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修改稿) - 范跃东-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邵阳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修改稿)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城乡制度统一、城乡权利平等、城乡自由互动、城乡合理分工、城乡广泛协作。

  一、影响邵阳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1、发展水平较低 。邵阳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从主要指标在全国、全省的地位来看,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口城市化都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处于落后状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我市人均GDP只有8857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和全省的35.3%43.8%,财政总收入39.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只有2.63%,全社会投资额494.5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49.6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6.4%3.5%,与邵阳人口占全省的11.1%极不相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0元,全国为17175,全省为15084。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全国为5153元,全省为4910元。城镇化率30.43%,而全国、全省城镇化率分别为46.6%43.2%

2、人口素质不高。据2005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市农村人口中,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占总人口的5.2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只占50.48%2009年人均受教育年限邵阳市城镇居民为10年,农村居民为9年。这使邵阳城市化面临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不具备必要的文化技术素质而无法被城镇所吸收。

3、城镇规模太小1983年以后,随着城镇建制及区划的变动,邵阳城镇的个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镇由1982年的16个增加到1990年的59个,2009年的96个。但是相对于长株潭,邵阳市镇的个数与比重、城市化水平都太低。镇的个数,长株潭邵依次为84个、63个、38个、96个,占乡镇个数的比重依次为:74.3%59.4%64.4%48.7%。城市化水平依次为62.63%50.3%49.94%30.43%

4、思想观念落后。一是留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认为“种田是万本利、进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离土、也不愿意进厂;二是怕离开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进入城镇找不到就业门路,怕转移住宅不适应环境;三是划地为牢,死守田园,欺生排外,不愿对外交流;四是等待观望,苦度穷熬,寄希望于政策搬迁,寄希望于政府扶持。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为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划上了界限、制造了“鸿沟”,难以推进城乡通融、协调发展。

    5、政策环境不优 。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一些地方还要缴纳增容费、城建费、保险费等高额费用,在计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统一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很大;在发展环境方面,少数地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

6、建设投入短缺。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环境无法与大中城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县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提高邵阳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对策。

    (一)推进城市化。

1、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一是要扩容,邵阳市现建城区为52平方公里,扩容速度慢,要尽快拉通道路框架,形成一环、二环甚至三环,把建城区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以上。二是 建议增加北塔区的行政管辖区或范围,北塔区仅9万人,浪费了行政管理资源,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可考虑将邵阳县的长阳辅和新邵的部分地域划到北塔区管理,形成20万人左右的规模。三是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绿化历来是邵阳市城市建设的两条“短腿”。2009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仅5.5m2,人均城市绿化面积仅4m2(其中市区8.22 m2),分别比全省水平低2.46m21.89m2。四是加快城市住宅的建设,进一步放宽建房政策,解决城市居民由安居向小康型住房水平转变。

2、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市和小城镇。把武冈作为次中心城市,使其对城步、绥宁、新宁、洞口承担辐射作用,城市人口要快速增长,达到25万人以上的规模,邵东要尽快由县改市,邵东的两市镇和隆回的桃洪镇要形成30万人的规模,发展成为卫星小城市,邵阳县城东扩,利用毗邻火车站的优势,发展到15万人以上,洞口、新宁、城步等县要依托洛湛铁路、怀邵高速公路、320207国道对各自的巨大影响,各县城按10万人口左右的规模发展,沿路的各小城镇,要利用区位优势,进行重点扶植,配套基础设施,形成25万人左右的规模。

3、注重特色,发挥各县城的优势。今后邵阳的城市发展不能再搞小而全的“山寨经济”了,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追寻自我封闭的经济循环的思维方式必将为时代所抛弃。比如:邵东县可以发展商业,新宁、绥宁、城步、武冈发展旅游业,各县根据各自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城市化发展。

(二)推进产业一体化

    1、着力抓好工业项目的上马和现有工业企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重点扶植造纸、食品、化工、医药、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煤炭等工业的发展,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的速度达到15%以上,就业的岗位每年按3万人递增。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饥不择食”,除了污染的项目外,什么项目都可以上;要逐渐将企业发展壮大,把某一两个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主导产业,这样在市场上才有话语权,在市场格局中有主导权。同时要抓好xxxx和大项目,有意识地培养企业家的“野性”和“狼性”,让企业尽快扩张,产生xx,形成产业集群。

    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快速促进农民市民化。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民进城,政府除了搞好规划外,重点是加强引导,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在审批、户籍、迁居、收费、xx、经营、就医、上学等各方面开绿灯,真正让农民进城兴业建市,真正让市场机制在城镇建设中发挥作用。三是抓好劳务输出。近几年,邵阳市每年有1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增长点。要加强组织引导,向沿海进军、向西部进军、向三产业进军;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回流,到当地办厂兴业,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补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农田灌溉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骨干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湖、村的综合治理, 塑造新的田园风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立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加大对农村信贷资金的注入。按照“谁出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农民、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鼓励通过转让经营权、股份合作制等融资方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推进市场一体化

    立足产业升级和消费的需要,面向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竞争,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以扩大总量、促进就业、方便生活、提高效率为目标,改造提高传统行业,培育壮大新兴领域。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资金引导,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发展民营经济,利用后发优势。不仅要使第三产业继续为全市经济发展挑重担,而且要通过与世界接轨,促进思想观念、公民素质、竞争意识、生活方式、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都有一个新的突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2%左右。继续吸纳社会就业人员和{dy}、二产业的剩余人员,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要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比重。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多渠道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继续加强对交通、通信、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和市政公用等行业的投入。要支持、扶植发展的重点行业。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想,加速培育现代大市场体系,形成合理的市场布局、开放的市场模式、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市场行为、完善的市场功能,重塑中西南商贸中心形象。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关联性、综合性很强的朝阳产业。要主动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加速把邵阳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西连片、东连线,积极参与桂林—山—张家界旅游大循环,开成山—云山—南山—黄桑—洞口塘—高洲温泉—新邵白水洞—市区旅游小循环”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促销。全市旅游总收入要逐年增加,在十年内争取占到GDP8%以上。

(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1、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一是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xx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二是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xx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xx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四是加快福利保障制度改革,xx农民进城的利益障碍。要逐步xx市民的福利保障特权,保证民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如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失业保险等等。

2、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促进和谐稳定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平等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 、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力安置就业工作。2010年要实现城镇就业3.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在130万人以上 ,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加强养老、失业 、医疗 、工伤和生育保险 ,新增参保16万人。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3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中,城乡差别不大的有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城乡差距较大或城乡不太公平的有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众安全等。由于实行城乡分割制度,在提供后一部分公共服务时主要偏向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这一部分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和短缺。努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知晓率,不断提升人民政府公信度和满意率。更加注重高效施政。努力营 造“进了邵阳门 ,就是邵阳人;到了邵阳市 ,处处好办事”的投资创业环境。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合理的城市规划。邵阳是历史文化城市,城市规划应在深入研究本地居住方式和风俗民情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创意构思,充分展示邵阳城市(镇)的历史内涵、现代风貌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注重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储备后开发的原则,以提升城市设计和建筑的水平。

 

邵阳市城乡统筹课题组

成员:邵阳市统计局肖曼辉邓红专 欧阳晨光 范跃东 舒振朝

 

2010418

 

郑重声明:资讯 【邵阳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修改稿) - 范跃东-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