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五) - 阿芳的日志- 网易博客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五)

2010-04-17 11:32:26 阅读9 评论0 字号:

辽宁日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讨论系列之五

2010-01-18 16:15:10    来源: 辽宁日报
 
          手机看新闻,轻松掌握天下!中国移动用户发送LND到10658000;中国联通用户发送DSB到10655800;中国电信用户发送20到1065928036。

    编者按

    参与本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讨论系列我发言之五的是王向峰和王秀杰。辽宁大学教授、博导王向峰认为对当代文学进行综合性经验总结与分析,并找到不断提高和超越的路径,是比囿于专一的达未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讨论,更有助当代文学的实际发展。同时他提出五个值得xx的问题:一是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超实际地美誉极为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二是把写实性当作现实性,忽视文学的创造之功。三是把通俗文学编故事的手法,视为小说写作的样态,入不了艺术小说之流。四是长篇小说有“现代史诗”的地位,有怎样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深度才能取得这样的地位?五是写历史题材与作家现代意识的统一。省文联主席王秀杰则从多年的文艺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当下的文艺环境现状确实需要一场全面的、具体而微的有关文学艺术价值的讨论。同时提出此次讨论提供了一个平台与契机,在多重话语系统的交锋中,尽可能地解决当下工作实践的困惑,尽可能地接近当代文艺的真实面貌,从而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xx腐朽文化。

    当下写作五个问题值得注意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五) - 阿芳 -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王向峰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导。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首届社会科学成就奖、国家教委学术专著奖、中国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中华优秀图书奖。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了文学大繁荣的局面。作家能无禁锢地写着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学体类都有大量作品出现,在{jd1}数量上,这些年来一年中的生产量,大概比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十年里的生产量还要大。应该说:现在的文学形势大好。

    说现在文学形势大好,说的是势头。但是说它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则是属于水平判断;而作为历史水平判断,则是在历史比较中与以前历史阶段相比,估计其总体水平的高低。对此,我认为找准判断的基点很重要,这个基点应是文学的各种体式的总体水平如何,操持各种文学体式的作家之中,有多少是当之无愧的文体作家。而这些文体作家的创造水平,既不以少数评论家的评论为标准,也不以少数作家的艺术水平为标准,而是以有相当数量的作家群和绵延于历史过程中的许许多多的广传于世的富有文学性的作品为标志。如果以中国当代60年的文学为比较项,与中国现代或中国古代相比,判定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所用的只是几个人的几部小说为据,很显然是缺乏实证力的。因为“前所”是中国历史的全称,“高度”又是全部文学的高度,这种判断只能表明判断者对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热情或期望值高,并不能作为历史的实际值。因为我们的现代有鲁、郭、茅、巴、老、曹等人;而古代的哪一代的文学,我们也不宜以当代文学贸然去比高低。

    在今天我们说当代文学水平高,或许是由于我们对它比较熟悉又比较热衷于它。因为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少人都是它的伴随者、当事者。在我们之中,有的是写作者,有的是编辑者,有的是评论者,都在培育着这块园地,都把自身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当代文学之中,这虽为当代文学增加了发展前进的动力,但作为主体,“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缺少了疏离性,因而也影响了直观自身的能力,这种主体的意向性,使人容易看到好的方面多,又好把好的方面看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文心雕龙》中说的“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就难以实现了。

    为此,我认为对当代文学进行综合性经验总结与分析,并找到不断提高和超越的路径,是比囿于专一的达未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讨论,更有助当代文学的实际发展。我从所接触的文学现象中感到,有几个值得xx的问题:一是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超实际地美誉成为报刊评论的普遍倾向,如不改变为“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极为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二是把写实性当作现实性,忽视文学的创造之功,不论写多少也上不去档次。三是把通俗文学编故事的手法,视为小说写作的样态,入不了艺术小说之流。四是长篇小说有 “现代史诗”的地位,有怎样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深度才能取得这样的地位?五是写历史题材与作家现代意识的统一。不知提的这些问题是否合乎时宜?

    评量当代文学的历史高度,万不可忽视诗歌这一文学中的文学。因为诗意的追求是一切文学的审美表现的生命价值所在。可是当代的中国人中,除了写诗的人已经很少有人读当代人写的诗了,也很少有人写给别人并能使别人读了知道写的是什么的诗了。当代诗人怎样走出自说自话、自娱自赏的境地?如果对此置之不顾,怎么可使当代文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向峰(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导)

    在思想交锋中厘清前行的路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五) - 阿芳 -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王秀杰

    1982年春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冬任大洼县政府副县长,1985年秋起先后任盘锦市政府市长助理、副市长,2002年夏任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至今。

    业余爱好写作、摄影,创作多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对鹤文化有较系统的研究。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省作协副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已出版 《鹤羽芦花》、《与鸟同翔》、《水鸟集》、《千秋灵鹤》等多部散文集。

    《辽宁日报》推出了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大型系列策划,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文学艺术界和读者的广泛xx。我觉得此次讨论活动堪称是一次创举,同时,也是一次当务之急的讨论。

    应该说,借助报刊媒体的舆论阵地,专访xx学者,针对当下文学的整体评价、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以及文学现象的透析等问题进行思想交锋,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开先河之意味。纵观国内的地方报纸,绝大多数对文学的总体xx不足,似乎是主动放弃了文化价值建构和xx思潮的话语权力。而《辽宁日报》作为我省的党报,作为在全国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报刊,能够辟出大块专版来开展文艺评论活动,主动发起和介入到文学发展的大讨论中来,不仅致力于为辽宁地区民众文化服务,而且还将视野xx到全国范围整个当代文学发展的高度,这本身就显示出了《辽宁日报》不俗的立意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我们当下的文艺环境现状确实需要一场全面的、具体而微的有关文学艺术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已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年,伴随着社会经济呈现的多元化趋势,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为文学艺术之外的东西所牵扯和影响。一度,文学艺术似乎迷失了自身的路途,一方面是看似硕果累累、繁荣无限的创作市场,另一方面却是令人迷茫而困惑的发展未来。本人在文联工作几年来,对文学艺术面临的商业化冲击也时常感到无奈。面对商业大潮的裹挟,始终坚守文学艺术的正确价值取向、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是文联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一直努力以各种形式开展文艺评论活动。然而,当下的文学艺术中存在的不严肃、娱乐化以及低俗化的倾向,往往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式微。辽报此次关于文学价值的大讨论策划得恰逢时机,对于净化当下的文学艺术空气,明晰文学艺术价值,寻求未来发展的道路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给文艺界一个很大的助力。

    再次,我们当下的文艺评论困境呼唤这样严肃的、正直的讨论。批评与创作,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文艺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缺一不可,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然而,当下文艺评论较之创作不相匹配,日渐疏离。造成这一批评困境的原因,既有文化环境发生异动的原因,又有对象本身陡然增多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批评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越来越少地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想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正如学者肖鹰所说:“我们当下缺乏严肃认真的批评”。根本是批评的立场处于混沌的状态,一些批评缺乏独立的意识,回避问题,人云亦云;一些批评打着西方立场和全球化话语的旗号,快餐式的图解文艺创作,过多地陷入到“学术化”的怪圈中去,分析艺术创作即言必及某主义,某术语,似乎这样做就显得比较专业,然而,这样一来往往使文艺批评成为一种小众接受的内容,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与接受者的分离,而且使批评和评论脱离文艺实践,脱离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不利于解决文艺的实际问题,也很难完成文艺评论xx各种文艺思潮和文化追求的职责。这次大讨论正是在如此的困境中,以严肃认真的姿态,展示了当代严肃批评的品格,对整肃当下批评风向、激发文艺批评活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在报业媒体范围内,这种经过媒体人浸润的批评讨论对于社会受众的影响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

    {zh1},结合省文联工作实际来说,文联作为文艺界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学习党的文艺理论,使文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职责。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坚持鲜明的价值取向,在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面前,始终明辨是非,弘扬主旋律。此次重估当代文学价值的讨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与契机,在多重话语系统的交锋中,尽可能地解决当下工作实践的困惑,尽可能地接近当代文艺的真实面貌,从而更好地发挥文联的职能作用,更好地xx文艺创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传播先进文化,xx腐朽文化。

    总之,此次重估当代文学价值的讨论不仅是恰合时宜,当务之急的一次讨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论的交融,思想的交锋,让文艺界认清当下文艺的问题所在,厘清未来发展的方向。

    □王秀杰(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当代作家评论》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当今文学类刊物发展境况日渐不景气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发表纯粹学术理论文章的学术杂志,《当代作家评论》在整个文学界的学术影响力却在日益增强。新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显示,《当代作家评论》位列中文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第4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9年12月28日发布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15种中国文学类期刊中,《当代作家评论》位列第4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的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当代作家评论》在统计评定的18家文学专业核心期刊表中,位列第4名。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市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我国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从1992年开始,每4年评定一次,20年间共出版了5版。在这5次评定中,《当代作家评论》在第1、2版中列第3名,第3版列第4名,第4版列第6名,第5版列第4名。排在《当代作家评论》前面的都是{gjj}单位主管主办的刊物,《当代作家评论》作为省级单位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20年来始终列于全国省级文学理论类刊物xx。

    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从1998年设立至今,《当代作家评论》始终处在其中国文学类期刊目录的前列。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重要评价体系排名之外,《当代作家评论》在其他类别的期刊价值评定体系中,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001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005年《当代作家评论》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近8000种期刊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500强。作为辽宁省的一大期刊xx,《当代作家评论》自1994年以来,一直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2004年以来连续获得{dy}届、第二届、第三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当代作家评论》这一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现任主编林建法。作为一家省级刊物,在办刊资金紧张,办刊人员少的情况下,《当代作家评论》从未放低办刊标准,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是其始终如一的办刊宗旨。自创刊之日起,《当代作家评论》就形成了切实探讨问题,细致分析作品,对任何文学问题都求真务实,不妄言武断的刊物风格。在26年的办刊过程中,《当代作家评论》策划、组织、参与了数不清的全国性各类文学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现、追踪、深入研讨中国当代文学重大创作、思潮、流派发展的新动向,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但求以批评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 《当代作家评论》敏锐的文学嗅觉,在业界内活跃的身影和良好的口碑,不断引起新闻媒体的xx。这些年来,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都对《当代作家评论》及其主编资深期刊人林建法进行过报道。

    《当代作家评论》在放眼全国的同时,也从没忘记辽宁的文学发展。从办刊之日起,关于辽宁的文学评论文章就时常出现在刊物的重要版面中。近年还专门设立了关于辽宁文学评论的各种专辑,刊发辽宁文学评论,以评论的方式支持辽宁作家的创作,扶植辽宁的理论批评人才。 《当代作家评论》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期刊也从原来持续多年的160页增加到208页,设立“辽宁文学评论”栏目,重点加强发表一批有现实针对性、有理论深度的文学批评文章,推出一批辽宁的作家与批评家。仅2009年1至6期,就发表了辽宁作家、批评家的论文与评论44篇,创办刊以来的{zg}水平。

    《当代作家评论》经过26年的成长,现已成为辽宁作协、辽宁省的一块xx、一张名片,受到了广泛xx与好评;在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学术期刊的xx地位也更加稳固。

    □李桂玲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五) - 阿芳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