其相应的收益。

Q币是最生动例子,Q币是中国通信运营商虚拟货币xx的老师。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电信,推出虚拟货币的好处显而易见。

目前通信运营商现有产品,还不具备虚拟货币的职能

无论是中国移动、电信还是联通,现在已经有几个产品具备“货币”的萌芽。但又都不具备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

{dy}个产品:中国移动、电信或联通的积分。由于中国移动有压倒性的市场优势,我们暂以移动积分来讨论。在积分应用领域,中国移动的积分能够当钱用,这个已经被移动用户所认可。但移动积分的用途还是非常狭窄,多数在中国移动指定的商城里面进行积分消费,商品有限,价格也难以获得认可,或者在中国移动指定的合作伙伴(包括各地线下伙伴)商铺中进行消费。但是作为虚拟货币职能而言,中国移动积分有几个重要的缺陷:客户只有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权利,而不能在一个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尤其是不能再交换为现金(部分省市移动可以转化为话费)。其次,作为购物工具时候,能够买到的东西相当有限,更多偏重于实物领域的产品,在虚拟互联网世界里面,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第三,积分本身是话费的附属产物,要获得积分只有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消费,这种属性导致积分是对长期客户的一种返利,而非货币职能。第四,其规模还不足成为中移动全国统一虚拟货币的载体。

第二个产品:手机钱包。移动、电信和联通都有该类项目。手机钱包本质上是钱包,而不是钱。其功能定位是模仿支付宝,支付宝账户和支付宝账户里面的的真金白银还是有天渊之别。钱包显然不是货币,自然也不能行使货币职能。

第三个产品:手机支付。在手机支付上,中国移动选择运营商主导的模式,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更像是一张绑定在客户手机上的一张xxx(而且这个xx权是由中移动来限定),他对应的是中移动自己部署的POS收款机,使用的形式是刷卡支付。因为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模式核心环节,把银联和各个银行置于从属地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多数银行所xx。而电信的手机支付,走的路线是把xxx“手机化”,xx权还是属于银行,走的是银联的支撑系统,由于电信和银行系统走合作道路,电信的手机支付模式更容易获得银行界的支持。可惜的是电信的用户规模比较小,手机支付目前实际上应用比较有限。但是不管是中移动还是中电信,手机支付是一种支付形式,对客户而言,是用现金,刷卡或者手机刷卡这几种支付中的一种,而支付的内容还是实打实的人民币。更不是另外一个虚拟的货币。

通信运营商如何“制造”和“流通”虚拟货币

先看看Q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Q币,那么每个QQ用户和腾讯产品线之间的金融消费支付关系是如下图:


有了Q币以后,变成如下关系


 

而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的用户和他们各自的通信产品线之间的金融消费支付关系是如下图:


通信运营商要做虚拟货币,首先让虚拟货币在其各自的用户群中被广泛使用起来,并受到认可。

首先,通信运营商推出虚拟货币,和QQ用户群体有区分,通信运营商有大量的非互联网用户(比如中老年用户)等,应该是虚拟币和人民币双通道支撑。如下图:



通信运营商自己有足够多的产品,其产品线丰富度不亚于现在的QQ产品线。QQ做的是人民币变成Q币,Q币进行腾讯产品的消费。移动(电信、联通)的虚拟币也一样,钱可以直接买移动任何产品,同时钱也可以买M币,再用M币买移动的所有产品。

首先从人民币到移动(电信、联通)虚拟币:运营商允许人民币购买其旗下的虚拟币。这个环节非常容易实现。就像现在Q币一样,运营商可以在自己的实体营业大厅销售虚拟币,在网上营业厅销售虚拟币,甚至,像现在自己的手机话费卡一样(电信联通还有固话/宽带充值卡),直接在各个售卡点直接出售其虚拟币,所有通信的客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固话等渠道,自己下单给自己的“号码”购买虚拟币币。

其次是通信运营商的虚拟货币可以买其通信产品。通信运营商虚拟币的{zd0}消费群体就是手机或宽带客户,这些消费着可以用虚拟币扣缴话费,宽带费、短信、彩信,和SP等增值产品,拓展到运营商目前正在全力开发的内容产品,如手机电子书、手机电子动漫、手机音乐等,至于像中国移动,更可以学习QQ,在飞信领域xx开放其虚拟币的使用,甚至可以走的更远一些,运营商们可以鼓励用户只用用虚拟币来购买运营商定制的手机实物等。

如何让运营商的虚拟货币很快被用户所接受

运营商的虚拟币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由于人民币/虚拟币双通道支付的影响,要想让客户学习使用虚拟币,通过极小的让利折扣即可推动,如让运营商的虚拟币在购买移动同类产品时候有小折扣,比如说99折,或者100元可以买102个虚拟币,1个虚拟币在购买移动产品时候等效于1元人民币来使用。这就能够吸引足够庞大的年前群体认可虚拟币,并使用虚拟币。但是这时候的虚拟币仅仅是运营商自己的体系内循环的虚拟货币,还远非未变身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强虚拟货币。

超越瓶颈,把运营商的虚拟币打造成中国互联网世界的“硬通货”

运营商的虚拟币的未来关键在于走出通信世界,全面融入中国互联网虚拟世界,并成为中国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最强硬通货。尤其是占有中国手机用户{zd0}群体的中国移动,比电信和联通更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运营商虚拟币必须实现运营商体外运行,其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虚拟货币所必需的几个属性:在虚拟互联网世界可以买东西;其次是可流通可交换。

对接虚拟互联网世界。以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为例,让所有合作SP服务商配合显然不成问题,然后从手机移动网络游戏支付开始,逐渐成为手机移动网络的{wy}支付货币,进而进入传统互联网,同各个网络公司签署移动移动虚拟币支付协议,实现用移动虚拟币直接购买盛大的游戏币,直接购买盛大的道具,购买网易的游戏币,买网易的收费邮箱年费,{zh1}就是可以用移动虚拟币来购买腾讯的虚拟产品,至少是在腾讯上面用移动虚拟币买Q币,间接实现和腾讯世界虚拟产品的交换。但是这里面将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各个互联网公司获得大量的移动虚拟币后该怎么办?这个环节就是移动虚拟币,实际上也是目前国内现行所有虚拟货币的天花板,也是Q币现在还不能真正成为虚拟货币“硬通货”的障碍。

自由交换是货币流通的xx需求。

自由交换的解决办法:

方法一:运营商开设自由兑换窗口

由运营商自主开设“虚拟币大小额自由兑换窗口”,就是允许各个互联网公司收到其发行的虚拟币后,在这个平台上直接兑付为人民币。这个平台做起来本身非常容易,其核心问题是监管。毫无疑问,在这个时候,中国运营商实际上开始行使部分银行的职能,这对于央行、银监会、银联、银行等都是一个巨大的触动,除非中国移动/中电信,应该说是工信部有更大的影响力,否则该方法基本难以成行。但是可以说,如果中国通信运营商不到的,腾讯目前独力也难以做到,但是只要是目前互联网公司腾讯、淘宝能够抵达的政策底线,中国通信运营商也毫无疑问也能触达这个政策线,这就有第二条道路:建设一个虚拟货币、虚拟商品的B2CC2C交换平台。

中国运营商xx可以学习现在的淘宝和拍拍,建立一个融合B2CC2C的虚拟产品销售平台。但是这个交换平台限定于虚拟产品的交易。这个平台就像现在已经非常活跃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文提到的J公司就是通过多个第三方平台收纳到2亿Q币),这些第三方平台在国内是实际上已经存在的,只是说让运营商自主建立一个独立的规模更大的第三方虚拟产品交易平台。

在这个交易平台里面,所有个人持有的运营商虚拟币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卖给其他个人,只要这个价格稍微低于运营商在其网上和线下营业厅的虚拟币的公开报价,自然有无数人会通过这个渠道购买运营商的虚拟币,然后再用虚拟币来购买自己的话费和其他通信产品。甚至运营商可以允许各个网络公司在这里公开挂牌销售自己网游游戏或者其他产品里面收到的运营商虚拟币。未来,中国移动或者其他什么公司甚至可以成立一个或者多个虚拟币代售公司替这些网游大佬们把手中的虚拟币给卖出去换为真实的人民币。

随着这个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规模的扩大,运营商不但推动的自己虚拟币的发展、流动和壮大,在一定层面上,还掌握了一个C2C(含B2C)的虚拟产品(含各个网游公司的虚拟货币、虚拟道具等)交易平台。这个平台上面不需要物流公司,无所谓7天退换货。考虑到淘宝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这个平台显然还能够再带给运营商无限遐想。

虚拟产品交易中心的成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不仅仅控制了互联网世界的虚拟货币,还控制了虚拟产品的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运转,中国移动、中电信能够非常轻松的从每一个游戏公司上面抽一点虚拟币的“火耗钱”。考虑到中国已经足够巨大的网游市场和虚拟商品市场,这已经足够打动任何一个巨无霸运营商的心了。

实际上,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里面,最容易搭建并运营这个虚拟币的运营商是中国移动,因为中国移动用户群规模之大,xx可以做到中国所有网游公司收纳到的中国移动虚拟币被移动虚拟产品交易中心的中国移动普通客户购买下来,然后由这些小买家在中国移动的通信产品上面消费掉。只要中国网游公司收纳到的虚拟货币不会超过运营商基础客户通信产品的总体消费量,那该运营商的虚拟货币都将有一个稳定的交换价格,至少以中国移动目前的规模,xx可以轻松的消费掉所有网游公司收纳到的移动虚拟币币。

通过发展虚拟货币,运营商很快会发现,利用虚拟货币在互联网中赚“金融”的钱,要比现在运营商拼命要做的“内容”来的更快更容易。


本文发表于《销售和市场

》(2月)P35,感谢王编辑支持。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虚拟货币,被通信运营商忽略的金矿--中国移动到做移动M币的时候了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