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人家】安口窑的回忆-安口电厂子弟_关山旧梦_百度空间

安口窑的回忆

-安口电厂子弟

安口窑是我童年成长的摇篮,是我人生路上的出发地,从出生到小学、中学,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那里渡过的,以至81年顶替母亲参加工作,至2000年6月安口电厂关停分流去平凉电厂,我整整在安口窑生活了37载。现今人在平凉,虽相距安口不远由于工作原因八九年了也难得去看一次,直到08年家里有了车,我和也在安口电厂长大,青梅竹马的爱人有时间去过几次和路过我时常梦萦的安口窑。但每次经过那里看到故乡日渐衰败的景象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梦里总是留恋和怀念曾留在记忆中的80年代左右的老安口。


在甘肃省东部的华亭县有一个小镇---安口窑镇,它座落在宝平公路的中段,南接陕西的陇县,北邻平凉,西邻华亭、
庄浪,东靠崇信县,素有西北{dy}瓷镇之称,公路四通八达,是陇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记忆中它被四面群山环绕似一个小盆地,山清水秀,像一个花瓶平躺在那里。整个小xx卧在炮楼山、红旗山(娘娘山
)、高楼坡山、高山、宝鸡山环绕的怀抱之中,花瓶口在西去华亭方向146队的十堐(华亭话念ai)转弯,距瓶颈不到五公里的花瓶底在东面的小庄子口,这两处相距对面的山也就不到百十米,镇中心处在花瓶肚子里最宽处南北相距最宽也就不到五公里的距离。我影响中安口的地理走向不是太正,有“安口地方斜,说鳖鳖就来”的俚语。以前的宝平公路从宝鸡山下来穿过安口镇经小庄子、纪家庄、土谷堆向北平凉方向延伸而去。八十年代由于杨矿开采地下煤引起宝鸡山上公路滑坡,只有改道从安口饲养场山上下来,由西向东穿安口镇全境向平凉而去。安(口)---庄(浪)公路在新安公社晨光大队关庄盘山而上向西华亭方向延伸。安口镇的行政辖区向西至南川(武村铺);北至五二总厂纪家庄十堡子;向东(正东)至马蹄沟胡家窑。


    现在如果从平凉去安口,沿宝平公路一下四台坡与陇东地貌明显不同的是山上的植被很好,满目翠绿别有洞天,路
边的柳树遮天蔽日,你会对土谷堆沟里的美丽景色陶醉,为陇原能有一处山清水秀的“桃花源”发出惊叹。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在这里搞三线建设,从全国各地抽调了许多军工企业,围绕以纪家庄为中心建起隶属国家兵器工业部的五二总厂,在土谷堆沟建有五二零七(丰收机械厂)土谷堆小镇有跃进机械厂;小庄子华丰沟里有华丰厂;十堡子沟里建有五二零三(前进机械厂)和五二零四(胜利机械厂),有相当于现今的购物超市的百货商店,是这几个军工企业的中心。也许为了行政区划管理方便座落在纪家庄到土谷堆中间建有平凉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因为是北京迁来的医院我们叫“北医”),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那里看病,该医院是北京大医院的医生医术高明,记忆中电厂好几名生产事故后命悬一线的职工都是他们从死亡线上救下的。丰收厂东边还有后来建设的子弟学校----五二总校,总厂子弟以前在华亭二中上学(住校),子弟学校建成后都转学走了,但是有好多同学我们还是有影响的。北医所处地就是平凉和华亭的县界,有名的汭水经华亭、十堡子沟、纪家庄流出;穿流而过安口镇的是一条无名的汭河支流----南川河,由于儿时常在这条小河戏玩,夏季游泳、捞鱼,冬季用自制的冰鞋、冰车滑冰,记忆中它是非常美的。在小庄子口它与汭水汇合流入崇信县境内,在泾川汇入泾河,真正的汭河应该是崇信境内这一段。记得小时候我几次和厂里的子弟结伴步便去十堡子,相距大概有十里地,因为那里有一个当时在平凉地区都数得上的百货商店,在全国各地物资供应匮乏、反帝、反修全民备战的年代,军工企业和职工是共和国的宠儿,有好多特殊供应,物资相对丰富得多。


    一到小庄子口就到安口镇了,安口山上的植被稍比丰收厂沟里和崇信沟差一点。远远望去,厂房和烟囱林立,陇东
的工业重镇名不虚传。安口的兴盛得益于陶瓷和煤窑,镇上百分之八十是外来人口,是一个有天南海北人口的移民小镇。窑头镇应该是安口窑的“土著”居民,在南北宽不过5公里,长不足5公里安口镇中心拥挤的无处居住时,不断来安口淘金和糊口的人在高楼坡山上修起了家园。房屋从山下修到了山顶,栉此林比、密密麻麻的民居,很是壮观也是安口的一景。据有关资料介绍晚清“安口窑”影响日益扩大,使安口陶瓷的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致使出现了官办和私营并存、瓷厂与作坊林立,且厂家的开办与倒闭异常频繁的极不稳定的局面。据统计,这个时期有13个省籍的人在安口从事陶瓷生产经营,陶瓷生产厂家和陶瓷经销店最多时曾达到142家,瓷窑达50余座,有从业人员3000多人,窑场遍布杨家沟、庙沟、赵家沟、窑头镇等12大区域和东街、正街两条陶瓷街。据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战乱四起,安口就成为人们的避难所造就了安口发展的第二次机遇,无论是东西南北的人逃到这煤窑和瓷镇谋生,都能安家糊口,因为这里的人与人之间友爱亲善、热情好客,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小镇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知道1994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安口人口四万多。有“安口,安口,只要舍得力气,就能在这里安家糊口”的说法。这不仅是安口地名的来历,也是安口能成为陇上名镇的主要原由。由于陶瓷业的兴盛,历史上和人们习惯上把安口称作“安口窑”。“安口窑”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外地瓷商们对华亭陶瓷业的代称,以至96年宝中铁路建成后座落在安口镇的火车站依然沿用“安口窑”的老名称。


    安口镇的街道没有几条,也很短。镇中心从西向东依次是西街、正街、东街,楼后街,记忆中街道多是低矮的老式
木隼结构的平房,临街有民居和私人作坊,记忆中每条街上都有几家压面铺,生意很好。正街街道最长安口小学在街的靠北头,还有麻绳社、146老队部、马车店;东街较短先与正街汇合,在正街口又与西街和楼后街汇合。过了从砖瓦厂、灯泡厂、马蹄沟流下的小河,河南河北是以这条小河为界的,河南岸的河南街是安口最繁华的街市。河北岸也就是楼后街,记得70年代楼后街拓建新街道后是安口最繁华、最宽敞的街道,建有新河南百货商店、新华书店、安口被服社、五金公司、安口电厂街道家属院、县二医院、糖酒批发部等单位,我记得我常和电厂(住本厂)的子弟去找住在街道家属院的子弟玩。河两岸一个是麻市街、一个是柳树巷。安口的集市就在小河北边,一到农历(可能是1、4、7)安口周边的农民都要来此赶集,使小镇变得异常热闹,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就被人们拥挤的水泄不通,东西南北的方言汇成一支交响乐,在空中回荡,整个小镇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那时的十字路口坐落着多家国营服务单位有安口镇{wy}的电影院,提起电影院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我们的天堂,我记得整个学生时代电影院如同现在的网吧一样对我们成瘾,那时用粘贴副卷的假电影票混入影院和爬“狗洞”xx看电影是我们经常乐道的,记得还曾步行到华丰厂看过当时的大片《秘密图纸》,在华亭二中看过一场电影还挤死了两个小学生。没有办法那时候穷啊,看电影是我们那个年代{zh0}的娱乐。在那个一切都要票证定量供应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站、肉店、还有电影院等单位里如果有同学就如同有了救星。记得十字路口还有照相馆、百货商店、副食商店、人民食堂、国营一旅社,再往宝平路方向走有安口邮电局、宝鸡汽车站和当时陇东地区{zd0}的粮油加工企业----安口面粉厂以及给几万安口人民凭粮证供应口粮的粮站,对粮站由于每月都要跟父母拉架子车去倒油、打面非常熟悉,记得门口有两颗大柏树,门两边用水泥题写毛老人家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句。再往前就是“煤矿二区”了,记得那时二区家属院通往砖瓦厂、安口灯泡厂的路还没有修,是沿着河谷走的。现在的农贸自由市场那里我记得地势低曾是一片菜地,住着几家农户。沿宝平路向平凉方向过了桥,右手有一个大坑(原来的集市在那里)有国营蔬菜门市部(小时常去的地方)、国营二旅社、建华食堂和伴随我童年成长的废品收购站(因为那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经常拾废品、捡牙膏皮去卖几毛钱零花钱),左手方有平凉汽车站(在宝鸡汽车站业务转移后以后建的)和平凉汽车运输公司四队、还有当时平凉地区{zd0}的国营企业安口陶瓷厂、解放后公私合营后的安口煤矿(一号井)。从十字路向西华亭方向走右手是菜地,左手依次是大肉门市部、二号井、木材加工厂、地区安口电厂(至今关闭后的电厂机房还是安口{zg}的建筑)、县农业机械厂、省煤田地质勘探146队。


    我是电厂的子弟,说到电厂在这给大家多啰嗦一点。安口电厂1955年建有240kw蒸汽柴油发电机组前身是安口煤矿
的发电车间,1958年”大跃进”由于安口有煤,成为大炼钢铁的基地(至今山上还有那时大炼钢铁住的窑洞和山上地里经常塌陷的炼铁窑)。由于用电负荷日增,因此从兰州郑家庄电厂调迁一台美国1000kw纯凝汽式发电机组,同年建成省重工业厅管辖的安口电厂。在当时陇东大地夜晚是漆黑一片的,只有安口人民是最早用电、夜晚能见到光明的。到1966--67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利用安口煤炭资源扩建了2x3000kw、1x6000kw纯凝汽式发电机组电厂隶属平凉地区,建成直供安口各厂矿的6kv输电线路7条、直供平凉周边县35kv输电线路4条安泾、安华、安平(2回)。以安口电厂为电源中心向平凉地区辐射供电,由于孤立电网薄弱的原因,电厂安全事故不断,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父母在这一时期为电厂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刘家峡电厂的电送至天水,才与安口电厂并网结束了安口电厂孤立运行的历史。直至2000年4月15日机组退出运行,安口电厂生存了42年,全国曾在安口电厂工作过的职工据估计有四、五千人。


    再向西走,就是安口除去军工企业待遇{zh0}的单位146地质勘探队。记得146的同学很多,他们男同学清一色穿着父
母的的皮衣、翻毛皮鞋、戴着像栾平一样的狗皮帽子,腰挎地质工人野外用的饭盒,他们的神气和富有让同学们羡慕不已。记得路边146队的院里经常放露天电影,从二中上晚自习回来还能看上半截。146队向西出了十堐(ai)转弯是一块开阔的农田,这里是通向五华里之遥的华亭二中必经之路,有两条路(一条是汽车公路、一条是便捷的小路)那时有自行车的家庭很少,我们每天2—3趟步行走了近五个年头。半道上有安口饲养场和副食加工厂,安口周边多是加工厂供应的黑乎乎的甜菜硬水果糖。快到学校的桥头,是关山林业总厂(三团)延伸到见子河的沟里,沟里常年有清清的溪水,记忆中冬季那里有很好的滑冰场,由于距离学校近常去那里玩。过了南川河大桥不远,就是华亭二中了。


    记忆中安口面南的阳山一到春季满山遍野的野山桃花、野丁香花盛开,那一簇簇泛着金黄色的一定是野玫瑰花,一
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由于是黄土山山上高大的树木没有,但如果钻入山沟,灌木林也会遮天蔽日,常常会使人迷路。记得上中学期间,我们常和厂里的子弟、同学在清澈的河里戏水、捞鱼;在山上驰骋,在山沟里、树林子里摘野果、挖野菜、药材。记得安口山上秋季能吃的野果很多,好多野果在霜降后变得酸甜可口,正真的绿色食品。我记得有酸刺(即后来开发沙棘饮料的原料)、笕子(一种很好吃的酸甜红色浆果实)、三晶子、面李子、黄李子、土李子、野山桃、野酸梨、野葡萄、野樱桃、野杏。山上还有生产队管理的核桃树,山下有玉米地、菜地、果树,小时候常干祸害老百姓的事,偷核桃、苹果梨、扳包谷、偷菜,为此老挨父母的责备和“修理”。


    唉!这样的盛景只持续了二十多年,1979年改革开放后到八十年中后期,随着几个大型军工厂的逐年搬迁,03、04
首钢接受、丰收厂搬迁天水,小镇的人口也不如以前密集了,也平静了许多,往日的繁华盛景已不复存在,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


    90年代中期宝中铁路兴建并经过安口,又为小镇带来了几年的繁华。不久随着安口煤矿的资源枯竭,华丰厂、146
队搬迁平凉,平板玻璃厂的倒闭、陶瓷厂、电瓷厂及许多企业的不景气。银行搬走了、酒店、商家都搬到华亭了。经过八、九年的建设,安口有变化。现在小镇的街道修的宽阔了,昔日的平瓦房被高楼代替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铁路也修到家门口了,交通更加方便了,可是由于资源的枯竭,许多单位倒闭和不景气,过度的掠夺式发展使空气变得糟糕了,环境被污染了,河水变得混浊了......真怀念以前的小镇,我人虽在它乡心中放不下的依然是家乡小镇,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梦想,有儿时的伙伴,同桌的学友,还有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大街小巷,我爱你家乡的小镇,我祝福你曾经生我养我的故土---愿你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迷人--------。


————————


5 2010年04月18日 星期日 21:56 |
感谢作者的这篇回忆文章,让我对安口的历史又多了一些了解。我对文章逐字逐句地细细地读了一边,边读边回忆,很是感人。这篇文章值得收藏。相信安口镇的明天会更好。

郑重声明:资讯 【【安口人家】安口窑的回忆-安口电厂子弟_关山旧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