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气温)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在大气馆中我们会向气象爱好者介绍一些基本的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观测场内的各种仪器进行的,所以气象站的站址和观测场地的选择以及维护,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都对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有极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气象台站的地址应选在能代表其周围大部分地区天气、气候特点的地方,并且尽量避免小范围和局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当选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不要选在山谷、洼地、陡坡、绝壁上。观测场要求四周平坦空旷并能代表周围的地形,观测场附近不应有任何物体。孤立、不高的个别障碍物离观测场的距离,至少要在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以上;宽大、密集、成片的障碍物,距离要在障碍物高度的十倍以上。观测场周围十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气象台站的房屋一般应建在观测场的北面。另外,一个气象台站建成之后,要长期稳定,不要轻易搬家,因为轻易搬家不仅会影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影响使用,还会造成很大浪费。

  观测场内仪器安装的原则可以用以下二十四个字表示:保持距离,互不影响;北高南低,东西成行;靠近小路,便于观测。各种仪器安置的高度见下表:

表1         仪器安置高度表

仪器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百叶箱雨量器

雨量计

小型蒸发器

地面温度表

曲管温度表

 

日照计

 

风速器

风向器

高度125厘米                      5厘米

高度70厘米                       3厘米

仪器自身高度             

高度70厘米                       3厘米

球不埋入土中1厘米

深度5,20,15,20厘米            1厘米

倾斜角45度                       5度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

安在观测场高10—12米

方位正南                          5度

箱底

口缘

 

口缘

 

球部中心

表身与地面

底座面

底座

风杯中心

方位指南针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两类。定时观测是气象台站的基本观测,主要目的是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积累资料,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规律,为经济建设服务。一般地说,{yt}内观测次数越多,越能反映一个地方气象要素的变化。但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可以在{yt}中选择适当的有代表性的时间来进行。气象工作者经过统计发现,每天选择适当时间观测4次与观测24次(1次/每小时)的日平均值非常接近。因此国家气象局规定,“国家基本气象站”每天必须进行2点、8点、14点、20点这4个时次定时观测,昼夜要守班;“国家一般气象站”每天只进行8点、14点、20点3次观测,夜间不必守班。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我们通常用摄氏温标(t)来表示,也有用华氏温标(F)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常用{jd1}温度(T)表示,其换算关系为:
        t = 5*( F─32 ) /9        t = T ─ 273.15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测量气温的仪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玻璃温度计:
  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zg}温度表,{zd1}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a){zg}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zg}温度的,它的构造是在球部底处置一根玻璃针,直伸到毛细管口,使毛细管口变狭。温度上升时,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度下降时,因无足够压力使水银挤过狭管回到球部,水银柱就在狭管处断裂,于是狭管以上这段水银柱的顶端,就保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温度表曾感受到的{zg}温度示度上,因而可测得{zg}温度。

b){zd1}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zd1}温度的,它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放一枚游标,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可越过游标上升,而游标本身由于顶端对管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维持在原处不动。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到与游标顶端相接触时,由于酒精液面的表面张力比游标对管壁的摩擦力要大,使游标不致突破酒精柱顶而借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滑。也就是说,游标只能降低,不能升高。所以,游标离球部较远一端的示度,就是一定时间间隔内曾经出现过的{zd1}温度。

c)干湿球温度表:也就是普通的温度表,它的测温液体为水银,用普通的温度表可以测定任一时刻的气温变化。阿斯曼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是德国人R·阿斯曼1887年所创,两支棒状温度表放置在防辐射性能极好的通风管道内,机械或电动通风速度为2.5米/秒。仪器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常用作野外测量气温和湿度。

(2) 金属温度计: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


(3) 金属电阻温度表:
  利用金属丝的电阻正比于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常用的金属丝有铂丝、铜丝、铁丝等三种,阻值在几十到一百欧之间,其中铂丝稳定性{zh0},可用来作标准温度表。电阻温度表适用于遥测。

(4)热敏电阻温度表:
  感应元件由几种金属氧化物混合烧结成的导体电阻,电阻值通常几十千欧,其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于金属电阻温度表,但稳定性稍差,广泛应用于高空遥测。

(5)温差电偶温度表:
  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将A和B两个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金属导体,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测量时,将热电偶一个接点置于恒温条件(如冰水溶液中)称参考端,另一个接点放在欲测物体上称工作端,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就会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正比于两接点的温度差。气象常用的铜-康铜热电偶温差电动势只有几十微伏,所以,为了提高测温灵敏度,常将几十对热电偶串接起来组成热电堆。热电偶温度表可用于遥测,在日射仪器和小气候观测中被广泛应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地面气象观测(气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